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i-Cable
- 2023年02月21日
美國研究成功將電極植入頸椎 中風九年病人恢復癱瘓手臂活動能力
【有線新聞】美國一項醫學研究在中風病人頸椎植入電極,重新接通神經迴路,令癱瘓手臂恢復部分活動能力,改善病人生活。 現年33歲的倫杜立克9年前因為中風,左臂及左手逐漸癱瘓,雖然未至於一根指頭也動不了,但基本上發不了力,不過9年後的今日,她的左臂可以高舉過頭,左手亦恢復部分握力。這些改變源於一場成功的試驗,由美國的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專家合作,研製出這種只有粉絲般幼的電極植入患者頸椎,覆蓋中風受損的部位,以電流活化神經細胞,將大腦訊號放大,令患者可以再次控制本來癱瘓的肌肉。 植入電極只需要微創手術,之後經過29天、每天4小時訓練,本來連手腕也動不到的左手,現在甚至可以用叉吃東西。手臂上有綠色閃燈的裝置,是用來測量肌肉活動,純粹幫專家記錄研究數據,實際生活時不需要。令人意外的是,就算將電極刺激關閉,效力仍然會持續一個月,所以專家相信,如果訓練時配合物理治療,療效會更加持久。
- i-Cable
- 2023年02月21日
【拉近文化】疫後港藝團最大巡演
【有線新聞】本集《拉近文化》和大家衝出香港,隨香港芭蕾舞團來到美國紐約!作為疫情後,香港藝團一個最大型的巡迴演出,舞團令人意想不到地改編沙士比亞名著,經改編的《羅密歐+茱麗葉》故事骨幹不變,但他們就讓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香港。 他們以舊香港電影作為靈感,更在古典芭蕾中加入功夫動作!
- i-Cable
- 2023年02月21日
【小事大意義】老.友細說人生(下) : 逾19年口述歷史研究 學者王惠玲培訓青年 溫馨提示一要點
【有線新聞】口述歷史研究學者王惠玲多年從事香港民間歷史紀實工作,但追求以此提升長者精神健康,甚至自我價值,對她來說也是新鮮事。 她在青年培訓中強調「以人為本」是口述歷史的核心價值,與長者對談時,不單是資料蒐集,還要受訪者感覺被尊重。由此引申,在對談時如受訪者透露了過於私隱的回憶,記錄者須「多此一問」,確保徵得長者同意,才進行最終記錄。那究竟一位泰國華僑長者,又有甚麼要告訴我們?
- i-Cable
- 2023年02月19日
【小事大意義】老.友細說人生(上):長者自殺率比整體高逾兩倍 口述歷史可改善精神健康?
【有線新聞】醫科生Arthur因對口述歷史好奇,參加「細說人生歲月.跨代同行計劃」,接受一系列培訓,然後認識到78歲的陳婆婆,與她進行深入訪談,並為她書寫一篇她專屬的人生故事。 原來陳婆婆曾經歷過很多時代轉折,三反五反文革到改革開放,她也一一走過,雖然憶述時有點難過,不過她仍笑言,有人為她寫出來,也很高興。 可能埋在她心底裏的塵封記憶,終於得到釋放!
- i-Cable
- 2023年02月16日
南極「末日冰川」底部平均每年融化約五米 若完全融化足令全球海平面上升半米
【有線新聞】有「末日冰川」之稱的南極洲思韋茨冰川是預測海平面上升的重要指標,科學家首次以無人潛水器觀測冰川底部與陸地交界,南極洲海岸的思韋茨冰川面積比廣東省還要大一點,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有估計如果這片冰川完全融化足以令全球海平面上升半米,所以有「末日冰川」之稱,備受科學界關注。 海岸冰川的破壞往往由底部開始,因為底部浸在海中長期被溫暖的海水侵蝕,自1990年代起,冰川的接地邊界已經後退近14公里,令上層容易斷裂。 為了解情況有多嚴重,英美兩國的南極科研機構合作,2020年1月於冰川表面鑽出一個洞,作為無人潛水器的入口,首次觀測末日冰川底部和陸地交接的區域。發現冰川底部平均每年融化約五米,比原先估計的慢,但是如果冰川底部有裂縫或者梯級形狀,因為與海水接觸面較大,融化速度會快得多,專家指少數脆弱的部位已經足以威脅整個冰川的結構。 研究下一步是用這些新數據修正冰川融化的預測模型,到時就知科學界對末日冰川的展望是變得更樂觀抑或更悲觀。
- i-Cable
- 2023年02月15日
美國研VR眼罩追蹤眼球動態 分辨是否濫藥 畫面記錄或可作呈堂證據
【有線新聞】懷疑司機酒後駕駛可以要求做呼氣測試,但如果是濫藥就未必有用,美國有初創企業研發了一款VR眼罩,透過追蹤眼球動態,可以分辨一個人是否處於濫藥後的狀態。 威脅駕駛安全的不只是酒精,例如大麻於美國管制相對寬鬆,但就算於個別州分大麻是合法,吸食大麻後開車一樣是犯法,類似要求亦適用於地盤、貨倉等需要操作大型機器的職場;但一般吹氣測試只對酒精有效,要即時確認操作人員有否濫藥,或者吸食過大麻並不容易。 美國一間初創企業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幫上忙,開發了這款VR眼罩,受測試的人戴上後會看見浮標以各種方式移動,眼罩會追蹤眼球動態及瞳孔狀態,將數據傳至遠端的AI系統,判斷用家有否受大麻或其他藥物影響,將評估結果傳回現場。 現時執法人員一樣會觀察眼球動態,但要經長時間訓練,而且要結果可靠,必須在燈光合資格的房間做,變相不可以現場測試;但VR眼罩不需要訓練,而且可以即場知道結果,眼球動態的畫面記錄甚至可以作為呈堂證據。公司發言人表示,美國已經有執法部門研究這款眼罩可否用於執法。
- i-Cable
- 2023年02月15日
【拉近文化】別出新裁
【有線新聞】憑著對西裝的熱愛,年輕西裝裁縫莊旻臻拜訪入行逾40年的本地裁縫洪顯斌師傅和英國薩佛街裁縫大師Andrew Ramroop,學習中西兩派的度身訂造西裝技術,以科技和演算法配合,造出剪裁美觀、舒適的西裝。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新西蘭現5千萬年前企鵝化石 史上最巨大、重皇帝企鵝3倍 高度堪比成年人
【有線新聞】劍橋大學的專家於新西蘭發現新品種的史前企鵝化石,體重是皇帝企鵝的3倍,是至今所知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巨大企鵝。 現時地球上體型最大的企鵝是南極的皇帝企鵝,成年後身高大約1.2米,大約相當於人類的七歲小朋友。但如果不局限於現代,曾經於地球存在過的最大企鵝可能在新西蘭。 劍橋等多間大學的團隊於新西蘭一個海灘旁邊,發現一批大約5800萬年前的企鵝化石,當中至少有兩個從未發現的品種,其中一種的上臂骨和現代皇帝企鵝的一比就知道是「巨無霸」。皇帝企鵝的體重大約45公斤,但根據骨頭尺寸推算,新品種體重大約150公斤,差不多是皇帝企鵝的3倍,是至今所知的最巨大企鵝。在恐龍滅絕後才出現,因為企鵝的身高和姿態有關,學者指牠留下的骨頭比較少,暫時無法估算牠的身高,但可能高過一個成年人。 企鵝體型巨大可以去到更深的海底,至於牠後來為何絕種,可能是演化競爭上敗給同時代的海洋哺乳動物。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小事大意義】舊嘢有得整 : 退休男化身維修義工 延續家電生命 助無家者改善宿舍環境
【有線新聞】「想透過維修來幫其他人減廢」,現年64歲的阿輝,退休後開始參加義工團體「復修辦館」。他指一般低廉價格的小家電,未有附上保養服務,維修成本比買一個全新的更昂貴,人們大多不願意拿去維修,傾向直接扔掉。他和團體負責人Jacky(陳俊裕)都希望減少這種不必要的棄置,於是定期收取和維修這類小型家電。開辦活動3個月以來,他們已拯救近半百部家電,更有抽空替不同的非牟利團體、獨居長者做家居維修,盼能以己所長,幫助有需要的人。
- i-Cable
- 2023年02月14日
【小事大意義】「畫」給我信心 : 腦癱男不甘右身殘障 鑽研畫功盼成展能藝術家
【有線新聞】今年35歲的啟業,因為幼年一次意外導致腦部受損,手術後右邊身體殘障,且有說話不清的情況。不過,身體殘障未有阻擋啟業為自己開闢前路。成年後的他,以自學畫技獲得他人賞識,筆下風景畫往往讓其有不少工作接洽。他更希望藉畫畫讓一直擔憂自己的媽媽和導師,可以放心,證明自己「其實可以做到很多事」。
- i-Cable
- 2023年02月13日
新加坡「腎臟再生」老鼠實驗 糖尿腎致衰竭 藉阻斷蛋白腎臟復常長健康細胞
【有線新聞】腎衰竭有沒有可能逆轉?新加坡一項實驗成功令衰竭的老鼠腎臟恢復正常,證明「腎臟再生」並非沒可能。 腎衰竭可以由其他疾病引發,例如糖尿病,因為長期血糖過高,會破壞腎小球的微小血管,影響過濾功能,稱為「糖尿腎」。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最近有研究顯示,如果是糖尿腎引起的腎衰竭,要逆轉並非沒可能。 研究發現當腎臟受損,腎小管上皮細胞會釋放一種稱為「IL-11」的蛋白質,它會令內臟結疤,可能是腎衰竭的元兇。於是學者於一隻腎衰竭的老鼠以抗體阻斷「IL-11」蛋白質的功能,結果老鼠腎臟停止結疤,甚至再次長出健康細胞,令腎功能逐漸恢復,這個過程相當於腎臟再生。 學者之後以人類腎臟細胞於培植碟測試得出類似結果,意味如果是糖尿病引發腎衰竭,人類腎臟也有可能再生。不過學者強調研究只是起步階段,要在病人身上測試腎臟再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但會是一個新希望。
- i-Cable
- 2023年02月12日
【小事大意義】特技人:動作特技演員不成文規定 打得愈痛愈有成功感
【有線新聞】「觀眾覺得不舒服或者疼痛的視覺效果,動作也好,任何特技也好,在我們的角度完成後很有成功感。」 當了動作特技演員(特技人)超過15年的MJ解釋,行內有不成文規定,動作特技要「好冧 」才算得上成功。「好冧」即疼痛,追求逼真的視覺效果,務求讓觀眾看得刺激。 自小受爸爸薰陶愛上港產動作片,MJ當過跆拳道教練,又當過舞台表演者,後來經電影界朋友引薦入行。入行後當過古天樂、鄭伊健、黃宗澤等主演的替身演員,如今是行內較年輕的動作指導,MJ關心行業青黃不接的同時,亦寄語電影製作可多加入動作特技原素,「不一定要以凝重氣氛去做一個動作﹐黑色幽默或者喜劇也可以加入動作,各大導演或者發行商可以考慮一下,比較寄望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