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荃灣警署有警槍走火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荃灣警署有警槍走火,無人受傷。 下午3時許,一名男警員在警署內上彈區上彈時,警槍懷疑不慎走火,子彈無射中人。消息指男警於今年1月從學院畢業,現屬荃灣警署軍裝巡邏小隊,佩槍為新款曲尺手槍,事發時有上級在場監督,警方正跟進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警方偵破四宗電騙案拘捕四人 涉款260萬元
【有線新聞】警方偵破四宗電騙案拘捕四人,涉款260萬元。 四名15至33歲男疑犯黑布蒙頭、鎖上手扣,由警員押返警署調查。行動中檢獲現金、手機及疑犯穿着衣物等,警方指一名71歲受害人周二接獲冒認兒子的騙徒電話,聲稱涉及刑事案要交保釋金,最終給了110萬元。警方其後拘捕一名疑犯,經調查再拘捕多三人,懷疑與另外3宗同類案件受害人都是長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調查指港人詐騙損失金額較內地、台灣高 惟求助比例最低 促政府設計精準防騙策略
【有線新聞】城市大學調查顯示,港人因詐騙而損失金錢的比例比內地及台灣市民高,但主動報警求助比例卻是最低,學者建議政府和企業等,設計精準防騙策略。 詐騙手法千變萬化,假冒官員、網購陷阱等,「中招」個案也越來越多。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5月至6月在本港、內地及台灣收集超過4,000份網上問卷,超過九成半受訪者表示曾接觸詐騙訊息,被騙並遭受金錢損失的受訪者按比例計以香港情況最嚴重,損失超過十萬港元的人佔五成半,而且在騙徒面前高學歷並無任何優勢。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懿慧:「在香港,我們可以看到在教育程度上,出乎意料地研究所程度的,他比較會去回應,也比較容易受到損失。另外反詐知識比較少的也比較容易回應,跟較容易受到損失。」 調查發現港人面對騙徒以催促、「手快有手慢無」、先嚐甜頭等手法,就會較容易上當,而內地受害者往往就受羊群心理影響。調查又發現,曾經回應可疑訊息的香港受訪者中,只有約三成半人會主動報警或求助,比內地及台灣低近16個百分點,網上的反詐訊息比例少過詐騙訊息。 「受騙其實不是一件不光榮的事情,我們必須要真正、不要讓沉默來助長詐騙。那麼降低門檻,比如說在社交媒體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基孔肯雅熱|再增一宗輸入個案 西貢23歲男月初到訪佛山順德時曾被蚊叮咬
【有線新聞】再多一宗感染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至今累計九宗。 患者為23歲男子住在西貢區,他本月一日到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期間曾被蚊叮咬,兩天後回港。上周五起發燒、關節痛及出現皮疹,昨日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獲入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反應。病人沒有同行者或家居接觸者,衞生防護中心已通報廣東省衞生當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選委會補選下月舉行 陸啟康視察中央點票站實習訓練
【有線新聞】選委會補選下月7日舉行,選舉事務處為中央點票站工作人員安排實習訓練。 選管會主席陸啟康到場視察,在選舉事務主任的陪同下,了解啟動後備應急點票方案時,工作人員如何運用系統快速輸入候選人的得票。他相信培訓和模擬情境演練,有助工作人員熟悉細節安排和遇上突發情況的應變方法。這次補選共設五個票站,所有投票箱在結束後會送到會展的中央點票站點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港鐵小蠔灣車廠工業意外 20歲工人遭溜後機車撞倒夾斃
【有線新聞】港鐵小蠔灣車廠一名20歲工人遭溜後的機車撞倒,夾在牆身重傷,經搶救後最終不治。 傷者腿及腹重傷昏迷,送瑪嘉烈醫院搶救。事發在中午12時許,他遭溜後的工程機車撞倒,夾在車及牆身之間,由其他工人救出。警方列工業意外處理,通知勞工處跟進。港鐵稱車廠相關範圍已停工,會配合當局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高德黑工司機|指正與合作車行配合調查 高德:將協助引入人臉辨識、下線違規賬號
【有線新聞】高德打車有司機沒有香港身份證、懷疑涉及詐騙集團,高德發聲明指高度重視事件,正與合作車行配合警方調查,共同打擊不法行為。 針對冒名載客情況,高德表示已升級平台管理制度,包括協助合作車行引入人臉辨識等身分識別技術;又會與合作車行核查,將違規司機賬號下線,日後亦會嚴格抽檢司機,確保所有合作車行遵守最高的安全標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陳國基參觀生活博覧展 推廣港產樂齡健康產品
【有線新聞】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參觀生活博覧展,推廣港產樂齡健康產品。 陳國基到會展美與健生活博覧,到訪本地大型零售商攤位,聽取科研人員介紹,了解健康檢查技術發展。現場亦有展出新研發的健康食物,以及不同款式軟餐,陳國基指本地研發技術進步,港產健康產品有出口潛力。 陳國基:「很多人都不敢食的東西,例如雪糕、月餅,他們用很科學、很健康的方法製造,多食也不會影響健康,我覺得這對市民來說是幸福的,起碼有『三高』的人士,都可以繼續食雪糕、食月餅,我試過味道是一樣的,成分是由理工大學博士級研究,這些產品非常好。我覺得香港能多做這些推廣,我們製造很多產品都可以推廣到世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7月訪港旅客439萬人次 年增12%
【有線新聞】7月訪港旅客達43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 旅發局公布,今年1至7月共錄得約2,800萬訪港旅客人次,按年增加12%。今年訪港旅客中,內地旅客達2,130萬人次,按年增加一成,非內地旅客增長一成六。7月來自短途客源市場的旅客人次按年上升一成二,以日本、台灣表現較佳,長途客人次按年上升超過兩成,主要來自英美、澳洲、法國和德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城大調查:港人因詐騙損失金額比例較內地、台灣高
【有線新聞】城市大學調查香港、內地和台灣的詐騙情況,發現香港人的詐騙金錢損失比例為三地最高。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5月至6月在香港、內地和台灣,共收集超過4,000份問卷,超過九成半受訪者曾接觸詐騙訊息,在遭受金錢損失的受訪者中,以香港受害者損失最嚴重,近五成半人損失超過10萬港元。調查亦發現學歷越高更易受騙,與騙徒互動時間越長、損失金額越大。學者建議政府和企業等針對不同教育程度與年齡層,設計精準的防詐策略。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懿慧:「我們要建立政府、媒體、平台、企業以及民間團體共同來參與,這邊我們講到了『防詐生態體系』,大家一起來合作,因為透過多渠道多步的來進行相關知識提升,跟互動的經驗的一個累積,才有可能能夠提升社會整體的防禦力跟抵抗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因健康理由申請缺席聆訊 法官建議待戴儀器上庭 案件押後至下周一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因健康理由申請缺席聆訊,法官表示關注他的狀況,但結案陳詞屬聆訊一部分,將案件押後到下周一,讓他配戴24小時心電圖出庭。 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法院,聆訊因黑雨順延一日,多國領事到場旁聽,庭外大批警員戒備。黎智英出庭時有戴眼鏡,還要配戴耳機輔助,明顯較以往消瘦。他的代表大律師一開庭就提出,黎智英在收押所期間曾經心悸,感覺可能會暈倒,醫生建議他戴上「隨身心電圖」24小時監察。他不想引來不必要關注和影響聆訊,加上結案陳詞只牽涉法律原則,不會有新證據,所以申請黎智英缺席結案陳詞。 法官杜麗冰稱,若黎智英需要休息或感到不適,可以隨時向法庭提出。法官李素蘭就說結案陳詞是聆訊一部分,認為黎智英應該出庭。控方表示,同樣非常關注黎智英的健康,如果他有任何需要,可安排專業醫療團隊在庭上候命。 休庭約20分鐘後,控方稱已跟懲教署確認黎智英返回荔枝角收押所後,可以得到藥物治療,並安排下星期為他戴上儀器,法官杜麗冰提議將聆訊押後到下星期一。 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回應,各方已經到庭,加上往返收押所會令黎智英疲倦,希望開始結案陳詞。杜麗冰表明擔憂,不希望黎智英於未得到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明年增洗牙、杜牙根、鑲配假牙等服務 對象擴至無家者
【有線新聞】「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明年起新增洗牙、杜牙根、鑲配假牙等服務,符合資格的弱勢社群假牙每副共付額500元,支援計劃同時擴大服務對象至無家者,由非政府組織註冊社工證明並轉介,整個計劃約4萬人受惠。 強化版「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明年擴大服務範圍和對象,新增每年一次洗牙,及俗稱「杜牙根」的根管治療服務。亦包括鑲配活動假牙,參加者少過20顆牙齒、牙醫認為影響生活,可以最多鑲兩次,中間最少隔五年,上、下顎一同鑲配視為一次服務。 合資格弱勢社群包括社署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受助人、獲醫管局減免收費病人,及首次納入計劃的無家者,政府全數資助行政費,假牙共付額每副500元。其他參加者行政費50元,可以用長者醫療券支付,而假牙每副1,000元。 當局說鑲假牙本身平均費用要過萬元,政府已經高度資助。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鑲配假牙不是個人需要,是真的有需要才做,我們方針是希望保存牙齒。在如此大額資助項目,工作小組檢視過覺得要考慮公帑運用,覺得應該合適增加共付額。不過強調社會上真正最弱勢社群是綜援人士,綜援人士入面本身已經有很完備牙科津貼項目。」 另外,衞生署說會聯絡至少8個非政府組織,由它們的註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