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焦點
- i-Cable
- 2023年03月27日
傳拒絕回國 馬雲訪杭州學校闢謠 強調人類不可以被AI控制
【有線新聞】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重返內地,並親自到訪杭州一間學校,打破拒絕回國的傳聞,他談及近期的AI技術,強調人類不可以被AI控制。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行蹤向來備受關注,彭博周一報道,中央一直遊說近年周遊列國的馬雲回內地「重修舊好」,以展示政府支持民企和商界的姿態,但就遭到馬雲多番拒絕。不過傳聞很快被粉碎,同一日由阿里合伙人投資的杭州雲谷學校在官方微博及微信證實馬雲已經回國,並到訪學校與師生交流。 他談及近期的焦點ChatGPT,認為這些技術為教育帶來挑戰,強調要用AI解決問題,而不是被AI控制,雖然人的體力及大腦不及機器,但人有內心。 另外,網上亦流傳一條影片有網民指在杭州的隧道中捕捉到馬雲的蹤影,片中顯示馬雲正在車上與身邊的人交談,據說兩人分別是阿里首席執行官張勇以及螞蟻執行副總裁邵曉鋒。 螞蟻集團2020年被監管機構突然煞停上市後,同系多間公司亦陷入一連串整改,有傳事件起因源自馬雲當時在上海一個金融峰會公開批評內地金融制度,觸動中央的神經,馬雲「失言」後變得相當低調,更逐步淡出阿里和螞蟻業務,並開始環遊世界,近期動態是四處研究農業。
- i-Cable
- 2023年03月24日
余偉文:歐美銀行危機對香港影響有限
【有線財經】金管局與國際清算銀行合辦研討會是本港復常後首個舉行的國際級金融會議,有超過100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央行、監管機構和銀行代表出席。近日歐美爆發的銀行倒閉危機成為會議的談論焦點。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認為,事件對香港影響有限,余偉文:「我注意到歐美地區,相關部門已採取強力措施以控制風險溢出的效應,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已擴大保障範圍至相關機構的部分存款,聯儲局亦已擴大流動性額度,所以情況基本穩定,但仍需觀察有否進一步風險外溢情況,特別是對其他美國地區銀行。」 瑞信AT1債券被強制「清零」令全球關注AT1債券的投資風險,余偉文指外匯基金沒有直接持有相關債券,銀行業持有的AT1債券比例亦非常低,相信風險可控。余偉文:「香港銀行持AT1債券總額佔整體規模1%,AT1債券持有量只是一小部分對個別機構的影響更加有限,所以我們並不擔心,香港銀行業持有AT1債券的風險敞口。沒有,我們並無持有AT1債券,沒有任何直接風險敞口。」 余偉文又指,聯儲局最新加息0.25厘,符合市場預期。在聯匯制度下,本港利率會跟隨美息向上,本港經濟難免會受到利率環境和外圍因素影響。
- i-Cable
- 2023年03月24日
黃王慈明:建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放寬資金投資範圍
【有線財經】政府計劃重啟俗稱「投資移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吸引人才和新資金落戶香港。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建議擴闊計劃的投資範圍,由一向只限於港元資產,延伸至所有證監會認可基金,以滿足高資產值人士的投資要求。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其實你看看香港,單是公募基金差不多有二千隻,這2000隻公募基金在監管上,投資範圍都屬世界級,今次再重啟(計劃)時,整個投資範圍應該大大擴闊,令海外投資者可以用到香港,這麼好的平台。」 為了進一步推動本港基金管理行業的增長,她亦建議瞄準內地的養老金市場,希望容許投資香港基金。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我們一直跟不同的監管機構建議,能否將內地第二、第三支柱的養老金,有一部分投資海外,而利用香港這個平台,投資在香港的公募基金,可以作環球配置,因為內地最主要投資都是投放在內地的股、債,或者貨幣市場,這樣其實對養老金投資來說並不理想。」她認為香港有多元化資產基金種類,可以配合內地養老金市場改革,達致雙贏效果。
- i-Cable
- 2023年03月21日
瑞信AT1債券清零惹恐慌 歐洲央行、英倫銀行派定心丸 最大輸家曝光、瑞士或遭追討損失
瑞士當局強行將瑞信AT1債券減值「清零」,觸發投資者恐慌,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發聲安撫市場,重申瑞士的做法不會成為標準。路透消息指,有投資者計劃入稟向瑞士政府追討損失。 瑞士當局為求促成瑞銀收購瑞信的交易,強行將瑞信發行的160億瑞士法郎、相當於約1,360億港元的AT1債券全額撇帳,令債券變相成為「廢紙」。 債券持有人的保障次序,一般優先於普通股持有人,今次瑞士當局打破傳統的安排,令市場出現恐慌,擔心其他銀行發行的AT1債券亦會面臨類似「清零」風險,觸發市場對歐洲總值2,750億美元的AT1債券重新評估。 為了安撫市場,歐洲央行重申瑞士當局的做法不會成為「歐洲標準」,AT1債券繼續是歐洲銀行資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我不是淡化影響,但我們的銀行業很強大,比上次金融危機時強得多,擁有充足的資本、擁有強勁的流動性,受到良好的監管,所有銀行都受巴塞爾協議三約束,不是部分銀行,是所有銀行。」 英倫銀行亦刊發聲明,表示英國的銀行清算框架有明確法定順序,AT1債券保障是高於普通股權。 另一方面,瑞信AT1債券最大輸家身份曝光,路透報道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大約損手3.4億美元,彭博
- i-Cable
- 2023年03月21日
研究:港樓連續13年全球最難負擔
【有線新聞】國際研究機構Demographia發表報告,香港樓價連續13年是全球最難負擔,平均不吃不喝近19年才能供滿一個單位。 報告統計全球94個主要市場,以每個住宅的售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結果香港的住宅售價是家庭入息的18.8倍,相比前一年的23.2倍,是報告發表19年來最顯著的改善,不過仍然拋離第二名澳洲悉尼的13.3倍。
- i-Cable
- 2023年03月20日
瑞銀30億瑞郎收購瑞信 表明「減磅」縮投行業務 瑞士財長:商業方式解決
【有線新聞】陷入財務危機的瑞信獲同業瑞銀擔任「白武士」,以30億瑞士法郎進行收購,有份促成交易的瑞士政府說瑞信破產會牽連甚廣,強調是商業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政府出手救助。 為了避免引發更大的金融危機,瑞士政府及央行趕在亞洲開市前促成瑞銀及瑞信合併。瑞銀宣布以全股份方式收購瑞信,每22.48股瑞信股分可以換取1股瑞銀,總作價30億瑞郎、折合逾250億港元,相當於瑞信上周五收市價折讓近六成。交易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瑞士央行承諾向兩間銀行提供高達1,000億瑞郎的貸款協助收購,瑞士政府同時為瑞銀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以降低接管資產帶來的潛在虧損。 兩間銀行由最初據報拒絕應政府要求進行合併,到周日傳出瑞銀只願意出價10億美元,最後在監管當局推動下促成交易,瑞士財政部強調透過商業方法解決問題,不涉及納稅人的金錢。 瑞士財長祖特爾:「若瑞信破產會造成附帶傷害,亦對瑞士金融市場造成巨大傷害,危機有可能蔓延至瑞銀、其他銀行或國際間,所以我亦聯絡了英美政府,他們對這個解決方案表示感謝。」 被問到銀行是否可以退出交易時說,瑞銀只是重申交易對瑞士的金融結構,以至全球金融來說是絕對必要,又表明會幫瑞信「減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