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國安處昨日拘捕36歲男子 涉發布煽動刊物 今午提堂
【有線新聞】警方國安處拘捕一名36歲男子,涉嫌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刊物罪,下午提堂。 被捕男子36歲,涉嫌多次透過社交平台持續發布具有煽動意圖的訊息,包括煽動他人引起對特區政府、警隊及司法機關憎恨、要求制裁政府官員及煽動使用暴力等。他被落案檢控,下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2日
把握最後機會!「龍年十大消費新聞」投票快將截止
消費者委員會舉辦的「龍年十大消費新聞」選舉將於1月22日截止投票。請即透過活動網站,投選過去一年你最關注的消費新聞大事,攜手推動消費權益。 過去一年,香港喜迎一對熊貓寶寶以及中央送贈的「安安」和「可可」,全球注目,加上政府推行盛事經濟、高鐵亦增設北京上海往來點,訪港旅客與日俱增。同樣地,港人亦隨著口岸重新通關,熱衷北上消費。惟零售服務市場尚未追上旅遊復甦步伐,百年老店「廖孖記」、「華潤堂」實體分店,及大型美容健身集團「舒適堡」等先後結業。政府為刺激經濟推出多項措施,先大幅削減烈酒稅,其後撤銷樓市辣招。與此同時,多項與民生相關政策,包括「簡樸房」出租制度、公共交通工具加價、的士記分制、加煙稅、垃圾徵費及餐具走塑等,亦有重大進展。 2024年亦有不少消費事件得到廣泛關注,例如美斯缺陣國際邁阿密表演賽、小林製藥紅麴產品事件,以及網購平台轉售公院藥物等。各界繼續提升消費品及服務質素之際,市民亦要多了解自身消費權益。為讓公眾能時刻無疆界獲得消費資訊,消委會每月出版的《選擇》月刊,網上版將於今月起全面免費開放予大眾閱覽。市民可隨時隨地於網上瀏覽各測試報告及消費議題文章,例如去年消委會公布的家居裝修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1日
大灣區航空取消大量航班 稱受新機付運延誤等影響 據悉約200班機
【有線新聞】大灣區航空表示,由於新飛機付運延誤,加上部分現役機隊定期檢查,要取消1至3月多班航班,據了解,大約200班航班受影響。 大灣區航空解釋由於已訂購新飛機付運出現延誤,加上機隊個別客機根據安全規定到期進行檢查,影響了整體航班編排,個別航線航班需要整合和取消。公司向所有受影響乘客衷心致歉,正主動聯絡乘客安排更改機票或退票事宜,並豁免所有相關費用,亦已增加客戶服務中心人手加快處理票務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1日
人民幣1個月高 分析:特朗普言論暫有利亞洲貨幣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影響外匯市場走勢,未被提起的中國離岸人民幣匯價創逾1個月高位,反觀被點名的加拿大貨幣創近5年低位。 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但未有提起對中國的關稅措施。離岸人民幣曾經急升逾800點子,最高見7.25兌一美元,創逾1個月高位,周二人民幣中間價報7.1703兌一美元,較前一日升183點子,創逾2個月高位。 有分析認為暫時特朗普的言論對包括人民幣的亞洲貨幣正面。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我們需要溫和的聯儲局,情景上是3次減息。我們需要溫和的特朗普,只需要很少打破關係,解決、審視美國的貿易平衡,我們都有這些。我認為亞洲貨幣壓力會緩解,這對人民幣亦是好事,但只是現在情況,按特朗普所說預測。」 不過被特朗普點名會被加關稅的國家,他們的貨幣明顯受壓。特朗普提到考慮會在2月起向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徵25%關稅,加拿大元一度跌逾1%,是G10貨幣之中表現最差,兌美元創近5年低位;至於墨西哥披索亦在新興市場表現最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1日
碧桂園:今年能履行財務責任 調整銷售及預售關注核心地區
【有線新聞】停牌近10個月的碧桂園復牌,認為今年能履行財務責任。 碧桂園指已制定多項計劃及措施,緩解流動性壓力,改善財務狀況;債務上會積極採取各種管理措施,包括就180億人民幣境內債及近330億元人民幣交叉違約境內外貸款、境外公司債,進行展期、重組、延長到期協商,並積極推進與財務顧問合作的境外債務重組提案,今年主要重心為確保交付,預期銷售主要來自持續預售在建項目及未售出房屋。 有分析認為碧桂園要短期增加銷售收入仍有挑戰,中國銀河證券中港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因為碧桂園在小城市部署比較多,接近土地儲備的七至八成,即是在一、二線城市僅有兩成多一點。大家都知道小城市房地產仍相當弱,這是一個挑戰性較大的情況。」 碧桂園指會積極響應國家及地方政府各類扶持政策,利用白名單、項目及土地收儲等,尋求外部資源支持交付工作;考慮到有關措施,全面債務重組提案前景及未來12個月現金流量預測等,董事會認為今年能履行財務責任,有足夠營運資金應付日常業務運作,而境內項目貸款及境外銀行貸款及按揭擔保等,不存在迫切流動性風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林定國:國安法執行上仍受法院監督 全力支持保留海外法官制度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政府全力支持保留海外法官制度,又指國安法在執行上受到行使獨立司法權的法院監督。 林定國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提到雖然司法機構要尊重行政機關對「國家安全」的評估,但過往的裁決已經確認國安法在執行上,受到司法機構監督。林定國:「至少在三個範疇下有資格自行作出判斷,第一涉及受措施影響人士的基本權利,第二涉及公平審訊規定的爭議,第三涉及司法公開的問題。」 林定國又指23條立法是要確保香港和平穩定,這個正正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不過很遺憾有人向終審法院海外法官施壓,要求他們與香港法院撇清關係,而這些人主要來自海外。林定國:「這些企圖不僅對香港法治構成威脅,也波及普通法整體發展,政府會全力支持司法機構日後繼續致力委任及保留外籍非常任法官的工作。 他指去年部分海外法官離任引起關注,但亦有海外法官續任及新加入,強調相關安排是香港司法制度其中一個最獨特之處。林定國重申普通法制度是香港最重要及獨特的制度優勢,而司法機構在維護國安方面有重要職能,任何人威嚇法官都不是真正關心香港法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上環裝修中酒店平台起火 沒人傷
【有線新聞】上環一幢正在裝修的酒店起火,無人受傷。 網上片段見到,酒店平台不斷冒出濃煙,消防升起雲梯射水灌救。警方下午4時許接報,蘇杭街83號一幢正在裝修的酒店起火,並傳出爆炸聲,火警在數分鐘後救熄,相信是建築廢料起火,附近路段一度全線封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有線新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工作報告,以及關於黃河流域發展的意見。會議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以及中央書記處去年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同意今年的工作安排。會議強調新的一年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又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以及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要推動黃河保護法全面實施,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法律年度開啟禮舉行 張舉能:國安案與其他案件採用相同法律原則
【有線新聞】法律年度開啟禮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說有能力應對一國兩制為香港法治帶來的複雜性,又指海外法官提早離任,不代表司法機構的質素或獨立性降低。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中環愛丁堡廣場檢閱警察儀仗隊,多名終院法官、國安法指定法官等司法人員隨後步入會場。張舉能致辭說法院是法律的守護者,並非輿論的仲裁者或檢控機關的延伸,法官行事不為政治目的,即使一國兩制為香港法治帶來複雜性,司法機構完全有能力應對,謹慎權衡個人權利和國家責任。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取得平衡殊非易事,個別案件的裁決結果或時有爭議,此外對於新制定的法律條文,其解釋和應用亦未必是直接明晰的,然而對某項法律條文或法庭判決持有異議是一回事,聲稱司法制度已受政治期望或社會氛圍削弱,則全然是另一回事。」 張舉能稱隨著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實施,出現政治敏感而備受關注的案件,強調國安案件和其他案件採用相同的法律原則;又指海外非常任法官職位變得政治化,延續聘任不如以往順暢,有海外法官提早離任,不代表司法機構質素或獨立性降低。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法官來去有時,我們的制度卻是建基在法律原則、判案先例及持續有效運作的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最新失業率維持3.1%不變
【有線新聞】本港最新失業率維持不變。 失業率繼續在3.1%,而就業不足率維持在1.1%,失業人數減少約6,100人,就業不足人數就上升約1,800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不少行業的失業率下跌,當中製造業、金融業等都有較為顯著跌幅,他預期勞工市場在短期內應該大致維持穩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慢病共治|醫衞局公布全港增設逾40個服務地點
【有線新聞】醫衞局公布「慢病共治計劃」在全港增設逾40個服務地點。 局方表示,新增專屬護士診所及專職醫療服務,包括護士診所、視光師、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進一步擴闊基層醫療服務網絡。「慢病共治計劃」參加者到護士診所看診,每次共付額為80元,視光師及物理治療師每次150元,營養師每次380元。專屬護士診所服務新增「糖尿腳」評估、處理及預防服務,為參加者制訂健康生活和日常飲食習慣改善計劃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0日
傳特朗普有意上任100天內訪華 外交部:冀兩國關係取得更大進展
【有線新聞】據報特朗普有意上任後100天內訪華,在北京,外交部未有正面回應,但指中美和則兩利、鬥則俱傷,期望兩國關係能取得更大進展。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我們始終認為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期待。中方願意同美國的新政府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條新時期中美的正確相處之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