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25日
鼻屎應清理嗎?醫生指4情況應該清理 注意千萬別亂挖 可致毛囊炎、腦部受損
鼻屎|鼻子是人體呼吸空氣的通道,而鼻屎的存在難免會讓人產生明顯異物感,所以許多人有固定挖鼻屎、清潔鼻腔的習慣。有耳鼻喉科醫師表示,鼻屎不像部分耳屎般會慢慢自行排出,4種情況下,需要自行清理。然而做錯一步,隨時造成細菌感染,傷害腦部,甚至局部化膿性毛囊炎。 醫生揭4種情況應清理鼻屎 台灣耳鼻喉科醫師江裕群表示,鼻屎是鼻腔內的正常分泌物,跟耳屎一樣,對於人體而言,都是人體「自我清理」後的產物。我們的鼻子每天會分泌1至2公升的鼻涕,當分泌物與進入鼻腔內的灰塵和空氣微粒混合在一起成型,就會變成鼻屎。關於正確清潔鼻屎的頻率,江裕群表示,清潔鼻屎是按個人需求而有差異,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如果出現以下4種現象,就該清潔鼻腔了。 1. 鼻子感到痕癢 2. 有異物感 3. 呼吸不順暢 4. 鼻塞 過度清理鼻屎 恐致細菌感染 定期清理鼻腔,除了可以除去髒污,還可減輕因灰塵、空氣微粒而帶來的不適。然而,錯誤的挖鼻孔習慣,如過度清潔,手指挖鼻屎等行為,隨時導致嚴重後果。 1.流鼻血 挖鼻屎最容易造成的傷害就是挖到流鼻血。江裕群指出,鼻孔的皮膚黏膜非常細緻,而人體的鼻腔黏膜血管密度相當高,鼻子的前端,就有四組血管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8日
耳屎、耳垢千萬別挖!耳鼻喉科醫生揭耳屎有2個強大功能 亂採耳隨時喪失聽力
大家平時有挖耳屎/耳垢習慣嗎?如果有的話,一定要盡快戒掉。有耳鼻喉科醫生最近分享指,原來耳屎功能超強大,不但可防止耳道被細菌感染,還能為耳道保濕,如將耳屎挖掉,外耳道皮膚會嚴重發癢。更可怕的是,如果挖得太深,隨時挖破耳膜,造成聽障。 少女頭痛求醫 揭採耳惹禍 曾為台中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的劉博仁,最近在社交平台facebook分享指,最近接獲一名少女求診指經常頭痛,一看原來是急性外耳炎,細問之下原來女病人前一天接受了採耳服務,懷疑是細菌感染造急性外耳炎,最終要靠塗藥膏減輕病情。 劉博仁指,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耳垢,產生耳垢的外耳道像沙漏般,長約3厘米,由外三分之一的軟骨及內三分之二的硬骨所包圍,在軟硬骨交接處形成一彎曲的角度,這種人體設計可保護耳膜不受傷害。這軟骨部分的皮膚含皮脂腺及耳垢腺,而耳垢就是由這耳垢腺所分泌,裡面硬骨部的皮膚不會分泌產生耳垢,所以耳垢正常應該只存在耳道外三分之一處。 耳屎2大用途 劉博仁續指,耳屎可吸附灰塵,更棒的是耳屎含一些溶解酶,當混合皮脂腺分泌的一些脂肪酸,就會產生微酸且抗菌的環境,防止外耳道受感染細菌。另外,耳屎對外耳道皮膚有防水保濕功能,若沒了耳垢,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