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
- Digital Tech
- 2023年04月19日
貧血|孕婦嚴重貧血可影響胎兒 中醫建議入夏前服一物補血
貧血|不少在職女性由於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都未如理想,往往都有不同程度貧血問題,當她們懷孕時貧血更可能變得嚴重,影響自身及胎兒健康。《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李灼珊,講解懷孕期間貧血成因和徵狀,以及改善方法。 懷孕期的女性,常會劇烈嘔吐、不能飲食,此外,貧血也是一個常會出現的問題。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指出,「女性養胎需要很多精血,如果出現輕微貧血,一般對孕婦及胎兒影響不大,但若嚴重貧血則會影響胎兒的生長,所以孕婦可請教中醫師,及早補血。」 懷孕貧血 脾虛所致 懷孕期間貧血,中醫認為是脾虛所致。「脾虛的人,在懷孕期多容易出現偏食或不思飲食,或食後即吐等現象,容易引致營養不足,繼而造血不足。也有些女性,本身就有貧血的現象,當懷孕時貧血會加重。」李醫師說。 推薦閱讀 隔夜餸|7大食物千萬別翻叮 白飯、菠菜、雞蛋上榜!嚴重或致癌2023超級食物TOP10 牛油果、羽衣甘藍出局!想防癌必食1類食物 無論如何,懷孕期貧血不可以輕視,需要及時用中藥調補,以免影響胎兒的生長。但現時大部分孕婦都要上班,由於飲食、休息等都未必能如理想,較容易造成脾虛,引發或加重貧血。 鹿茸有養血作用 李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22日
胃癌|長期胃痛可能患胃癌?3類人風險較高 中醫:胃健康五臟六腑都會健康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2020年,胃癌在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六位,而該年的胃癌新症共有1,197宗,絕非一個小數目。《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李灼珊,胃癌的徵狀與治療貼士,以及胃癌與胃痛關係。 註冊中醫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指出,相比起三、四十年前,現時患胃癌的人數其實已顯著下降,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減少食用燻製或醃製的食品),以及雪櫃的普及令一般人可以吃到更新鮮的食物有關。 3類人風險較高 李灼珊醫師說:「一般來說,男性患胃癌的情況較為常見,尤其是接近老年的男性。一些患有貧血的人,因胃內壁受到影響,導致缺乏維他命B12,所以患上胃癌的風險也較高。此外,近親患有胃癌的人,風險也比較高。」 患了胃癌,可能會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體重急降,進食後每每有肚脹的感覺,嘔吐甚至吐血,大便出血或呈炭黑色等症狀。李醫師提醒,「若發覺自己有以上症狀,無需驚慌,不一定是胃癌的,但應該看醫生檢查一下。」 治好胃痛 預防癌變 胃癌的形成一般進展緩慢,所以胃癌的早期可以治療。而長期胃痛者更需注意,「如果30歲以上出現較頑固的胃痛,一定要重視治療,因為若能及時解決這種胃痛,就有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18日
兔年2023| 農曆新年乍暖還寒 體虛要進補 中醫教煮泥鰍補血湯
香港連日寒冷,天文台預料要到1月22日兔年大年初一,最高氣溫才會回升至20度以上,但到了初二及之後數天,最高溫度都只得18度。天氣乍暖還寒,《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李灼珊,分享冬季的養生補血貼士。 秋收冬藏 冬季宜進補 還有幾天,就是送虎迎兔農曆新年了!但香港的天氣總是冷幾日、暖幾日,早晚溫差大,體虛的人士可能一日內經歷夏季和冬季,穿什麼衣服成為最大煩惱。「中華中醫中心」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這季節除了穿衣「寧多莫少」,更重要是養生補血,對抗一早一晚的寒氣。 「我們中醫,有所謂秋收冬藏,其實是一個自然界定律,而自然定律也是中醫養生的基礎。」李醫師說,「冬天在自然界是陰盛陽衰,這時,人體內亦同樣陰盛陽衰,所以是一般體質較虛弱人士進補的最佳時機。」 泥鰍補血效果好 冬季進補的關鍵是「食補」,即利用食物的性質去補身體的虛,從而糾正人體陰陽的偏差,例如用羊肉、狗肉(中醫學上狗肉對補虛很有用,當然香港是禁止食用的,也有其他肉類可代替)、水鴨、烏龜、水魚,甚至家常食用的牛肉、白鴿、雞、魚……等,只要和溫補的中藥材一起燉湯,便可有進補的效用。 而魚類之中,李醫師特別推薦以泥鰍補血,比其他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07日
大雪養生|中醫推介冬季17種食材補腎益精 附黑豆淮山烏鷄湯食譜
今日(12月7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在這天北方地區往往都會下雪。香港近日雖未至於非常寒冷,但連日早上多區氣溫都徘徊於攝氏13至17度。《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欣,從中醫藥角度,分享寒冷天氣下養生貼士! 「大雪」,已經是進入冬天的第三個節氣,從「小雪」進入「大雪」,氣溫逐漸下降。冬意漸濃,寒風蕭蕭,地面上的陽氣進一步下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曾提及「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天我們應該添衣保暖,保護人體陽氣,否則到了春天會得温病。 冬日養生注意預防寒邪入侵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肩頸亦是督脈、太陽膀胱循行的部位。督脈主一身之陽氣,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幫助我們抵禦外邪。所以保護肩頸,可以幫助保護我們身體的陽氣,加強衛外能力,增強抵抗力。 建議冬日在戶外的時候,可以用圍巾或高領的衣服保護肩頸及四肢,不受寒邪和風邪入侵。在室內也建議穿着襪子及拖鞋,預防寒氣從足部侵襲人體。醫師建議大家,在溫度較冷的日子,應該要穿戴手套及襪子,預防四肢遠端冰冷,預防寒邪入侵身體。 按摩身體穴位預防手腳冰凍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的養生原則是藏精,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界收藏陰精而濡養五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23日
白頭髮|年輕男女早生白髮?中醫分析成因 推介一種常用方
不少年輕男女早早出現白頭髮,而且不只是一條兩條,難免會感到困擾,《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醫師,從中醫學角度講解年輕男女白髮成因,以及如何改善。 Klook.com 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醫師早前談到了改善年輕人暗瘡的方法。另一個困擾部分年輕人的問題:白髮早出,更需要解決。李醫師表示,「暗瘡若不太嚴重,多會在年長後逐漸減退,但白髮不同,一旦出現了,若不處理,並不會隨著年紀而消失,只會愈來愈多。曾見過一些年輕人,男女都有,因有白髮而不停的外用染髮劑,可惜一來不能治本,二來長期用化學染髮劑也會對頭髮造成損害,白髮是暫時遮蓋了,髮質卻每況愈下。」 年輕人白髮有兩大成因 她指出,年輕人白髮一般有兩大原因:其一是遺傳基因,父母若頭髮早白,子女多半也會早生白髮;其二是腎精虛,血氣少,例如若年紀輕輕經常為學業、工作、感情等問題緊張憂慮,頭髮也會早白。 李醫師介紹以下一條常用方,只要經常服用,日子有功,有機會慢慢令白髮回復變黑:炒黑豆1両半、黑芝麻1両、旱蓮草5錢、何首烏5錢、細辛1錢、炙甘草2錢,清水煎服。而煲藥後的藥渣也不要浪費,可再煎一次水,作為洗頭用。 K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16日
暗瘡|腎水不足易生痘痘?中醫推介一種常見中成藥 從根源解決暗瘡
俗稱痘痘的暗瘡困擾不少年輕男女,《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醫師,從中醫學角度講解如何解決暗瘡問題。 一般來說,暗瘡問題在夏天會比較嚴重,但在年輕人身上卻未必這樣。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醫師表示,由於暗瘡不一定單純是皮膚表面的原因,所以但凡本身暗瘡情況嚴重的年輕人,即使在秋冬季節,汗水、面油等較少,暗瘡問題也可能持續。「加上現在香港的冬天,其實都是暖和濕的日子多,所以因暗瘡求醫的年輕人並不比夏天少。」 腎水不足是暗瘡主要成因 李醫師指出,中醫認為當人在發育的時候,腎氣啟動加快,五行運行加速,身體會出現某些不足和過盛的現象。「而形成暗瘡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體『腎水不足』,不能涵養『肝木』,形成肝木疏泄不通,於是肝氣鬱滯,毛囊堵塞發炎。此外,肝氣鬱滯亦會影響情緒,暴躁容易發脾氣,甚至性格亦會變得執著和内向。」 所以,中醫替年輕人解決暗瘡的煩惱,若確定了和腎水不足有關,首先便要從「補腎水、養肝木」著手,希望從根源解決暗瘡的問題。 六味地黄丸有助改善 「中醫有一條補腎水的古方,就是很多人都認識的『六味地黄丸』。」李醫師表示,「六味地黄丸内有六種中藥:熟
- Digital Tech
- 2022年09月12日
大閘蟹寒涼易傷脾胃 4個部位別吃+2種水果不能同食!中醫指3類人忌食
大閘蟹2022|由於內地天氣持續高溫,導致大閘蟹生長遲緩,未能趕及在中秋節前大量捕撈上市發售,總產量更可能會減少一、兩成。愛蟹之人被「吊胃口」,稍後隨時「報復式」拆蟹食蟹,《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欣講觸食大閘蟹貼士和禁忌,想食得健康,即睇下文! Klook.com 脾胃虛寒人士應少食 當季的大閘蟹肥膏,金黃又鮮甜,一不留神可以連吃好幾隻,大閘蟹性寒味鹹,有小毒,有清熱散瘀、通經活絡。大閘蟹的性味比較寒涼,平日容易腹脹腹痛、怕冷、容易腹瀉,脾胃虛寒的人士,進食大閘蟹後會進一步傷害脾胃,所以應少食大閘蟹。 大閘蟹雖然蛋白質豐富,但膽固醇高,不容易消化,建議食用份量以每日一人一隻為限。平時容易消化不良、胃部不適、腹瀉之人士或感冒人士,不建議食用。 大閘蟹四個部位不能吃 【1】蟹胃:在蟹蓋中間呈三角錐形,容易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 【2】蟹心:性大寒,位於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 【3】蟹腮:打開蟹蓋後,左右各有一排對稱的蟹肺,容易含有大量寄生蟲。 【4】蟹腸:位於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藏有許多排泄物。 紫蘇葉、生薑、黃酒同蒸 在烹煮大閘蟹的時候建議可以使用紫蘇葉和生薑和一點黃酒同蒸,
- Digital Tech
- 2022年09月07日
補腎|高血壓會傷及腎功能?中醫推介補腎降血壓藥方 六味地黃丸加兩味
有調查顯示本港三成人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西藥在降血壓方面,效果比較直接及穩定,一般可令患者每天的血壓都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但降血壓西藥一定要每天服食,一旦停藥便可能會出現血壓反彈。《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醫師,講解補腎與高血壓之間關係。 高血壓會影響腎功能 李灼珊醫師表示,高血壓久而久之會影響腎功能。當腎功能減退時,會出現多尿、夜尿,甚則會令尿量減少,甚至出現蛋白尿和血尿、尿毒症等。「一旦出現上述訊號,代表腎功能已受損害,而且不一定可回復正常,所以,高血壓患者每天都必須將血壓維持正常。」 西藥降血壓一般效果好,但始終不是百分百的,有部分人就算服了降血壓藥,血壓依然過高,那怎麼辦呢?西醫可能會為病人轉換另一種藥,或讓病人同時服食兩種降血壓藥。但即使這樣做,仍有部分病人不一定有效。 患者可能腎虛 李醫師解釋說:「這是因為可能患者本身已經腎虛了,『腎水』不足以養『肝木』,令『肝陽上亢』,中醫說的肝陽上亢大致就相當於血壓過高。又或者是腎氣虛,不能與心火相濟,所以身體內的血壓始終不能平衡。換句話說,西藥只能治標,在這些情況下可以中藥幫助。」 李醫師介紹一條有效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31日
補腎不止腎臟?男女都要補腎? 中醫:腎臟是先天之本 捱夜、縱欲是大忌
身體器官要健康,體態骨骼亦要健康,這樣才是真正的健康。註冊中醫師、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表示,想體態骨骼維持健康,必須先珍惜我們的「先天之本」,亦即腎臟。《有線健康》邀請李灼珊醫師講解何謂補腎,以及男生女生如何補腎、養腎。 中醫的「腎」不止腎臟 「現代香港人腎虛很普遍,除了因為人口老化,也因為很多年輕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先天之本』,經常捱夜,胡亂飲食,甚至放縱的性生活等,這些都會將自己的精髓消耗,長期的消耗更會影響生育能力,以致不育的問題近年有增無減。」李醫師說。 腎臟在我們腰部左右各有一個,但中醫所說的「腎」並不止腎臟,而是包含兩個腎在內的一整個系統,腎的功能「主藏精,主發育,主生殖」。 不懂補養影響生殖能力 「人從幼年開始,腎的精氣逐漸充盛,開始有齒更髮長等成長變化;發育到青春期,男子就能產生精子,女子就有月經來潮,性機能逐漸成熟而有生殖的能力。」李醫師說:「這種能力本應可維持到中年以後的,但是,部分現代年輕人只懂得消耗卻不懂得補養,嚴重影響腎『藏精』的功能,亦直接影響年輕人的生殖能力,而出現了很多男子不育和女子不孕症。如果要改善這些問題,男子一定要懂得善用中藥補腎、養腎精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10日
產後進補注意!產婦坐月燉鹿茸即出事?中醫提醒進補前注意一件事
女性生育是頭等大事,對身體構成巨大負擔,中國人傳統產後會「坐月」(又稱「坐月子」),讓剛誕下嬰兒的媽媽休養生息,尤其是補充營養。然而,瘋狂進食名貴補品不代表有益,更可能有害!《有線健康》邀請了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倪詠梅,分享產婦坐月進補注意要點。 女性每次生育,都是一次大傷氣血的過程,雖然近代流行剖腹產,出血量少很多,可是從中醫角度看,肚腹被剖開,寒氣入侵,亦會影響胞宮氣血。因此中醫很注重「坐月子」,月子坐得好,不單餵人奶變得輕鬆,身體及胞宮的修復也會更好,有些人甚至生育之後身體比以前更好。 有孕婦進補後流出惡露 不過,進補不是把名貴補品都塞進肚子就好。最近有位月子中的太太,原本「惡露」(惡露是產後遺在子宮內的胎盤殘餘組織、黏膜和血液等組成的混合物)已經退得七七八八,可是這幾天卻突然渾身煩熱、下腹抽痛,更流出鮮紅惡露。把脈後發現脈象帶有明顯熱象,問她最近吃了什麼,原來是聽同事說月子期間要吃燉鹿茸,而這位同事親身經驗吃了鹿茸後的確身體不再怕冷、臉色也紅潤許多,於是推薦她食用。可是吃了兩天之後就整個人都不舒服了。 仔細問了她的病史,原來她生這一胎時並不順利,曾經大出血。未生育時工作繁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7日
秋天湯水|立秋要清熱養陰 中醫推介10種食物+1款湯水清熱潤肺
2022年8月7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這一天預示著酷熱的盛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香港近日連日下雨,相信你都感受到涼快了不少。《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欣,分享立秋後的保養心得。 立秋後10種食物推介 從大暑連日暑曬,氣溫到達了頂峰,但這幾天經過連場大雨後,氣溫有所回落,就迎來了「立秋」。黃帝內經提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我們順應四季變化的自然規律,來到秋冬我們就應該注重保養陰精。在入秋初時,氣溫仍然高,仍以清熱為主,佐以滋陰潤燥為副,可以多選擇以下材料入饍:生蓮藕、蘿蔔、枇杷、雪梨、雪耳、百合、蕃茄、馬蹄、椰子、柚子。 除了上述10款食物,何慧欣醫師又推介了秋天清熱養陰之選 雪梨雪耳百合蓮子湯(4人份量) 功效:清熱潤肺,滋陰養心 材料:雪梨3至4個、雪耳1個、鮮百合(2個)、蓮子10g 做法: 【1】把所有材料清洗乾淨,雪梨去皮去核備用,雪耳浸泡後去根備用。鮮百合清洗乾淨後,撕塊備用。 【2】六碗水煲滾後,可以把雪梨、雪耳及蓮子加入,大概煲30分鐘後,加上鮮百合再煲15分鐘即可。 【3】雪梨及百合本身有鮮甜味道,可以不需要加糖。 (全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03日
母乳|「塞奶」痛過生仔!中醫分析5大原因+2招改善
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都會說:「塞奶痛過生仔!」母愛偉大,餵哺母乳是媽媽想對孩子好,但媽媽可能就要承受塞奶之苦,究竟塞奶有哪些成因?又可以如何改善或避免?中藥又有沒有幫助?《有線健康》邀請了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倪詠梅,分析塞奶成因及改善方法。 其實,「塞奶」即「乳腺炎」,中醫稱之為「乳癰(音:翁)」,是很多初生嬰兒母親面對的問題。患者的乳房會因為乳汁堵塞而又脹又痛、乳汁難以暢順排出、甚至摸到一粒粒硬塊;一旦發炎,更會發燒發冷、感到異常疲倦、周身骨痛等感染症狀。 塞奶之痛,要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明明人人都是這樣哺乳的,為什麼有些人最終會塞奶導致乳腺炎呢? 從中醫的角度看,塞奶可分為外因和內因: 外因: 【1】不小心讓寶寶咬破乳頭,令乳房受感染; 【2】沒有定時排空乳汁,令乳汁積存,日久化熱成為膿腫; 【3】按摩乳房時方位不對,用力過猛,反而令乳房受傷,影響乳腺通暢。 內因: 【4】燥熱——中醫認為,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為氣血所生化,產前產後大量進食辛燥補品、肥膩食物都會導致胃熱旺盛,乳汁偏向濃稠易結塊,較難排空,易於發炎。因此一旦出現塞奶徵兆,就要停服魚湯、豬腳薑等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