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文化
- i-Cable
- 2023年05月30日
【拉近文化】兩位深情男子的交鋒
【有線新聞】資深演員黃秋生與年輕演員游學修合作出演《極地謎情》舞台劇,透過名成利就的作家白克先⽣與⼩鎮記者黎斯富有戲劇張力的對話,展開一個浪漫中帶著懸疑的愛情故事。黃秋生早在2012年出演過這個劇本,這次在「神戲劇場」成立十周年重演這個別具意義的劇目。
- i-Cable
- 2023年05月30日
【拉近文化】球鞋客製師
【有線新聞】球鞋客製師尤俊明而言,球鞋本身是設計師的心血,而客製球鞋則是一種不同人的創意和設計碰撞出來的文化體現。他把不同元素融入球鞋,製成一對對獨一無二、能展現個性的藝術品,更以本土文化為主題的球鞋宣揚香港客製球鞋文化。
- i-Cable
- 2023年05月30日
【拉近文化】像她這樣的一個作家:西西
【有線新聞】「首先她是一個好人,非常好,然後才是一個作家,我覺得是作家裏面的作家。」 著名已故作家西西為香港,以至華文文學界帶來深遠影響。西西的摯友何福仁作家整理整理了大量西西創作多年來的物品,在這次的展覽展出,讓我們透過西西的手稿、文學創作和手工藝品等物品了解一下像她這樣的一個作家。
- i-Cable
- 2023年05月30日
【拉近文化】尋找個人色彩
【有線新聞】源於50年代的美國、近年在日韓非常流行的個人色彩分析傳到香港,透過以四季劃分顏色,找出不同人適合哪個季節的色彩。個人色彩分析師Carrie從讀書時期起接觸時裝界近十年,有感時裝業造成大量浪費。她期望透過個人色彩分析,為客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色彩展現個人特質,同時減少購物出錯所造成的浪費。
- i-Cable
- 2023年05月19日
【拉近文化】設計師堅持港產「慢時尚」服裝
【有線新聞】在商店林立的香港,「速食時裝」的店舖隨處可見,但設計師楊展就把心力投放到於本地製作的「慢時尚」服裝。他把特別的香港服裝帶到世界各地的時裝週,更把獨特的設計帶到舞台!
- i-Cable
- 2023年05月08日
【拉近文化】運用身邊被遺棄的自然材料
【有線新聞】植物染工作坊創辦人宋曉怡,早上七時會開始收集木棉花,然後經過清洗、分類的過程、再把木棉花瓣煮成淡粉紅色的染液。希望把身邊被遺忘的大自然資源分享給大眾,讓大家體驗創作一件有溫度的作品,讓木棉花有二次生命。
- i-Cable
- 2023年05月08日
【拉近文化】虛擬凡爾賽宮之旅
【有線新聞】踏入法國五月藝術節,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法國凡爾賽宮合作,透過一系列創新的互動裝置,把凡爾賽宮建立400年來的歷史和文化帶給香港觀眾。 策展團隊以360度LED螢幕、互動單車、虛擬實境裝置等互動裝置濃縮凡爾賽宮各處室內與庭園空間,讓參觀者透過虛擬科技感受凡爾賽宮的一磚、一柱、一樑、一木。
- i-Cable
- 2023年05月02日
【拉近文化】女雕塑家以紙皮寄語消逝
【有線新聞】雕塑家朱卓慧身型嬌小,卻愛創作能親自抱起的大型雕塑,她選擇以紙皮這種容易破損並且能代表香港城市影像的物料,創作寄語消逝的雕塑。
- i-Cable
- 2023年04月24日
【拉近文化】圖影風姿—香港電影與漫畫
【有線新聞】這次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展覽帶我們了解本地電影和漫畫如何互相影響,造就香港電影和漫畫的黃金年代。觀眾更可以走進沉浸式空間,置身電影世界,觀賞「聶風大戰火麒麟」、華英雄和無極「決戰自由神像之巔」等經典場面。
- i-Cable
- 2023年04月24日
【拉近文化】圈粉無數的小提琴家陳銳
【有線新聞】曾在金馬獎頒獎典禮開場演出,生於台灣、在澳洲長大的明星小提琴家陳銳,這次來到香港,與本地的香港管弦樂團一起演出。孟德爾遜優美動人的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銳其中一首首本名曲,但這次演出後,他即將暫停演奏這首作品,香港樂手和觀眾就成為陪伴他渡過了這個重要時刻的人。 在社交媒體上有數十萬粉絲追蹤的他更熱衷於推廣音樂教育,他把自己當作一位古典音樂的大使。這次他和我們分享各種音樂,還有電影配樂《舒特拉的名單》、流行曲《青花瓷》,快來聽聽!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拉近文化】跨域塗鴉
【有線新聞】塗鴉和街頭藝術早於1970年代的紐約盛行,至今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和藝術。這次我們走看看一個展覽,把跨年代、地域的作品,皆帶來香港,以追溯全球塗鴉和街頭藝術的發展歷程。
- i-Cable
- 2023年04月19日
【拉近文化】紀念鐵達尼號
【有線新聞】《鐵達尼號文物展覽》展出由兩位本地收藏家在不同國家搜羅或競投得來與鐵達尼號相關的物品。打撈上來的文物、一些僥倖在船難裏沒有被消失的物品,以及與在鐵達尼號同時期被使用的文物,我們能夠在這個展覽裏看得到。 讓我們一起欣賞各種文物,了解這隻郵輪昔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