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新聞】混凝土是重要建築材料,但製造過程需要大量的沙,對環境構成負擔。新加坡一項研究找到沙的代替品,將廢棄的玻璃磨成粉,一樣可以溝出混凝土。
玻璃是惰性物質,不會自然分解。香港每日丟棄的玻璃數以百噸,當中99%長埋堆填區,因為廢棄玻璃中只有少數玻璃樽能重用,一般玻璃垃圾缺乏市場價值,除了造成環保地磚沒甚麼出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有學者發掘出廢棄玻璃的新價值,玻璃的基本結構是二氧化矽,但二氧化矽同時是沙的主要成分,所以玻璃可以是沙的替代品。製造混凝土需要大量的沙,但過度採沙會破壞環境,所以混凝土用的沙愈來愈「矜貴」,如果可以用玻璃代替,廢棄玻璃就有新生命。
為了證明這個想法,學者將玻璃磨成粉末,以玻璃沙代替真沙,結果發現一樣可以製成混凝土,而且強度和傳統混凝土看齊。甚至可以沿用現時的混凝土3D打印機製造,不會堵塞噴嘴,順利打印出建築結構。
學者正和當地企業合作,希望將玻璃沙混凝土普及化,到時廢棄玻璃就有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