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2日
身體過勞|日本研究:10分鐘內入睡代表慢性睡眠不足 4大睡眠症狀顯示身體異常
香港人工作忙碌,不少人一回家就能立即入睡,不過,日本精神科醫生指出,如果每天都在8分鐘內入睡,即代表異常疲倦。睡眠改善指導師竹田浩一亦表示,5至10分鐘就能睡著,意味有機會是慢性睡眠不足,即去下文看4個睡眠不足症狀。 8分鐘內入睡即屬異常疲倦 日本秋田大學醫學系精神科學講座教授三島和夫指,睡眠充足的人,從關燈到睡著需時約15分鐘,因為當環境轉暗後,身體會開始調整到入睡狀態,睡意才慢慢湧現。 為了測試快速入睡人士是否患有睡眠障礙,三島和夫為潛在患者進行了實驗,早上分別進行4至5次,每次約2小時。潛在患者會被安排到昏暗安靜房間中躺臥,再紀錄入睡所需的時間,結果發現有以下3項現象: 【1】睡眠充足者,平均入睡時間約10多分鐘。 【2】通宵一日後,平均入睡時間縮短2至3分鐘。 【3】異常疲倦者,平均不需8分鐘就能入睡。 10內睡著有機會患上慢性睡眠不足 日本睡眠改善指導師竹田浩一表示,上床「秒睡」者並非正常,如5至10分鐘就可睡著,即可理解成「氣絕」,即是「昏迷」。太快入睡代表身體太過疲勞,又或是嚴重缺乏睡眠,有機會患上慢性睡眠不足。 竹田浩一分析了4種顯示身體異常的睡眠症狀,包括: 【1】5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7日
電子奶咀|接觸時間越長自閉症風險越高!日本研究稱9成幼童1歲起用電子屏幕
日本有科學研究發現,幼童1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時間越長,在3歲時患上自閉症的風險會大大增加,男童的病發機率更比女童高出兩倍!所以「電子奶咀」還是少用為妙。 研究發現超過九成幼童患上自閉症 日本山梨大學助理教授久島萌(Megumi Kushima)及其研究團隊,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JAMA Pediatrics)刊登了一篇科學研究文章。文中指出,研究團隊共收集了84,030對母子的數據,並以問卷方式紀錄幼童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的時數,從而觀察幼童由1歲至3歲時的行為再作出紀錄。 數據發現在參與研究的幼童當中,超過九成幼童(約83,237名)在1歲時開始有看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其中有330名幼童在3歲時被診斷患上自閉症,患者分別為251名男童和79名女童,由此可見,幼童在3歲時出現自閉症的比例佔總體比率0.4%。 男童的病發機率比女童高 與不看電子屏幕的男童相比,每天觀看電子屏幕少於1小時的男童,患上自閉症的風險增加38%;每天觀看1至2小時則會增加116%。而男童的病發機率比例甚至比女童高出兩倍!研究團隊暫時未有解釋男女患病機率不同的原因,但久島萌教授和研究團隊補充指,基於研究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