智創未來|新派漁場研殺菌增氧監察機 魚類存活率達9成 生長率快逾3星期
【有線新聞】近年政府提出多項措施,推動漁農業升級轉型,關注業界的可持續發展。有新派漁場創辦人研發殺菌增氧監察機,提升產量,亦保障食品安全,希望未來能廣泛應用於水產養殖業。
林子龍Alex10多年前開始在西貢榕樹澳經營魚排,他說現時漁民較以往更常遇上紅潮、海水缺氧以及寄生蟲等問題,飼養的海魚容易生病,又容易死亡。林子龍:「其實高密度養殖帶來的問題就是,好像人住在籠屋一樣,例如感冒很容易互相感染,其實魚類也有這問題,牠們究竟怎樣可以不交叉感染?」
Alex說現時養殖戶一般會用藥,增加魚類的抵抗力和存活率,但這些藥物可能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傷害。林子龍:「使用這些化學藥品,其實它有油溶性的特性,它會殘留魚皮、魚的脂肪、肝和腎那些部位,其實最終它(化學物)還是會轉嫁在我們人類身上。」
所以他決定反其道而行,研究「可持續」的養殖方法,最終用上5年時間,研發出這台有殺菌和增氧功能的監察機。霧化出來的純氧和臭氧能夠成為氣泡,在水中停留2、3小時,當魚游過吸入這些氣泡,就獲得更多氧氣,魚類在高氧量的環境下,存活率達9成,生長率快3個多星期,令養殖戶的收成和利潤大大提升。林子龍:「我這台機器有數個感應器,用來監察我們的海水有甚麼問題,它有警報系統,例如水缺氧,它會響警報,另外它自己可以生產純氧,以及自己可以生產臭氧,我另外製造了一個噴嘴,安裝在一個水泵放進海裏,它會有效地霧化我這台機器,製造出來的純氧和臭氧。」
Alex未來會再提升增氧機的技術,生產更多有益氣體,並以手機應用程式控制、自動收集和分析數據,期望在水產養殖業有更廣泛的應用,既配合近年政府鼓勵漁農業升級轉型,也可以令普羅大眾買到沒化學物和藥物殘留的海產,確保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