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
- i-Cable
- 2022年11月09日
科企研「虛擬救生員」 特製鏡頭配AI監察泳池 三級警報防孩童遇溺
【有線新聞】以色列有科技公司研發「虛擬救生員」,裝置安裝在泳池一角,利用水面及水底鏡頭配合人工智能技術,監察泳池動靜和偵測遇溺事故。 美國每年平均有近4,000宗兒童遇溺死亡事故,近九成更是在成人監護下發生。家長未必能一眼關七,以色列有科技公司發明這個監察泳池動靜的裝置。只要安裝在泳池一隅,裝置水面及水底鏡頭配合人工智能技術,連接屋內警報器及手機應用程式,成為「虛擬救生員」。 「救生員」24小時運作,警報系統分為三級。當泳池靜止超過五分鐘後,有人進入泳池,用家會收到手機通知,意味可能有小朋友獨自下水。一旦有人遇溺掙扎,用家不但同樣收到通知,亦會收到泳池實時影片,以助立即拯救。 年紀較小的孩童可能不懂求救,裝置亦能偵測人體靜止狀態,若有人在水底靜止逾15秒,屋內警報會響起,表示情況危急。即使泳池晚上沒有燈光,裝置仍能透過水壓感應運作。 不過公司強調裝置只是多一重保障,家長的看顧還是無可替代。
- i-Cable
- 2022年11月08日
英衛生部試驗人工培植血液輸人體 盼助血型罕見者穩定供血
【有線新聞】英國衛生部一項臨床試驗,首次將人工培植的血液輸入人體,長遠有望幫助需要長期輸血,但血型罕見的人。 捐血可以救人,對於患某些病的人,例如鐮狀細胞貧血,更需要長期輸血,但如果病人本身血型罕見,單靠血庫未必足夠。長遠解決辦法之一是由幹細胞出發,大規模人工培植紅血球,血型可以隨意控制,但用於輸血是否安全? 英國國民保健署聯同劍橋及布里斯托大學安排了一場突破性臨床試驗,至少10個參與者將會接受輸血,內含5至10毫升培植血液,觀察有否副作用,現時已經有兩人接受輸血,暫時未見異常。 過去也試過有志願者接受由自身幹細胞培植的血,但今次試驗中,所有接受輸血者也是注入他人幹細胞培植的血,是全球第一次。 如果可以證明培植血液輸血安全,將來血型罕見,而需要長期輸血的人可以改用培植血液,不需要再等待罕有血型的捐血者。
- i-Cable
- 2022年11月08日
【小事大意義】木業不息 : 80後家具師兼做回收木材 銳意試新冀振興本土木業
【有線新聞】80後的阿Roy從事木工10年,除家具設計與製作之外,近年他還有做回收木材工作,於粉嶺開辦1人鎅木廠,實行自己家具自己鋸。其鎅木廠收過的木材以數十噸計,大多來自本地不同工地、舊建築以及政府部門充公而來。 阿Roy指其中因工程斬下的木材數量龐大,只是本地沒有太多回收木材的人。他認為只要處理得當,本地產業鏈由「上游」的回收木材分類商、鎅木廠、「中游」的家具設計,以至「下游」的木工銷售,各司其職,那本土木業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由鋸木到製作家具,箇中過程殊不簡單,到底阿Roy會面對哪些挑戰?他又是如何堅持下來?
- i-Cable
- 2022年11月07日
美軍黑鷹直升機改裝無人駕駛 成功運載模擬傷兵物資 料助闖危險空域、減補給人手
【有線新聞】美國國防部將旗下黑鷹直升機改裝成自動駕駛,測試機上沒有人的情況下,模擬運送物資及傷者。 美國西科斯基製造的UH-60黑鷹直升機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軍用直升機,有二十多個國家採用。 黑鷹可以搭載一至兩名機師,但在不久將來,機師不再是必須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10月完成三次試飛,主角是經過改裝的無人化黑鷹,機上有自動駕駛系統,不需要任何機師,由地面人員指派任務。 測試任務之一是運輸,機上有200多公斤模擬血液,飛到百多公里外的位置,全程自動按照地勢變化低空飛行,避免被人發現。到達目的地後,再用吊索帶走超過一公噸物資。 另一項測試是救援,黑鷹自動飛到營救地點,接走模擬傷兵,機上雖然沒有機員,但有健康監測系統,回程途中可以一直匯報傷者狀況。 所有測試任務中,黑鷹的起飛及降落、風向檢查等也是自動駕駛一手包辦,地面指揮人員只要指派任務及座標,不需要懂得駕駛直升機,換言之是真正沒人類機師介入。 將來無人駕駛的黑鷹,日常補給時可以節省人員,甚至可以獨闖危險空域。
- i-Cable
- 2022年11月07日
【拉近文化】置身錄像
【有線新聞】3,000盞手製LED燈《像素森林》,讓觀眾像夢境般置身於錄像畫面中! 於數十年藝術生涯中探索前衛錄像藝術的瑞士藝術家皮皮樂迪・里思特,這次以特殊的介面探索燈光怎樣折射,快來看看!
- i-Cable
- 2022年11月07日
【拉近文化】漁村建構試驗
【有線新聞】早前,港大建築系研究團隊走訪吉澳、大澳、布袋澳,研究漁村建築,他們現在把研究成果轉化成創意家俱,希望我們都能透過觀察向漁村學習,把學懂的新方法用於日常生活中,應對自然環境和創造空間。
- i-Cable
- 2022年11月06日
【小事大意義】木人不倦:70年鎅木廠東主覓得打鼓嶺地 盼續開班傳承木藝
【有線新聞】逾70年歷史、位處上水古洞北馬草壟的志記鎅木廠,於今年9月被政府收回土地發展。木廠東主權叔本著對樹木付出生命的感恩之心,於清拆前夕堅持每天返廠房處理木材,亦有打算將木材贈送予非牟利團體。期間權叔更有抽空於周末舉行木工班,銳意在有限時間內,讓更多人了解本地木業歷史與技藝。 雖然木廠當下已告結業,但權叔指已簽約在打鼓嶺租用土地,擬「重建」木廠,繼續向本地年輕人開班傳承木藝。
- i-Cable
- 2022年11月04日
抗生素用藥新技術減副作用 紅血球變盛藥「膠囊」 遇惡菌方釋放藥效
【有線新聞】加拿大有學者研究,將紅血球改造成藥物器皿,用來運載強效抗生素,可以集中針對抗藥性惡菌,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當細菌出現抗藥性,可能需要更強的抗生素對付,但副作用亦更大,例如多粘菌素B,是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手段之一,但本身亦足以損害腎臟。 為了降低用藥風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有學者想到改造紅血球,先將紅血球內部掏空換成強效抗生素,封好之後將紅血球再次注入人體,隨血液運載抗生素,紅血球就像藥物膠囊,令抗生素不會影響人體,但如何知道已經到達細菌位置?秘訣是在紅血球表面鍍上抗體,一接觸細菌就有反應,釋放抗生素。 學者在實驗中以紅血球運載多粘菌素B,結果有九成藥物命中目標,順利清除超級細菌,經改造的紅血球可以在血液生存120日,確保藥物有足夠時間到達目標,團隊下一步將研究,這種技術可否將藥物運送到大腦對抗認知障礙症。
- i-Cable
- 2022年11月03日
虛擬實境摸得到 特製手套靠壓縮空氣模擬觸感 真人隔空接觸盛惠5000美元
【有線新聞】為了令虛擬實境更逼真,美國有廠商開發了一款觸感手套,用家戴上之後就可以「觸摸」VR世界,甚至隔空「接觸」其他人,市面上已經有得賣。 戴上VR眼罩,走入虛擬世界,但看得見不代表摸得到。現時VR技術說的「沉浸式」體驗其實仍然局限於視聽,一直有研究如何在VR世界傳達觸感,最先推出市場的是手套,出自美國一間初創企業,產生觸感秘密是用空氣,背包裏面是壓縮空氣,透過小型管道傳到手套可以令指定位置的皮膚感受壓力,而且不只五隻指尖,而是每隻手套有135個壓力點,只要追蹤手套在VR世界的位置,配合手部接觸的時機製造觸感,用家就可以摸到VR世界,配合網絡技術,甚至可以隔空接觸其他真人。 每隻觸感手套只是重400多克,但背包的重量是7.7公斤,包含壓縮空氣及電泵中樞,充一次電可以連續用3小時,一對手套及背包售價5,000多美元,預計下年第三季出貨,目標是企業用家用於各種集體模擬訓練。
- i-Cable
- 2022年11月02日
學者發現南極冰層藏河流 長逾400公里、結合數百個湖 恐加劇冰層融化流出大海
【有線新聞】有學者於南極冰層之下發現大規模的河流系統,總長度達數百公里,這些持續流動的水可能會加快將融化的冰層流出大海。 南極洲表面長年被冰層覆蓋,平均厚度超過兩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單一冰塊,這塊冰層之下埋藏著南極大陸的真面目。 例如早在數十年前開始,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南極洲有很多湖,由於冰層底下壓力極大,湖水比較難結冰,得以保持液體狀態。學者曾經以為這數百個湖是互相獨立,原來一直弄錯。 來自倫敦帝國學院的專家帶領的國際團隊,以飛機於南極上空以雷達偵測,透視冰層下的水流,發現下面不只有靜止的水,還有流動的水,最終確認是個龐大的河流網絡,總長度達460公里,將數百個湖連成一體,而且和一般河流一樣最後匯入海洋。 一片大陸有活的河流本來是正常,但對於融化加劇的南極冰層就未必是好事,因為冰層下有水流動,會產生類似潤滑劑的效應,可能令已經半融的冰層加快斷裂,流出大海。
- i-Cable
- 2022年11月01日
【拉近文化】數碼藝術影像日記
【有線新聞】將科技和藝術融合,是大家經常會聽到的話題,本年度的Digital Art Fair,帶大家看看藝術家又一山人以攝影生涯裏40多年超過十萬張照整理成的影像日記。在展覽中還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一起去看看!
- i-Cable
- 2022年11月01日
【拉近文化】沉醉巴洛克
【有線新聞】在17世紀從意大利興起的巴洛克藝術以戲劇化的呈現見稱,現在於香港藝術館可在《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中看到首次在香港展出的意大利名作,還可聽到香港音樂家演奏的樂曲配合展出。快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