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8日
港大醫學院大數據研究證新冠疫苗對Omicron效果良好 長者死亡率減少九成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與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首次利用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新冠疫苗對 Omicron的效果,反映接種疫苗的劑數越多,保護力越強。學者建議市民,特別是長者,應該接種疫苗來預防因染疫而引起的嚴重後果,已接種疫苗的市民亦應按建議接種加強劑。 【推薦閱讀】口罩令3.1起全面取消、停免費檢測、減自費PCR地點 4大新防疫措施一文看 數據來自醫管局及衞生署 香港是華人社會,所以是次數據更能反映出新冠疫苗對中國人的身體所帶來的效用和影響。今次研究的大數據是透過逾百萬份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電子病歷及衞生署的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從多角度進行大數據分析及研究,證實「復必泰」及「科興」疫苗均能預防與2019冠狀病毒病(又稱新型冠狀病毒病)相關的入院、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其效果對長者尤其顯著。 研究結果發現,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已能顯著減低與新型冠狀病毒病相關的死亡及嚴重併發症風險,同時已接種的針數越多,保護的強度越高。而且對於已接種三針疫苗的60歲或以上長者,疫苗對預防入院、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 效用均超過 80%;而對 80 歲或以上人士預防死亡的效用更高達 95%。 值得一提是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8日
蘋果不要削皮吃降膽固醇 3款水果連皮吃更有益 營養師揭這款果皮吃下去恐腹瀉
水果去皮|想達至均衡飲食,除了多菜少肉,還要配合一定份量的水果。坊間不少專家都提倡,水果連皮吃更有益,不過有台灣營養師就指出,並不是所有果皮都能直接吃,當中有兩種食物的果皮,吃下可引致腹瀉、吃到寄生蟲,造成健康問題。 水果含豐富營養素 不少人吃水果時都不愛連皮吃,覺得乾澀難下嚥。不過,台灣營養師蔡濰安在Facebook專頁「濰濰營養師認真生活」上提到,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酵素等,對身體很好的營養素,因此,她盡量做到每天吃「2個拳頭大」的水果,以補充營養。蔡濰安又特別指出,以下3款水果連皮吃就一定最好! 3款水果連皮吃更有益 不削皮水果|【1】蘋果 「一曰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話,大家肯定聽過無數篇。蘋果可以提升免疫、抗氧化以外,而蘋果皮的營養竟然更豐富!果膠是存在於蘋果果肉與果皮之間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改善便秘。 不削皮水果|【2】水梨(豐水梨) 水梨含有高達80%以上的水份,我們食用可幫助補充水分,清涼解渴,增加飽足感,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此外,水梨的果皮雖然吃起來有點粗糙的口感,但是水梨皮有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不削皮吃更健康! 不削皮水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7日
蔡天鳳碎屍案|案情陸續曝光 恐怖細節惹不安 專家警告小心5大徵狀
蔡天鳳碎屍案|28歲名媛蔡天鳳遭殘忍碎屍案引來全城市民關注,其案情陸續曝光,駭人發展令人毛⻣聳然,亦有網民在社交平台討論案件時,表示需要心理輔導。有輔導心理學家表示,市民在留意這宗新聞時,如出現以下5大徵狀,應該適可而止,有需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協助。 輔導心理學家梁綉雯接受《有線生活》訪問時表示,隨著蔡天鳳一案持續發酵,市民每天都在消化新資料,情緒難免會受影響。她指,部分網民及案發當區的市民更反映,在閱讀新聞後出現不安、驚恐等情緒。 蔡天鳳碎屍案|心理專家:小心5大身體徵狀 梁綉雯續指,一般市民因案件導致情緒受到牽動是正常狀況,每個人的情緒影響程度均有不同,市民有機會會感到不安、害怕、憤怒、震驚等情緒,建議可借著抒發情緒,以及讓時間過去,讓這些情緒得以排解。 但部分人可能因過於驚恐而影響其思想及行為,例如懷疑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擔心自己人生安全受威脅、不敢向人坦露心聲、對身邊的聲音及衝突變得敏感、拒絕社交等現象。如果不能適當抒解不安情緒,有機會出現以下5種身體症狀: 1. 心跳加快 當一個人的情緒出現變化,大腦便會傳遞信息給心臟,令心臟加快跳動,血壓隨即會上升。 2. 出汗 如發現自己出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6日
尿道感染|售貨員長期忍尿 小便灼熱疼痛揭尿道感染 醫生:可致4大嚴重後果
尿道感染|相信不少上班族都試過因為工作太忙無暇飲水,甚至長時間忍尿。有泌尿科醫生分享案例,一名售貨員因排尿灼熱、疼痛求醫,經醫生診斷她患上尿道感染。而醫生查問後,發現她是為了衝業績,長時間限制自己的飲水量,減少工作期間去廁所機會,結果導致尿道受感染。醫生警告,長期忍尿會為身體帶來4大健康問題。 限制飲水量 避免去廁所 台灣泌尿科醫生戴定恩於Facebook個人專頁分享個案,一名於百貨公司工作的售貨員,出現排尿灼熱及疼痛、輕微發燒而求診,醫生診斷她患上尿道感染。而經醫生查問,發現原來患者為爭取更佳事業,因此長時間限制自己的飲水量,以避免工作期間去廁所。 長期忍尿會造成腎臟損傷 戴醫生表示,尿道感染只是一個小警號,若忍尿的壞習慣長久累積下來,會造成更嚴重的腎臟損傷。因此,他提醒大眾一定要多喝水,有尿意就要去廁所。他更警告忍尿會帶來4大健康問題。 忍尿導致4大健康問題 【1】尿道感染 忍尿太久會讓細菌在身體中繁殖,無法經由尿道排出,導致尿道發炎(特別是女性更易患上),甚至感染腎臟,導致腎臟發炎。 【2】排尿疼痛 由於忍尿時會讓肌肉持續緊繃,排尿時可能會讓腎臟和膀胱疼痛。 【3】腎結石 戴醫生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5日
脂肪肝隨時變肝癌 營養師教4招逆轉 多食蒜、洋蔥幫助肝排毒
脂肪肝|肝臟檢查往往較容易被忽視,大部分肝病初期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當有症狀時,你可能已經患上了肝癌,後果超可怕!有營養師表示,有種食物我們每天都接觸,卻是造成脂肪肝的常見元兇!脂肪肝雖無特效藥,但靠以下4招生活及飲食習慣,還是有機會可以逆轉脂肪肝。即看下文!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人的肝臟本來就會囤積些許脂肪,但如果脂肪的重量占了肝臟的 5%~10%,就會形成脂肪肝。脂肪肝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因而較容易被人忽視。最常見的病徵是患者後期經常會感到疲倦,或隱約感到腹痛。脂肪肝有機會導致肝臟發炎,長遠導致肝硬化及肝纖維化,最終更可能變成肝癌,風險絕對不容忽視。 台灣營養師何沂霖在Facebook表示,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包含藥物及疾病都有可能。不ㄧ定胖的人就有脂肪肝,也不是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只是大部分腰圍、血壓、血糖、體脂超標、體重過重的人,患脂肪肝的機會都較大。雖然脂肪肝沒有任何特效藥,但可以藉由以下四招生活習慣及飲食調整,來逆轉脂肪肝。 營養師教四招生活習慣改善脂肪肝 1. 體重體脂超標者減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成因與缺乏運動、進食過多熱量、糖分及脂肪有關。要改善脂肪肝,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5日
洗床單|調查揭近2成人隔月才換床單 專家警告可致肺炎、濕疹|附消委會6招除蟎除菌
大家每隔多久才換一次床單?英國一項有關清洗床上用品習慣的調查發現,多達2成受訪者稱每隔一個月,才會洗一次床單。疏於洗清床單伴原來會帶來嚴重後果,灰塵不但會積聚,床單更加會大量滋生塵蟎和細菌,嚴重者可致肺炎、濕疹等疾病。 更多熱門文章 消委會9款高評分床單 防蟎抗菌邊款好?$59平貨勝$1429卡撒天嬌 洗床單揉成一團放洗衣機等於無洗過 日本家務達人教正確做法徹底除菌 英國市場調查公司YouGov一項調查發現,只有約28%受訪者會每周最少清洗一次床單被套;36%受訪者每兩周才清洗一次床上用品;18%受訪者、即約1,100萬人一個月才會清洗一次床單。 床上用品公司Bed Kingdom引述專家指,人們每周星期躺在床上時間約為56小時,建議應每周清洗床單一次,避免灰塵積聚,以及細菌滋生。Bed Kingdom又列出不頻密洗床單,可能會導致以下4種疾病。 疏於清洗床單可致疾病1:濕疹 如果疏於清洗床單,布料便會滋生細菌,加上死皮積聚,每當與布料摩擦時,皮膚便容易受刺激,引發濕疹。 疏於清洗床單可致疾病2:暗瘡 若果無勤於清洗床單,細菌、死皮便會積聚,同時堵塞皮膚毛孔,隨時導致暗瘡形成,或者令暗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4日
愛吃魚生30歲女生常肚痛、便秘 醫生揭腸道有1cm寄生蟲蠕動|附4大感染寄生蟲症狀
寄生蟲|經常肚痛、便秘?分分鐘是寄生蟲作怪!魚生是不少港人愛吃的食物,但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隨時會連寄生蟲吃下。有台灣醫生分享指,一名30歲女生因經常肚痛便秘,服藥後無好轉,經求醫才發現見腸道有寄生蟲在蠕動,懷疑是她經常吃魚生所致。醫生分享4大感染寄生蟲症狀,即看下文了解! 台灣胰臟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案例片段時指,有名30歲病患因長期排便不規律、時而腹瀉、時而便秘,什至出現肚子常脹氣、莫名狡痛,如廁時亦感疼痛的症狀,吃了腸胃藥也不見改善,繼而求醫。醫生經大腸鏡檢查發現,該病患的大腸內竟有多條長度約1厘米,正在蠕動的透明寄生蟲。林相宏表示,病患有吃魚生的習慣,懷疑是生食所引起的鞭蟲感染。目前已經把寄生蟲夾出來,等待化驗結果。 醫生揭感染寄生蟲4大症狀 寄生蟲感染的症狀,一般取決於所感染的寄生蟲種類。林相宏指,當出現以下4大症狀時,就很大機會感染了寄生蟲。 感染寄生蟲症狀1:便秘 如果開始便秘,卻找不到原因,罪魁禍首可能正是寄生蟲。寄生蟲會刺激腸道,干擾消化,導致身體吸收的水份減少,從而引起便秘。 感染寄生蟲症狀2:肚瀉 肚瀉不一定只是因為腸胃炎,寄生蟲很大機會是一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3日
生痱滋用鹽㨘超錯 醫生警告令潰瘍惡化 隨時變癌症|附3招方法加速癒合
痱滋|生痱滋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讓人痛得難以忍受,嚴重時甚至連食飯、飲水和刷牙都會痛。坊間流傳用鹽㨘痱滋,加快傷口潰瘍可讓痱滋快點康復,但原來「傷口灑鹽」隨時令發炎問題更嚴重,引致細菌感染,甚至演變為癌症。以下3招正確處理方法,能有效加速痱滋痊癒,即看下文! 「痱滋」其實是一種反覆性口瘡或口腔炎(stomatitis),可以出現在面頰、口唇和喉嚨的黏膜、舌面,傷口呈現白色凹洞的潰瘍或紅腫。痱滋不具備傳染性,傷口受到刺激或摩擦時,患者會更感疼痛,唾液也會增多。 痱滋7大誘因 壓力大都出事 衛生署口腔健康教育事務科指,雖然生痱滋沒有明確的成因,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口部創傷 很多時候,進食時刮傷、咬傷口腔,或過度刷牙等外力因素都會導致口腔黏膜或軟組織受傷,破損成了傷口,導致生痱滋。 精神壓力 除了一般人認為的熱氣及飲食習慣,原來情緒受壓都是生痱滋主因之一!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不佳時,生痱滋的機會都會更大。 內分泌失調 如果出現荷爾蒙分泌不平衡,內分泌失調的情況,亦會造成口腔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變單薄,導致口腔黏膜容易受傷。特別是女性在月經期間雌激素下降,形成飛滋問題。 身體免疫系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荷爾蒙治療助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降男性荷爾蒙 心血管病患者治療注意事項
不少男士遇到排尿問題,都會覺得是年紀漸大的「必經之路」。不過排尿不清、排尿緩慢及小便帶血絲等情況亦可能是患上前列腺癌的警號。泌尿外科專科林沛泓醫生表示:「一旦前列腺癌擴散至骨骼等位置,患者除了出現排尿問題外,亦可能會感到脊骨刺痛或腰痠背痛等。」雖然前列腺癌擴散範圍甚廣,但現時亦有不同治療幫助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當制訂治療方案時,醫生會因應不同的考慮因素,決定合適的方案。 不同荷爾蒙治療幫助達至晚期前列腺癌治療目標 由於晚期前列腺癌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一般都難以根治,醫生會以紓緩病情及延長壽命為主要治療目標,而最常採用的便是荷爾蒙治療,包括睪丸切除手術及針藥治療。林醫生指:「超過9成男性荷爾蒙由睪丸分泌,而男性荷爾蒙的半衰期短至20分鐘,因此當兩側睪丸被切除後,便能迅速抑壓男性荷爾蒙,有效減輕前列腺癌生長帶來的病徵,達至長遠控制病情的效果。」 雖然睪丸切除手術能夠「一了百了」,但難免為患者帶來心理壓力,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手術。醫生或會考慮以不同針藥,包括促黃體素釋放激素促動劑(LHRH agonist)及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LHRH antagonist),以壓抑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2日
精神分裂症徵狀與治療一文看清 暴力傾向?藥物治療?冇得斷尾?
一般人對精神病患者存在不少誤解,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被想當然地認為有暴力傾向。《有線健康》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講解甚麼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徵狀和治療方式。 講起精神分裂,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思想分裂出多個人格,例如一時是膽小怕事的懦夫,一時是自大狂妄的侵略家,一時卻是出口成章的文化人。 「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而是一種思想出現問題及感覺失調的疾病。「病人最常見的情況是『幻聽』,例如總是聽到有人在談論他、說他的壞話,或是附近總是有人在聊天,但事實上根本沒有人在附近,更沒有人說他的壞話。另一種常見症狀是『妄念』,例如堅信有人要害自己,實際上並無其事。」 精神分裂症患者激烈行為不常見 張醫生指出,還有一種常見對精神分裂的誤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產生暴力傾向或做出激烈行為,「其實在統計學上來說,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激烈行為並不常見,相比之下,甚至比普羅大眾、例如你和我更少。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標籤精神分裂症病人,應正確認識這種病,並幫助病人。」 現時,若經精神科醫生診斷確認是精神分裂症,主要靠藥物治療。「藥物對病人幫助很大,因為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1日
日式超市買魚生飯 女子吃一半見寄生蟲蠕動 微生物學專家警告食後可「入肺」|附店方回應
進食魚生、刺身發現有寄生蟲事件屢見不鮮。一名女子在日式超市購買了一盒海鮮丼飯,快吃完之時驚見一片魚生上有一條寄生蟲在蠕動,畫面十分嘔心。事主隨即拍下影片及照片,將此事發佈至社交平台,提醒大家進食前要小心看清楚。本港食安中心曾指出,進食生或未經煮熟而又含寄生蟲的海產,除了會引致腹瀉,更有可能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同時列出3大安全食用貼士。 女子吃魚生飯 驚見寄生蟲 綜合外媒報道,新加坡一名女子在Facebook發文,貼出多張相片及影片,指自己與丈夫在日式超市購買了一盒魚生飯,二人回家享用,正當快吃完的時候,卻發現其中一塊魚生上有「不尋常的東西」,細看後赫然發現竟是一條呈透明、正在蠕動的寄生蟲。女子形容「無法想像寄生蟲進入了我們的身體」,又謂從未試過在食物中遇到寄生蟲,看著這些影片令他們感到十分不舒服、噁心,甚至作嘔想吐。 女子最後表示,希望這次遭遇不會令他們的健康陷入嚴重困境,並藉此提醒大家將食物放入口前,一定要小心看清楚。 涉事超市:情況不罕見 據指,涉事超市已就此事作出回應,表示正向事主了解並跟進事件。發言人指出,在野生捕獲的海鮮中,發現寄生蟲的情況並不罕見,表示已盡最大努力處理寄生蟲,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0日
大便顏色能預兆生病?「紅便」代表大腸出事 營養師警告這3種顏色要小心
大便顏色|上完廁所,你有回頭去觀察自己的糞便的習慣嗎?人每日的排便狀況,都是自我觀察身體很重要的指標之一。有台灣營養師指出,透過糞便的顏色及形態,可解讀身體健康狀況。如果留意到大便呈現不尋常的顏色,身體可能正在向你發出警告訊號,亦有可能是癌症的先兆,絕對不可輕視。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在其Facebook專頁中指出,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透過顏色和形狀,我們能夠為大便進行分類。正常且健康的糞便應該會是黃棕色、黃褐色的長條型糞便,外觀比較像香腸、香蕉等形狀,表面光滑、柔軟。 深褐色代表太多蛋白質 若大便呈深褐色,代表飲食中含較高比例的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人體分泌了大量膽汁,導致大便顏色變深,只要控制飲食,顏色回復正常就無大礙。但如果發現糞便出現了這3種顏色,就必須特別留意,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 1. 綠色 短時間內吃太多深綠色蔬菜,體內膽汁有機會來不及分泌消化,食物就已經快速通過體內被排出,導致大便顏色呈綠色。如果之後顏色恢復為正常黃棕色,就無大礙。但如果大便連續數天都是綠色的,就可能是被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腸胃炎,如果長時間沒有好轉,便需要就醫檢查。 2. 黑色 如果大便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