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 News Editor
- 2023年05月09日
打噴嚏太大力鼻孔噴血 觸發「隱疾」致中風險死 26歲男子:腦袋像爆炸一樣
【有線新聞】打噴嚏太大力隨時有生命危險,美國一名26歲男子因太大力打噴嚏,鼻孔噴出血塊,數分鐘後暈倒,送院後發現大腦有動靜脈瘤,因為打噴嚏過於用力而破裂,導致中風,最終需進行物理治療數年才恢復日常生活。 《每日郵報》報道,26歲的Sam Messina七年前在床上打了一個大噴嚏,期間突然有血塊從鼻孔噴出,他後來感到不適,昏迷前通知家人。Sam表示:「當我昏倒之前,我設法抓住手機,打電話給媽媽,她又打電話給我女朋友,最後由女朋友送我到醫院。」 腦部出血急做手術 後腦縫27針 他入院後檢查後,醫生很快意識到Sam腦部出血,立即將他送往另一家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和手術,發現Sam大腦有動脈瘤,同時被診斷出動靜脈畸形(AVM),令大腦中連結動脈和靜脈的血管纏在一起。手術後他的後腦縫了27針,休養接近一個月,並花了數年進行物理治療才恢復日常生活。Sam回憶指,當時他覺得腦袋「像要爆炸一樣」,但幸及早發現治療,讓他恢復健康。 根據香港腦科基金會資料顯示,動靜脈畸形可以在全身任何部位出現,但對患者影響最大的,是位於腦部及脊髓兩處。動靜脈畸形有時候也寫作「動靜脈血管畸形」,又或加上一個「瘤」字,成為「動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15日
量血壓前要做一個動作!血壓幾高屬正常?如何降低血壓?
量血壓|根據醫管局資料,香港有近半數長者及兩至三成中年人士,為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可大可小,例如可能引致中風。《有線健康》邀請腦神經科專科朱炎培醫生講解血壓基本知識,以及如何可以降低血壓。服用血壓藥又有沒有甚麼需知呢? 腦神經科專科朱炎培醫生早前講解過中風知識以及與高血壓關係,詳看:小中風|中風分幾種?哪類人高危? 及早管理血壓 慎防小中風 從飲食習慣著手改善血壓 腦神經科專科朱炎培醫生表示,正常血壓水平為上壓130,下壓80。第一級高血壓為上壓130至140,下壓80至90,這時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從改善飲食習慣著手,過量鹽分吸收也是高血壓的成因之一。此外,每星期亦應有150分鐘的中度帶氧運動,持之以恆便可以減低血壓5至10度;但如果高血壓情況未能改善或未回到正常水平,就需要服用降血壓藥。 朱醫生提醒:「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同,有些病人血管已有嚴重阻塞的情況,血壓便要小心處理,未必能控制得太緊,因為低血壓亦有機會使大腦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 【推薦閱讀】生痱滋用鹽㨘超錯 醫生警告令潰瘍惡化 隨時變癌症|附3招方法加速癒合 切忌自行停血壓藥 血壓不單要控制度數,更需要的是穩定性,藥物在這些層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08日
小中風|中風分幾種?哪類人高危? 及早管理血壓 慎防小中風
中風、小中風|香港每年大約有13,000宗中風個案,當中大約有3,000多人因中風死亡,是香港第四大殺手。然而中風後即使保住性命,後遺症亦對生活有莫大影響。《有線健康》邀請腦神經科專科朱炎培醫生講解中風成因及症狀,以及甚麼是小中風。 【推薦閱讀】5種鼻涕顏色反映身體問題 醫生揭長期帶血絲恐患癌 透明色、黃、綠色代表什麼? 三高是中風誘因 腦神經科專科朱炎培醫生指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中風的常見誘因,當中高血壓人士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約4倍,加上都市人的生活習慣令血壓高普及化和年輕化,所以及早管理血壓尤其重要。」 中風分兩種 中風大致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缺血性中風主要因為腦部供血不足,令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及養分,對腦部細胞造成損害。而「小中風」即是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大腦血液供應為短暫中斷,病徵一般持續幾分鐘至一小時(24小時內)。血液供應恢復後,情況會好轉,並不造成持久損傷,但可大大增加中風風險,約一至兩成的「小中風」患者於3個月內可繼發中風,所以一有「小中風」情況就要馬上就醫。 【推薦閱讀】蔡天鳳碎屍案恐怖細節可能惹不安 專家警告小心5大徵狀 高血壓與中風的關係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02日
24歲男中風1周內2次 醫生揭6高危習慣 久坐不動、常捱夜出事|附腦中風4大先兆
腦中風|中風總被視為老人病,不過近年數據卻顯示中風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如果自恃年輕就不關注問題,隨時後患無窮。內地一名24歲工程師一周內連續中風2次,醫生指,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原因。腦中風非全無先兆,即看下文了解身體發出的「4大中風警號」! 據內地媒體報道,24歲網路公司工程師小方(化名)身材高瘦,沒有高血壓、肥胖等問題,卻在一周內連續中風2次。報道指,他第一次發病時,突然出現像針扎一樣的頭痛,口齒不清,檢查後發現他的腦基底動脈阻塞、左側椎動脈局部重度阻塞,證實為腦中風。幸好他及時做顱內血管取栓術,成功將阻塞部位開通。 然而,出院一周內,小方因突然癱倒在地,一側肢體偏癱、口齒及意識不清而需要再次入院。經檢查後發現,他的基底動脈再次閉塞,需進行緊急手術,在閉塞血管處放置支架。在短時間發病兩次,醫生解釋:「腦中風過的人發生二次腦中風的機率,本來就比一般人還要高。」 6大高危生活習慣 醫生指出,有6種生活習慣,都會讓身體處於高凝狀態,血液比正常時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令發生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大增。 1. 過度疲勞 面對壓力,體內腎上腺素會上升,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間接促使腦中風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20日
30歲港男泰式按摩被lock頸 疑令頸動脈撕裂致單眼失明 醫生:隨時永久殘障
香港人生活繁忙,不少人都喜歡趁放假時按摩放鬆一下。有醫生就分享到,一名男子到曼谷旅行做泰式按摩,期間被技師「lock頸」,疑因突然的扭動,令他「chok親」頸部,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患者當時並不以為然,回港後就醫卻發現出現中風病徵、頸動脈撕裂,更導致一邊眼睛失明。醫生警告頸動脈撕裂處理不好,除了引致失明,更會導致嚴重中風及永久殘障。 按摩「chok親」致單邊眼睛失明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於其Facebook專頁分享個案,一名30歲男子到曼谷旅行做泰式按摩期間被技師lock頸,懷疑因為此突然的扭動,令他「chok親」頸部並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患者當時並不以為然,相隔7日回港後才就醫。經醫生檢查後,發現他出現中風病症例如頭痛、頸痛,而頸動脈撕裂產生出的血塊,堆積在視網膜底下血管,導致男子一邊眼睛失明。 頸部創傷引致血管撕裂 黃秉康醫生解釋,頸動脈撕裂是指血管丙膜撕開,血液漏到血管壁,令血液出現繞流及產生血塊。嚴重時頸血管更可能完全阻塞,遵致腦部出現大型的缺血性中風。而大部分頸血管撕裂都是由頸部創傷所致,例如打高爾夫球揮桿時過分轉動頸部、做瑜伽或按摩時過度扭頸、長期用肩膊及耳朵夾實電話等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02日
天氣凍起床千萬別立即出被窩 醫生警告易心肌梗塞、腦中風 想保命必做一個動作
本港近日氣溫急降,早晚溫差大,一不小心便容易生病,尤其是三高、患心血管疾病及長者,特別容易誘發急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有醫生分享天氣寒冷時必須要注意的8大重點,提到起床後應做3個步驟,以預防腦部及心臟血管意外發生,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冬天易誘發中風、心肌梗塞 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在其醫院網站指出,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雖然一年四季都有機會發生。不過踏入秋冬之際時,因氣溫的變化容易造成心血管收縮,引起血壓不穩,因此會更容易出現腦血管破裂,誘發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所以適逢寒冷冬季,都要特別小心,尤其是「三高」人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心血管疾病及長者。 8大保暖貼士 有見及此,面對氣溫下降,必須要做好保暖措施,同時要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及健康。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團隊在已故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生的Facebook發文,分享天氣寒冷時必須要注意的8大重點,當中包括起床後應做3大步驟,以預防腦部及心臟血管意外發生。 1. 起床3步曲 天氣寒冷,半夜或早上醒來,不要立即下床,首先應先在被窩動動手腳,然後才慢慢起來,再穿上衣物保暖。另外在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熱水,這讓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27日
冷氣消暑 ︳男子吹冷氣突腦中風 半身癱瘓失語言能力 醫生:冷氣溫度不宜過低
天氣持續炎熱,很多人都選擇留在室內涼冷氣消暑降溫。日前,一名男子在家中吹冷氣,突然感到手腳乏力,初時不以為意,怎料翌日半身癱瘓,甚至失去語言能力,送院後證實腦中風。神經科醫生列出5大注意事項,建議大眾要留意冷氣溫度、出入溫差等,否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長期吹冷氣 突然半身癱瘓 綜合內地傳媒報道,日前,西安一名姓宋年輕男子長時間於室內開冷氣消暑,隨後突然感到右側肢體乏力,但由於當時仍能走動,便不以為意。結果翌日,事主情況惡化,手腳無法抬起、右半邊身癱瘓、無法說話,同時理解不到別人的說話內容,於是被送到醫院治理。 醫生檢查後,發現事主左側頂、枕、顳葉、側腦室旁出現急性腦梗死,亦即「中風」。經治療後,事主情況已有好轉,逐漸恢復自主行動能力及語言交流能力。 溫差大引致中風 西安市紅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曉輝表示,在天氣炎熱高溫下,很多人會將冷氣溫度調得很低,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當人們進出溫差大的環境時,有機會造成血管突然收縮擴張,人體血液內水分減少,亦會令血液黏稠度上升,容易造成血管閉塞,誘發腦中風。 開冷氣5大注意事項 胡醫生列出5大注意事項,以減低溫差大所導致的中風危險: 1. 冷氣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