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11日
手機失智症 | 手機使用過度 隨時大腦功能下降 簡單算數都算不出
失智症 | 機不離手,隨時隨地看手機已是許多人生活習慣。但如果開始發現自己健忘的頻率變高、想不出人名、算不出簡單算數、工作中的小失誤變多等狀況,便要多加小心了,因為你可能隨時患上手機失智症。想知自己有無患病?即看下文了解相關病徵。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一旦手機成癮,可能引發「手機失智症」。這個症狀以往失智症患者以高齡者居多,但最近幾年有年輕化趨勢。 長時間用手機瀏覽社交網站、網購、玩遊戲、追劇的人士,他們的大腦持續吸收過量資訊,降低腦部血液流動,增加前額葉負荷,腦部機能或會降低,而且較容易患上手機失智症。患者的症狀與失智症相似,大多會忘記人名、工作容易犯錯,甚至算不出簡單算數。 以下10個患上手機成癮的症狀,即Check自己有無中招: 手機成癮10大症狀 1. 一有空閒時,便習慣性掏出手機 2. 習慣直接用手機拍下要記錄的內容 3. 身邊最親近的人的電話號碼也記不住 4. 隨時隨地留意新消息 5. 突然想不起某些字怎麼寫 6. 記不住自己最近搜尋過的內容 7. 沒有手機就無法找回出發地點 8. 看到熟悉臉孔卻想不起名字 9. 注意力難隼中 經常犯低級錯誤 10. 大腦和身體經常出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10日
一線搜查|消委會拆解4大洗頭謬誤 洗頭水多泡更乾淨?無矽最好?護髮素必須用?
洗頭、吹頭是每日必做的事,有些人甚至會使用直髮器或捲髮器。不過如果用錯方法,隨時令秀髮受損。消委會拆解了多個洗頭謬誤,例如:洗頭水愈多泡愈好?是否必須使用護髮素等。另外亦分享了吹頭免傷髮貼士,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洗頭謬誤|1. 洗頭水愈多泡愈好 很多人以為洗頭水產生豐盈泡沫,能夠更徹底清潔頭皮。不過,消委會指出,洗頭水的清潔效能與泡沫量未必有直接關係。反而,泡沫量愈多的洗頭水,有機會代表產品添加了濃度較高的表面活性劑,這樣可能會過度清潔髮絲和對頭皮造成刺激。 此外,消委會亦提出另一情況,如果頭皮上的油脂分泌特別旺盛,或頭髮較多污垢,同樣會影響洗頭水的起泡量。此情況可考慮用洗頭水搓洗2次,第1次搓揉時泡沫量或較少,當過水後再用洗頭水搓揉時,泡沫量便會較豐盈。 洗頭謬誤|2. 含矽洗頭水會堵塞毛孔 有傳使用含矽的洗頭水會阻塞毛孔,令毛囊萎縮,從而出現脫髮,甚至禿頭。消委會指出,一般洗頭水與頭髮接觸的時間很短,而且洗頭時洗頭水亦會被水大量稀釋,因此黏附在頭髮甚至頭皮的程度十分有限,加上聚二甲基矽氧烷的分子尺寸大,並不會被皮膚吸收,故不會進入或堵塞毛孔,亦不會過度積聚在髮絲上。 另外,消委會亦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9日
食道癌|50歲女吃湯圓鯁喉 醫生一看「這病徵」揭她患食道癌 6大症狀要小心
鯁喉或或出現吞嚥困難要小心,有可能是食道癌症狀。一名50多歲女子在元宵節吃湯圓時鯁喉,食道被湯圓黏著,無法進食。醫生為她診治時發現其有嚴重的胃酸倒流,更患上第一期食道癌。醫生指,幸好及時發現,否則嚴重可致脫水死亡。醫管局列出食道癌6大早期症狀及高危因素,大家要小心。 吃湯圓鯁喉揭患食道癌 綜合台媒報道,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文倫分享個案,指一名50多歲女子吃湯圓時鯁喉,整個食道被湯圓黏著,胸口出現異物感,無法進食及吞口水。醫生為她移除湯圓時,發現她有嚴重的胃酸倒流,導致食道狹窄,更揭發其食道下段出現第一期食道癌。女子亦表示在此之前,完全沒有任何症狀。 不及時治療 嚴重可致脫水死亡 王文倫指出,由於湯圓的甜度較高,難以消化,會加劇胃酸倒流的情況。另外,若有食道癌、食道腫瘤病史的人士,食道比一般人狹窄,在進食湯圓的時候更易鯁喉,不但無法進食,而且連口水都吞不到。他續指,這類患者的胸部及喉嚨會出現嚴重的異物感,如不及時治療,有機會造成脫水,甚至死亡。 王文倫又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建議少吃甜湯圓,選擇鹹湯圓較能避免引起胃食道逆流。另外,由於湯圓屬於糯米類,並不容易消化,應適量進食,不宜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8日
戴口罩長期用口呼吸是大忌 醫生警告會顯老變「馬面」 1招自測改善壞習慣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不過日本有醫生警告,長時間戴口罩會使人習慣用嘴巴呼吸。這樣除了會增加蛀牙及患花粉症機會,更有可能將臉形拉長、肌肉鬆弛,令人看起來特別老。醫生分享1個方法讓大家檢查有否用口呼吸,同時亦提出2大改善方法。 長期戴口罩慣用口呼吸 日本牙醫山口和巳在綜藝節目《カズレーザーと学ぶ》中分享疫情期間長時間戴口罩的影響,他指出,由於戴口罩會有礙用鼻呼吸,因此很多人會改變了呼吸方式,轉為用嘴巴呼吸。而這樣會導致臉部形狀和牙齒排列出現變化。他分享一個病例,曾經矯正過一名女童由用嘴巴轉為用鼻呼吸,在短短7個月,女童的面相已出現顯著的變化,其整體面部及人中位置明顯縮短、面型變細。 用口呼吸影響大 他解釋,如果用鼻子呼吸,會對鼻腔造成壓力,再加上舌頭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變得更緊實。相反,若習慣使用嘴巴呼吸,則會導致上顎骨和附近肌肉向下塌陷,令人看起來特別老。此外,更會影響健康,較容易有蛀牙及牙周病問題,甚至增加患上花粉症導致鼻敏感流鼻涕的機會。 1個簡單方法自我檢查 有些人由鼻轉為用嘴巴呼吸卻未必自知,山口醫生提出一個簡單方法,教大家判斷自己是用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8日
癌症|免疫療法應用於晚期肺癌 可增存活機會及無惡化時間
癌症的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於2016年引入本港,近年擔當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免疫療法」是借助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相比傳統化療及電療有許多優點。《有線健康》邀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講解免疫療法如何應用於治療肺癌。 免免疫療法為晚期肺癌帶來機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說,「免疫療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其中一大好處是副作用比化療少。而免疫療法為不少發現時已屬較後期,甚至已出現擴散的癌症,帶來控制腫瘤、延長壽命的機會,有小部分甚至能達至「完全緩解」(即檢測不到體內有癌細胞)。」 其中最早採用免疫療法的癌症之一,是本港「頭號殺手」肺癌,近年更發現,檢測第四期肺癌病人體內的PD-L1水平,可幫助醫生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患者PD-L1水平高對免疫療法反應一般較好 「PD-L1是一種腫瘤內的蛋白,有理論認為,部分腫瘤細胞通過高水平的PD-L1,結合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從而抑制免疫細胞的攻擊。整體來說,PD-L1水平高的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一般會較好。」李醫生說。 因此,如檢測PD-L1水平不超過50%的話,可考慮利用化療配合免疫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7日
飲水宜忌|4類人飲水別太多太急 隨時心肌梗塞恐猝死
許多人認為水喝越多越好,但其實不是誰都可以沒事多喝水。喝過多水不但不能治百病,喝太多、喝太猛,都有機會影響心臟致死!如果有這下列4種疾病的人,喝水太多更隨時惹來殺身之禍! 水雖然不可或缺,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根據衛生署建議,人每天應喝至少6至8杯流質飲品(以1杯約240毫升計算)。這僅是一個參考指標,實際上人每天所需要攝取的水分都要視乎活動量、性別、健康狀況、身處的環境等不同因素而定。喝太多水除了可造成身體水腫,還會讓器官造成負擔、引起猝死。 4類人忌喝水太多太急 一、心臟病患 水分被人體吸收後會進入血液,造成血液容量變多、壓力變大。心臟是運送血液的馬達,壓力愈大,心臟的負荷就愈大。一般正常人也不能喝水喝太急、1分鐘內猛灌1公升,心臟為了輸送血液而加快收縮,有機會引起心悸,心臟病人士更可能造成心肌梗塞、猝死。 二、腎臟病患 水分大部分是由腎臟代謝,腎臟病患腎小球功能不全、過濾速度慢,身體出現大量水分時無法排出,會引起身體水腫。另外,大量水分會讓身體的電解質不平衡,形成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的損害。 三、肝病患者 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由於無法製造血液中的白蛋白,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6日
痱滋|吸煙男長痱滋醫不好以為患癌 醫生一問就知:無換一件日用品「出事」
生一粒痱滋已經很痛,多粒痱滋齊生簡直「痛不欲生」,更會影響進食。除了熱氣、患病外,原來我們每天清潔口腔的日用品都會導致痱滋。台灣一名有煙酒習慣的男子,因口腔長了多粒痱滋,擔心患上口腔癌而求醫。經醫生檢查和處方藥膏後,都一直未見好轉。最終,醫生的一句問題,揭發竟是因為一件日用品累事! 男子生多粒痱滋 擔心患上口腔癌 台灣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醫生,於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案例,一名平日有煙酒習慣的40多歲男子,因口腔長了多粒痱滋,擔心患上口腔癌而求醫。由於痱滋數量不少,陳醫生於是替他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抽取部分組織檢驗,卻未有發現病變;抽血後亦未發現他缺乏維他命B,因此就只處方了口腔藥膏。 痱滋久治未愈 兩周後,患者有些痱滋的確消失了,卻有更多潰瘍傷口在其他位置長出,一直未有好轉。陳醫生對此感對非常奇怪,幸好在患者下一次覆診前,陳醫生向牙醫請教有關病例,牙醫提出了這可能與一件我們每天清潔口腔的日用品有關。 醫生揭不換牙刷出事 陳醫生向患者提出疑問:「你是不是很久沒換牙刷?」。結果對方承認,牙刷刷久了毛比較軟,因此長時間未有更換牙刷。於是醫生建議男子回家更換牙刷,情況應該會改善很多。果不
- i-Cable
- 2023年02月06日
炎症性腸病患者跌入肚瀉輪迴 Can’t Wait Card望助社會理解患者之急
「人有三急」乃人之常情,但如果無時無刻都有腹痛及腹瀉的感覺,便是一大長期困擾。克隆氏症患者Oscar分享自己在幾年前確診的經歷,回想起到處尋找洗手間,甚至失禁的日子,他都歷歷在目。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會長暨腸胃肝臟科專科陳智曦醫生指:「炎症性腸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患者會經常腹痛及腹瀉。」現時醫學界仍未找到炎症性腸病的成因,但飲食習慣、壓力及遺傳等均有機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失調,以致錯誤攻擊腸道,並引發炎症性腸病。外國已紛紛設法提高大眾意識,如讓患者隨身帶備Can’t Wait Card,讓大眾知道其急切的需要,希望幫助患者病發時盡快得到支援。 患者無間斷腹瀉 構成嚴重心理壓力 Oscar分享病情最嚴重時,每次便意都來得十分急,必須立即找到洗手間,否則或會失禁。陳醫生補充:「有患者曾分享自己一天或需進出洗手間高達20次,極之困擾。由於克隆氏症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因此除了腹瀉問題,患者還會有瘻管、腸道閉塞及臀部發炎或含膿等問題。」 炎症性腸病患者大多於20至30歲期間確診,當中以男性為主,而他們正值求學或事業拼搏期,此病大大影響其生活。陳醫生稱:「有部分患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5日
便秘食香蕉唔係最好?研究揭1種水果通便效果更強 每周大便增加1.5次
便秘是都市人常見的問題,而說到通便水果,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香蕉,不過原來有另一款水果更強勁!最近有國際研究指出,每天吃2顆綠色奇異果,不但有助改善便秘,而且亦沒有副作用。 台灣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Facebook專頁「Dr.Le 李柏賢」發文,指出「每天兩顆綠奇異果,便秘遠離我」。他表示,一直以來醫生都是建議患者便秘時可以多吃綠色奇異果和火龍果,不過始終沒有大規模的研究支持。而近期有一項發表在《美國消化醫學雜誌》的國際研究證實,每日進食2顆綠色奇異果和7.5克的洋車前子相比,不但可以改善便秘,更能令每週排便次數增加1.5次以上。除此之外,亦可以減少便秘患者腹部不適感。 李柏賢大讚該研究結果非常實用,更稱以前經常說的「每天一顆蘋果,醫師遠離我」,現在應該改成「每天兩顆綠奇異果,便秘遠離我。」 台灣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曾在其Facebook專頁「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便秘的定義是指排便次數變少或排便困難的情況。一個禮拜排便次數少於三次,或有其他排便問題像是疼痛、肛裂都可以稱為便秘。 而若果想要改善便秘問題,最常的建議就是多吃纖維。不過,有些人即使進食足夠的纖維,仍未見有改善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4日
胃痛|17歲女生三餐吃韓式辣麵 胃部痛到無法走路 醫生揭她食辣致2腸胃病
不少人都無辣不歡,但緊記要適可而止,免得「病從口入」!一名17歲女學生自小嗜辣,更迷上吃韓式辣拌麵,試過一日三餐都以此代替。結果,她因為太常進食辛辣食物,導致嚴重胃痛,更無法走路、痛不欲生,嚴重影響生活。經醫生檢查後,證實她患上胃酸倒流和腸潰瘍。雖然她住院接受治療並已出院,可惜往後日子,胃部都難以再負擔辛辣食物。 17歲女生三餐吃韓式辣拌麵 據馬來西亞媒體《mStar》報道,吉隆坡一名17歲女中學生Syiqin自小嗜辣,中二開始迷上韓式辣拌麵。她說有時母親煮的飯菜不合胃口,便會選擇吃辣拌麵,更試過一日三餐都以此代替。由於愛吃辛辣食物,所以Syiqin經常感到肚痛。求醫時,醫生表示只是普通胃痛,於是她便不以為意,繼續經常吃辛辣食物。 胃痛至無法走路 起初,Syiqin只是斷斷續續地肚痛,直至去年10月底,她的胃痛開始越來越頻繁。先後往2間診所求醫,醫生依舊診斷她為一般胃痛。可是回家吃藥後,Syiqin胃痛情況不但沒有好轉,更痛至無法上學。她表示:「我感覺腸道、腰部和腹部都在痛,無法走路,連睡覺和坐著都痛,感覺不太對勁」。 醫生揭胃酸倒流+腸道潰瘍 於是,她又再到另一間診所求診。這次醫生為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3日
耳垢|女子常挖耳竟引發癌症?醫生警告用棉花棒是大忌丨附耳朵進水處理方法
很多人都習慣挖耳朵清潔耳垢,但方法不當隨時會對耳朵造成傷害。有醫生指出,耳垢有保濕、抑制黴菌生長的作用,若自行挖耳有機會引發感染,甚至導致嚴重後遺症。有女子曾用小工具挖耳朵,豈料經常刮傷外耳道,造成感染,更出現耳痛和流血症狀,求醫後發現確診外耳道癌。 棉花棒挖耳會堵塞耳膜? 台灣外科名醫江坤俊在自家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指出,耳道分為外、中、內耳道,其中外耳道會分泌油脂,而耳垢就是由油脂、皮膚掉落的角質層、腺體分泌物所混合,主要作用能可保持外耳道濕潤,抑制細菌及黴菌生長。 江坤俊表示,不少人會用棉花棒挖耳朵,但由於棉花棒太粗,耳垢只會愈推愈入,導致堵塞耳膜,聽力受損,若過度用力更會戳破耳膜。另外,有人習慣用指甲挖出耳垢,但指甲未必乾淨,如刮傷耳道,有可能引發感染及嚴重後遺症。 女子常挖耳引致外耳道癌? 江坤俊分享案例,指一名女子常用小工具去挖耳朵,結果令外耳道經常刮傷,造成感染。有次,女子出現耳痛和流血症狀,求醫後確診外耳道癌。江解釋,因為她經常挖耳,造成反覆感染,當細胞受損和增生失敗時,就可能轉化為癌症。 耳道進水怎麼辦? 江坤俊表示,當耳垢多到影響到聽力,且有脹痛感時,就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2日
新年隔夜菜翻熱食下場慘 一家3口痾嘔險腎衰竭 醫生:叮1類食物出事
不少人都會將隔夜菜翻熱後再食,原來這樣可能會引致食物中毒,嚴重更會腎衰竭!有一家3口翻熱農曆新年時的剩菜食用,結果全家上吐下瀉,當中一名男子更痾嘔至嚴重脫水、無法排尿。主診醫生指出,他們食物中毒全因翻熱一種食物所致,更指持續腹瀉會加重腎臟負擔,長時間無法排尿,更可能會患上急性腎衰竭! 進食剩菜後 痾嘔不止兼脫水 將每頓飯的剩菜留起,隔天翻熱後再食是不少家庭的習慣。綜合台灣媒體報道,當地有一家3口於大年初五(1月26日),將農曆新年期間剩下的海鮮羹翻熱並食用。結果全家在進食後都痾嘔不止,當中一名20多歲男子更出現嚴重脫水,導致無法排尿,硬撐到隔天醫生開門才求醫,並由醫生為他打點滴,才避免惡化成腎衰竭。 嚴重脫水可致腎衰竭 負責為他診治的小兒科診所院長施勝桓解釋,那一家3口因進食了已變質的隔夜菜,加上海鮮本身易變壞,導致患上急性腸胃炎。施醫生更指出,嚴重腹瀉會令全身出現脫水,加重腎臟負擔;嚴重脫水更會造成腎臟空轉併發腎衰竭。他提醒,腹瀉後12小時沒有排尿,就是警號,應盡快求醫。 醫生:海鮮翻熱再吃易中毒 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曾在節目《健康2.0》中指出,「隔夜菜」是指放置超過8小時食物,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