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Kathy Lo
- 2023年02月25日
脂肪肝隨時變肝癌 營養師教4招逆轉 多食蒜、洋蔥幫助肝排毒
脂肪肝|肝臟檢查往往較容易被忽視,大部分肝病初期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當有症狀時,你可能已經患上了肝癌,後果超可怕!有營養師表示,有種食物我們每天都接觸,卻是造成脂肪肝的常見元兇!脂肪肝雖無特效藥,但靠以下4招生活及飲食習慣,還是有機會可以逆轉脂肪肝。即看下文!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人的肝臟本來就會囤積些許脂肪,但如果脂肪的重量占了肝臟的 5%~10%,就會形成脂肪肝。脂肪肝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因而較容易被人忽視。最常見的病徵是患者後期經常會感到疲倦,或隱約感到腹痛。脂肪肝有機會導致肝臟發炎,長遠導致肝硬化及肝纖維化,最終更可能變成肝癌,風險絕對不容忽視。 台灣營養師何沂霖在Facebook表示,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包含藥物及疾病都有可能。不ㄧ定胖的人就有脂肪肝,也不是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只是大部分腰圍、血壓、血糖、體脂超標、體重過重的人,患脂肪肝的機會都較大。雖然脂肪肝沒有任何特效藥,但可以藉由以下四招生活習慣及飲食調整,來逆轉脂肪肝。 營養師教四招生活習慣改善脂肪肝 1. 體重體脂超標者減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因與缺乏運動、進食過多熱量、糖分及脂肪有關。要改善脂肪肝,
- PL
- 2023年02月25日
洗床單|調查揭近2成人隔月才換床單 專家警告可致肺炎、濕疹|附消委會6招除蟎除菌
大家每隔多久才換一次床單?英國一項有關清洗床上用品習慣的調查發現,多達2成受訪者稱每隔一個月,才會洗一次床單。疏於洗清床單伴原來會帶來嚴重後果,灰塵不但會積聚,床單更加會大量滋生塵蟎和細菌,嚴重者可致肺炎、濕疹等疾病。 更多熱門文章 消委會9款高評分床單 防蟎抗菌邊款好?$59平貨勝$1429卡撒天嬌 洗床單揉成一團放洗衣機等於無洗過 日本家務達人教正確做法徹底除菌 英國市場調查公司YouGov一項調查發現,只有約28%受訪者會每周最少清洗一次床單被套;36%受訪者每兩周才清洗一次床上用品;18%受訪者、即約1,100萬人一個月才會清洗一次床單。 床上用品公司Bed Kingdom引述專家指,人們每周星期躺在床上時間約為56小時,建議應每周清洗床單一次,避免灰塵積聚,以及細菌滋生。Bed Kingdom又列出不頻密洗床單,可能會導致以下4種疾病。 疏於清洗床單可致疾病1:濕疹 如果疏於清洗床單,布料便會滋生細菌,加上死皮積聚,每當與布料摩擦時,皮膚便容易受刺激,引發濕疹。 疏於清洗床單可致疾病2:暗瘡 若果無勤於清洗床單,細菌、死皮便會積聚,同時堵塞皮膚毛孔,隨時導致暗瘡形成,或者令暗
- Kathy Lo
- 2023年02月24日
愛吃魚生30歲女生常肚痛、便秘 醫生揭腸道有1cm寄生蟲蠕動|附4大感染寄生蟲症狀
寄生蟲|經常肚痛、便秘?分分鐘是寄生蟲作怪!魚生是不少港人愛吃的食物,但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隨時會連寄生蟲吃下。有台灣醫生分享指,一名30歲女生因經常肚痛便秘,服藥後無好轉,經求醫才發現見腸道有寄生蟲在蠕動,懷疑是她經常吃魚生所致。醫生分享4大感染寄生蟲症狀,即看下文了解! 台灣胰臟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案例片段時指,有名30歲病患因長期排便不規律、時而腹瀉、時而便秘,什至出現肚子常脹氣、莫名狡痛,如廁時亦感疼痛的症狀,吃了腸胃藥也不見改善,繼而求醫。醫生經大腸鏡檢查發現,該病患的大腸內竟有多條長度約1厘米,正在蠕動的透明寄生蟲。林相宏表示,病患有吃魚生的習慣,懷疑是生食所引起的鞭蟲感染。目前已經把寄生蟲夾出來,等待化驗結果。 醫生揭感染寄生蟲4大症狀 寄生蟲感染的症狀,一般取決於所感染的寄生蟲種類。林相宏指,當出現以下4大症狀時,就很大機會感染了寄生蟲。 感染寄生蟲症狀1:便秘 如果開始便秘,卻找不到原因,罪魁禍首可能正是寄生蟲。寄生蟲會刺激腸道,干擾消化,導致身體吸收的水份減少,從而引起便秘。 感染寄生蟲症狀2:肚瀉 肚瀉不一定只是因為腸胃炎,寄生蟲很大機會是一
- Kathy Lo
- 2023年02月23日
生痱滋用鹽㨘超錯 醫生警告令潰瘍惡化 隨時變癌症|附3招方法加速癒合
痱滋|生痱滋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讓人痛得難以忍受,嚴重時甚至連食飯、飲水和刷牙都會痛。坊間流傳用鹽㨘痱滋,加快傷口潰瘍可讓痱滋快點康復,但原來「傷口灑鹽」隨時令發炎問題更嚴重,引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為癌症。以下3招正確處理方法,能有效加速痱滋痊癒,即看下文! 「痱滋」其實是一種反覆性口瘡或口腔炎(stomatitis),可以出現在面頰、口唇和喉嚨的黏膜、舌面,傷口呈現白色凹洞的潰瘍或紅腫。痱滋不具備傳染性,傷口受到刺激或摩擦時,患者會更感疼痛,唾液也會增多。 痱滋7大誘因 壓力大都出事 衛生署口腔健康教育事務科指,雖然生痱滋沒有明確的成因,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口部創傷 很多時候,進食時刮傷、咬傷口腔,或過度刷牙等外力因素都會導致口腔黏膜或軟組織受傷,破損成了傷口,導致生痱滋。 精神壓力 除了一般人認為的熱氣及飲食習慣,原來情緒受壓都是生痱滋主因之一!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不佳時,生痱滋的機會都會更大。 內分泌失調 如果出現荷爾蒙分泌不平衡,內分泌失調的情況,亦會造成口腔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變單薄,導致口腔黏膜容易受傷。特別是女性在月經期間雌激素下降,形成飛滋問題。 身體免疫系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荷爾蒙治療助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降男性荷爾蒙 心血管病患者治療注意事項
不少男士遇到排尿問題,都會覺得是年紀漸大的「必經之路」。不過排尿不清、排尿緩慢及小便帶血絲等情況亦可能是患上前列腺癌的警號。泌尿外科專科林沛泓醫生表示:「一旦前列腺癌擴散至骨骼等位置,患者除了出現排尿問題外,亦可能會感到脊骨刺痛或腰痠背痛等。」雖然前列腺癌擴散範圍甚廣,但現時亦有不同治療幫助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當制訂治療方案時,醫生會因應不同的考慮因素,決定合適的方案。 不同荷爾蒙治療幫助達至晚期前列腺癌治療目標 由於晚期前列腺癌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一般都難以根治,醫生會以紓緩病情及延長壽命為主要治療目標,而最常採用的便是荷爾蒙治療,包括睪丸切除手術及針藥治療。林醫生指:「超過9成男性荷爾蒙由睪丸分泌,而男性荷爾蒙的半衰期短至20分鐘,因此當兩側睪丸被切除後,便能迅速抑壓男性荷爾蒙,有效減輕前列腺癌生長帶來的病徵,達至長遠控制病情的效果。」 雖然睪丸切除手術能夠「一了百了」,但難免為患者帶來心理壓力,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手術。醫生或會考慮以不同針藥,包括促黃體素釋放激素促動劑(LHRH agonist)及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LHRH antagonist),以壓抑
- 大C
- 2023年02月22日
精神分裂症徵狀與治療一文看清 暴力傾向?藥物治療?冇得斷尾?
一般人對精神病患者存在不少誤解,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被想當然地認為有暴力傾向。《有線健康》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講解甚麼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徵狀和治療方式。 講起精神分裂,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思想分裂出多個人格,例如一時是膽小怕事的懦夫,一時是自大狂妄的侵略家,一時卻是出口成章的文化人。 「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而是一種思想出現問題及感覺失調的疾病。「病人最常見的情況是『幻聽』,例如總是聽到有人在談論他、說他的壞話,或是附近總是有人在聊天,但事實上根本沒有人在附近,更沒有人說他的壞話。另一種常見症狀是『妄念』,例如堅信有人要害自己,實際上並無其事。」 精神分裂症患者激烈行為不常見 張醫生指出,還有一種常見對精神分裂的誤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產生暴力傾向或做出激烈行為,「其實在統計學上來說,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激烈行為並不常見,相比之下,甚至比普羅大眾、例如你和我更少。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標籤精神分裂症病人,應正確認識這種病,並幫助病人。」 現時,若經精神科醫生診斷確認是精神分裂症,主要靠藥物治療。「藥物對病人幫助很大,因為
- JL
- 2023年02月21日
日式超市買魚生飯 女子吃一半見寄生蟲蠕動 微生物學專家警告食後可「入肺」|附店方回應
進食魚生、刺身發現有寄生蟲事件屢見不鮮。一名女子在日式超市購買了一盒海鮮丼飯,快吃完之時驚見一片魚生上有一條寄生蟲在蠕動,畫面十分嘔心。事主隨即拍下影片及照片,將此事發佈至社交平台,提醒大家進食前要小心看清楚。本港食安中心曾指出,進食生或未經煮熟而又含寄生蟲的海產,除了會引致腹瀉,更有可能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同時列出3大安全食用貼士。 女子吃魚生飯 驚見寄生蟲 綜合外媒報道,新加坡一名女子在Facebook發文,貼出多張相片及影片,指自己與丈夫在日式超市購買了一盒魚生飯,二人回家享用,正當快吃完的時候,卻發現其中一塊魚生上有「不尋常的東西」,細看後赫然發現竟是一條呈透明、正在蠕動的寄生蟲。女子形容「無法想像寄生蟲進入了我們的身體」,又謂從未試過在食物中遇到寄生蟲,看著這些影片令他們感到十分不舒服、噁心,甚至作嘔想吐。 女子最後表示,希望這次遭遇不會令他們的健康陷入嚴重困境,並藉此提醒大家將食物放入口前,一定要小心看清楚。 涉事超市:情況不罕見 據指,涉事超市已就此事作出回應,表示正向事主了解並跟進事件。發言人指出,在野生捕獲的海鮮中,發現寄生蟲的情況並不罕見,表示已盡最大努力處理寄生蟲,
- Kathy Lo
- 2023年02月20日
大便顏色能預兆生病?「紅便」代表大腸出事 營養師警告這3種顏色要小心
大便顏色|上完廁所,你有回頭去觀察自己的糞便的習慣嗎?人每日的排便狀況,都是自我觀察身體很重要的指標之一。有台灣營養師指出,透過糞便的顏色及形態,可解讀身體健康狀況。如果留意到大便呈現不尋常的顏色,身體可能正在向你發出警告訊號,亦有可能是癌症的先兆,絕對不可輕視。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在其Facebook專頁中指出,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透過顏色和形狀,我們能夠為大便進行分類。正常且健康的糞便應該會是黃棕色、黃褐色的長條型糞便,外觀比較像香腸、香蕉等形狀,表面光滑、柔軟。 深褐色代表太多蛋白質 若大便呈深褐色,代表飲食中含較高比例的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人體分泌了大量膽汁,導致大便顏色變深,只要控制飲食,顏色回復正常就無大礙。但如果發現糞便出現了這3種顏色,就必須特別留意,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 1. 綠色 短時間內吃太多深綠色蔬菜,體內膽汁有機會來不及分泌消化,食物就已經快速通過體內被排出,導致大便顏色呈綠色。如果之後顏色恢復為正常黃棕色,就無大礙。但如果大便連續數天都是綠色的,就可能是被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腸胃炎,如果長時間沒有好轉,便需要就醫檢查。 2. 黑色 如果大便呈
- 大C
- 2023年02月19日
刮痧越深色排毒越多?感覺越痛越好?錯! 即睇刮痧6種皮膚顏色所代表身體狀況
刮痧、出痧、痧象|不少人都喜歡「刮痧」,例如藝人鄭秀文Sammi便多次於Instagram大讚刮痧能紓緩疲勞。「刮痧」會令皮膚表面紅腫「起痧」,經常有人說顏色越深、代表身體排出毒素越多,也有人指「越痛越好」。不過,消委會早前發表報告指出,「刮痧」引起的皮膚顏色深淺大致可分為6種,代表著身體不同狀況,顏色深不代表排毒多。 刮痧為何對身體好? 消委會報告中指出,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基礎,利用特定的器具和介質(如刮痧油、潤膚霜),在人體經絡上反覆刮動及摩擦。透過不同手法和動作,刺激經絡令皮膚毛孔張開,並導致皮膚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 中醫理論指,人體大部分疾病都是氣血不通造成,「痧」是一種病邪,因此「出痧」便代表將毒素及邪氣排出體外,並達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改善氣血平衡,達致防治疾病的效果。 刮痧越深色越好? 提到刮痧,不少人都相信刮痧後皮膚呈現越深色,代表排出毒素越多,然而,消委會報告指出,人體經絡在刮痧後所產生的「痧象」,與刮拭部位和方向、操作手法、力度和時間長短等,都有密切關係。刮拭後皮膚顏色越深,並不代表排出毒素越多。消委會列出6種「痧象」所代表的身體
- Cory
- 2023年02月17日
腦退化症|67歲布斯韋利士患認知障礙 去年因失語症息影 附預防老人癡呆10招
著名荷里活巨星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去年3月,因患上失語症而宣布息影,專心治療。近日,他的家人發表聲明,指布斯韋利士確診了額顳葉認知障礙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額顳葉認知障礙症(簡稱FTD)是認知障礙症其中一種,患者會逐步出現語言方面的問題。即看下文,了解FTD徵狀和10個護腦貼士。 去年患失語症退出影壇 現年67歲的布斯韋利士過去曾主演多部荷里活電影,當中以《虎膽龍威》(Die Hard)最為人熟悉。去年3月,他因患上失語症(Aphasia)嚴重影響認知能力,宣布退出影壇,結束42年的演員生涯。布斯韋利士息影後,一直專心治療,他的家人亦不時通過社交平台更新他的近況。 家人證患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而2月16日,布斯韋利士的家人於Instagram上發表聲明,指布斯韋利士證實患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聲明中提到:「自布斯韋利士被診斷失語症以來,他的病情一直有進展,而我們現在有了更具體的診斷:額顳葉認知障礙症(FTD)」。布斯韋利士的家人表示,雖然這消息令人悲痛,但亦為有了一個明確的診斷感到鬆一口氣。 額顳葉認知障礙症(Frontotemporal
- JL
- 2023年02月16日
奶茶每日一杯 30歲女皮膚老化如50歲 中醫警告如不想肌膚鬆弛:3種食物忌吃
糖分攝取過多對身體無益,腸胃差的人更加需要注重養生。有中醫師分享個案,一名30歲女子因每日喝一杯奶茶, 攝入過多糖分,造成「糖化反應」,令其皮膚加速老化,外觀如50多歲,因此分享一套飲食養生之道,提醒注重腸胃健康的人士,有3種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新東京住宿推介: 東京半新酒店25間推介 2分鐘到車站/露天溫泉/無邊際泳池/房內睇櫻花🤩 東京8間河口湖溫泉酒店👍🏻房內泡私人風呂,起床賞富士山絕景🤩 東京市中心溫泉酒店5大推介👍🏻5分鐘步行到JR站,新宿/銀座/上野全部超高CP🤩 台灣中醫師余雅雯在Facebook專頁指出,自己平日十分注重養生,加上腸胃比較敏感,因此有自己一套飲食養生之道。她就此分享養胃法則,提出了有3種食物絕對不能吃,包括生冷食物、甜食零食及油炸物。 余醫師指出,有一名年僅30歲的女患者,臉上長滿皺紋,而且皮膚暗黃,看起來像50多歲。為其診症後得知,原來她每日都喝一杯奶茶,導致攝入過多糖分,令皮膚出現「糖化反應」,提早老化。余醫師解釋,吃太多含糖食物,會造成醣化反應,無形中加速皮膚、身體器官的老化。 余醫師續指,「糖化作用」會引起膠原蛋白、彈力纖維脆化,讓肌膚
- JL
- 2023年02月15日
漱口水每日用超傷牙 刺激口腔黏膜、牙齒染色 牙醫揭4大危害|附正確使用次數
漱口水不可每天使用?不少人除了早晚刷牙,更會使用漱口水,保持口腔衞生、改善口氣問題等。不過有牙醫指出,每天使用漱口水有機會引發多個問題,例如會刺激口腔黏膜,甚至傷害牙齒等。牙醫亦建議每周理想使用次數,提醒大家不宜過度使用。 台灣牙醫黃文龍在Facebook專頁發文,題為「過度使用漱口水更傷牙」。他指出,牙線、牙刷及漱口水是很多人的潔牙三寶,當中牙線和牙刷可以早晚使用,但漱口水卻不行。若果每天使用漱口水,則會弄巧反拙,導致口腔情況惡化。 每天使用漱口水4大影響 黃文龍表示,每天使用漱口水可能會引發4大問題,當中包括容易刺激口腔黏膜、令牙齒、舌頭染色等。 1. 刺激口腔黏膜 黃文龍指,有些漱口水可能添加了酒精成分殺菌,這類漱口水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因此建議選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比較溫和安全。 2. 改變菌叢生態 若果過度使用漱口水,會令口中菌叢不平衡。當口腔內細菌的生態系改變後,反而會令壞菌增生更快。 3. 牙齒染色 黃文龍提到,部分漱口水成分,例如:Chlorhexidine,若果長期使用,有可能會令牙齒及舌頭染色。 4. 改變味覺 有些漱口水會刺激味覺,黃文龍指出,特別是含有Ch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