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NMT Author
- 2023年09月12日
美研植入式微型溫度計 實時監測移植腎臟 免驗血預知排斥反應
【有線新聞】美國的專家為腎臟移植病人發明植入裝置,實時監測腎臟的排斥風險,透過手機發預警讓醫生及早處理。 對於接受腎臟移植的人,就算移植順利、生活恢復正常已經好幾年,仍然有機會出現排斥。現時監測腎臟有否排斥主要是靠驗血評估腎功能,但是要到腎功能下降,代表排斥已經開始一段時間,可能錯過了挽救時機。 為了盡早發現排斥,美國西北大學的學者發明了這種植入裝置,是個微型溫度計,面積比手指頭更小,厚度只有五分之一毫米,將它植入到腎包膜底下可以持續量度腎臟的溫度。 排斥最早的徵兆是發炎,只要腎臟的半日平均溫度比正常高攝氏0.6度,基本上是個可靠的指標代表腎臟即將發生排斥。一旦裝置偵測到升溫,馬上以藍牙經手機發報預警。 動物測試顯示比起傳統驗血,這種方式可以早三個星期發現排斥,醫生及早處理,大大提高腎臟的存活機會。 研究的下一步是裝置的電池,因為耗電量低,原則上可以從體外無線充電,用家可以一勞永逸,不需要再擔心太遲發現排斥。
- NMT Author
- 2023年09月11日
美研「機械蚯蚓」自帶鏡頭、感應器 「捐入」飛機檢查引擎 實時傳輸影像數據
【有線新聞】美國有生產商研發「機械蚯蚓」,可以自行「捐窿捐罅」進入飛機引擎內部拍攝,方便檢修所需。 飛機引擎需要例行檢修,但如果每每要拆開引擎才能檢查關鍵零件,便太過廢時失事,另外有時為了調查故障原因,亦需要保持引擎原狀,盡量避免拆開。遇上這些情況,現時通常靠這類工業用內窺鏡,但因前端鏡頭的重量而容易下墜,靈活度有限。 美國飛機引擎生產商「通用電氣航天公司」,宣布開發了這種檢查用的機械蚯蚓,身體好像蚯蚓蠕動,加上自帶吸盤,在不同的曲面也可以爬行,甚至「倒吊」也沒問題。檢查功能方面,機械蚯蚓除了基本鏡頭,還加裝了感應器,可以找出機件表面的裂痕、侵蝕,甚至偵測氣體洩漏,實時傳輸影像和數據。廠商表示希望這款機械蚯蚓可以成為檢查飛機引擎的常規工具,下一步是研究為機械蚯蚓加入修復能力。
- Property Author
- 2023年09月11日
家家有求|照顧「貓星人」 心得 每日只做4件事
主持:余琬瑜、羅添盈 「食、玩、睡、痾」是「貓星人」 每日的指定動作,由接牠們回家一刻有什麼需要留意?裝修進度來到尾聲,工程埋尾時的作結過程也不能忽略。設計要為三口之家做到五星級酒店的享受。
- NMT Author
- 2023年09月10日
家國天下|前律師會會長蘇紹聰指黎智英案覆核結果 不代表所有國安法案被告不獲保釋
【有線新聞】香港律師會前會長蘇紹聰在本台節目《家國天下》指黎智英保釋案覆核的結果,並不代表所有觸犯國安法的被告都不會獲批保釋。 蘇紹聰:「我們見到過去兩年有很多《國安法》案件的被告都獲得保釋,事實證明剛才你所說部分人的擔憂其實無必要,因為第42條第2款雖然說一般情況不准保釋,但如果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被告不會再干犯國家安全罪行。大家要記得第42條第2款所謂的特殊門檻只適用於國家安全罪行,不適用於其他非國家安全罪行。」
- i-Cable
- 2023年09月04日
家家有求|露台養陸龜得唔得? 裝修接近尾聲林林總總決策 苔蘚營造大自然家居
主持:鍾卓恆、羅曉嬉 有露台、花園的家居,如果想養陸龜的話,怎樣才算有足夠空間?裝修進度來到第9個星期,大事已經做好,但有大量小事需要決策並確認購買,不能掉以輕心。大屋搬細屋,要營造空間感,設計師選擇了大自然元素幫忙。
- i-Cable
- 2023年09月03日
主播視角|羅添盈×挑戰學射擊
- i-Cable
- 2023年09月03日
家國天下|中國茶文化
- i-Cable
- 2023年09月02日
智創未來|脊柱側彎智能背心
- i-Cable
- 2023年09月01日
3D打印仿製「魷魚圈」 氣炸後外脆內煙靭 研究團隊冀減過度捕魚
【有線新聞】這款3D打印的仿製海鮮口感和營養成分都和真的海鮮差不多。 這些由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魷魚圈」都不是由真的魷魚製造。這些黃色「墨水」是由微藻蛋白和綠豆蛋白製成,前者有略帶魚腥味,能夠更好模仿魷魚的味道;後者則可以幫助製作澱粉麵條。將其與含有奧米加3脂肪酸的植物油結合起來,就可以加入海鮮原有的營養。 研究生普爾尼瑪.維賈揚:「我們嘗試了氣炸過的魷魚圈,外層明顯鬆脆,而內裏有點煙靭,這近似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真正魷魚圈。」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指,世界各地的民眾每日食用大量海鮮,過度捕撈導致野生魚類數量大減,缺乏可持續性;加上海洋污染都促使消費者轉向仿製品。 研究人員說現時的海鮮仿製品通常不包含蛋白質,研究小組最近使用豆類蛋白質,希望令產品有更接近海鮮的口感和更好營養。
- i-Cable
- 2023年08月31日
澳洲毛鼻袋熊長時間地底生活 被列極危物種 保育人員首用「透地雷達」透視巢穴
【有線新聞】澳洲有種瀕危的袋熊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地底,為了掌握牠們的情況,當局首次使用「透地雷達」透視袋熊的巢穴。 小心翼翼爬出地面,如果你覺得牠有點畏首畏尾,那是因為牠是穴居動物,每次「見光」也是一次冒險。 澳洲獨有的毛鼻袋熊是全球體型最大的草食性穴居動物,強而有力的爪不是用來獵食,而是用來挖地道,牠們上世紀曾經廣泛分布於澳洲東部,但因為棲息地減少,現時在野外只是剩下315隻,被列為極危物種,比瀕危再嚴重一級,隨時有可能滅絕。 現時碩果僅存的毛鼻袋熊全部生活在昆士蘭的保護區,當地保育部門希望了解牠們多點,但牠們每天有18個小時也是躲在地底,所以保育人員最近引入科技協助,動用透地雷達以無線電波透視地底情況,將地底3.5米深的毛鼻袋熊巢穴首次繪畫成立體地圖,一窺錯綜複雜的地道結構。保育人員表示這種方法可以在不驚動毛鼻袋熊的前提下掌握牠們的習性和最新情況,制訂最有效的保育措施。
- i-Cable
- 2023年08月30日
澳洲引入人工智能山火偵測偵測系統 助識別火頭 制定滅火方案
【有線新聞】全球暖化之下,各地山火變得更頻密,澳洲引入偵測系統,以全景鏡頭配合人工智能,於起火初期識別火頭,盡快通知消防部門。 山火是季節性現象,每年有數個月特別多山火是正常,但受全球暖化影響,山火季節開始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火勢更猛烈。澳洲是其中一個重災區,損失的不只是經濟,於2019至2020年度的山火季,當地有30億隻動物因為山火喪命或者失去家園。為免損害逐年擴大,在澳洲林業重鎮「綠三角」,當地政府首次引入一款人工智能山火偵測系統,以14座觀察站覆蓋整片樹林,每個站配備360度全景鏡頭,24小時由AI監視所有畫面。透過辨識升起的煙就知道有新火頭形成,只要有至少兩個鏡頭拍到,就足以在地圖鎖定火頭位置,馬上通報消防部門,第一時間派人處理,防止火勢失控。AI會根據風勢評估山火的蔓延方向及速度,協助消防人員制定滅火方案,整個系統耗資約5百萬港元,已經在8月開始的新一季山火季投入運作。
- i-Cable
- 2023年08月29日
【小事大意義】飛過滄海的蝴蝶:蝴蝶也移民? 12年前來自日本和歌山斑蝶 惹科學家關注
【有線新聞】流行曲也有歌詞說「蝴蝶飛不過滄海」,但12年前在香港深水灣發現的一隻日本蝴蝶,估計由來自和歌山縣,經高知縣及台灣等地,飛行83天來到香港,惹起區內科學家的關注。香港隨即展開蝴蝶標放追蹤研究。 香港疫下一年異常發現7個新品種南來蝴蝶,究竟是疫情令生態重生,還是地球暖化惹的禍?香港本土蝴蝶又會否北移?一切盡在監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