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i-Cable
- 2022年12月01日
馬斯克旗下神經科企研人機介面 晶片入腦用意念控制事物
【有線新聞】馬斯克旗下的神經科技公司發表最新研究進展,在猴子大腦植入晶片後能控制電腦顯示單字,有望六個月內首次在人腦測試這項技術。 一隻猴子透過意念在螢幕上選擇不同的英文字母,組成簡單句子,例如「勞煩給我一點零食」。當然猴子不懂英文,牠只是曾經受過訓練,將某些需求和某堆字母建立關係,再由電腦將這堆字母,重組成單字及句子。 電腦知道猴子正在想甚麼字母,是因為牠的大腦植入了一塊晶片,以電極讀取神經訊號,無線傳輸至電腦,再由電腦翻譯大腦的訊息。意味大腦可以單靠意念,透過電腦控制外界事物,小至螢幕上的滑鼠浮標,大至各種裝置及機械,將人腦和機器接通,所以稱為「人機介面」。 馬斯克2016年成立Neuralink,主攻人機介面技術。在最新發布會上,除了以猴子示範最新進展,亦公布其他相關研究,例如植入脊髓的副晶片和大腦的主晶片溝通,有可能令癱瘓病人恢復活動能力。馬斯克希望六個月內為人機介面展開人腦試驗。
- i-Cable
- 2022年11月30日
日美藥廠合研認知障礙症新藥 改造抗體助緩大腦退化 副作用涉輕微腦出血
【有線新聞】由日本和美國藥廠合作研發針對認知障礙症的新藥,發表臨床測試報告顯示,新藥有助減慢認知退化,但有參與測試的病人死亡,令新藥的安全性備受關注。 認知障礙症不是正常老化,而是腦細胞因為病變急劇減少,令患者逐漸喪失認知能力,包括記憶、語言、計算和決策能力等。這個病暫時無法根治,大腦的退化不能逆轉,只能拖延。 最新進展來自日本衛采和美國渤健共同研發的新藥,針對認知障礙症之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近日正式發表第三期臨床測試的完整報告,近1,800個病人參與和安慰劑組別相比,獲處方新藥的病人認知退化速度減慢近三成,新藥的關鍵成分是一種經過改造的抗體,可以指揮免疫細胞攻擊大腦積聚的澱粉樣蛋白,是首次有藥物明顯減慢大腦退化。 至於副作用,有一成三病人出現輕微腦出血,但比較受爭議的是至今有兩位服用過新藥的病人死亡,但兩人本身也因為其他病正在服用薄血藥,衛采表示不應該將其死亡歸咎於新藥。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正加快審批這款新藥,最快明年1月有結果。
- i-Cable
- 2022年11月29日
熔岩半空拉絲變玻璃 夏威夷火山噴發後一地「火山毛」 碎成塵埃恐傷呼吸道
【有線新聞】夏威夷有火山噴發,當地州長提醒民眾注意「火山毛」。究竟甚麼是火山毛?它對人體又有甚麼威脅? 火山噴發之後,有時會見到這個景象:地面金光閃閃,就像金色的雪。走近點看,原來是一條條絲線,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夏威夷人稱為「火山女神的頭髮」。不過,全球火山也可能有這種現象,一般稱為「火山毛」。雖然很美麗,但是亦很危險。 火山噴發的時候,如果熔岩沒那麼黏的話,會好像噴泉一樣。當大量熔岩衝上天,拉成線狀,會在空中凝固成絲線,「火山毛」就是這樣誕生。它們的直徑一般小於半毫米,長度可達1米。雖然外表柔軟,但本質其實是玻璃線,相當鋒利。再者,火山毛隨風飄起,可以吹到幾公里以外,徒手觸摸很容易割傷。而且火山毛可能碎成玻璃塵埃,損害眼睛甚至呼吸道,所以就算離火山口很遠,未需要疏散的民眾,一樣要留意火山毛。
- i-Cable
- 2022年11月29日
【小事大意義】阿琴與貓 : 精神復元人士阿琴跟貓貓溝通相處 療癒自己缺口踢走抑鬱愁容
【有線新聞】阿琴與貓 : 精神復元人士阿琴跟貓貓溝通相處 療癒自己缺口踢走抑鬱愁容 阿琴過往曾經如普通人一般長時間從事全職工作,直至十多年前她確診患有癌症及認知障礙症,對她的生活做成巨大衝擊。當時由於阿琴需要長期接受電療化療治療,加上認知障礙症的病情,使她經常容易忘記事物,故她未能夠繼續外出工作,連自我照顧都出現問題。被迫需要入住老人院,而且一住就住了十年。 她表示當時覺得自己對人生完全沒有希望,她當時相信自己終究都不能走出此老人院。而自當時開始,阿琴便開始需要覆診接受精神科治療,並確診患抑鬱症。阿琴自從獲轉介往朗澄坊接受服務,並開始參與中心貓貓房義工工作,主要負責照顧朗朗澄澄兩隻貓貓的日常生活。她覺得自己的人生重新有了動力及希望,在和朗朗澄澄的相處中,使自己得著很多。她始終強調,在此多年的過程中,是朗朗澄澄幫了她很多。
- i-Cable
- 2022年11月28日
【拉近文化】虎豹別墅的前世今生
【有線新聞】虎豹別墅是碩果僅存採用中式折衷主義的建築之一,是極具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近年虎豹別墅活化成音樂教育機構虎豹樂圃,延續充滿包容性的「虎豹精神」,推動各類型音樂,可惜虎豹樂圃於2019年4月1日開幕後,就受到社會環境和疫情的影響難以繼續經營,在今年11月30日便把虎豹別墅交還給政府,於12月起停止營運,就讓我們帶大家回顧虎豹別墅的前世今生,欣賞當中西合璧、新舊融合的精神與建築特色。
- i-Cable
- 2022年11月27日
【小事大意義】一個都不能少:蔡繼有學校6點子 學生自主愉快學習
【有線新聞】一個都不能少:蔡繼有學校6點子 學生自主愉快學習 Every child Is good at something(每一個孩子都有長處)是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的創校基石。創校校長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有其潛質,只要相信他,給機會他,他便會有信心,發展自己潛能。20年的教學創新與嘗試,學校培育出一群活潑好動、成績和社交能力俱佳的學生,他們喜愛閱讀,樂於分享,能與友儕共同應對挑戰和壓力的特性,是如何煉成的?
- i-Cable
- 2022年11月25日
美廠商研新自動車AI 貨車爆胎識「救車」 可維持平衡兼安全停車
【有線新聞】如果一架自動車突然爆胎,人工智能司機懂不懂應對?美國有廠商以自動貨車示範,就算行駛中突然爆胎,駕駛系統一樣懂得自動「救車」,具備相當的應變能力。 駕車突發危機之一是爆胎,尤其是重型車。忽然爆胎輕則失控切線,重則整架翻側,就算是經驗老到的司機也未必成功「救車」。如果不是人類司機,是自動駕駛又怎樣?自動車靠鏡頭及雷達避車避人,反應很快,但如果本身忽然爆胎,人工智能司機懂不懂應付? 美國一間專攻自動貨車的廠商示範最新的應變技術,貨車在自動行駛途中,其中一條輪胎突然爆裂,系統馬上自動扭軚「救車」,一邊防止翻側,一邊停車,結果不只沒翻車,甚至沒切線。表面看起來很輕鬆,其實背後人工智能做了很多,首先是每秒10次監測全車過千項數據;爆胎後,人工智能根據數據變化,十分一秒內可判定是爆胎,然後自動切換成「救車模式」,根據貨車爆胎後的物理性質扭軚維持平衡兼安全停車。 貨車司機行車時間長,加上千篇一律的公路,很易打瞌睡,所以貨車自動化一直有需求,但反過來重型車輛一旦出事對其他車與人威脅更大,所以自動貨車的安全技術被視為重中之重。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世衛轉指引 倡早產嬰交母親貼身照顧不入保溫箱 「袋鼠式護理」減夭折風險
【有線新聞】世衛發布新指引,建議早產嬰出生後毋須入保溫箱,馬上開始「袋鼠式護理」,跟媽媽有直接肌膚接觸有助降低夭折風險。 初生嬰兒伏在媽媽胸前沒任何衣物阻隔,讓母嬰長時間肌膚接觸,可以為寶寶保暖,穩定其心跳及呼吸,亦可以增進母嬰感情,更易餵哺母乳。這種照顧方法又稱為「袋鼠式護理」,不只令足月寶寶更健康,對早產寶寶的生存亦有幫助。 不過世衛以往的指引,始終認為早產寶寶出世後,應該先在保溫箱護理3至7天,然後才交給媽媽貼身護理,但今年5月世衛專家一份研究挑戰舊有看法,研究涉及近三千個早產寶寶,比較袋鼠式護理的時機,結果發現如果根據舊指引,寶寶先放保溫箱後再以袋鼠式護理,早產寶寶死亡率較只用保溫箱下降四成;如果一出生就開始袋鼠式護理,早產寶寶死亡率下降六成半,夭折情況更少。 世衛採納這個結果,在11月中發表新指引,早產寶寶的袋鼠式護理愈早愈好,建議一出生就馬上開始無需經過保溫箱階段,早產後不將母嬰分開,對寶寶生存機會最有保證。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歐洲太空總署研太空建太陽能發電站 全年無休 能量化成微波隔空充電
【有線新聞】太陽能發電站有地理限制,搬上太空便可望解除,歐洲太空總署正研究在太空興建大型太陽能發電站,再將能源隔空傳到地面。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加快取代化石燃料,太陽能發電站是熱門選擇,但地域及空間也有限制,平均只有一半時間發電。為了釋放太陽能的潛力,歐洲太空總署提出一個進取方案,就是在太空興建太陽能發電站,概念是發射大量太陽能板衛星,再在軌道上連成一體。 隨著可重用火箭普及、發射成本逐年下降,加上機械人自動化的進步,在太空組裝巨大結構原則上亦可行。只要選擇適當軌道在太空的太陽能發電站,每日24小時也有日照,而且不受天氣及季節限制,全年無休收集太陽能,問題是這些能源如何傳給地面? 答案是將能量轉化成微波,直接射向地球,由地面的天線接收,再變回一般電力,相當於從太空向地面「隔空充電」,若成事,以太陽能取代化石燃料就不再是天方夜譚。 歐洲太空總署預計會用3年時間研究工程細節及成本效益,於2025年提出具體發展計畫。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捕撈吞拿魚易「誤中副車」 魚鉤新裝置製電場 免鯊魚上釣
【有線新聞】漁船捕撈吞拿魚時,很多時會意外捕獲其他魚,例如受保護的鯊魚,英國有專家發明了一種裝置裝在魚鉤上,可以避免捉錯魚。 漁船出海捉吞拿魚通常是用「延繩釣魚法」,在浮標協助下放出過百公里繩索,上面掛有數千個魚鉤魚餌,等吞拿魚自己上釣,好處是定點針對特定的吞拿魚群,但很多時連其他魚也會上釣,包括受保護的鯊魚,估計每年也有數以百萬計的鯊魚受害。 為了避免釣錯鯊魚,英國有專家發明了這種裝置,將它掛在魚鉤就可以,看看啟動前後的分別,啟動前鯊魚就跟平時一樣,一旦被魚餌吸引、很快上釣;但裝置啟動後,鯊魚一游近魚餌,馬上被某股力量趕走,原理是裝置在周圍產生了電場,以脈衝方式嚇退鯊魚,阻止牠們上釣,因為鯊魚靠感應電場找獵物,所以只有鯊魚會被驅趕,吞拿魚照樣上釣。 專家與英國艾克斯特大學合作,去年在法國南部兩艘魚船實測,結果有防鯊裝置的魚鉤,上釣的鯊魚少了九成;上釣的吞拿魚輕微減少,專家估計是因為裝置重量令魚鉤下沉,下一步會修正這個問題。
- i-Cable
- 2022年11月22日
【小事大意義】你要跑多遠 : 征戰南極超馬 視障跑手盼藉跑步推廣共融
【有線新聞】曾創出完成100 公里南極超級馬拉松、用35天從北京跑回香港等創舉的視障跑手梁小偉(Gary),於2020年創立了不倒翁共融運動協會,藉舉辦跑步訓練,鼓勵視障人士強身健體,擴闊生活圈子。他又鼓勵一班不常做運動的健視人士做領跑員,讓他們也感受做運動的樂趣。Gary希望參加的視障與健視人士助己助人,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將來更會帶能力出眾的視障跑手到境外參賽。不過他強調,跑步最重要的是享受過程,從中得到健康和快樂,不用刻意追求成果,「其實你想跑多少由你自己決定,前路交給你自己,自己決定要跑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