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新聞】美國有科學家以人工智能技術改造酵素,成功加快塑膠分解,而且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有望大規模應用,解決塑膠垃圾堆積的問題。
人類製造的塑膠,於自然環境下幾乎不會分解。在最新技術之下,我們終於可以見證這一幕,目擊塑膠分解的過程。
早於2016年,日本學者發現一種細菌,能夠分泌酵素分解塑膠,但過程相當緩慢,要數星期才看得到侵蝕。其後科學界嘗試人為改造這種酵素,加快分解速度,但代價是於分解時,溫度必須全程維持在攝氏70度,意味需要大量能源,有沒有可能兩全其美?
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有學者以人工智能協助找出改造分解酵素的最佳方案,加快分解同時降低溫度門檻,結果設計出的酵素只需要48小時,就可以完全分解一類塑膠盒蓋,而且溫度只需要攝氏30至50度,比以往更接近室溫,需要的額外能源少得多。
更多測試顯示,這種酵素可以分解所有PET塑膠,包括所有常見的膠樽、塑膠包裝及容器,研究團隊已經為新技術申請專利,下一步是大規模生產新酵素,分解堆填區的塑膠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