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意義】詠春 — 承傳與發揚.下 學者推兒童繪本、虛擬學習系統 盼下一代認識詠春文化
【小事大意義】詠春 — 承傳與發揚(下) : 學者推兒童繪本、虛擬學習系統 盼下一代認識詠春文化
「到拳館後大家不會討論彼此來歷,大家用拳頭說話,你會否紮實地練習,才會被認為是值得尊重的師兄。」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李家文,9年前到詠春拳館學拳的經歷,讓她一直對拳館文化有情意結,後來更因而展開有關詠春文化傳承的研究。她得詠春體育會借出創會55年以來的文獻資料,從中發現詠春在香港紮根多年,乃至推廣到世界各地,不單憑口耳相傳傳藝,亦有賴慎密的公關宣傳和推廣,甚至一向少拋頭露面的葉問也有參與宣傳。
李家文希望助詠春文化流播,於是推出展覽,向公眾展示其研究成果。為了更有效推廣給新一代,她又與研究團隊推出兒童繪本,以及虛擬詠春學習系統。詠春由《葉問1》上映至今,熱潮早已退去,到底新一代又會否如李家文所願,重拾對詠春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