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總覽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13日
開市交易所直播室 13/10/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13日
內地通脹再度回落
【有線新聞】內地通脹再度回落。 居民消費價格,由8月按年升0.1%,回落至9月的持平,表現低於預期的升0.2%。 其中食品價格按年跌3.2%,非食品價格升0.7%,豬肉價格急跌兩成二,影響CPI下降約0.37個百分點,而消費品價格跌0.9%,服務價格上漲1.3%。 反映上游通脹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9月按年跌2.5%,跌幅比8月收窄0.5個百分點,但略高於預期的跌2.4%。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13日
證券界反對港府研「打風開市」 稱惡劣天氣每年僅一兩天 質疑改革浪費資源
【有線新聞】有證券業界組織去信政府,反對當局研究「打風開市」。 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在信中提到,港股每年平均只有一至兩天因惡劣天氣而停市,質疑改革沒有必要及浪費資源,並指當局必須確保證券業前線員工可以安全工作,才推行惡劣天氣開市安排。 信中亦引述有消息指港府正研究取消特定長假期,從而延長交易時間及日數。總會亦反對有關建議,認為改革有可能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也牽涉重大的勞工及福利改動,但不一定有助增加成交。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2日
王冬勝:一國兩制下香港仍具優勢 需持續擴大自身吸引力
【有線新聞】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表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香港需要持續擴大自身吸引力。 王冬勝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仍具備優勢,在金融、法律等方面亦有深厚根基。對於外界擔心香港或會逐漸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認為過去幾十年,香港早已經歷過不少危機,每次危機過後又會站起來。又指疫情過後,可能還有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但有關影響最終會慢慢過去,香港最重要是做好自己的基礎,用法律做事。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2日
匯金事隔八年再增持四大內銀持股 擬未來半年續增持 官媒形容市場「強心劑」
【有線新聞】中央匯金入市增持四大內銀A股,內地官媒形容是市場「強心劑」,分析認為對市場形成一定提振作用,不僅帶來增量資金,也有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 中央匯金公司事隔8年再度出手增持工、農、中、建四大行A股,並計劃在未來6個月繼續增持。官媒證券時報在頭版發表評論文章,指匯金通常在股市出現非理性下跌或見底時才會出手,今次增持有助穩定市場情緒,恢復投資者信心,有十分重要的「護盤訊號」,相信在匯金的帶領下,保險資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中長線資金將陸續加入。 東亞銀行股票策略師陳偉聰:「訊號式象徵式說給市場聽,目前國家資金托著,下跌到一定水平會增持,但回顧內銀每隻股份每日平均A股加H股成交都10億元以上。若每間每日平均增持1億元,應對實際幫助不是太大,但心理上是重要的,因看見跟隨有很多報告。媒體都有一些統計,見過去數次當匯金增持內銀股,整個市場便見底了。」 中金公司解讀匯金增持四大行,認為對市場形成一定提振作用,不僅帶來增量資金,也有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雖然近期海外市場尤其美債衝高,對風險資產帶來一定影響,但內地經濟數據有修復跡象,結合穩健政策仍加碼推行,A股表現可望呈現相對韌性。 回顧過往匯金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12日
開市交易所直播室 12/10/2023
- 財經資訊
- 2023年10月11日
有線財經 11/10/2023
- 有線新聞
- 2023年10月11日
據報內地擬增發萬億國債刺激基建 最早本月宣布 分析:或再減息降準配合
【有線新聞】內地據報計劃增發萬億人民幣國債刺激基建,以推動全年經濟達5%左右的增長目標,分析估計除了財政措施,估計當局會再減息降準配合。 為全年經濟達5%左右的增長目標,彭博引述消息,指內地考慮額外發行至少1萬億人民幣債券,用於水利項目等基建支出,並提高財政赤字率至高於3月兩會設定的3%水平,相關政策最早可能本月宣布。 分析認為除了財政措施,估計當局會再減息降準配合,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如果120萬億元經濟(規模),投放1萬億元的話,財政赤字大約多1%左右,所以並非大劑量的刺激政策。所以在進行的同時,因為經濟仍然需要幫助,以及通脹壓力並不是很高,配合一個減息降準亦是非常可能。」 但洪灝認為拯救經濟的措施未必對疲弱的樓市帶來即時作用,「你有出政策都不會銷售反彈得很明顯,主要是因為爛尾樓。因為地產商借債太多,爛尾樓有可能有危險不能完成,所以大家不購買新樓,是這樣的一個循環。樓市的銷售情況,它的不確定性還會持續一年,甚至更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