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JL
- 2022年09月19日
癌症|最新研究揭6大致癌原因 性行為竟然有關?44%死亡個案可避免|附8大防癌超級食物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醫管局最新的癌症數據顯示,在2019年,癌症共奪去近1.5萬人的性命,佔全港死亡率約33.4%。近日,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研究公佈最新6大致癌原因,當中包括飲酒、肥胖等,並指出有44%以上的癌症其實是可以預防。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最新國際癌症研究報告指出,在利用204個國家,共350種疾病與死亡統計數據,分析34種造成死亡的風險因素,以及23種與癌症死亡有關的影響因子以探析差異。發現有445萬宗是因已知風險因素而致死,佔整體數據高達44.4%。 吸煙、飲酒屬高危 研究指出,吸煙是致癌的最大原因,佔整體人數33.9%;其次是飲酒,佔約7.4%。當中逾一半因癌症而死亡的男性,均與吸煙、飲酒有關。而女性則有超過三分一與這兩項行為有關。 另外4大致癌原因包括:不健康飲食、不安全性行為、在工作環境中接觸到致癌物質,以及肥胖。而當中肥胖過重更是自2010到2019年為止,增加幅度最大的可預防癌症高危因素。研究表示,2019年死於癌症的所有男性病人及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都是死於以上6種可預防的癌症風險因素。 8種防癌食物 預防癌症,除
- JL
- 2022年09月18日
翹腳4大恐怖後遺 或致脊椎側彎、尿頻 骨科醫生警告:影響男士精子量|附兩大方法戒癮
坐姿不正確,有翹腳的壞習慣,不但會導致腰酸背痛和各種脊椎問題,有台灣骨科醫生指出,翹腳的4大壞處,當中原來更會影響到男士生育系統,令精子產量減少。他同時就此分享了2個改掉翹腳習慣的方法,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台灣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醫生在Facebook專頁中分享,指一名泌尿科醫生致電給他討論翹腳的問題,表示被妻子阻止翹腳,所以向他尋求改掉翹腳習慣的方法。陳醫生列出翹腳的4大壞處,他指除了會影響脊椎和導致坐骨神經痛,更有機會影響排尿功能和性生活,並且減緩精子製造速度。 翹腳4大壞處 1. 脊椎側彎 翹腳會讓脊椎歪斜、壓迫骨盆神經,造成腰酸背痛和肩頸痠痛。另外,因翹腳會讓骨盆、脊椎、頸椎都在不正確的位置,所以更有機會造成高低肩。 2. 坐骨神經痛 翹腳會讓骨盆壓力不平衡,引起椎間盤、坐骨神經痛等問題,如果已經有痠痛、麻痺無力的症狀,就要特別小心。 3. 異常頻尿 翹腳可能會令骨盆底肌肉筋膜失去彈性,導致排尿下腹疼痛或頻尿,甚至影響排尿功能和性生活。 4. 減少精子量 美國康乃爾醫學中心研究指出,翹腳會讓精囊溫度上升,從而減緩精子製造速度。而產生精子的最佳溫度在32至33°C之間,只要超過這個
- PL
- 2022年09月16日
沐浴露、洗頭水、洗手液千萬別稀釋 醫生警告愈洗愈污糟 4大後果必後悔
很多人會在沐浴露、洗頭水、洗手液快用完時,加水填補再多用幾次。這樣做雖然錢是慳了,但醫生說長期使用加水稀釋的清潔用品,不但等同使用「污水」清潔,嚴重還會影響身體,引致各種皮膚問題! 清潔用品加水 等同養殖細菌的「污水」 台灣家醫部預防醫學科洪暐傑醫生,早前在訪問中建議大家,不要在沐浴露或洗頭水快用完時加水後再分多次使用。他解釋,不論是哪一種清潔用品,製作過程都一定會有配方,成分比例以達產品效果。稀釋會破壞成份比例,令產品效果及清潔作用大幅下降,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 而且,產品本身添加的防腐劑濃度也會被水稀釋,使防腐效果下降,同樣使微生物大量滋生,造成產品腐壞變質。所以在沐浴露或洗頭水加水稀釋,如同使用充滿細菌的「污水」沖涼洗頭! 4大嚴重後果!誘發毛囊炎會致脫髮 洪醫生續指,除非產品上有特別說明需要稀釋,否則一般清潔用品普遍都不建議加水,避免洗不乾淨或衍生其他問題;另外在使用份量也不宜太過節儉,否則清潔能力也會大大減少。 長期使用稀釋清潔用品,醫生警告有4大嚴重後果!(1)降低清潔效用(2)導致傷口感染(3)誘發皮膚問題(4)脫髮 訪問中有過來人分享慘痛經驗說:「有次在剩餘最後的洗頭水
- PL
- 2022年09月15日
乳癌|無癌症遺傳基因 28歲女生竟患第二期乳癌 「6大壞習慣」醫生一聽搖頭
乳癌是香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本港最年輕患者只有不足25歲。日前一名28歲女生,洗澡時摸到右側乳房有一個10元硬幣大小的硬塊,求醫後確診第二期乳癌。雖然並癌症無遺傳基因,但一問之下她原來有「6大壞習慣」,醫生聽完認為是罹患癌症主因。 台灣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醫生,日前在其facebook發文指,這名28歲女生摸到右側乳房有一個10元硬幣大小的硬塊,最初以為是發炎所致,所以不以為意,直至她的偶像歌手罹患乳癌,她才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患癌,求醫後確診第二期乳癌。 不做運動 愛飲手搖飲品是主因? 劉博仁指,經檢測後發現她並無任何癌症遺傳基因,但一問之下該女生起居飲食原來有「6大壞習慣」,包括不做運動、夜瞓、少吃蔬果、愛食BBQ食品、愛飲手搖飲品,加上她身上驗出許出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污染,劉博仁認為全部都是她患癌的原因。 患癌一定與基因變異有關?劉博仁指「答案絕對不是那麼簡單!」他指目前學界認為癌症成因多元,且促發各種癌症的因子也不盡相同。 飲食習慣最關鍵 劉引述1997年英國流行病學及公衛學者Richard Peto,曾提出癌症相關因子分析,由高到低依序為飲食(35%)、香菸(30%)、傳染病(10%
- JL
- 2022年09月14日
大腸癌|42歲男便秘、狂放屁被揭患癌 醫生警告1類屁是先兆|附5大症狀
經常放屁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號?台灣一名42歲男子,因放屁次數頻密,而且大便有困難,於是求醫想醫生為他灌腸,以助排便。醫生發現其肚子腫大,經檢查後揭罹患大腸癌。醫生又提醒,如果排便或放屁時出現異狀要特別小心。 男子狂放屁、無法排便 台灣急診科醫生柯世祐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指一名42歲男子前來看診,表示近日一直放屁,但又無法排便導致肚絞痛,要求灌腸以舒緩症狀。醫生認為情況有異常,於是為患者照X光,發現他腹部充斥著氣體與液體、腸子有阻塞情況。其後再進行電腦斷層掃描,顯示有異物塞住,與吃了香菇或金菇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後,導致阻塞的狀況類似。 醫生揭患大腸癌 醫生決定為患者進行手術將腸道阻塞的位置切除,怎料開刀後發現他患上大腸癌。醫生指,該患者放屁與一般人不同,他放屁時會有黏液、血或糞水的狀況。他提醒,雖然有些人天生容易放屁,但若發現排便或放屁狀況改變,甚至出現異狀,便需要提高警惕。 根據衛生署資料,大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大多數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 大腸癌常見5大病徵 1.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
- 大C
- 2022年09月14日
盜竊癖有4大徵狀 成功偷竊感覺愉快又自責?醫生指根治靠一個關鍵
有沒有印象曾經從法庭新聞中讀到,有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因偷竊一些日用品而被起訴,你可能都會問為何這高收入士,會去偷竊一些價格不高的物品?《有線健康》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解構「盜竊癖」的成因、徴狀和治療方法。 醫生、律師、有錢人會否去超市、別人的儲物櫃,偷相對不太值錢的東西?答案是絕對有可能,不時都有這類新聞。然而,偷的原因就不一定是為了貪念,當中有部分其實屬於「盜竊癖」。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盜竊癖的成因現在還不完全確定,曾有人提出的說法包括: 【1】腦內分泌有問題 患者可能是腦內分泌有問題,例如血清素,血清素的功能是控制情緒,如果血清素水平低,很容易會出現控制的障礙;另一種分泌是多巴胺,腦內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會令患者感覺不舒服,於是為了追尋舒服的感覺,就做出偷竊的行為。 【2】情緒問題 本身有情緒障礙,例如焦慮症、進食失調、藥物濫用、性格障礙等等,會較容易有盜竊癖。 【3】家族性問題 家族性問題,例如父母或兄弟姊妹有盜竊癖、強迫症、酗酒、藥物濫用等,也會增加自己有盜竊癖的機會。 盜竊癖4大徵狀 「反而,盜竊癖的徵狀比較具體,醫生一般不難分辨一個喜歡盜竊的人是否患了盜竊癖。
- JL
- 2022年09月13日
73歲查理斯手指腫脹似香腸 繼任英國國王即現健康警號?醫生揭長者易水腫原因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離世,由她74歲的長子查理斯繼任成為英國國王。近日他現身時,卻被發現手指出現水腫的狀況,每隻手指都腫脹得像「香腸」,引起民眾熱議,擔心其身體健康出現警號。不過,有醫生估計是幾種情況所致,認為查理斯並非患上嚴重疾病。 查理斯曾自嘲「香腸手指」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網上瘋傳查理斯的手指照片,不少網民發現他的手指出現水腫的狀況,擔心他的健康出現問題。報道指出,其實查理斯已深受水腫困擾多年,2012年前往澳洲時,甚至自嘲那是「香腸手指」。 醫生分析手指腫脹成因 英國醫生奈伊(Gareth Nye)表示,有幾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手指腫脹。他指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來說,水腫是很常見的症狀,一開始會從四肢(腿部和腳踝)以及手指先出現腫脹。而年紀大的人士在久坐後特別容易引發這種症狀。報道指出,查理斯在經歷長期飛行、或造訪炎熱國家時,水腫的狀況特別明顯。 另一個導致手指腫脹的原因是關節炎,同樣亦是60歲以上長者常出現的疾病之一,會令手指出現僵硬、疼痛和水腫等症狀。而其他原因則可能是高鹽飲食、服用高血壓或類固醇藥物等所導致,不過這種情況較少可
- 大C
- 2022年09月12日
大閘蟹寒涼易傷脾胃 4個部位別吃+2種水果不能同食!中醫指3類人忌食
大閘蟹2022|由於內地天氣持續高溫,導致大閘蟹生長遲緩,未能趕及在中秋節前大量捕撈上市發售,總產量更可能會減少一、兩成。愛蟹之人被「吊胃口」,稍後隨時「報復式」拆蟹食蟹,《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欣講觸食大閘蟹貼士和禁忌,想食得健康,即睇下文! Klook.com 脾胃虛寒人士應少食 當季的大閘蟹肥膏,金黃又鮮甜,一不留神可以連吃好幾隻,大閘蟹性寒味鹹,有小毒,有清熱散瘀、通經活絡。大閘蟹的性味比較寒涼,平日容易腹脹腹痛、怕冷、容易腹瀉,脾胃虛寒的人士,進食大閘蟹後會進一步傷害脾胃,所以應少食大閘蟹。 大閘蟹雖然蛋白質豐富,但膽固醇高,不容易消化,建議食用份量以每日一人一隻為限。平時容易消化不良、胃部不適、腹瀉之人士或感冒人士,不建議食用。 大閘蟹四個部位不能吃 【1】蟹胃:在蟹蓋中間呈三角錐形,容易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 【2】蟹心:性大寒,位於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 【3】蟹腮:打開蟹蓋後,左右各有一排對稱的蟹肺,容易含有大量寄生蟲。 【4】蟹腸:位於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藏有許多排泄物。 紫蘇葉、生薑、黃酒同蒸 在烹煮大閘蟹的時候建議可以使用紫蘇葉和生薑和一點黃酒同蒸,
- PL
- 2022年09月10日
中秋節飲食禁忌|柚子千萬別亂碰 ICU醫生點名一類人食完隨時腦出血 跟5種藥物一起食「好毒」
中秋應節,除了食月餅外,一定少不了柚子。不過有醫生提醒,部分人絕不能碰葡萄柚或柚子類水果,尤其是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否則會流鼻血、重則腸胃出血、腦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險。 台灣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日前在facebook點名指,部份病人不宜食用葡萄柚或柚子類水果,當中以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尤其要小心,否則有生命危險:「輕則流鼻血、身體瘀青,重則胃腸出血,甚至腦出血,更嚴重的話還可能致命!」 誤食柚子後果? 陳志金解釋,由於葡萄柚或柚子會減少抗凝血劑的代謝,導致體內藥物濃度上升,效果就像藥物過量一樣,因此有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置換、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腦中風等,有可能正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盡量要避免食用。 除了抗凝血劑,以下5種藥物也會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 1.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降血壓藥 2. 史他汀類降血脂藥 3. 免疫抑制劑 4. 安眠鎮靜劑 6. 抗憂鬱、抗焦慮藥 陳志金又提醒,由於葡萄柚或柚子的含鉀量高,容易導致高血鉀,引發心律不整所以洗腎患者也要少吃,「多留意長輩的用藥,多一份安全!」 (全文完)
- JL
- 2022年09月09日
疫苗通行證年齡降至5歲 小童無手機點算?什麼人11月底須打齊3針?|附兒童接種疫苗地點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政府昨日(8日)再次調整「疫苗通行證」要求,包括擴大疫苗通行證涵蓋至5歲、12歲或以上人士須於11月30日前接種第3劑疫苗,並且縮短接種第2和第3劑疫苗之間的寬限期,同時亦提供了「小童沒有手機,如何使用安心出行」的方法,詳情見下文。 疫苗通行證丨5至11歲: • 分兩階段進行,由9月30日起,5至11歲兒童至少須已接種第一劑疫苗而未滿3個月,才能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進入指明處所。 • 如他們是在3個月或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則須接種第2劑疫苗,才可符合接種要求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 由11月30日起,5至11歲兒童的「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統一為須已接種第2劑疫苗。 疫苗通行證丨12歲或以上: • 分兩階段進行,由9月30日起,12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第2和第3劑疫苗之間的寬限期會由原來的6個月縮短至5個月。 • 12歲或以上人士在接種第2劑疫苗後5個月內,必須接種第3劑疫苗,才可符合接種要求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 由11月30日起,12歲或以上人士須已接種第3劑疫苗,才能繼續使用「疫苗通行證」。 *以上調整並不影響適用於12歲或以上康復人士的「疫苗通行
- JL
- 2022年09月08日
13歲男童開學前被逼運動減肥 跳繩5分鐘半身癱瘓 醫生揭腦部有這病 久坐超易患上
做運動減肥竟然出事?內地一名13歲男童,開學前被媽媽要求跳繩減肥,結果跳了5分鐘突然口眼歪斜、半邊身體不能動,送院後發現患突發性腦中風。醫生指兒童腦中風與成人不同,當中有4大常見的危險因素。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江蘇一名13歲的男童小劉(化名),平日甚少出門,而且十分喜愛吃肉和喝汽水,閒時只會宅在家中打機和睡覺,完全沒有運動習慣,暑假過後整個人都胖了一圈。 媽媽眼見快將開學,於是督促兒子跳繩減肥,怎料小劉在客廳跳了5分鐘便停下來,而且不斷喊痛。最初劉母不以為然,以為兒子只是想偷懶,惟走上前竟發現兒子口眼歪斜、半邊身體不能動,這時才驚覺出事了,立即叫丈夫一起將兒子送到急症室。 醫生檢查後,發現小劉出現腦中風,隨即轉送至大醫院治療。翌日小劉病情變得更為嚴重,出現頻繁嘔吐、意識障礙等狀況,醫生為他進行手術,結果發現他一側頸動脈顱內段已完全閉塞,只能靠對側的血管提供部分代償。幸好在手術後,成功打通血管、恢復血流,小劉終於轉危為安。 兒童中風4大危險因素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生張雲峰指,兒童腦中風與成人不同,相對較少見,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包含顱內血管發育畸形、有先天心臟病史、心臟病手術後遺症、遺傳性血
- JL
- 2022年09月07日
長者確診|90歲胡楓確診新冠肺炎 老人科醫學會4大照顧貼士 見到這症狀要立即送院
90歲胡楓(修哥)確診新冠肺炎,昨日(6日)宣佈取消原定中秋節於紅館舉行的演唱會。已打3劑疫苗的修哥現正居家隔離,拍片報平安時精神不俗,但由於年事已高,需專注休養身體至恢復健康。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早前分享了多項照顧確診長者的建議,例如:注意徵狀、紓緩病徵方法等,讓照顧者參考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送院治療。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表示,感染新冠肺炎而出現嚴重疾病的風險隨年齡遞增,尤其是70歲或以上人士,如果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或免疫力較低者則風險更高。醫學會就此列出照顧確診新冠病毒長者的建議。 1. 定期觀察及透過基層醫療(如私家診所)、醫管局指定診所或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求診 • 留意有否任何新的症狀:咳嗽、氣促、痰量、喉嚨痛、嘔吐、腹瀉、精神狀況轉變、進食較差 • 至少每天監察體溫,將趨勢與基線作比較 • 記錄進食份量、小便和大便的次數 • 如有合適的儀器,至少每天量度血壓、心跳和血含氧量 2. 辨認9大警告徵狀並盡快求診 • 服食退燒藥後仍持續發燒(如超過攝氏38度並維持兩至三天或高燒至攝氏39.5度) • 體溫低於攝氏35度 • 嚴重呼吸困難 • 胸部疼痛 • 精神遲緩或激動易怒 • 減少或沒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