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i-Cable
- 2022年10月19日
工程師研人工智能技術 機械狗變守門員 一秒內運算球速、落點 撲救率勝英超球員
【有線新聞】機器狗能跑、能跳,原來當守門員也很在行,美國有工程專家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機械狗訓練成守門員,撲救率甚至高過英超門將。 這類四足機械狗近年投入實際應用,除了行動靈活,身上有鏡頭及各種掃描器,代替人類從事高風險的偵測工作。實用之餘,四足機械狗亦是最新技術的展示平台,例如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狗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就是守龍門。 工程專家在虛擬空間以強化學習訓練機械狗的動作程式,將操練成果輸入真實的機械狗,它馬上成為熟練的守門員,以鏡頭判斷球的位置及去勢預測球的落點,何時撲救、摩打用多大力起跳、飛撲角度、用頭頂抑或腳踢,全部計算於一秒內完成。實際成功率有多高?英超頂級門將的撲救率約是八成,機械狗的撲救率更高、有八成七。 這次測試印證了透過人工智能學習,機械人可以做到更多,包括要求臨場判斷的複雜任務。
- i-Cable
- 2022年10月18日
GPS追蹤400海鳥11年 英國研究發現 海鳥遇風暴或冒險闖風眼 避免吹入內陸摔死
【有線新聞】一群雀鳥橫越海洋時遇惡劣天氣會怎應付?有英國學者發現,部分海鳥遇上風暴時,竟然會主動飛向風眼,原來這樣做可以提高生存機會。 海鳥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海洋,比起其他鳥類牠們的行為比較神秘,例如遇上風暴是怎樣求生?英國斯旺西大學的學者去日本海做了一個長期研究,在400隻海鳥身上附上GPS追蹤器,連續追蹤長達11年。結果發現每當有風暴迫近,也會有海鳥的訊號奔向風眼,與風向比對後得知,海鳥不是隨風捲入風眼,而是主動飛入風眼。 鳥類為了省力,在風暴中順風飛行很常見,但強行闖入風眼是首次發現,為何要冒這個險?學者解釋,對於海鳥來說,遭遇風暴最大危機是被強風吹向內陸,甚至失控硬著陸,人類見證過不少例子,風暴下大批海鳥摔到地面非死即傷,所以有經驗的海鳥如果意識到有這個風險,也寧願冒險衝向風眼搏一搏。這個行動表面魯莽,其實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 i-Cable
- 2022年10月18日
台灣大貓熊「團團」病情反覆 園方押後牠與公眾見面
【有線新聞】大陸2008年送贈台灣的大貓熊「團團」,因為病情反覆,台北巿立動物園押後牠與公眾再次見面的時間。 「圓圓」、「圓寶」精神奕奕地吃竹,但「團團」暫時缺席。18歲的「團團」早前驗出左腦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腦亦有不正常,懷疑有腦腫瘤,要服用藥物控制病情。 有動物園遊客表示:「我今早沒有上班就過來,早上才發現「團團」今天身體還有些狀況。」 另外一名遊客說:「有點失望,少了一隻(大熊貓)沒有辦法團圓,祝牠(「團團」)早日康復。」 台北木柵動物園早前表示,如果「團團」狀況穩定,最快星期二就能返回展場與公眾見面。不過牠星期一走路步伐緩慢,後肢明顯無力,加上食慾不好。園方慎重起見,決定安排牠在後場觀察,進一步評估牠的健康狀況,再決定牠甚麼時候可以再和大家見面。
- i-Cable
- 2022年10月18日
台灣大貓熊「團團」病情反覆 園方押後牠與公眾見面
【有線新聞】大陸2008年送贈台灣的大貓熊「團團」,因為病情反覆,台北巿立動物園押後牠與公眾再次見面的時間。 「圓圓」、「圓寶」精神奕奕地吃竹,但「團團」暫時缺席。18歲的「團團」早前驗出左腦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腦亦有不正常,懷疑有腦腫瘤,要服用藥物控制病情。 有動物園遊客表示:「我今早沒有上班就過來,早上才發現「團團」今天身體還有些狀況。」 另外一名遊客說:「有點失望,少了一隻(大熊貓)沒有辦法團圓,祝牠(「團團」)早日康復。」 台北木柵動物園早前表示,如果「團團」狀況穩定,最快星期二就能返回展場與公眾見面。不過牠星期一走路步伐緩慢,後肢明顯無力,加上食慾不好。園方慎重起見,決定安排牠在後場觀察,進一步評估牠的健康狀況,再決定牠甚麼時候可以再和大家見面。
- i-Cable
- 2022年10月18日
【拉近文化】想.見香港風光(上集)
【有線新聞】「題目名為《極目足下:想.見香港風光》,我們所說的『想見』不只是看到現在,亦有一種對於香港風景、對於我們整個地方的發展,有一種想像在當中。」 六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創作形式回應特定的香港地景,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和他們一起探索香港風光的意義。本集講述三位畫家創作過程,管偉邦繪畫香港不同島嶼的山水畫,思考港人移民漂泊的心態;黃進曦繪畫塑膠彩九龍群山看城市今昔;梁嘉賢繪畫太平山風光問何謂太平。 下星期將講述雕塑及裝置藝術,看看另外三種非常出色的藝術家對香港風光作出的思考與創作。
- i-Cable
- 2022年10月18日
【小事大意義】暗中抗疫 : 疫下升降機按鈕「封膠」 視障人士迷失樓層間如何解救?
【有線新聞】「唔該,呢度幾多樓?」後天失明人士淑儀,在升降機內不斷探問。 她一手拿著紙巾,另一隻手,則努力地遊走於電梯按鈕掣面,希望能從模糊的觸感,得知自己身處何方。可惜被緊緊封好防疫消毒用膠膜的電梯按鈕,似乎不肯給出答案。如果防疫科研上的進步,如防病毒三維打印電梯按鈕,可以為香港十多萬視障人士,帶來疫下出行上的一點小方便,他們在黑暗中抗疫的日子,會否好過一點?
- i-Cable
- 2022年10月16日
【小事大意義】人在旅途跑步時:多次犯事無悔意 直至媽媽過身才如夢初醒
【人在旅途跑步時】JEFF多次犯事進出監獄無悔意,直至媽媽過身才如夢初醒,人生路上JEFF重新起步?期間他接受善導會更生服務服務,出獄後安排住納祺宿舍,之後社工TOM協助找工作,生活慢慢安頓好,更鼓勵他加入「尋回自己」跑隊,現時JEFF已經康復及跑步一年多,希望藉著跑步可以訓練抗疫力及堅忍能力,他覺得對更生康復非常有用。
- i-Cable
- 2022年10月14日
沙特阿拉擬沙漠建智慧城市 面積如半個港島 立方體設計、垂直或橫向流動減設施距離
【有線新聞】香港政府近年提出構建世界級的智慧城市,沙特阿拉伯王儲就捷足先登,提出在沙漠建造智慧城市,電影中的高科技城市有望真實地呈現在大家眼前。 在一片荒蕪的沙漠突然出現一塊大型的鏡子,原來這是一座智慧城市,去年一月由王儲穆罕默德向當地公司提出,地點定於當地北部沙漠近紅海的位置。整個城市共170公里長、200米闊和500米高,比法國巴黎鐵塔及美國紐約帝國大廈高,佔地面積只有34平方公里,和半個香港島差不多,但因為幾乎每一寸土地也向高空發展,所以預計可居住900萬人。 垂直分層設計的好處是節省交通所需的能源,居民只能向上、下或橫行,因此5分鐘內便可到達學校、公園等設施,居民又可以隨時隨地走出城市享受四周沙漠、海等自然環境。整個城市都是用可再生能源運作,另外如要穿梭城市兩端的盡頭,在高速鐵路幫助下亦只需20分鐘。 公司會領導世界著名的建築師及工程師建造城市,雖然目前未有施工或完工日期,但至少人類的智慧城市又多了一幅具體藍圖。
- i-Cable
- 2022年10月14日
鹹潮入侵引發民眾搶購樽裝水 當局澄清:沒有停水限水計劃
【有線新聞】長江口自9月開始出現鹹潮,上海市民擔心影響食水供應紛紛搶購樽裝水。上海水務局澄清,當地目前並沒有停水、限水計劃 近日上海發出停水公告,令「搶水」成為當地熱話。網上片段見到有當地巿民大量搶樽裝水,就連外賣員都變身送水專員。原因原來與鹹潮有關 今年夏季以來內地旱情,造成長江一些支流斷流、水位驟降,來水量降至歷史同期低位,出現鹹潮現象。據內地傳媒報道,上海兩大主要水庫,亦在特定時間關閉取水口。當地目前採用異地調水措施,保證供水正常。 鹹潮入侵又稱「海水倒灌」,由於雨量少,水庫水位偏低,加上上游來水不足,海水倒灌滲入水庫,形成鹹潮,導致水庫內的氯化物濃度超標。 事實上,鹹潮不這一、兩天的事。長江口早於九月初已出現鹹潮。上海市水務局強調,停水公告僅是為進行管道及水箱清洗,目前並沒有停水、限水計劃,又指會加強監測水質,呼籲民眾不用囤水。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美國學者成功將人腦細胞植入老鼠大腦 連接兩者神經 或有助研究自閉症等疾病
【有線新聞】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學者成功將人腦細胞植入老鼠的腦內,而且能夠與宿主的神經系統產生連結。學者相信研究有助了解自閉症等腦神經疾病。 自閉症、精神分裂等疾病,可能是人類獨有。要了解這些疾病,直接用人腦做實驗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者就嘗試以「破格」方法了解人腦發展。 學者先抽取一名罕見自閉症患者的皮膚細胞,培植幹細胞發展成類似大腦皮層的組織,再將芝麻般大的人腦「類器官」細胞植入初生白老鼠腦內,數以百萬計的神經元隨時間「成長」,佔了腦皮層約三分之一,像豌豆般大,並與老鼠的腦細胞相連,能感受到老鼠的感覺和接收指令。 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實驗,包括用藍光刺激老鼠腦內的人類神經元有反應,開始想找水喝,用空氣刺激老鼠鬍鬚時,人類神經元亦有反應。 這項研究刊登在《自然》期刊,領導研究的神經科學家帕斯卡希望透過實驗,了解基因突變如何影響人腦思維和行為方式,有助解開自閉症、精神分裂,和其他腦部發展障礙的生物學原理,甚至為治療有關疾病打開大門。不過將人類細胞移植入動物始終有道德爭議,學者表示白老鼠在實驗過程沒有焦慮或痛苦。
- i-Cable
- 2022年10月13日
台灣大熊貓團團或只剩半年命 大陸:不排除到台了解及協助
【有線新聞】大陸14年前贈送台灣的大熊貓「團團」懷疑患有腦腫瘤,需要服藥控制病情,目前正處於康復階段。專家估計「團團」可能只剩下半年壽命。 大熊貓「團團」看上來精神奕奕,但其實牠有重病在身。今年8月「團團」便因為出現癲癇,被送到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檢查及治療。經磁力共振掃描,發現「團團」左腦的腦部液化壞死,右腦亦有不正常情況。 木柵動物園獸醫室主任 賴燕雪表示:「有兩個還沒有被排除的疾病的可能。一個是炎症造成的問題,第二個還沒有被排除的問題可能是在腫瘤身上。」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 稱:「比如說我們要動手術,必須要在動那個手術,類似某個部位手術需要非常有經驗的高手蒞臨現場我們心就比較安(心)。目前針對醫療這個部分的討論,並沒有出現剛剛講的立即的需求。」 目前「團團」要服藥控制病情,有專家推斷牠可能只餘下半年壽命。園方則表示,說法太武斷,但無法肯定「團團」還可以再活多久。 14歲「團團」的健康同病情不僅引起民眾關注。四川大熊貓卧龍基地早前表示,大熊貓出現腦部病變很少見。高度關注「團團」的情況,不排除組團到台灣了解情況及協助治療。 不過動物園方面表示目前未有這個急切性,而「團團」最快下星期二可以
- i-Cable
- 2022年10月12日
英國研發表情生動機械人 可隨真人動作作反應 製造商盼建無威脅形象
【有線新聞】英國一家製造商開發了能捕捉人類表情的機械人,它能做甚麽表情? 看到模仿人類的機械人或會因為它表情生硬、皮笑肉不笑,令人感到毛骨悚然。英國一間機械人設計和製造商研發了這個擁有人類表情的機械人,它露出疑惑的表情,似乎對自己的身體很好奇。機械人的名字是Ameca,結合人工智能和人工身體技術,配備鏡頭、麥克風、位置偏碼器等感測設備,使它可以與人互動。 通過對真人的掃描,Ameca能準確地捕捉人體骨骼結構、皮膚紋理和表情,配合擴增實景技術,更可實時模仿人類表情,不止眨眼、張開嘴巴,甚至控制面部「肌肉」。 除了透過面部表情與人互動,Ameca更能根據真人動作作出反應,如眼睛跟著研究人員的手指轉動,甚至當手指碰到它的鼻子,能立即捉着手指,示意研究人員放下。 Ameca現時可供購買或租用,售價超過13萬美元,可以用作娛樂,與遊客、觀眾等互動。製造商希望Ameca以無威脅、性別中立的方式融入社會,又計劃日後替它的能力升級,例如使它可以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