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8日
港大醫學院大數據研究證新冠疫苗對Omicron效果良好 長者死亡率減少九成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與醫衞大數據深析實驗室,首次利用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新冠疫苗對 Omicron的效果,反映接種疫苗的劑數越多,保護力越強。學者建議市民,特別是長者,應該接種疫苗來預防因染疫而引起的嚴重後果,已接種疫苗的市民亦應按建議接種加強劑。 【推薦閱讀】口罩令3.1起全面取消、停免費檢測、減自費PCR地點 4大新防疫措施一文看 數據來自醫管局及衞生署 香港是華人社會,所以是次數據更能反映出新冠疫苗對中國人的身體所帶來的效用和影響。今次研究的大數據是透過逾百萬份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電子病歷及衞生署的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從多角度進行大數據分析及研究,證實「復必泰」及「科興」疫苗均能預防與2019冠狀病毒病(又稱新型冠狀病毒病)相關的入院、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其效果對長者尤其顯著。 研究結果發現,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已能顯著減低與新型冠狀病毒病相關的死亡及嚴重併發症風險,同時已接種的針數越多,保護的強度越高。而且對於已接種三針疫苗的60歲或以上長者,疫苗對預防入院、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 效用均超過 80%;而對 80 歲或以上人士預防死亡的效用更高達 95%。 值得一提是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21日
食生牛肉後男子腸痛 服杜蟲藥排2米「恐怖寄生蟲」 5大感染寄生蟲症狀
生食牛肉可感染寄生蟲!泰國一名男網紅因經常吃生牛肉而感染寄生蟲,他服用杜蟲藥後,肛門排出一條約2米長的白色寄生蟲,十分恐怖。本港衞生署曾指出,感染寄生蟲後會出現5大健康問題,輕則腹瀉嘔吐,重則可造成嚴重併發症。 吃生牛肉排出2米寄生蟲 根據泰國媒體報導,當地一名28歲的男網紅Amarit Chuetamuen在其抖音帳號「tex2499」分享排出寄生蟲經歷。Amarit經常進食一種用生牛肉片配上辣醬的菜式,在過去3年也沒有腸痛不適,不過他日前就拍片表示自己服用杜蟲藥後,下身突然有不明東西滑落,後來更驚見肛門排出一條約2米長的白色寄生蟲。他指該條寄生蟲是縧蟲,感染原因是常吃生牛肉所致,因此他提醒喜愛生肉的人要盡量避免再吃,以免受寄生蟲感染。 縧蟲會寄生人體小腸內 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Amarit所感染的縧蟲體形扁平,可長至6米以上,身體有節,呈白色或淺黃色。縧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如蟲卵被豬或牛吃下,會在其體內生長為縧蟲囊,附在豬、牛體內。此外,有些縧蟲的幼蟲可以存在於淡水魚和海水魚。人若進食了未經煮熟的受污染豬肉、牛肉或魚,便可能受感染。 感染寄生蟲5大症狀 寄生蟲
- Digital Tech
- 2022年09月06日
猴痘病毒|本港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 一文睇清猴痘潛伏期及6大症狀
猴痘病毒在多國蔓延,本港於9月6日亦錄得首宗猴痘輸入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患者是一名30歲男子,曾在美國及加拿大逗留,然後從菲律賓入境,抵港後於隔離檢疫酒店出現病徵,到急症室檢查並確診感染猴痘,現正瑪麗醫院留醫。因應個案出現,本港會提升猴痘戒備級別,並通知世衛及內地相關組織。到底猴痘有甚麼病徵及傳播途徑?又可以如何預防?即睇下文。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病毒於1958年從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被發現,因此命名為「猴痘」。人類首宗感染個案最早出現於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自此中非和西非地區成為猴痘爆發主要地區。 猴痘潛伏期 猴痘潛伏期介乎5至21天,但通常為6至13天。患者發燒後約1至3天後,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多處會出現皮疹,有個案更是全身紅疹。而在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則是猴痘的一個顯著特徵。皮疹通常會於10至14天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根據衛生署資料,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1. 發燒 2. 劇烈頭痛 3. 肌肉痛 4. 淋巴結腫大 5. 口腔出現潰瘍 6. 身體部位有皮疹
- Digital Tech
- 2022年09月05日
登革熱|9歲男童被蚊咬 發高燒2周後器官衰竭離世 白紋伊蚊可播毒香港常見|附7大病徵
出外遊玩最怕遇上蚊叮蟲咬,除了手腳痕癢不止,容易留有疤痕外,還有機會感染登革熱。早前,澳州一名9歲男童在菲律賓旅遊時,因為被蚊咬,而出現嘔吐、流鼻血等徵狀,隨後經醫生確診為登革熱。2星期後,男童病情惡化,器官衰竭,最終不幸離世。 高燒2周後 因器官衰竭離世 綜合外媒報道,澳洲一名9歲男童Glenn Pulgadas上月與家人到菲律賓旅遊時,因為被蛟咬,而出現嘔吐、流鼻血等病症,到院求診後,醫生確定Glenn感染登革熱,並立即把他送到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2星期後,Glenn病情惡化,出現高燒、頭痛、胃痛、嘔吐和流鼻血,最後因器官衰竭離世。 白紋伊蚊屬香港常見傳播品種 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給人類,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鄰近的多個東南亞國家。此病並不會經由人與人之間傳播,近年在本港並未有發現主要傳播登革熱的埃及伊蚊,但同樣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卻屬於常見的蚊品種。 登革熱7大病徵 高燒 嚴重頭痛 眼窩後疼痛 肌肉及關節痛 噁心嘔吐 淋巴結腫脹 出疹 衞生署表示,有些人在感染登革熱病毒後,可以沒有明顯的病徵,或只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17日
行山|33歲港男食野菇中毒 綠褶菇、白鵝膏愈淺色致命率愈高 認住9大毒菇不要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一連兩日,接獲市民採野菇進食後中毒的個案,署方再次呼籲市民切勿採摘野生菇類進食。其實,香港地環境潮濕,市民不難在路旁樹下、花圃、郊野公園找到野菇的蹤影。而這些常見野菇當中有9種是帶有毒性,進食後會令人出現幻覺、腎衰竭,嚴重更引致死亡! 大埔33歲男子誤食野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16日)正調查一宗懷疑進食野生菇類後引致食物中毒的個案,一名33歲居大埔的男子,於8月13日在家進食菇類約2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和嘔吐徵狀,至8月14日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現時情況穩定已經出院。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由於難以辨別菇類是否適宜食用,市民切勿採摘野生菇類進食。如懷疑因進食菇類引致食物中毒,應立即求醫。如有剩餘菇菌,應帶同前往求醫,以供辨識種類。 最嚴重後果:死亡 發言人補充,進食菇類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為急性。病徵通常包括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腸道徵狀。因應不同的菇種,病人亦可能出現如大量流汗、幻覺、昏迷或其他神經系統病徵和肝衰竭,嚴重者更可能引致死亡。 「致命白鵝膏」服一顆足以致命 野生「毒菇」種類繁多,論毒性最強可說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