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新聞】廚房自動化愈來愈普及,當一般工序由機器代勞,下一步又會怎進化?劍橋大學的學者首次令一款機械廚師學會「試味」,能根據食客的評價調整味道。
自己從架上揀取食材、控制調味料份量、拿起鑊鏟,甚至從顏色及溫度,判斷食物是否煮熟。隨着機械臂的進步,加上圖像辨識日趨成熟,機械廚師走向日常,一般煎炒煮炸也難不到它們。
劍橋大學的學者認為下一步是學習「試味」,他們將旗下的機械廚師改造,為機械臂加上試味用的探針作為測試。今次探針只會偵測鹽度,單憑鹽度,已經能分辨這碟蕃茄蛋的蛋黃、蛋白及蕃茄。
人不會這樣分開吃,為了模仿人類咀嚼,機械廚師會先將小量食物攪碎,然後才用探針「試味」,得出菜式的整體味道,但單純獲得一堆參數,不代表機械廚師懂判斷是否「好吃」。這時候就用得著人工智能,機械廚師可以透過累積真實食評,掌握「美味」的參數,然後修正食譜。所以將來餐廳的機械廚師可能不需要人類幫忙,就可以不斷適應食家的口味,煮出得到大眾歡心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