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Cory
- 2023年02月15日
一線搜查|醫管局推電子病假紙 打工仔必知10個重點 HA Go點用?點向僱主出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宣布,3月6日起將於手機App「HA Go」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即「電子病假紙」,並將分階段取代傳統以人手簽署的實體病假紙。一眾打工仔或許會對此感到陌生,電子版與實體病假紙有甚麼分別?如何查看及向僱主出示電子病假紙?《有線生活》下文整理了有關電子醫生證明書,打工仔必知的10個重點。 電子病假紙自動儲存在「HA Go」 現時醫管局每月大約發出15萬張病假紙,為完善病人體驗,並逐步減少發放纸本病假紙,局方近日宣布,3月6日起將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即「電子病假紙」。電子病假紙與實體病假紙外觀上沒太大分別,並會於病人看診後,自動儲存在醫管局手機App「HA Go」裡,方便查閱。 打工仔必知10個重點 【Q1】電子病假紙與實體病假紙有何分別? 醫管局表示,電子病假紙與傳統實體病假紙外觀上沒太大分別,不過電子病假紙的醫生簽名欄,是以電子簽署形式簽發,並附有加密二維碼,而醫生的電子簽署亦與傳統簽名具同等法律效力。 【推薦閱讀】洗頭禁忌|皮膚科醫生揭8大洗頭壞習慣 洗頭前原來要先梳頭 附正確洗頭4步驟熱休克|日本浸溫泉3韓客熱休克喪命 專家警告飯後千萬別浸 4類人超高危 【Q2】如
- i-Cable
- 2023年02月15日
前列腺癌、良性增生易混淆 合併治療助晚期患者緩惡化延壽命
前列腺癌在眾多癌症中,屬於發展相對較慢的腫瘤,而且早期病徵不明顯,容易與良性前列腺增生混淆,難以察覺。這或致本港於2020年大約有一半前列腺癌新症,確診時已屆第三至四期,腫瘤已不只影響前列腺,更漸漸擴散至身體各部分。針對晚期前列腺癌,荷爾蒙治療擔當重要角色,但臨床腫瘤科專科林河清醫生指,前列腺癌細胞有機會對單一傳統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令治療失效。幸而,近年不少臨床研究顯示,將傳統荷爾蒙治療、新式荷爾蒙口服藥及化療作合併治療組合,能有效緩減病情惡化,延長壽命。 家族病史及飲食習慣為風險因素 前列腺癌有不同風險因素,包括有家人曾經患上前列腺癌、吸煙或多紅肉和多脂肪的飲食習慣等。林醫生補充:「有部分食物可以產生輕微的保護作用,例如含蕃茄紅素的蔬菜和花科類食物,亦有臨床研究顯示,常喝咖啡或進食大豆類製品人士患前列腺癌的機會會輕微較低。」 與良性增生症狀相似 患者易忽視病情 早期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徵相似,兩者均會出現下尿道症狀,包括小便頻密、夜尿多、小便赤痛等,患者一般難以察覺辨別。要判斷是否前列腺癌,臨床上醫生可以安排多項檢查,包括肛門指檢,即經肛門檢查前列腺有否出現腫脹
- 大C
- 2023年02月15日
癌症|免疫療法為膀胱癌治療效果加持 亦有助治療「三陰性乳癌」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或電療時,可能要承受會引起不適的副作用。近年流行的「免疫療法」,則是借助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副作用比化療少,其應用範圍和成果,近年越來越受重視。《有線健康》邀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講解免疫療法應用於治療膀胱癌和乳癌的最新進展。 免疫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治療有莫大幫助 癌症的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於2016年引入本港,早期用於治療肺癌為主,近年已擴展至其他癌症,例如乳癌或膀胱癌。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說,在治療乳癌方面,免疫療法通常會用於「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治療平均較難,過往一般只可用化療,但隨著新研究結果,我們知道若加入免疫療法,對於三陰性乳癌的病人有莫大的幫助。我們可以將免疫療法加上化療,用在手術前的治療上,透過這方法令病人的腫瘤進一步縮小,提升手術成功的機會。」李醫生說。 免疫療法用於膀胱癌有新進展 至於免疫療法用於膀胱癌,則是近年較新的進展,醫生會和病人商議,完成化療療程之後,做一個持效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即接受一年的免疫療法,以增加病人存活以及無惡化的時間。「過往未有持效治療的時候,膀胱癌病人很多時
- PL
- 2023年02月14日
肝癌早期病徵難察覺 醫生警告6類人高危 須每半年做身體檢查
肝癌是本地第五大常見癌症,令市民大眾聞肝癌色變,甚至出現很多誤解,影響治療和康復進程。《有線健康》邀請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馬家榮醫生,講解如何及早識別肝癌,以及治療方法。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外科專科醫生馬家榮說:「不少病人因對肝癌有誤解而耽誤病情,容易影響治療和康復進程。事實上早期肝癌透過肝臟切除手術(liver resection /hepatectomy),以我們中心的數據,有近7成的肝癌個案,由於及早發現腫瘤而可做手術移除並痊癒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最大風險因素 根據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在2022年的臨床數據分析,肝癌個案之中,超過9成患者體內曾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當中男患者佔73%,女患者佔27%,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都是正值家庭支柱或光輝盛年的階段,遇上肝癌面對的身心壓力更大。馬醫生指出:「乙肝病毒(HBV)屬DNA病毒,可以在肝細胞內複製至整個肝臟,甚至無需經歷肝炎、肝硬化就『跳級』變成肝癌。」 高危族宜定期篩查 馬醫生說,早期肝腫瘤小於5cm者一般沒有病徵,因此患者可以毫無任何明顯症狀下發病而
- Cory
- 2023年02月14日
洗頭禁忌|皮膚科醫生揭8大洗頭壞習慣 洗頭前原來要先梳頭 附正確洗頭4步驟
洗頭禁忌|一把飄逸順滑秀髮,是影響我們儀容的關鍵。有皮膚科醫生就於社交平台上分享了8大洗頭壞習慣。例如沒有梳頭直接洗頭、花灑直接沖頭頂等習慣,原來都會損害髮絲的健康。即看下文,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過這些壞習慣,並了解正確護理頭髮的方法。 8大洗頭壞習慣要注意! 洗頭看似簡單,原來都有不少考究!若不慎錯誤洗頭,便可能影響到髮絲健康。內地皮膚科醫生劉秀麗在小紅書上分享了一段名為「頭髮清爽蓬鬆!手把手教你正確洗頭髮」的影片,分享8大錯誤洗頭習慣,並教導網民正確的洗頭技巧! 8大洗頭壞習慣包括: 不先梳頭直接洗頭 花灑直接沖頭頂 洗頭時用手指甲抓頭皮 先用護髮素,再用洗頭水的「倒序洗頭」 護髮素塗到髮根、頭皮 洗頭後,用毛巾包住濕頭髮玩手機 抹頭時,用毛巾瘋狂搓頭髮 用梳子梳濕頭髮 正確洗頭4步曲 以上的8種壞習慣都會損害頭髮的健康,不少網民表示「全中」。於影片中,劉醫生接著就詳細講解「正確洗頭4步曲」。 正確洗頭|【第1步】 先用梳子將頭髮梳順,然後用溫水充分濕潤頭皮,注意水溫不要過高!沖水期間以手指按摩頭皮約3分鐘作為預洗。 正確洗頭|【第2步】 將洗頭水倒於手心,加水並打圈搓揉,起泡後塗抹在
- Kidd Chan
- 2023年02月14日
腹部脹痛或屬患結腸癌警號 微創手術傷口小助縮復原時間
肚痛、腹脹,相信不少都市人也經歷過,你會認為是壓力大致腸胃不適嗎?大腸分為結腸和直腸,一般而言,早期結腸癌的症狀不明顯,患者往往難以察覺。根據2020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大腸癌屬於香港第二大常見癌症。幸而現時結腸癌手術科技日新月異,不僅早期患者可進行手術,即使癌細胞已轉移,只要經醫生評估病情適合也有機會可以進行手術。現時微創手術亦可應用在結腸癌,患者傷口較小、復原時間亦較短。 良性瘜肉可演變成惡性腫瘤 早期症狀不明顯 結腸癌一般由良性瘜肉慢慢演變而成,隨著時間過去,良性瘜肉或會慢慢轉化成惡性腫瘤。外科專科謝得言醫生指出:「50歲以上人士、吸煙酗酒、進食過多紅肉及加工肉製品、糖尿病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也是高危一族。」結腸癌與很多癌症一樣,由於早期階段沒有明顯症狀,患者一般較難察覺。如出現症狀,病情可能已開始惡化,例如出現腹脹、大便帶血、大便有黏液、排便不清等等。如腫瘤惡化至一定程度,患者可能出現腹痛、排便困難、食慾不振、氣喘、疲倦及貧血。 手術屬根治性治療 微創手術助患者及早康復 謝醫生分享:「結腸癌與很多癌症一樣,根治方法都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一般而言,早期癌症的手術根治率比
- Cory
- 2023年02月13日
熱休克|日本浸溫泉3韓客熱休克喪命 專家警告飯後千萬別浸 4類人超高危
日本浸溫泉|不少人都喜歡到日本旅遊浸溫泉,但原來浸溫泉都應遵守安全守則,避免因體溫及血壓急劇變化產生健康問題。韓國《韓民族日報》報道,從去年10月開始,先後有3名韓國人到日本旅遊,浸溫泉時出現熱休克而不幸去世。專家指,熱休克是急劇的溫度變化下,血壓突然急速升降,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甚至猝死,並警告4類高危人士注意。 更多熱門健康文章: 薯仔保存5大禁忌 放雪櫃冷藏原來超錯 易爛兼有致癌物 吸煙男長痱滋醫不好以為患癌 醫生一問就知:無換一件日用品「出事」 遊日浸溫泉出現熱休克 韓國《韓民族日報》報道,從去年10月開始,先後有3名韓國人分別到九州別府和北海道札幌旅遊,浸溫泉時出現熱休克而不幸去世。3名韓國遊客均為高齡人士,其中1宗意外於農曆新年發生,76歲李姓長者與51歲兒子一同前往北海道旅行,卻在浸溫泉時出現熱休克不幸去世。同行兒子事後表示,父親不煙不酒、身體健康,沒有想過會在溫泉中發生意外。 熱休克:溫度變化造成血壓急速升降 熱休克是指急劇的溫度變化,造成血壓急速升降而導致的症狀。報道引述了韓國江北三星醫院家庭醫學科教授姜在憲(音譯:강재헌)解釋:「當我們脫去衣服感到寒冷時,身體會
- Kathy Lo
- 2023年02月12日
薯仔保存5大禁忌 放雪櫃冷藏原來超錯 易爛兼有致癌物
薯仔買回家數天便開始發芽、變綠?很可能是日常一些保存薯仔的習慣原來一直做錯!浪費食物之餘,隨時吃進致癌物!想薯仔延長保質期、放數個月不變,儲存得宜相當重要。《有線生活》下文為你整理了薯仔5大保存禁忌,快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對! 保存不當,自然或人工光線會促進薯仔發芽還會變綠,產生「配糖生物鹼」(glycoalkaloids)的防禦性毒素。由於薯仔變綠只是外皮變化,如果切開後中間仍是黃色,毒素有機會未蔓延到中心,將發芽、綠色的部份切走,理論上是可食用。然而,一般消費者未必有能力評估毒素蔓延多深,具一定風險。在變綠、損壞或腐爛的薯仔中,發芽薯仔毒素含量更高,甚至產生致癌物。如果大量食用,30分鐘至12小時內,有機會出現急性症狀,包括嘔吐、胃痙攣和腹瀉,嚴重者更會出現顫抖、神志不清和視力模糊等。這種毒素十分耐熱,即使高溫烹煮也不能減少其含量,所以最好將薯仔丟棄不要食用。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網頁,如發現薯仔表皮變綠、發芽、塊莖受損,或進食時發現味道變苦、口腔有灼熱感,就代表薯仔已產生天然毒素「配糖生物鹼」,不可再吃。薯仔應存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煮食前應削皮,並把有損傷、腐爛、發綠及發芽的地方切走
- PL
- 2023年02月11日
手機失智症 | 手機使用過度 隨時大腦功能下降 簡單算數都算不出
失智症 | 機不離手,隨時隨地看手機已是許多人生活習慣。但如果開始發現自己健忘的頻率變高、想不出人名、算不出簡單算數、工作中的小失誤變多等狀況,便要多加小心了,因為你可能隨時患上手機失智症。想知自己有無患病?即看下文了解相關病徵。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一旦手機成癮,可能引發「手機失智症」。這個症狀以往失智症患者以高齡者居多,但最近幾年有年輕化趨勢。 長時間用手機瀏覽社交網站、網購、玩遊戲、追劇的人士,他們的大腦持續吸收過量資訊,降低腦部血液流動,增加前額葉負荷,腦部機能或會降低,而且較容易患上手機失智症。患者的症狀與失智症相似,大多會忘記人名、工作容易犯錯,甚至算不出簡單算數。 以下10個患上手機成癮的症狀,即Check自己有無中招: 手機成癮10大症狀 1. 一有空閒時,便習慣性掏出手機 2. 習慣直接用手機拍下要記錄的內容 3. 身邊最親近的人的電話號碼也記不住 4. 隨時隨地留意新消息 5. 突然想不起某些字怎麼寫 6. 記不住自己最近搜尋過的內容 7. 沒有手機就無法找回出發地點 8. 看到熟悉臉孔卻想不起名字 9. 注意力難隼中 經常犯低級錯誤 10. 大腦和身體經常出
- JL
- 2023年02月10日
一線搜查|消委會拆解4大洗頭謬誤 洗頭水多泡更乾淨?無矽最好?護髮素必須用?
洗頭、吹頭是每日必做的事,有些人甚至會使用直髮器或捲髮器。不過如果用錯方法,隨時令秀髮受損。消委會拆解了多個洗頭謬誤,例如:洗頭水愈多泡愈好?是否必須使用護髮素等。另外亦分享了吹頭免傷髮貼士,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洗頭謬誤|1. 洗頭水愈多泡愈好 很多人以為洗頭水產生豐盈泡沫,能夠更徹底清潔頭皮。不過,消委會指出,洗頭水的清潔效能與泡沫量未必有直接關係。反而,泡沫量愈多的洗頭水,有機會代表產品添加了濃度較高的表面活性劑,這樣可能會過度清潔髮絲和對頭皮造成刺激。 此外,消委會亦提出另一情況,如果頭皮上的油脂分泌特別旺盛,或頭髮較多污垢,同樣會影響洗頭水的起泡量。此情況可考慮用洗頭水搓洗2次,第1次搓揉時泡沫量或較少,當過水後再用洗頭水搓揉時,泡沫量便會較豐盈。 洗頭謬誤|2. 含矽洗頭水會堵塞毛孔 有傳使用含矽的洗頭水會阻塞毛孔,令毛囊萎縮,從而出現脫髮,甚至禿頭。消委會指出,一般洗頭水與頭髮接觸的時間很短,而且洗頭時洗頭水亦會被水大量稀釋,因此黏附在頭髮甚至頭皮的程度十分有限,加上聚二甲基矽氧烷的分子尺寸大,並不會被皮膚吸收,故不會進入或堵塞毛孔,亦不會過度積聚在髮絲上。 另外,消委會亦
- JL
- 2023年02月09日
食道癌|50歲女吃湯圓鯁喉 醫生一看「這病徵」揭她患食道癌 6大症狀要小心
鯁喉或或出現吞嚥困難要小心,有可能是食道癌症狀。一名50多歲女子在元宵節吃湯圓時鯁喉,食道被湯圓黏著,無法進食。醫生為她診治時發現其有嚴重的胃酸倒流,更患上第一期食道癌。醫生指,幸好及時發現,否則嚴重可致脫水死亡。醫管局列出食道癌6大早期症狀及高危因素,大家要小心。 吃湯圓鯁喉揭患食道癌 綜合台媒報道,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文倫分享個案,指一名50多歲女子吃湯圓時鯁喉,整個食道被湯圓黏著,胸口出現異物感,無法進食及吞口水。醫生為她移除湯圓時,發現她有嚴重的胃酸倒流,導致食道狹窄,更揭發其食道下段出現第一期食道癌。女子亦表示在此之前,完全沒有任何症狀。 不及時治療 嚴重可致脫水死亡 王文倫指出,由於湯圓的甜度較高,難以消化,會加劇胃酸倒流的情況。另外,若有食道癌、食道腫瘤病史的人士,食道比一般人狹窄,在進食湯圓的時候更易鯁喉,不但無法進食,而且連口水都吞不到。他續指,這類患者的胸部及喉嚨會出現嚴重的異物感,如不及時治療,有機會造成脫水,甚至死亡。 王文倫又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建議少吃甜湯圓,選擇鹹湯圓較能避免引起胃食道逆流。另外,由於湯圓屬於糯米類,並不容易消化,應適量進食,不宜
- JL
- 2023年02月08日
戴口罩長期用口呼吸是大忌 醫生警告會顯老變「馬面」 1招自測改善壞習慣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不過日本有醫生警告,長時間戴口罩會使人習慣用嘴巴呼吸。這樣除了會增加蛀牙及患花粉症機會,更有可能將臉形拉長、肌肉鬆弛,令人看起來特別老。醫生分享1個方法讓大家檢查有否用口呼吸,同時亦提出2大改善方法。 長期戴口罩慣用口呼吸 日本牙醫山口和巳在綜藝節目《カズレーザーと学ぶ》中分享疫情期間長時間戴口罩的影響,他指出,由於戴口罩會有礙用鼻呼吸,因此很多人會改變了呼吸方式,轉為用嘴巴呼吸。而這樣會導致臉部形狀和牙齒排列出現變化。他分享一個病例,曾經矯正過一名女童由用嘴巴轉為用鼻呼吸,在短短7個月,女童的面相已出現顯著的變化,其整體面部及人中位置明顯縮短、面型變細。 用口呼吸影響大 他解釋,如果用鼻子呼吸,會對鼻腔造成壓力,再加上舌頭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變得更緊實。相反,若習慣使用嘴巴呼吸,則會導致上顎骨和附近肌肉向下塌陷,令人看起來特別老。此外,更會影響健康,較容易有蛀牙及牙周病問題,甚至增加患上花粉症導致鼻敏感流鼻涕的機會。 1個簡單方法自我檢查 有些人由鼻轉為用嘴巴呼吸卻未必自知,山口醫生提出一個簡單方法,教大家判斷自己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