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i-Cable
- 2022年08月21日
【小事大意義】誰來照顧我 : 弱勢社群人人關注 照顧者情緒壓力難紓解
【有線新聞】社會常常關注長期病患和弱勢人士,卻忽略他們的照顧者,照顧者可謂24小時工作,飽受情緒和經濟壓力卻無從抒發。 65歲的世潔早年患上末期肺癌,情況穩定後卻到媽媽患上各種長期病患,她全天候照顧94歲的媽媽,今集便看看她如何克服困難和紓解自己的情緒。
- i-Cable
- 2022年08月19日
人工樹葉以「光合作用」轉成潔淨燃料、消耗二氧化碳 有望解決能源安全問題
【有線新聞】劍橋大學學者受光合作用啟發,設計了一種人工樹葉,用陽光及水就可以生產潔淨燃料,而且過程有助減排。 植物及某些細菌透過光合作用,只要有陽光、水及二氧化碳,就可以自製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給自己。 對於人類文明,能量的來源是燃料,有沒有可能靠陽光、水及二氧化碳就可以生產燃料?這款人工樹葉是劍橋大學的新發明,主要成分是「鈣鈦礦」,即是鈣與鈦金屬的氧化物。它吸收光的效率很高,將它造成薄膜,獲得的光能水平足以拆散水分子及二氧化碳分子,變成氫氣、氧氣及一氧化碳,即是片段中冒出的氣泡。這些氣體都是可燃氣體,適合用作生產燃料。 研究人員將人工樹葉造成更大的尺寸,在劍橋附近的劍河測試,證明只要在日光下浮在水面,就可以發揮「人工光合作用」,將陽光、水及二氧化碳轉化成潔淨燃料,全程不只沒增加碳排放,反而消耗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人工樹葉可以投放到任何水源,不會污染水質,如果普及,有望為不少國家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研究已經刊登在《自然》期刊。
- i-Cable
- 2022年08月18日
塞浦路斯企業研海浪發電機 一機組可供逾萬戶用電量 將來或投入商業運作
【有線新聞】海洋發電的方式除了潮汐,還有海浪。塞浦路斯有能源公司研發海浪發電機,已經投入試驗,將來可能投入商業運作。 一張類似草蓆的浮台隨著波浪起伏,有點像水上遊戲的跑道,其實它是一部海浪發電機。潮汐變化一日最多兩次,而海浪是全日連續不斷,但海浪發電的問題是不穩定,波浪每次的起伏變化很大,機件配合無所適從,影響發電效果,所以海浪發電始終未有商業應用。 塞浦路斯一間能源企業想到解決辦法,將海浪接觸面拉長,單一位置波幅時大時小,但將連續多個位置的波幅相加,發電總和會趨向平均,即是以空間換取穩定。而且這種設計硬件上只是不斷重複,可以輕易將規模倍大,組裝及維修成本也很低。開發人員表示條件適合的話,一組海浪發電機發電能力可達100兆瓦,滿足過萬戶的電力需求。 公司花了10年時間研發及建造原型機,之前在水池運作,去年年底在塞浦路斯的海灣完成首次實境測試。公司正在物色合作伙伴,希望新設計成為第一款能夠商業應用的海浪發電機。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德國公司製外骨骼「無影凳」 輕輕屈膝可隨時坐下 多間車企引入減工傷風險
【有線新聞】「無影凳」可能會令人聯想到懲罰或健身動作,但德國有公司以機械外骨骼技術造出真正「無影凳」,能幫助不同行業減低工傷機會。 看似沒有任何支撐,但只要輕輕屈膝就可以隨時隨地坐下,原來它是一張如影隨形貨真價實的「無影凳」。它是德國一家外骨骼公司開發專門針對需長期站立的工種。只要扣上腰帶及腳帶,便可以迅速按自己需要屈膝至自己想要的高度坐下,或站立四處走動工作。用家坐下時的所有負重不是由腰腿承擔,而是經外骨骼支架卸落地面,方便又不佔空間之餘亦為用家大大減少疲勞或工傷的風險。 現時已經發展至第二代,重量比第一代減輕了25%,亦擴大了適用的身高範圍,就算接近兩米身高用起來一樣靈活。廠商又指,這張「無影凳」有助加強背部及大腿肌肉,現時全球多個汽車製造商例如奧迪、福特汽車等也引入了這張「無影凳」。
- i-Cable
- 2022年08月16日
阿根廷發現新裝甲恐龍化石 體型細小、兩足步行異於同類 學者料為祖先
【有線新聞】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家,發現大約1億年前的新品種裝甲恐龍化石,牠身上有骨板覆蓋,但體型小,用兩隻腳行路,以雙足步行是裝甲恐龍的異數。 恐龍之中防禦力最高的,一般認為是裝甲恐龍,牠們身上有護甲覆蓋,這些護甲其實是皮內形成的骨塊。裝甲恐龍一般體型巨大,以四足步行,但有新發現打破定律。 學者在阿根廷南部發現一批來自同一隻恐龍的化石,約有1億年歷史,牠的頸、背及尾也有骨甲,明顯是裝甲恐龍,但和任何已知品種也不同。首先牠身長只有1.5米,體重只有4至7公斤,和一隻大型犬差不多,完全不是一般裝甲恐龍的級數。更奇怪的是牠不是用四足,而是以雙足步行,在裝甲恐龍前所未見。 這種恐龍在家族樹的甚麼位置?學者認為牠屬於一個空白期,比四足步行的同類更早出現,意味最初的裝甲恐龍可能是雙足,隨著身上骨甲愈來愈多,才演化成四足步行。
- i-Cable
- 2022年08月16日
【小事大意義】看不見的攝影:黑暗中投放光茫 視障人士的攝影世界
【有線新聞】視障人士和攝影看似毫無關係,但原來只要有義工在旁協助,視障人士也能以視覺以外的感官拍攝相片,透過自身方式和角度表達內心感受。 雖然看不見,但當賢志拿起相機時,卻一臉認真地聆聽身旁的口述影像員講解眼前的景物,再經過嚴謹的構圖後才按下快門。賢志是香港展能藝術會「觀景之外」第三期非視覺攝影計劃的其中一個視障參加者。他不是天生失明,人到中年才發現患有黃斑點色素病變,直至三年前完全失明,只能隱約看見光影。他曾經因不能接受失明的事實而終日在家中頹廢,而攝影正正是其中一個契機,讓他重新投入社會。他還鼓勵身邊有類似經歷的視障朋友一同參與攝影班,以攝影感受世界。正如他其中一張作品所表達的訊息:「人生就是要拾級而上,即使面對障礙也要勇敢跨過,因為過後就是光明平坦的道路。」 #視障人士 #藝術通達 #傷健共融 #非視覺攝影 #觸感製作 #口述影像 #小事大意義 #有線新聞
- i-Cable
- 2022年08月15日
天文學家首發現恆星衰落或可逆轉 獵戶座「紅超巨星」由暗轉光
【有線新聞】天文學家發現獵戶座一顆「紅超巨星」在失去大量表面物質後,並沒有進一步爆炸,反而有逐漸恢復的跡象,是星體演化從沒見過的行為。 在獵戶座右邊肩膀的位置,距離地球大約600光年,是獵戶座第二光的星「參宿四」。在恆星演化的路上,它處於「紅超巨星」的階段,即核心的氫已經用完,靠氦的核融合反應繼續發光。它表面溫度很低,但半徑是太陽的數百倍,所以被形容為「超巨星」。 2019年的時候,「紅超巨星」拋射大量表面物質,凝聚成巨大的塵埃雲,阻擋「參宿四」本身的光,令它看起來開始變暗。一般相信這個是先兆,預示「參宿四」內部壓力可能進一步失衡,引發一場超新星爆炸,變成中子星。 但事實似乎剛剛相反,透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及其他數個天文台的觀測,專家發現「參宿四」竟然開始恢復,亮度開始回升,專家估計它內部正發生某種反彈,沒跡象會在短期內爆發。老年星體的衰落一般認為是不能逆轉,「參宿四」的恢復行為是前所未見,有可能更新天文學家對恆星晚年演化的認知。
- i-Cable
- 2022年08月15日
【拉近文化】療癒人心的色彩
【有線新聞】藝術可以療癒人心,身心靈療癒師梁可欣,接觸色彩療癒十年,幫助不少人活出真實的自己。 在色彩療癒中有幾種不同的工具,例如一些象徵不同意思的色彩油與彩色花卡,療癒師透過被療癒者選擇不同顏色的工具,準確地告訴被療癒者面對的挑戰、他的天賦和特長是甚麼,帶大家了解自己真實的一面、內心真正的美麗,認識自己的情緒。
- i-Cable
- 2022年08月14日
【小事大意義】攝影無限耆:義助基層拍照廿載 七旬攝影師盼記錄動人時刻
【有線新聞】因應影樓拍攝式微化,攝影師David早年選擇轉行,但他希望藉其攝影技術幫助社會弱勢,於是在二十多年前組成「愛心攝影團隊」,義務替長者拍攝最後照片。其間David受一代鬼才黃霑的追思會啟發,由僅是拍攝黑白證件照,伸延至拍攝彩色造型照,更引入後製技術為末期病患或是卧病在床人士拍攝生活美照。與其團隊合作多年的社工,楊姑娘認為此類影樓式拍攝活動,對基層長者有另一層積極意義──彌補年輕時的部分遺憾。近日有份參與David義工攝影活動的梁伯伯,則不諱言指他希望與妻子拍攝到從前沒有過的婚照。到底David的攝影團隊,能否為梁伯伯實現心願? #義工 #攝影師 #黃霑 #證件相 #長者 #聖雅各福群會 #小事大意義 #有線新聞
- i-Cable
- 2022年08月12日
美國大學研「環保石灰石」 靠微藻光合作用即可合成 大量養殖足供全美所需水泥
【有線新聞】石灰石是水泥的重要材料,但開採石灰石會產生大量碳排放。美國有大學研究養殖微藻來製造石灰石,令混凝土的生產更加環保。 在城市中,水泥建築物隨處可見,但製造水泥最重要的材料石灰石開採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衍生巨大碳排放。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一項研究,用天然的微藻生產石灰石取代傳統的採石場,令過程更加環保。團隊養植這種叫鈣板金藻的微藻,透過光合作用可以輾轉合成出石灰石,這些「環保石灰石」製造的混凝土,特性和普通混凝土幾乎一樣。鈣板金藻可以在暖水、凍水、海水和淡水生長,在全球也可以大量養殖,只要4千至8千平方公里的湖泊,養殖微藻生產石灰石,就足以供應全美國所需的水泥。 美國能源部撥款320萬美元給團隊繼續研發技術,擴大微藻石灰石的應用。
- i-Cable
- 2022年08月11日
研究發現瀘食性動物海綿會「打噴嚏」 排出阻塞異物 或成海洋疾病傳播途徑
【有線新聞】海綿這種生物已經存在數億年,但人類仍未完全了解牠們。荷蘭有學者發現,原來海綿是有類似「打噴嚏」的行為,甚至會「流鼻涕」,可能一直影響海洋生態。 看起來似植物、連名字也像,但海綿是如假包換的動物,是地球上歷史極悠久的動物,已經存在6億年以上。海綿的身體有很多孔,靠過濾海水覓食,會吃海水裏面的細菌、有機顆粒、浮游生物等,過濾完的水及廢物會排出體外。實驗中將水染成綠色,可以看清楚水流的出入口,布滿身體表面的小孔是入水口,單一的大孔是出水口,一般以為入水及出水位也是單向,直到發現以下這個現象。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學者指出,至少兩種海綿有類似「打噴嚏」的行為,大量白色的黏液在多個入水口逆流而出,像流鼻涕一樣。學者相信這些黏液包著某些微粒雜物,當太多異物堵塞入水口,海綿就會以這種方式排出異物,像清洗冷氣機隔塵網。至於排出海洋的黏液,學者發現有海洋生物會吃這些黏液,可能一直是食物鏈的一部分,亦有學者認為如果黏液有病菌,可能是傳播海洋疾病的途徑,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 i-Cable
- 2022年08月11日
【拉近文化】銀匠小白的「火樹銀花」
【有線新聞】熱愛畫畫的銀匠小白把插畫融入鋸通花手造銀器,起初很多人告訴他行業式微,但他堅持在香港做手造銀器,在創作過程中,他喜歡從頭到尾、一手一腳造銀器,甚至連過程中用到的工具也不例外,還希望以教學讓人認識手造銀器的可貴之處。 來看看小白的故事,了解一下這門工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