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22日
大暑湯水|天文台預測酷熱天氣持續 中醫推介2款清熱袪濕湯水
7月23日星期六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是全年最熱日子。根據天文台9天天氣預報,下周依然連日天氣酷熱,氣溫將高達攝氏35度或以上。《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潔講解大暑天氣下可能引發的不適症狀,以及推介2款中醫湯水。 以下為註冊中醫何慧潔的應對大暑貼士: 大暑來臨,是夏日的最後一個節氣,同時亦標誌首著全年最熱的時間到了。這段時間香港的平均氣溫可達30度以上。大暑前後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亦是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後,中醫說:「暑必夾濕」,這段時間天氣炎熱難耐,但又常常伴有大雨、雷暴以及颱風的出現,產生濕熱交蒸的氣候特點。這些氣候特點,導致特別多見以下幾種夏日常見病: 推薦閱讀:天氣酷熱|冷氣機唔夠涼?調低溫度原來做錯!日本節目教2分鐘速降溫秘技 【1】皮膚濕熱問題 夏日期間門診中來看暗瘡、頭瘡、毛囊炎,這類與濕熱、感染相關的皮膚問題的病人明顯增多。《內經》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者,通於夏氣」,即所有的「疔瘡癰癤」都與心有關。心臟,在五行學說中屬火,亦是夏日的主氣,火邪使皮膚在夏日更易出現紅腫熱痛的問題,類似現代醫學所說的炎症。夏日的火熱之氣迫使皮脂外溢,皮膚油脂增多、更易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22日
女生為何會血虛?該吃甚麼補血? 中醫推介參茋歸芍益血湯
甚麼是血虛?女生又為何往往有血虛問題?《有線生活》邀請了註冊中醫倪詠梅講解血虛成因,她還列出了血虛人士該吃甚麼食物,以及推介一款簡易湯水「參茋歸芍益血湯」。 以下為倪詠梅醫師撰文: 血是身體極重要的物質。血為陰,氣為陽。血可以營養滋潤全身,筋骨、毛髮、臟腑都需要血的滋養才可以發揮正常功能。中醫認為「心主血」,心血不足會帶來一系列心臟不適、心神不安的徵狀。 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會出現血虛呢?首先,女子天生比較吃虧,因為女子一生以血為本,月經、懷孕、生育、哺乳都需要大量用血,消耗比男子大得多,因此貧血多見於女性。另外,都市生活壓力大,中醫認為「思傷脾」,而脾胃負責消化水穀以生化氣血,故此平日多思慮的人,無論成人還是青少年,都易損傷脾胃,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好好消化,最終形成貧血。現代人食無定時,而且愛吃生冷損傷脾胃,亦是原因之一。 最不值得的就是為了減肥而盲目節食,最後身體是瘦下來了,可是血亦隨之不足,形成血虛體質。當我們年紀漸長,腎精虧虛,亦不能生精化血,因此更年期的女性亦是血虛的「常客」。而大病久病,血液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等,亦是形成血虛的成因。 血虛應該吃什麼呢? 肉類:牛肉、羊肉、雞肉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15日
血虛不等於貧血 中醫列22個血虛徵狀 有3個或已響警號
甚麼是血虛?如果本身有貧血,是否就一定同時有血虛?中醫角度如何看虛呢?《有線生活》邀請了註冊中醫倪詠梅講解血虛問題。 以下為倪詠梅醫師撰文: 中醫診症,總是脫不了陰陽、氣血;曾看過中醫的人士,往往也曾被中醫說過有「血虛」的問題。有時候病人會說:「醫師,我有做運動,跑步打波不成問題,不可能有血虛吧?」 尤其當有病人貧血,經中醫診斷為血虛,更常常有這樣的疑惑:「醫師,我剛做完體檢,血色素正常啊!怎可能是血虛啊!」其實,貧血和血虛的徵狀雖然近似,但兩者並非完全一樣。 45-64歲女性多貧血患者 首先,香港雖然是一個先進城市,貧血的人士比大家想像中更多。根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2014-2015年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歲以上人口之中,有1.3%自稱被西醫確診患有貧血,當中患病率以45-64歲女性最高,其次為25-44歲女性。衛生署估計,真實數字應該會更高。 西醫指的貧血,是血液中的血紅素過低,或紅血球數目過低;而中醫,則會從脈診、舌診、望診及其他身體表現來診斷。很多時候,血虛的人在體檢上並未出現貧血的指標,可是在體質及身體表現上已表現出陰血不足的「血虛」狀態。一些長期的不適,如頭暈、疲勞、眼花
- Digital Tech
- 2022年06月03日
端午節食糭4類人要小心 中醫推介一湯一茶消滯解膩 2招助淺嚐
一年一度端午節當然要食糭應節,不過無論是超多餡料的鹹肉糭,還是蘸上砂糖食的鹼水糭,以及五花八門的新派糭,共通點都是好易食滯!註冊中醫何慧欣提醒有4類人食糭要謹慎,又提供一湯一茶配糭食可以消滯解膩。 市面上有五花八門的糭,美味背後原來隱藏危機。註冊中醫何慧欣表示,所有糭都要用糯米,糯米性味甘溫,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的功效。但糯米性質黏滯,難以消化,不可以一次過進食過多,老人、小孩、脾胃虛弱人士及腎病人士慎服。 4類人忌多吃 她續稱,痛風、高膽固醇、高血壓及肥胖等4類人士,應盡量少吃糭子,尤其最受歡迎鹹肉糭。鹹肉糭由糯米、綠豆、五花腩及鹹蛋等等製成,五花腩及鹹蛋黃屬於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在中醫角度中屬於易生痰濕之物,容易聚濕成痰。此外,鹹肉糭已經添加了很多油和鹽,不鼓勵大家再加額外的豉油或醬料食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鹼水糭與新派糭 鹼水糭材料看似簡單,但製作時在米中已經加入油份,進食時又會蘸上砂糖,所以如果多吃鹼水糭很容易令脾胃造成負擔,食物積聚在脾胃,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除了傳統鹹肉糭外,還有很多不同的糭子,添加不同的餡料,金華火腿、蝦米、眉豆、冬菇等等,這些亦是高嘌呤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