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6日
貿易戰|丘應樺:美國加徵關稅損人不利己 會就一度停收包裹盡快與美方溝通
【有線新聞】美國加徵香港產品一成關稅,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強烈不滿。指基本法訂明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會研究循世貿途徑採取行動。 美國對華加徵10%關稅,觸發中美新一輪貿易戰,美國公告指明中國貨品包括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強烈不滿,他指2023年香港出口去美國的貨物只佔香港總出口量大約0.1%,估計影響低。但美國無視基本法訂明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形容做法損人不利己。 丘應樺:「一如以往,因為香港產品標籤問題與世貿組織與美國有爭議,有個裁決美國是違規的,但美國沒有遵守規定,這裏我們會嚴正跟進。在世貿組織規定下,看看他們有否違反。如果有,我們會與世貿組織跟進。」 丘應樺說貿易應是互惠互利,貿易戰沒有贏家,香港商界近年已經就地緣政治及國際貿易變局等作很多改變。丘應樺:「特區政府在過往幾年亦積極開拓新興市場,讓香港企業走出其他經濟體,發展商貿,這個亦是對於美國新措施應付其負面影響的做法。」 至於美國郵政一度宣布停收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入境包裹,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形容事情如坐過山車,認為可以等多兩天,情況較清晰時才寄包裹。又指商業上尤其電商,報關過程較為複雜,加徵的關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6日
貿易戰|美國對香港加徵關稅 丘應樺表強烈不滿:損人不利己
【有線新聞】美國加徵香港產品一成關稅,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強烈不滿。重申基本法清楚訂明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美方做法損人不利己。 丘應樺:「我們會研究美國措施是否違反世貿組織規定,如果有需要不排除會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採取行動。一如以往,因為香港產品標籤問題與世貿組織與美國有爭議,有個裁決美國是違規的,但美國沒有遵守規定,這裏我們會嚴正跟進。在世貿組織規定下,看看他們有否違反。如果有,我們會與世貿組織跟進。」 至於美國郵政一度宣布停收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入境包裹,丘應樺說香港郵政會盡快與美方溝通,會視乎實際情況安排、協助市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6日
《頭條新聞》涉辱警違守則案 通訊局申終極上訴許可遭駁回
【有線新聞】《頭條新聞》涉嫌違反守則案,通訊局申請終極上訴許可遭駁回,須支付18萬元訟費。 原本被通訊局裁定失實及辱警、違反《電視節目守則》的環節在2020年播放,其中「無品芝麻官」主持諷刺醫護缺乏個人保護衣物罷工,但警方囤積口罩。另一環節「驚方訊息」由演員王喜打扮成警察,從垃圾桶冒出,指他們疫情期間取消巡邏。 港台工會及記協去年上訴得直,成功撤銷所有警告。通訊局不滿結果,申請終審法院上訴許可。高等法院上訴庭頒下裁決,重申通訊局沒有採取正確處理方式,例如未有解釋為何節目建基於新聞報道的公眾擔憂和情緒,會被裁定失實,亦沒有考慮到港台曾經兩度邀請警方回應被拒。上訴庭認為這點屬事實裁斷,而非詮釋條例的問題。又不同意港台是基於社會地位辱警,認為通訊局提出的議題流於學術討論,不涉及具有重大廣泛,或關乎公眾重要性的問題,所以維持裁決。拒絕批出終極上訴許可,通訊局須支付18萬元訟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6日
上水3狗疑遭毒殺死亡 警列虐畜跟進
【有線新聞】上水三隻唐狗懷疑進食了有毒食物死亡,警方將案件列作殘酷對待動物。 死去的唐狗用膠袋載著。現場在蓮塘尾附近一個貨倉,警方凌晨一時許接報,有多隻狗失去知覺並不斷嘔吐,警員到場發現其中三隻死亡,另一隻神情呆滯,懷疑牠們曾進食有毒食物。愛護動物協會人員到場,檢走有關食物進一步化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有發泡膠箱起火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發生火警,無人受傷。 市場內部份木卡板被燒毀,橋身熏黑。火警救熄後,消防員繼續射水降溫,以防死灰復燃。晚上九時許,警方接報豐物道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橋底空地有發泡膠箱及雜物起火,冒出大量濃煙,消防到場開喉撲救,起火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西貢西郊野公園有工人撞傷頭部 清醒送院
【有線新聞】西貢西郊野公園有工人工作期間撞傷頭部,由直升機送院。 63歲男工人頭部受傷流血清醒,由工友陪同坐直升機送到東區醫院救治。下午三時許,消息指,事主在石屋山一處建築物與三名工友清潔期間懷疑撞傷頭部流血,意外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對港加徵關稅 港府:強烈不滿 指無視其單獨關稅地區地位
【有線新聞】特區政府對於美國加徵香港產品一成關稅表示強烈不滿。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美國加徵額外關稅是無視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地位,重申特區一直秉持自由、暢通的貿易原則,強烈反對任何企圖損害特區聲譽和單獨關稅地區地位的行動,敦促美方採取即時行動,糾正聯邦登記冊公告,強調若美方不糾正錯誤行為,將採取一切可能行動捍衛合法權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渣馬2025|啟德體藝館一連四日舉行博覽會 有跑手期望刷新好成績
【有線新聞】香港馬拉松星期日舉行,啟德體藝館一連四日舉行博覽會,來領取選手包的參加者期望刷新好成績。 香港馬拉松進入倒數,不少選手及參加者來到啟德體藝館的博覽會領取選手包。一拿到號碼牌,當然是「相機食先」。有第二年參加的跑手說期望今年能安全完成賽事。跑手組合ESH:「去年參加過覺得好,再參加。目標也是安全完成,不敢想衝破去年(紀錄),準時完成,在限時之內已經很開心。」 有半馬跑手就希望成績更上一層樓。張先生:「目標是能夠完成三個小時內。其實上年參加過10公里,今年嘗試挑戰自己,完成就滿足。」 場內擺放一幅印有74,000名參賽者名字的跑手牆。「過了海便是神仙,終點見。」 還有打氣站,參加者可錄下字句,為自己、為他人打打氣。博覽會會舉行至比賽前一日,大會提醒跑手要記住按預約時間前來領取選手包。博覽會一連四日開放,共有40個攤位,部分更有專人講解運動相關知識。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香港郵政:即日暫停接收寄美國而內載貨品郵件 內載文件郵件不受影響
【快訊】香港郵政:即日暫停接收寄美國而內載貨品郵件,內載文件郵件不受影響。 2025年2月4日或之後進入美國內載貨品的郵件,香港郵政會在收到美國郵政機關退回這些郵件到香港後,會安排退回給寄件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允支付初選投票測試軟件費用 否認為初選「埋單」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圍繞初選盤問,黎智英承認曾經答應支付測試投票軟件的費用,但否認為整個初選「埋單」。 控方圍繞民主派初選盤問,2019年12月黎智英在訊息稱李兆富「是初選程式的始作俑者」,叫李永達找他討論。黎智英稱李兆富熟悉和提出網上投票,所以託對方挑選軟件,並補充可以用手機投票,又答應支付測試軟件的費用,一直有了解進度和報價,但否認為整個初選「埋單」或者提供財政援助。 黎智英亦確認曾經在辦公室跟區諾軒見面,可能與初選有關。控方質疑黎智英曾供稱沒有留意初選,但似乎又對投票軟件很熱衷。黎智英說,他只希望確保軟件有效運作,之後在盤問下承認早前作供沒有說真話。 對於2020年初一直與李永達傳送訊息、更新初選進度,又曾經邀請李卓人和林卓廷等用膳,黎智英承認是想知道初選的發展,所以邀約飯局詢問,但不記得具體對話內容。 陳梓華之後向黎智英發送一份名單,指朱凱廸、何桂藍、黃之鋒等人不接受初選約束,黎智英回覆「我們」要處理這個問題。法官杜麗冰關注「我們」的字眼,控方亦質疑初選這個話題並非陳梓華無緣無故帶起,黎智英重申他對初選感興趣,但無份組織、不清楚細節。 至於Mark S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貿易戰|美國郵政一度停收內地及香港包裹 廠商會料影響不大
【有線新聞】美國郵政一度停收內地及香港包裹,香港郵政亦表示會停收寄往美國的包裹,信件不受影響。有居港美國人指,每年都會寄包裹給美國親友,擔心會受影響;商界就認為問題不大。 美國一度宣布停收內地及香港包裹,有居港美國人指每年寄三次包裹給美國親友,擔心會受影響。Ann:「我剛寄了些情人節卡予孫兒女,郵局職員說接受信件,只是不收包裹,但我需要寄其他東西,可能要等到我親自過去。我聽聞(速遞公司)DHL是最好,我想會試試他們先。」香港郵政網站亦顯示未能提供郵包寄送服務。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說,香港約一成電子商貿依賴郵政寄運貨物經營,美國停收包裹,電商會受較大影響,包括報關程序更複雜,成本隨時貴一倍。「有些貨物,若美國政府不准入口,到美國海岸如何處理?是否要退貨?退貨包括金錢上影響以及物流運輸。」 廠商會說廠家只有寄高價值、樣辦貨物才用到郵政服務,相信影響不大。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相信有其他方法郵寄包裹到美國,加上科技發達,可以視像看樣辦取代實物郵遞,商界亦已準備好應對中美貿易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5日
輸入外勞|工聯會倡調整計劃 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有線新聞】工聯會關注輸入外勞政策,指政策正影響本地就業環境,建議適時調整計劃,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為紓緩不同行業人手短缺問題,當局前年擴展輸入外勞計劃,涵蓋售貨員、收銀員等26個職位。工聯會認為,隨近年經濟活動減少,輸入外勞計劃對本地工人有很大的影響,有酒樓廚房集體解僱員工,保安及建造業工人被外勞取代等。工聯會副理事長丘燿誠:「現在有一些初老或六十多至七十多歲的本地保安,其實一些物業管理公司已經聘請了外勞,變成可能嫌他們手腳慢或年紀大,所以在差不多的價錢之下他們就直接請了外勞。」 他又建議當局應該要適時調整外勞的輸入數字。丘燿誠:「我們提出特區政府應該需要一些煞停機制,如果對個別行業或者公眾受到影響時,應該停止繼續輸入外勞,同時應該要定期審視這個輸入外勞的政策,避免影響本地工人。」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提醒政府需要審慎考慮政策,避免打擊本地就業機會,同時要求當局盡快落實本地工人優先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