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昕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21日
牙周病|甚麼是牙齦炎?深層洗牙與一般洗牙有何分別?牙醫解構治療牙周病
俗語說「牙痛慘過大病」,蛀牙引起的疼痛固然困擾,牙周病引起的牙肉腫痛,同樣令人難受。《有線健康》邀請牙科醫生陳思昕講解牙周病有甚麼方法可以治療。 牙科醫生陳思昕早前在另文已解釋過牙周病的成因以及誤區,可以參考:牙周病|為何勤力刷牙卻有牙周病?即睇1大誤解 + 3大成因 常見徵狀牙肉腫痛 陳思昕牙科醫生表示,牙周病常見的症狀之一是牙肉腫痛,「假如牙肉腫痛並非由於外在創傷或免疫力低下而引起,那麼便很可能是因牙齒問題而引起,例如牙齦炎、牙周病、智慧齒長出、蛀牙、牙瘡等。」以牙周病而言,當牙菌膜及牙石積聚,會令牙肉組織受感染,繼而出現紅腫、流牙血等症狀。牙肉在發炎充血的狀態下,會變得比較敏感,當刷牙時刷毛觸碰到或吃東西時有食物刺激,牙肉就會感到不適。 牙肉發炎的初期稱之為牙齦炎,只要進行洗牙,把積聚在牙肉附近及牙齒表面的牙菌膜及牙石清除,再配合正確的刷牙及牙線、牙縫刷等的使用技巧,控制好細菌量,牙肉便可恢復健康。相反,當牙石量多或堆積的時間愈久,細菌就會開始破壞侵蝕牙骨組織,然後繼續深入到牙腳範圍,形成牙周病。 牙周病治療可分兩種 「牙周病的治療可分為兩種:非手術性治療與手術性治療。」陳醫生說
- Digital Tech
- 2022年12月14日
牙周病|為何勤力刷牙卻有牙周病?即睇1大誤解 + 3大成因
現代人注重牙齒健康,早晚刷牙是基本動作,然而不少人結果還是遭受牙周病困擾。《有線健康》邀請牙科醫生陳思昕講解牙周病成因,以及常見的誤解。 常見誤解:有刷牙 ≠ 正確刷牙 香港人愈來愈關注牙周病,但仍不斷有人患上牙周病。牙科醫生陳思昕表示,經常遇到很多病人都抱怨,自己每日都有保持刷牙的習慣,但是為何仍然會患上牙周病呢?是否刷牙根本就沒有用呢?她說:「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每天『有刷牙』和是否有『正確刷牙』是兩回事。」 牙周病3大成因 而且,刷牙只是保持口腔衛生的其中一個環節。陳醫生表示,牙周病常見有以下3大成因,並非單靠正確刷牙就可完全預防: 【1】口腔的清潔方式不對 「牙周病是比較普遍的牙齒病症,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平日做口腔清潔的時候方式不正確,或是清潔不夠乾淨,導致牙齒和牙齦之間出現縫隙,形成『牙周袋』。而且,造成牙周病的細菌是不需要氧氣也能生存的『厭氧菌』,它們在牙齒深層次的地方也可以生存得好好的,更進一步導致了牙齒的病症,甚至破壞牙齒的組織。」陳醫生說。 【2】沒有定期洗牙 「不少人都覺得洗牙以後,牙齒之間出現縫隙,或是縫隙變大,有時還覺得牙齒有鬆動的感覺,或有出血的狀況,因此都抗拒
- Digital Tech
- 2022年09月28日
箍牙有黃金期!幾多歲最好?牙醫:矯齒做漏一步前功盡廢
矯齒俗稱「箍牙」,由於醫療技術進步,箍牙比以前更為普及,而想要箍牙的人,幾乎必定會問幾多歲合適箍牙?《有線健康》邀請牙科醫生陳思昕講解矯齒「黃金期」,以及箍牙要效果良好,必需要注意事項。 【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需要箍牙,牙科醫生陳思昕於另一篇文章有講述👉矯齒前先考慮3大需要】 矯齒彷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際所需時間因應病人的口腔情況而有不同,此外也視乎病人的合作程度,包括有沒有定期覆診。牙科醫生陳思昕指出,「如沒有定期覆診,牙醫便不能管理牙齒移動的速度。落在牙根的拉力一旦過大,甚至可令牙根脫離牙槽骨。當牙齒沒有按照預期中的計劃移動,上下牙咬合的協調也容易出現問題,造成咬合不正、骹位疼痛等問題。」 一言以蔽之,無論採用哪一種矯齒方法,病人都必須乖乖定期覆診。若反過來,並不介意牙齒生長情況對外觀的影響,是否可以不矯齒? 不愛美就毋需矯齒? 「矯齒與否畢竟是個人意願,終究要看患者是否準備好接受治療。事實上,如果牙齒雖然不整齊,但不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牙齒與口腔健康,的確不一定需要治療。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牙齒排列不齊會極大地危及其他牙齒(無法修復並導致牙齒脫落的嚴重蛀牙),因此我們可能會建
- Digital Tech
- 2022年09月21日
箍牙不只為貪靚!矯齒前先考慮3大需要 牙醫:矯齒酸痛程度因人而異
矯齒俗稱「箍牙」,近年越來越多成年人會考慮矯齒,大多出於「貪靚」,希望透過整齊牙齒提升自信。《有線健康》邀請牙科醫生陳思昕講解矯齒基本知識,她表示,牙醫會透過3項需要評估病人是否有需要矯齒。 近年矯齒即「箍牙」,大部分成年人若認為自己有牙齒矯正的需要,不外乎因美觀問題,希望可以矯正牙齒排列、修正顎骨,從而改善外觀,提升自信。但陳思昕牙科醫生表示,在牙醫的角度,其實有幾方面會特別考量,用作評估病人是否需要接受牙齒矯正: 【1】咀嚼功能(前牙張開、咬合不正、下顎錯位、上或下顎突出等)。 【2】擁擠的牙齒或容易卡住食物的罅隙,令清潔困難而增加蛀牙及患牙周病的風險。 【3】其他與健康相關的問題,例如因牙齒和軟組織位置等影響發音、嘴唇不能完全合上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口乾問題,並損害口腔健康。 牙齒可以移動 矯齒的基本原理,是「牙齒可以移動」。陳思昕表示,「配戴矯正器後,牙齒四周圍因為矯正器給予的持續而輕柔的力量,造成了細胞層次的微發炎反應。受到壓力的部分骨頭發生了骨頭吸收,受到張力的部分發生了骨質堆積,前方破壞、後方建設,於是牙齒就可以慢慢往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 在牙齒「搬家」的過程中,牙齒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