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節目(新聞)
- Prog Author
- 2023年10月15日
【小事大意義】有故事的海人 :87歲胡伯伯16歲領紅簿首度出海 遇韓戰恐戰機轟炸穿救生衣戒備
【有故事的海人】: 冷氣房內,一班男生模擬經歷暴風雨中的維港,異常投入,神色凝重。唯他們真正的船長師兄指,打風下雨時,海員真的需要與船同在,在巨浪中守護船艇安全,經歷有如拍電影的大場面。87歲香港航海學校畢業的胡大師兄更見證過大時代。1952年16歲的他首航出海,經歷韓戰下的危險海域,目睹戰機臨近恐受轟炸,憶起死亡陰影時仍眼泛淚光。香港開埠以來靠海吃海,香港海運業一個個謹守崗位的無名鬥志,究竟是如何煉成「鋼鐵」般的意志?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15日
家國天下|梁美芬:國安法案件判刑會考慮年齡 盡量給機會予年輕被告
【有線新聞】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本台節目《家國天下》說,在國安法的案件中,法庭判刑時會考慮被告的年齡,一般來說都希望盡量給予機會年輕的被告人。 梁美芬:「情節較輕,我相信最主要考慮是年齡問題,法官通常會考慮他的犯罪的故意和意圖。如果他在整個聆訊過程中,顯示他有無知的情況,有人云亦云等等,是有機會幫到被告人,令法官相信他只是『跟風』去做。當然社會上也很擔心有些犯罪分子專門利用這些未成年的人士去犯罪,所以法庭是很謹慎的,是否讓一些相對年輕的人轉為情節較輕。」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14日
智創未來|虎堅果製植物奶製品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13日
龐貝古城發現古羅馬奴隸居所 石膏灌漿法重現生活空間
【有線新聞】意大利有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附近,發現相信是二千年前奴隸的居所,考古學家更透過石膏灌漿法將這個生活空間重現。 簡陋的房間,兩張床,只有一張有床墊,相信是管理奴隸者所有。一些陶瓷雙耳花瓶和容器,入面有老鼠的骸骨。一張長櫈和大大小小的壁櫥,都反映當時低下階層的生活水平。 這裏是位於龐貝古城600米外的一座古羅馬別墅,雖然家具被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噴發的岩漿和火山灰覆蓋,但考古學家利用石膏填充物品的空隙,重現房間原貌,連毯子上的皺摺都清清楚楚。 修復工作證明這些生活痕跡是真實存在過,考古學家相信當時的奴隸無需配帶手扣或腳鐐等物品。考古學家又說文物不時遭非法挖掘或偷竊,正如這次發現的其中一張床,部分亦被破壞。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12日
NASA:小行星樣本土壤發現碳和水分 助了解地球生命起源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分析上月送回地球的小行星樣本,發現土壤有豐富的碳和水分,是孕育生命的核心元素之一,有助加深對早期太陽系的了解,甚至帶來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沙石並非普通的「炭灰」,而是來自9,700萬公里以外的珍貴小行星樣本。盛載土壤的樣本罐上月送回地球,原先預計今個月內才正式「開箱」,但容器外有探測器吸入樣本時的「漏網之魚」。得州休斯敦的太空中心於是率先初步分析,發現碳含量佔樣本總重量5%,沙泥組織內亦含有水分、硫化鐵、氧化鐵等,可反映水源存在的礦物,形容小行星的土壤充滿有機物。 研究員湯普森:「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正進一步了解這些物質的成分,通過它們認識早期的太陽系以及有哪些東西被帶到了早期的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研製的奧西里斯探測器早在2016年升空,3年前降落這個在45億年前形成的小行星「貝努」,採集約250克的土壤樣本。合作研究的亞利桑那大學學者認為地球擁有水源等孕育生命的核心元素,可能是由這類星體在40多億年前撞擊所帶來。 科學家期望密封樣本罐內的土壤,可帶來更多有關地球生命起源、太陽系早期歷史等的線索。
- NMT Author
- 2023年10月11日
澳洲生物技術公司研疫苗貼片 免打針之苦、可自行接種 五年内推出市面
【有線新聞】澳洲一間生物技術公司研發出疫苗貼片,不需要再用針頭注射就可以接種疫苗,除了造福對針頭有恐懼的人士,用家亦可以自行接種。 有些人在打針時不敢直視針頭,甚至好驚打針,不過對這些人來説現在可能有救星了。在2011年時,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發疫苗貼片,貼片只有硬幣般的大小,而每張貼片上都有數千個0.25毫米長的尖刺,上面塗滿疫苗,只要貼上皮膚就可以將疫苗輸送到皮膚底下的免疫細胞。 疫苗貼片除了免除打針之苦還有一個好處,由於疫苗是乾燥形式塗於貼片,不需要在低溫下儲存,物流運送的成本低得多;而且使用上較簡單,不一定需要有專業人員在場,一般用家亦可以在家自行接種,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學者為這個發明成立初創公司,目前已經有應對新冠肺炎的貼片,在經過500多次的成功試驗後,可能會是最快投產的疫苗貼片,而季節性流感的疫苗貼片亦正研究中,在澳洲布里斯班的大型生產工廠6月起已經正式啟用,預計每年可生產數百萬個疫苗貼片,有望在三至五年内將疫苗推出作商業用途。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10日
德國研究:洗腎同時躺床做運動 每次僅用一小時強化體能 助病患減入院次數
【有線新聞】德國有研究發現,腎病病人如果善用每次洗腎的時間堅持做簡單運動,可以有效強化體能,減低入院次數。 完成一次腎臟透析治療,即俗稱「洗腎」,要四小時以上。期間病人在床上可以踩健身單車、舉啞鈴健身都沒問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為一千名需要長期洗腎的病人度身訂造為期一年的運動計劃,當中一半參與者平均每周在透析同時至少完成一次一小時運動訓練,在首30接受運動訓分鐘先做耐力訓練,然後做舉啞鈴等健身運動,其他病人只接受醫療監測。調查發現接受運動訓練的病人在體能測試比接受醫療監測的病人表現更好,例如一分鐘內重覆坐到站的動作次數多三成和在六分鐘內能走多近40米。 研究團隊指測試雖未能完全反映日常生活實況,但能反映病人透過運動,生活質素得到改善,例如他們能自行站立和減少入院次數。腎病病人接受「洗腎」治療一般每周至少3次,每次病人都要躺卧數小時,容易引發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團隊指這類預防治療計劃有效改善病人健康,減低患有其他併發症的風險。
- Prog Author
- 2023年10月10日
【小事大意義】籠情.鳥語(下):雀仔街風光不再 雀販堅守本業 雀籠工匠兩度患癌不吝傳承
【籠情.鳥語(下)】香港的養雀文化曾經風靡一時,在70年代雀鳥買賣最興旺之時,旺角康樂街齊集檔販,香港寵物業商會雀鳥及水族事務主席傑哥憶起當時風光,道:「出手闊綽,數萬元的雀鳥他也會買。」到了90年代,旺角康樂街一帶進行重建,原有70檔商販,搬到現時位於太子花墟旁邊的園圃街雀鳥花園。同年,H5N1禽流感爆發,人心惶惶,「雀仔街」和養雀文化日漸沒落。傑哥深感可惜,但他也說:不是説生意大不大,我喜歡做下去。我不會離開的,我會坐在這裏。」 現年81歲的香港非遺雀籠工藝傳承人陳樂財兩度患癌,但現在仍致志修理雀籠。近年來,他收了至少8名徒弟,將雀籠工藝傳承下去。徒弟Chung說道:「我因為珍惜所以去學,現在是因為學了,所以更珍惜。」
- NMT Author
- 2023年10月09日
機械臂重建亞馬遜森林 助環團義工「一臂之力」 半日種逾600棵樹
【有線新聞】亞馬遜森林近年持續受到破壞不斷縮小,要扭轉困境,單憑人類「一臂之力」可能不夠,有護林組織和機械人公司合作,以機械臂協助再植樹林。 秘魯地區亞馬遜森林一間偏遠的實驗室來了個好幫手,為重新造林出一分力。輕輕在泥土挖一個洞、將種子放進去,動作乾淨俐落,這個任務看似簡單,但耗時、耗力,交給這對機械臂最適合。 等到種子發芽,義工就可以將它們種在森林裏,為森林注入新生命,有機械臂幫忙播種,義工團隊一個早上可種植多達600棵樹,覆蓋面積相當於兩個足球場,亦有更多時間處理其他護林工作。叢林守護者發展總監卡兹米:「看著一個機械人撿起一顆由古樹孕育出來的種子,然後將它放進種植袋裏,再賦予另一棵樹新生命,你會覺得這活像科幻小說。」 機械臂是由瑞典一間公司委派當地的技術人員透過雲端技術遙距編寫、部署機械臂的程序,完成設置後它便可自主運作,卡兹米:「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還可以怎樣透過科技令世界變得更美好?令我們的孩子可以呼吸到我們有幸呼吸到的新鮮空氣?」 技術人員正研究能否將這項計劃擴展到亞馬遜森林其他地區,幫助森林恢復生機。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08日
家國天下|中國刺繡工藝
- NMT Editor
- 2023年10月08日
智創未來|近視防控鏡片研商品化 鏡片形狀誤差僅千分一條頭髮直徑 冀AI製造減成本
【有線新聞】小朋友近視問題不容忽視,有初創團隊、專業實驗室和眼科視光學院合作,研發近視防控鏡片,同時亦將研發商品化,供應予認可的光學診所與驗配中心,提供方便、非入侵性,減慢近視增長的選擇。 這副眼鏡看起來沒有甚麼特別,但從鏡片的影子上,可以見到鏡片上其實有一個個圈,這些圈圈正是鏡片上其中一項專利技術,稱為多環離焦技術。科研眼科視光學講座教授杜嗣河:「離焦就代表焦點不在視網膜的前面,在視網膜的前或後都會引致離焦的現象,特別在控制近視上,我就利用將影像放在視網膜前方,我們稱之為近視離焦。我們能夠減慢近視(增長)達60%,假如一個小朋友近視會增至1,000度的話,戴上鏡片後,最終他只會有400度。」 不過其實這項技術早在2013年已經成功研發,並應用於隱形眼鏡上,不過如果將技術直接應用於眼鏡片上,離焦環便會顯眼地在鏡片上呈現。杜嗣河:「如果我們將這些圈圈直接造在眼鏡上,便會很難看,我們光想像就很難看,即使有效小朋友亦不會佩戴,挑戰就是如何可以將這些光學離焦環,無論如何加到鏡片上,都要與普通鏡片一樣,看上去沒有東西亦不會感覺有東西。」 團隊於是邀請張志輝合作,並研發出超精密納米環加工技術。超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