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19日
敷面膜禁忌|內地女敷20分鐘險面癱 醫生警告1情況別敷Mask:會刺激神經系統
敷面膜可以為皮膚保濕、紓敏,是女生護膚的重要一環。不過原來敷Mask都有學問,如果在不適當的時間敷面膜,後果可以很嚴重。一名少女發燒時敷面膜,誤以為有助降溫,結果20分鐘後整片面膜變得又乾又硬。醫生警告,發燒時敷面膜會影響退熱,甚至引發顏面神經症狀,隨時面癱。 據內地傳媒報道,內地長沙一名少女發燒時敷面膜,以為此舉能有助降低身體溫度,從而達到退燒的功效,同時亦能打開毛孔讓皮膚吸收精華。未料敷了20分鐘後,整片面膜竟變得又乾又硬,硬得像一個立體面具般,少女更笑言:「直接燒乾了。」 胸科醫院方麗萍醫生解釋,發燒是免疫系統及體溫控制系統的雙重調節,它不但是一種症狀,同時亦是身體對感染的一種保護性反應。醫生警告,發燒時敷面膜,會抑制皮膚出汗機制,影響發熱,而品質差劣的面膜更會造成皮膚感染。另外。由於發燒時皮膚溫度較高,若敷冰涼的面膜更會刺激神經系統,有機會引發顏面神經症狀,嚴重或會面癱。醫生再三提醒,切勿在發燒時敷面膜。 發燒4大禁忌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若不幸確診,可能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甚至發燒。當身體出現發熱症狀時,便要多加注意,醫生就此整合了4大禁忌,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1. 避免飲用酒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07日
發燒丨兒子39°C高燒家中無退熱貼 移英港媽用衛生巾製冰墊 3大原因勁讚好用
冬季期間,流感及新冠肺炎加速肆虐,不少人都很易在此時病倒。有移英港媽在Facebook發文指,兒子染病發高燒至攝氏39度,但家中沒有退燒貼,於是把衛生巾濕水後放入雪櫃,再為兒子敷額頭,結果發現比一般冰墊好用,而且更環保。 港媽衛生巾製冰墊大讚好用 事主在Facebook群組「英國香港人生活交流區」中發文指,兒子發高燒至攝氏39度,但遲遲不退燒,亦找不到從香港帶去的軟性退燒冰墊。他們致電診所後,醫生表示如3天仍未退燒或情況惡化才能求診,加上當地藥房也不見有售退燒貼,於是忽發奇想,自行用衛生巾製成退燒貼。 事主指,普通退熱貼「太薄太快冇料到」,很快就會變回室溫,於是她把衛生巾濕水放到雪櫃,再為兒子冷敷額頭,結果發現效果很好,建議各位媽媽一試:「竟然好用過軟性冰墊,唔會太凍,又唔會有倒汗水,直接敷落額頭,黐落頸度,可以不停循環再用。」 網民驚訝:咁都俾你諗到! 不少網民見後,都對事主的奇招感到驚訝:「咁都俾你諗到!」大讚這是「生活小智慧」。另外又提出多個退燒方法助事主兒子盡快退燒:「護墊貼落口罩加水卷住放入冰箱,擺返出嚟打開後勾住耳仔,就可以不用手按住」、「沖暖水涼,不能凍到背部、心口等內臟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30日
一線搜查|新冠一定會發燒?幾多度才算發燒?口探、耳探標準不一樣?|附9護理貼士
新冠探熱|本港新冠疫情升溫,坊間傳出有人搶購含有止頭痛和退燒功用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藥物。發燒是新冠患者最常見病徵之一,但你知道到底幾多度才算發燒嗎?口探、耳探、肛探等哪個方法最準確?街外的紅外線探熱器量前額或手腕又可靠嗎?《有線健康》下文為你整理了探熱7大須知,並附上醫管局建議發燒病人應注意的9個護理事項。 發燒是人體自然保護功能 發燒雖然會令我們的體溫暫時升高,但其實是一個警號,表示體內可能受到感染。一般情況下,發燒是我們身體對抗病毒和病菌的一種自然保護功能,對身體並無害。 探熱知識|【Q.1】發燒期間同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根據衛生署資料,患者發燒期間同時或會出現以下不同症狀: 出汗 頭痛 脫水 疲倦 發冷顫抖 肌肉疼痛 食慾不振 異常暴躁 探熱知識|【Q.2】患上新冠肺炎一定會發燒嗎? 不是,發燒只是新冠肺炎常見病徵之一。 探熱知識|【Q.3】發燒會「燒壞腦」嗎? 醫管局指「發燒會燒壞腦」只是過分的恐懼,腦炎或腦膜炎才會引致腦部受損,而發燒只不過是其病徵之一。除了在極端的情況下,例如體溫高達攝氏41度,否則發燒本身對腦部是沒有多大影響。 探熱知識|【Q.4】哪個探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29日
新冠肺炎病徵|喉嚨痛、發燒患新冠、感冒定流感?症狀/潛伏期/後遺症差別看清
新冠肺炎|每當出現喉嚨痛、咳嗽,大家都很擔心自己是否「中招」。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加上入秋,流感季節快將來臨,到底如何分辨新冠肺炎和流感、感冒?即睇以上三者的症狀、潛伏期、痊癒期和後遺症等。 症狀: 新冠肺炎 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其他病徵包括: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 流感 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 感冒 感冒的症狀相對輕微,最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鼻塞流鼻涕,不太會發燒、肌肉痠痛、腹瀉和嘔吐。 由於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症狀相似,如出現以上病徵,可以先進行快速測試以確認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如結果陰性,可再到醫院診所求醫檢查是否患上流感。 台灣兒科醫生林應然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亦曾指出,要分辨新冠肺炎和流感,除了使用快速測試,亦可憑以下兩大關鍵。第一,觀察近期有否接觸過新冠肺炎或感染流感的患者,因有接觸史而感染同樣病毒的機會較大。第二,如最近幾個星期或1、2個月內曾確診新冠肺炎,再次重複感染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潛伏期: 新冠肺炎 現時對潛伏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16日
九把刀2歲女染RSV發燒咳到嘔 心痛求助:怎麼對抗這病毒?醫生提醒留意2症狀
小朋友生免疫力較弱,容易生病,作為家長當然擔心又徬徨。台灣著名作家九把刀的2歲女兒日前患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不但發燒及流鼻水,更一直咳嗽,甚至半夜咳到吐等,令九把刀相當心痛,並且在網上發文求助:「有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兒科專科醫生周中武接受《有線健康》訪問時指,RSV於冬季常見,病徵與傷風感冒、流感相似,提醒家長可留意2大症狀以分辨。 九把刀愛女患RSV 半夜咳到嘔 台灣著名作家兼導演九把刀(原名柯景騰),於2017年與前主播周亭羽結婚,兩人育有兩名女兒,分別是2歲的「魯拉拉」及數個月大的「拜蹦」。 九把刀日前(12日)在社交平台發文,並貼出多張照片,指大女兒「魯拉拉」患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本港又稱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症狀,更曾半夜咳嗽到吐,並且耳朵痛到哭。九把刀眼見女兒生病,直言「很可憐」,又謂希望女兒不會嚴重到出現中耳炎。 九把刀心痛求助:怎麼對抗這病毒? 由於患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者一般多流鼻水,於是九把刀買了洗鼻器給女兒,但是女兒卻對此十分抗拒,九把刀指:「目前還找不到方法騙她就範,只能用蒸臉機拿來蒸鼻子」。另外,因病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10日
瘧疾|日本專家列4類人最惹蚊 血型、年齡都有關 常喝1類飲品易被咬|附衛生署6招防蚊
夏天炎熱又多蚊,惹蚊之人真的很痛苦!加上最近本港亦出現多宗瘧疾輸入個案,由於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因此令防蚊問題再次受到關注。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列出6個預防蚊子叮咬及滋生的方法,又提醒市民應穿淺色長袖衫褲,並使用蚊怕水等驅蟲用品。而日本專家又指出,有4類人原來最易惹蚊! 瘧疾嚴重可致命 本港近日錄得多宗由瘧蚊叮咬傳播的瘧疾輸入個案,這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由寄生蟲引致。瘧疾是由雌性瘧蚊傳播,瘧蚊叮咬患者後會受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瘧原蟲傳播。瘧疾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發冷、頭痛等症狀。如沒有適當治療,更可導致死亡。 6大防蚊貼士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就此列出預防蚊子叮咬及滋生的措施,除了建議穿着寬鬆、淺色長袖衫褲及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外,又提醒市民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另外還有以下6點: 1. 防蚊措施丨每星期為花瓶換水一次; 2. 防蚊措施丨每星期清理花盆底下的積水; 3. 防蚊措施丨緊蓋貯水器皿 4. 防蚊措施丨確保冷氣機底盤沒有積水 5. 防蚊措施丨把用完的罐及瓶放入有蓋的垃圾桶 6. 防蚊措施丨妥善存放食物及處理垃圾 4類人最易惹蚊 除了要注意環境衛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9日
瑯琊病毒|內地現新型病毒至少35人染疫 可經動物傳人 頭痛、咳嗽8大病徵要小心
又有新病毒?內地及新加坡團隊日前發表研究指,在內地發現一種名為「瑯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的新型人畜共患病毒。目前至少有35人染疫,根據基因檢測顯示,鼩鼱(粵音:渠精)可能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目前尚無人傳人的證據,但可經動物傳染給人類,另外亦具有誘發致死性疾病的可能。 至少35人染上瑯琊病毒 綜合媒體報道,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團隊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團隊發表研究指,早前在山東省和河南省發現一種可感染人類的動物源性亨尼帕病毒,並有機會誘發致死性疾病,這種病毒被命名為「瑯琊亨尼帕病毒」(Langya Henipavirus)。目前至少發現35名急性感染患者,當中26人屬單獨感染,另外9人則有感染其他病毒。根據基因檢測顯示,鼩鼱可能是病毒的天然宿主。 瑯琊病毒8大症狀 研究團隊發現,「瑯琊病毒」患者主要有以下8大症狀: 1. 發燒(100%) 2. 疲勞乏力(54%) 3. 咳嗽(50%) 4. 食慾不振(50%) 5. 肌肉痠痛(46%) 6. 噁心(38%) 7. 頭痛(35%) 8. 嘔吐(35%) 另外,抽血結果又顯示,「瑯琊病毒」患者有白血球低下(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4日
釘耳窿|18歲女穿耳洞後發炎流膿、連日高燒 醫生揭顱內感染 最嚴重變植物人
很多女生為了戴耳環,都會「釘耳窿」。日前,一名18歲女生在商場穿耳洞後,耳朵反覆紅腫發炎、傷口流膿,幾日後更開始發高燒,被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後,證實出現顱內感染,肝腎功能受損。 穿耳洞染菌致顱內感染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內地山東濟南一名18歲女生,日前在一個商場店舖內穿耳洞後,懷疑因受細菌感染,令女生耳朵反覆紅腫發炎、傷口流膿,幾日後持續發高燒,於是到醫院求診。醫生檢查後,證實該名女生出現顱內感染,同時亦發現其肝、腎功能受損。 顱內感染嚴重可致腦死亡、變植物人 醫生留意到該女生的耳朵嚴重紅腫,加上她身上並無其他傷口,亦不曾做過手術,因此估計女生是因穿耳洞而引起感染。醫生指出,穿耳洞本身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有軟骨的位置,例如耳廓。若處理不當很可能導致細菌感染,而不及時求醫,更有機會進一步惡化,出現顱內感染,最嚴重甚至可能會引起腦死亡或變成植物人。 (全文完)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15日
行山男飲溪水染鈎端螺旋菌 肝腎衰竭入ICU K Kwong警告:微生物會游入體內
行山冇帶水,很多人都會貪方飲山水解渴。日前,一名男子在行山途中飲用山水,回家後出現高燒、頭痛、腹部不適等症狀,到醫院求醫後發現受細菌感染,患上鈎端螺旋體病,需送往深切治療部插管治療。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亦曾警告,溪水絕對不可直接飲用,如有傷口,更有機會令微生物會游入體內。 細菌感染入ICU 需移除氣管 據台灣媒體報道,一名45歲陳姓男子平日熱愛行山、露營等戶外活動,日前他與友人相約至雪山湖泊健行,途中飲用山泉水解渴,回家一周後出現高燒、伴隨全身痠痛、頭痛以及腹部不適的症狀。陳先生求醫後被診斷為鉤端螺旋體細菌感染,同時亦出現肝衰竭、黃疸及腎衰竭,其後更引發嚴重酸血症,被送往深切治療部插管治療。經過緊急洗腎及抗生素治療,陳先生在5天後順利移除氣管內管,目前已康復出院。 染鈎端螺旋菌9大症狀 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醫師曾暐昕表示,鉤端螺旋體病,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人畜共通感染病,可經由食入或接觸受感染動物尿液或組織汙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而其感染症狀因個案而異,可能沒有症狀,亦有機會於感染後一到兩周出現以下症狀: 1. 發燒 2. 頭痛 3. 肌肉痛 4. 無力 5. 腹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