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03日
耳垢|女子常挖耳竟引發癌症?醫生警告用棉花棒是大忌丨附耳朵進水處理方法
很多人都習慣挖耳朵清潔耳垢,但方法不當隨時會對耳朵造成傷害。有醫生指出,耳垢有保濕、抑制黴菌生長的作用,若自行挖耳有機會引發感染,甚至導致嚴重後遺症。有女子曾用小工具挖耳朵,豈料經常刮傷外耳道,造成感染,更出現耳痛和流血症狀,求醫後發現確診外耳道癌。 棉花棒挖耳會堵塞耳膜? 台灣外科名醫江坤俊在自家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指出,耳道分為外、中、內耳道,其中外耳道會分泌油脂,而耳垢就是由油脂、皮膚掉落的角質層、腺體分泌物所混合,主要作用能可保持外耳道濕潤,抑制細菌及黴菌生長。 江坤俊表示,不少人會用棉花棒挖耳朵,但由於棉花棒太粗,耳垢只會愈推愈入,導致堵塞耳膜,聽力受損,若過度用力更會戳破耳膜。另外,有人習慣用指甲挖出耳垢,但指甲未必乾淨,如刮傷耳道,有可能引發感染及嚴重後遺症。 女子常挖耳引致外耳道癌? 江坤俊分享案例,指一名女子常用小工具去挖耳朵,結果令外耳道經常刮傷,造成感染。有次,女子出現耳痛和流血症狀,求醫後確診外耳道癌。江解釋,因為她經常挖耳,造成反覆感染,當細胞受損和增生失敗時,就可能轉化為癌症。 耳道進水怎麼辦? 江坤俊表示,當耳垢多到影響到聽力,且有脹痛感時,就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8日
耳屎、耳垢千萬別挖!耳鼻喉科醫生揭耳屎有2個強大功能 亂採耳隨時喪失聽力
大家平時有挖耳屎/耳垢習慣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盡快戒掉。有耳鼻喉科醫生最近分享指,原來耳屎功能超強大,不但可防止耳道被細菌感染,還能為耳道保濕,如將耳屎挖掉,外耳道皮膚會嚴重發癢。更可怕的是,如果挖得太深,隨時挖破耳膜,造成聽障。 少女頭痛求醫 揭採耳惹禍 曾為台中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的劉博仁,最近在社交平台facebook分享指,最近接獲一名少女求診指經常頭痛,一看原來是急性外耳炎,細問之下原來女病人前一天接受了採耳服務,懷疑是細菌感染造急性外耳炎,最終要靠塗藥膏減輕病情。 劉博仁指,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耳垢,產生耳垢的外耳道像沙漏般,長約3厘米,由外三分之一的軟骨及內三分之二的硬骨所包圍,在軟硬骨交接處形成一彎曲的角度,這種人體設計可保護耳膜不受傷害。這軟骨部分的皮膚含皮脂腺及耳垢腺,而耳垢就是由這耳垢腺所分泌,裡面硬骨部的皮膚不會分泌產生耳垢,所以耳垢正常應該只存在耳道外三分之一處。 耳屎2大用途 劉博仁續指,耳屎可吸附灰塵,更棒的是耳屎含一些溶解酶,當混合皮脂腺分泌的一些脂肪酸,就會產生微酸且抗菌的環境,防止外耳道受感染細菌。另外,耳屎對外耳道皮膚有防水保濕功能,若沒了耳垢,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