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i-Cable
- 2022年08月12日
美國大學研「環保石灰石」 靠微藻光合作用即可合成 大量養殖足供全美所需水泥
【有線新聞】石灰石是水泥的重要材料,但開採石灰石會產生大量碳排放。美國有大學研究養殖微藻來製造石灰石,令混凝土的生產更加環保。 在城市中,水泥建築物隨處可見,但製造水泥最重要的材料石灰石開採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衍生巨大碳排放。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一項研究,用天然的微藻生產石灰石取代傳統的採石場,令過程更加環保。團隊養植這種叫鈣板金藻的微藻,透過光合作用可以輾轉合成出石灰石,這些「環保石灰石」製造的混凝土,特性和普通混凝土幾乎一樣。鈣板金藻可以在暖水、凍水、海水和淡水生長,在全球也可以大量養殖,只要4千至8千平方公里的湖泊,養殖微藻生產石灰石,就足以供應全美國所需的水泥。 美國能源部撥款320萬美元給團隊繼續研發技術,擴大微藻石灰石的應用。
- i-Cable
- 2022年08月11日
研究發現瀘食性動物海綿會「打噴嚏」 排出阻塞異物 或成海洋疾病傳播途徑
【有線新聞】海綿這種生物已經存在數億年,但人類仍未完全了解牠們。荷蘭有學者發現,原來海綿是有類似「打噴嚏」的行為,甚至會「流鼻涕」,可能一直影響海洋生態。 看起來似植物、連名字也像,但海綿是如假包換的動物,是地球上歷史極悠久的動物,已經存在6億年以上。海綿的身體有很多孔,靠過濾海水覓食,會吃海水裏面的細菌、有機顆粒、浮游生物等,過濾完的水及廢物會排出體外。實驗中將水染成綠色,可以看清楚水流的出入口,布滿身體表面的小孔是入水口,單一的大孔是出水口,一般以為入水及出水位也是單向,直到發現以下這個現象。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學者指出,至少兩種海綿有類似「打噴嚏」的行為,大量白色的黏液在多個入水口逆流而出,像流鼻涕一樣。學者相信這些黏液包著某些微粒雜物,當太多異物堵塞入水口,海綿就會以這種方式排出異物,像清洗冷氣機隔塵網。至於排出海洋的黏液,學者發現有海洋生物會吃這些黏液,可能一直是食物鏈的一部分,亦有學者認為如果黏液有病菌,可能是傳播海洋疾病的途徑,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 i-Cable
- 2022年08月10日
美國氣象研究專車 配備激光雷達、偵測氣球 分析城市溫度與氣流細微變化
【有線新聞】美國的氣象專家駕駛這輛小貨車穿梭大街小巷,了解高樓大廈如何影響熱力分布。 前面是普通的小貨車,後面放滿各種儀器,外形有點像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瘋狂發明。它是美國布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最新的研究專車,可以幫助了解城市氣候。對於氣象學家,城市環境非常特殊,錯綜複雜的高樓大廈形成多變的人工地勢,高樓之間有如小峽谷,隔一條街又變成屏風樓,氣流影響熱力流動,高低層氣溫不同,就連隔壁單位也未必一樣。 這架車是為研究城市氣象而生,除了濕度及溫度計,還配備激光雷達,透過追蹤懸浮粒子的流動,可以偵測四周的氣流。加上小型氣象氣球,觀測能力伸展至約5公里高空。 研究人員駕駛這架車由紐約州到得州,行走超過2,700公里,沿途經過多個城市,記錄各種建築布局下的氣流模式及對應的溫度分布。希望從這些數據歸納出具體法則,建立適合城市的天氣預測模型,屆時對氣溫的描述可能不再是概括講一整個區,而是深入至每條街的溫度、濕度等。
- i-Cable
- 2022年08月07日
【小事大意義】5400K美國大步走 : 超馬跑手黃俊橋決志跑越東西岸
【有線新聞】「我們面對一些未知的事,通常都有恐懼的心,就像我準備去跑美國這個旅程」 香港超馬耐力跑手黃俊橋(原名黃浩輝),笑言對5400公里是多少,也沒有概念。不過已身在美國路上的他,決心用4個月,由美國東岸的紐約,徒步跑向西岸的洛杉磯。原來他早在2018年已完成1400公里的台灣環島8字跑,2019年更由日本北海道,跑到沖繩,全程3500公里。今年的「美國大步走」是他「環球跑」之夢的第三站。 究竟是甚麼驅使一個香港青年如此熱血,變身「港版阿甘」,在地球上狂熱奔走? 「我是一個完全失明的人,我看人不是看外表,是否俊俏,我會用我自己的觸覺,感受這個人,有沒有誠意、有沒有堅持。」 是次活動善款的受惠機構「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總幹事阿KIM坦言很佩服橋SIR,創辦了一支由盲人和聾人組成的「猛龍長跑隊」的他揚言,希望於計劃尾段加入「陪跑」,和橋SIR一起見證創舉。
- i-Cable
- 2022年08月05日
NASA探測器「露西號」往木星途中太陽能板故障 科學家遙距解決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去年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露西號」,早前遇上小故障,雖然探測器遠在百萬公里外,但專家靈活應變遙距解決問題。 去年10月探測器「露西號」升空,目的地是木星附近的小行星群,但起程不久就遇到問題。木星比火星更加遠離太陽,所以「露西號」配備了兩塊直徑7米的巨大太陽能板,但傳回地球的數據顯示,太陽能板沒發揮十足效能,究竟兩塊板是否壞了?抑或根本沒打開?本來只要望一眼就知道,但露西號並沒自拍鏡頭,地球上的專家只能「瞎子摸象」。 他們想到個診斷方法,就是稍為開動露西號的推進器,透過太陽能板的振動數據,推算兩塊板的形狀。結果斷定其中一塊太陽能板果然沒完全打開,應該是被關節的繩圈絆住。 為解決這個問題,專家以複製模型測試了幾個月,認為同時啟動主摩打及後備摩打,足以打通絆住的部位,於是遙控指示「露西號」執行。多次嘗試後終於成功,太陽能板撐開了九成九,因為缺口產生的張力已經消失。 現在露西號正以萬全姿態進發,預計在2025年經過第一顆小行星。
- i-Cable
- 2022年08月03日
佩洛西訪台|25年前美議長金里奇訪台三小時 北京昔有條件讓步
【有線新聞】相隔四分一個世紀,再有美國眾議院議長踏足台灣。佩洛西和當年金里奇的訪問有何分別?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無視北京警告,訪台兩日一夜,約19小時,同行的有5名民主黨眾議員,他們都是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成員,多次連署支持台灣議案。 金里奇當年的訪問團,只是旋風式到訪3小時,不過訪問的眾議員有12位,而且是跨黨派在台北晤李登輝及連戰。相比起來佩洛西較豐富,除了見蔡英文,亦有到立法院,甚至前往新北市與維權人士會面。 金里奇訪台,時值96年台海危機後一年發生,當時香港即將回歸。他去台灣前先與代表團去了上海、北京,並與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會面,是金里奇首次率領代表團訪華。江澤民見金里奇時,重申台灣問題的立場,希望不要再讓台灣問題干擾中美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中方通報指,金里奇表明美國政府和國會致力一個中國政策,希望一國兩制的設想在香港得以實踐,並為最終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樹立一個成功模式。 金里奇近期接受採訪時憶述,在出發前才知會北京方面他會去台灣,中方最初反對行程,但他反威脅在亞洲訪問跳過北京。金里奇說北京最終開出條件,就是他不能從北京或上海直接飛往台北,所以他結束北京訪問後,取道日本東京去台
- i-Cable
- 2022年08月03日
【拉近文化】香港漁村建築特色!?
【有線新聞】很多人都說香港由昔日的漁村變成現今的大都會,但你對漁村的認識又有多少呢? 學者蘇暢任教於香港大學建築學系,這次帶領他的學生走訪及研究吉澳、大澳和布袋澳,和我們一起去看看香港漁村的建築特色!
- i-Cable
- 2022年08月02日
【小事大意義】何妨足畫人生 : 天生沒有雙手 足畫家願以創作促成共融
【有線新聞】甫出生便沒有雙手的盧佩鏞,在中學時期受老師啟蒙學繪畫,一學便是逾廿載時間。近年佩鏞放棄穩定的打工生活,決心成為全職畫家,背後原來有一個信念支持──以畫作促成傷健共融(傷殘及健全人士在無障礙環境下並肩參與各項活動)。她希望透過畫作表達殘疾人士有過的困境,也希望更多社會人士體會殘疾人士不是要求優待,而是希望有公平追求夢想的機會。 #足畫家 #盧佩鏞 #傷健共融 #畫家 #畫畫 #雙手 #小事大意義 #有線新聞
- i-Cable
- 2022年08月01日
美國大學研潛水機械人 與駕駛員接通感官重現水阻、手感 親歷一公里深海底環境
【有線新聞】美國史丹福大學展示了一部深海機械人,能夠代替人類潛至約1公里深海底,機械人雙眼及雙手和人的感官接通,有如親歷海底探險。 隻身潛入海底,親手拾起一小塊殘骸捧到眼前仔細端詳。一般來說潛水機械講求效能的話,造成人形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今次是有需要,因為它是人類的替身。它是出自史丹福大學的新一代潛水機械人,全身有8個能夠調校方向的推進器,在水底也可靈活移動。 當然最搶眼是人形上身,雙眼是兩個獨立鏡頭,控制者戴上眼罩能看到立體影像,判斷眼前事物的距離。至於一對機械手連接控制者的手掣,以雙手動作控制,而且機械手有壓力感應器,會將觸覺回傳控制者雙手,感受到現場的水阻及物件手感。 人類穿上潛水裝備,一般潛至百多米深已是極限,但有了這架潛水機械人,可以令你親眼及親手感受數百米深的海底歷險。機械人已經在地中海實地探索過多個海底遺跡,包括羅馬古船及二戰飛機的遺骸,最深一次潛到500米,理論上最深可以潛到1,000米。將來有望參與更多海底考古及保育工作,安全採集文物樣本。
- i-Cable
- 2022年07月31日
【小事大意義】點亮星星的爸爸:憂自閉兒出路 慈父創朱古力社企聘SEN青年
【有線新聞】向來有「星星」別稱的SEN(特殊教育需要)人士,自理和溝通能力較一般人低,要想在職場站得住腳,便需要有理解他們特性的僱主。本身有自閉症兒子的Louie,與很多父母一樣擔心子女日後出路,於是創辦一間手工朱古力社企,專門聘請SEN人士。不過,Louie自言曾經因為不理解SEN人士的特性,經歷過3次失敗創業。今次汲取過往經驗,Louie以試工方式觀察SEN員工特性,再按其長處安排合適崗位。究竟今次他能否為SEN人士,建立一個適得其所的職場環境? #SEN #特殊教育需要 #星星 #星兒 #爸爸 #點亮星星的人 #朱古力 #社企 #小事大意義 #有線新聞
- i-Cable
- 2022年07月29日
麻省理工研超聲波貼紙 面積如郵票、可掃描心肺及血管 效率更勝大型儀器
【有線新聞】美國麻省理工的工程師發明了一種超聲波貼紙,貼在身體不同的位置就可以為皮膚下的器官做持續的超聲波檢查,方便診斷。 超聲波掃描既無幅射亦非侵入性,是相當安全的檢查,一般要大醫院才有得做,但如果有這種貼紙,隨時隨地也可以做超聲波檢查。 它是麻省理工的新發明—超聲波掃描貼紙,最底是一層水凝膠,相當於傳統超聲波檢查用的啫喱,負責緊貼肌膚,有效傳播超聲波,表層是主電路版,以3D打印製作,包括一層微型探針,負責發出超聲波及接收回聲。 貼紙的面積和郵票差不多,厚度只有三毫米,相當於隨身貼的超聲波儀器。根據黏貼的位置,可以掃描心臟、肺部等器官,以及一些主要的血管,而且超聲波貼紙可以連續掃描同一器官48小時,這一點是大型儀器也做不到。 研究的下一步是令超聲波貼紙做到無線傳輸,可以由手機遙控,甚至實時傳播影像。將來病人要照超聲波,不一定要去大醫院排期,在藥房買超聲波貼紙自己做掃描,去就近診所找醫生診斷就可以。
- i-Cable
- 2022年07月28日
NASA發現月球坑洞宜人居住 長年17度、可建太空基地
【有線新聞】本港近日天氣酷熱,想避暑的話,月球有個好地方。美國太空總署發現,月球表面有個坑洞,溫度長年維持在攝氏17度,相當適合人類生活。 月球表面看起來很冷清,但溫度變化相當劇烈,日間溫度高達攝氏127度,夜晚可以跌至攝氏零下173度。人類將來想要在月球長駐,這個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是和你在地球買樓一樣,如果懂得選位置,情況會很不同。 月球表面有不少坑洞,有些是隕石撞擊坑,有些是熔岩流過形成的管洞。因為角度關係,部分坑洞是長年接觸不到陽光,永遠被陰影覆蓋,這些陰影範圍的溫度怎樣? 美國太空總署的專家透過環繞月球的探測衛星,評估其中一個坑洞的陰影溫度。這個坑洞的面積和美式足球場差不多、深度約100米,底下有一片熔岩造成的洞穴,分析顯示陰影範圍的溫度長期維持於攝氏17度左右,對人類而言是極舒適的溫度。如果其他月球的坑洞也有類似的溫度,在這些位置建立基地,技術門檻及成本也低很多。 負責研究的專家形容,人類的祖先是在洞穴演化,將來去月球開荒的人類,可能再一次在洞穴發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