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料明年中開幕 供千七個長者宿位兼設殘疾院舍
【有線新聞】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預計會在明年中開幕。 樓高8層的大樓已經建到天台,將會提供1,750個長者宿位,亦有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殘疾人士護理院等,外牆有「建築鰭片」阻隔交通噪音,室內設計就以「智慧之樹」為主題,有不同顏色的水果圖案,象徵長者累積豐碩成果。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會致力在大樓引入創新科技,期望為院友提供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公僕加薪 聶德權稱非單考慮薪趨指標 須顧經濟、物價、政府財政等因素
【有線新聞】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介乎2.04%至7.26%,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行會考慮公務員加薪幅度時,有關指標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 聶德權:「同時都要考慮整體的經濟情況,我們在2021年時錄得6.3的增長,但今年第一季我們收縮了4%,第二要視乎政府的財政狀況,第三要視乎物價指數的變動。過去一年都不是普通、平凡的一年,正正是這個薪酬調整的機制會考慮了6項因素,是較全面一點、整全一點去看,亦是合理的做法。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陳茂波稱國安法鞏固本港金融中心地位 從俄烏衝突見美國干擾國際金融市場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港區國安法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必須做好風險預案。 陳茂波在網誌說,港區國安法實施至今,新股集資額超過6500億元,較法例實施前同期增加超過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超過1500億港元,亦比法例生效前一年高出近六成,但他提到俄烏衝突,讓人清楚看見美國如何把美元和一些國際金融系統武器化,赤裸地扭曲和干擾國際金融市場運作,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去看香港發展,以「底線思維」做好防禦風險的預案,亦要以多元、平衡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約40歲女子接種復必泰後頭暈送院
【有線新聞】一名女子在旺角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後,不適送院。 該名女子由救護員用擔架床從接種中心推出,再送上救護車。現場消息指,早上10時許,一名40多歲女子在界限街體育館接種第一針復必泰後,感到頭暈送院治理。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第三階段疫苗通周二實施 聶德權稱60萬人未符要求 市民趕打針嘆「被迫打」
【有線新聞】第3階段疫苗通行證星期二生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至今仍有60萬人未打第三針,呼籲市民盡快接種。 周二起大部分人須接種第三針,才可進入指定處所,例如:食肆、酒吧、健身室等,要「搵食」的他,選擇在限期前才去接種。鄭生:「要打三針去吃飯,迫著都要接種,原本都希望毋須接種,現時疫情都慢慢好轉,當然希望唔需要接種,也有點兒擔心副作用,接種第二針時反應都大,會發燒、無法入睡、冒冷汗,現在接種第三針都有點害怕。」 盧女士:「頗無奈而且十分混淆,本來我在2月接種,應該8月才可接種,6個月接種一次,現時又說5月不接種,6月不知會如何,弄得令人十分混淆,公布欠佳,安排得那麼混亂,反正都是要接種,便早點接種。」 不用那麼混亂,看看政府的疫苗通行證時間表,一般市民如果打完兩針已經超過半年,須在周二之前接種第三針,未過半年的則暫毋須接種;康復者也一樣,康復未超過半年,也暫毋須接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至今仍有60萬人未符合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要求,他估計有部分人可能曾受感染,但又未有申領康復碼,聶德權:「當中是因為有什麼原因,是否真的那麼多人未接種都是未知的,我們最重要都是看看、了解自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水上的士大澳航線首日啟航 乘客齊聲稱票價偏貴、冀增班次
【有線新聞】水上的士大澳航線首日啟航。 航班由中環碼頭開出,有過百人排隊上船,不少都是一家大小來遊玩。大澳航線逢星期日開出,只有一班往返的航班,乘客要先在網上預訂船票,成人及小童來回票價都是130元,每程一個半小時,須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沿途會經過青馬大橋、屯門黃金海岸等。 有乘客認為票價偏貴,亦希望增加班次。 梁太:「以前坐巴士,今次坐船一程到達較輕鬆,沿途欣賞風景,有景點可觀看,增設多些日子也好,多些退休或在港遊客可以遊玩。」 林太:「(票價)偏貴,小朋友喜歡坐船開心點、可走動,有兩、三班好些,讓人多點機會乘坐。」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陳智思料故宮博物館七一開幕 中外藏品展現中國文化及中西交流
【有線新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7月開幕,主席陳智思表示,博物館將展出約1,000件來自中國及海外的收藏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陳智思:「希望很快、應該大約在7月1日,我們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會開幕 ,市民可能以為它只講述中國文化,當然主打是、主打是說我們的古代文化或明清歷史,但其實也有其他、即歐洲宮庭式展品。我們不是單純講述中國文化,是如何跟世界亦有交流,我覺得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可以扮演很多這個角色,即交流、互相尊重的平台。」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陳智思稱社媒加劇社會不信任 新政府應思考改善傳訊 倡海外宣傳重建聲譽
【有線新聞】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形容過去5年工作挑戰前所未見,社交媒體加劇社會的不信任,期望下屆政府要努力改善發放訊息的方法。 新一屆政府還有大約一個月上任,加入行會13年的陳智思在電台節目再被追問會否留任行會,陳智思:「其實新一任特首應該有自己的班子、有一些新的人選,讓社會看到新的氣象、新的希望。」 回望過去做行會召集人的5年,他表示反修例事件加上疫情,面對的挑戰前所未見,社交媒體發展令政府施政更加困難。陳智思:「你自己群組只看自己群組的事,大家都不願接受其他人的看法,加劇大家互相不信任,可能還有對抗,這個真的很明顯,發展下去會很驚。我留意到有時政府發出的新聞稿……似是從律師角度寫出來,但他沒有錯、他完全沒有錯,但自己覺得下一屆要再想想,如何(表達)非常簡單訊息。」 經濟問題亦要思考,陳智思提到周邊不少國家都陸續放寬入境限制,香港傳統思維不再適用,陳智思:「我們不可以再好像以前想著我們的底子好,得過且過地做,我想下屆政府絕對不可以了,可能這個疫情令我們要有更多積極性,要出去,而不是以前等人來。」 他表示很多國家對香港的印象停留在2019年或之前,當局應該要多到海外宣傳,重建聲譽,現階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冀最低工資委員會有商有量 羅致光:各方企硬加深分歧 郭偉強批政府卸責 商界冀續凍薪
【有線新聞】最低工資委員會在10月底之前要向行會遞交檢討建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說,如果社會出現「大聲便是正確」的風氣,只會加深社會分歧。 最低工資委員會前年未達共識,最低工資第一次凍結,維持時薪37.5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說,希望委員今次有商有量、達成共識,又說如果社會滋生一種政治風氣,「企硬」可站在道德高地、「讓步」等於放棄原則,凡事只看誰拳頭大、大聲便是正確,只會加深社會分歧甚至出現撕裂。 有工會說政府有最終決定權,要求這一次調整追回過去四年通脹,勞工界(工聯會)郭偉強:「政府才是最大聲,問題是政府取態是怎樣,如果政府幫助工友,工友才有機會大聲一點,如果政府不幫助工友,永遠也是商界最大聲。」 商界認為事實剛好相反,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勞工界一定會在調整(最低工資)時,沒理由不為業界爭取,現時環境下你大聲也沒有用,因為真是沒生意,每個(商人)也很慘,你大聲叫也是慘。」 他說疫情未完,希望接下來繼續凍結最低工資,否則會為僱主帶來沉重負擔。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元朗母子疑單位內燒炭 一歲兒送院不治 警列謀殺及企圖自殺案
【有線新聞】一對母子在元朗的單位內昏迷,一歲大的兒子送院後死亡,警方列作謀殺及企圖自殺案。 現場是水邊圍邨康水樓,昨晚9時許,警方接獲一名男子報案,指發現他的妻子及兒子在單位內昏迷。警方接報到場,發現一名42歲女子及其兒子昏迷在房內,旁邊有燒過的炭,兩人送往博愛醫院救治,一歲兒子搶救後、證實不治,案件列作謀殺及企圖自殺案。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杏花邨34座解封 沒發現確診
【有線新聞】柴灣杏花邨34座解封,沒有發現確診。 杏花邨34座,有435人檢測,政府派員到訪152戶,28戶無人應門要跟進。大廈因為有確診個案及污水驗到有病毒,昨天要圍封強檢。
- i-Cable
- 2022年05月29日
日日有頭條:97年北控掛牌股民爭相認購
【有線新聞】香港回歸前,掀起過一股「紅籌熱」。1997年,北京控股在香港掛牌,股民超額認購,上市首日升幅達2.2倍,每認購一手即賺逾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