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跳馬王子」石偉雄退役 轉任港隊教練
【有線新聞】兩屆亞運金牌得主「跳馬王子」石偉雄宣布退役,轉任港隊全職教練。 石偉雄在社交網站宣布,結束26年甜酸苦辣的生涯,他多謝教練兼總教練、家人、體院、體育記者等支持。亞運兩度封王、兩次贏得世界盃,同時帶來遍體鱗傷,但他無悔踏上這條路,會用體操項目上的滿分10分形容這26年的經歷。
- 財經資訊
- 2025年02月28日
每日樓市 28/02/2025
主持:麥嘉恩 。政府下年度推8幅住宅地 共涉及4450伙 。差估署1月樓價指數跌0.4% 連跌兩個月 。CCL連跌2周 見17周低位 。上然最快下周開價 計劃在三月開售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財會通過中大醫院順延三年還款 議員關注院方還款能力 中大:研以融資方案解決
【有線新聞】立法會財委會通過中大醫院順延三年償還貸款安排,多名議員關注醫院三年後是否有能力還款,中大表示正研究以融資方案解決問題。 立法會財委會以記名形式通過中大醫院延期三年償還40億政府貸款至2028年,2023至2037年間需提供超過12萬個住院病床日數的公共醫療服務,以抵銷延長還款期內預計應付的利息。但按現金流預測,中大醫院三年後仍面臨巨大資金缺口,多名議員關注校方是否有能力還款。 田北辰:「怎樣過到自己那關?不要說2037年,我現在看它過去的表現還有以後每年『億億聲』地賺錢,2047年我也不會相信,它叫我今天接受這套(估算)是侮辱我智慧。」楊永杰:「你們有沒有信心三年後真的能還款?即是如果你有信心還款我便沒有問題,但如果真的還不到,你們會否自己負責款項?」 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資金出現缺口這個是事實,中文大學醫院是一定沒有能力去還款,一定不等於中文大學會袖手旁觀,我先前也說過中文大學會責無旁貸,希望在下年回來財委會做報告的時候,我們希望正面地更新我們的預算。」 中大提議就還款能力或可能出現的現金流缺口探討可行的融資方案,以應對資本不足或現金周轉等問題,但有議員憂慮校方難以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俄烏戰爭|特朗普會見施紀賢 稱俄方會遵守停火協議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到訪的英國首相施紀賢磋商俄烏戰事,特朗普稱相信一旦達成停火協議,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遵守承諾,他稍後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簽署礦產協議。 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見到訪的英國首相施紀賢,商討結束俄烏戰事,尋求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特朗普稱推進俄烏停火進展良好,但必須盡快促成協議,否則可能會失敗。一旦達成協議,他相信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遵守承諾,不會再攻打烏克蘭,「我認識他(普京)很久了,我不認為他會食言,他不會撤回。當我們達成協議後,我認為協議會得到遵守。」 特朗普又指美烏達成礦產協議,美國人員處身烏克蘭境內本身已足以讓烏克蘭得到保障,阻嚇俄羅斯。他仍拒絕承諾派兵支援戰後維和部隊,不過若屆時英國維和部隊遇襲,美國便會支援。施紀賢讚揚特朗普促進停火的努力,他使烏克蘭和平有機會實現,但強調協議需從長計議,「和平不能獎勵侵略者,否則就如助長伊朗等政權,我們同意歷史正確一方於創造和平者而非入侵者。」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抵達美國,將與特朗普會面,簽署美烏礦產協議。日前曾指澤連斯基是獨裁者的特朗普,聲稱不相信自己曾說這句話,沒回應會否向對方道歉,強調兩人融洽相處。 美國與俄羅斯官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貿易戰|杜魯多稱會阻止美國落實關稅措施
【有線新聞】特朗普又說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的25%關稅,同樣於3月4日如期實施,對各國徵收的對等關稅則於4月2日實施。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加拿大不是美國芬太尼問題的來源。 杜魯多:「美國面對的芬太尼危機加拿大也在面對,這幾個月我一直強調不到1%進入美國的芬太尼來自加拿大,但我們明白即使是1%或不到1%也應該減少。」 他稱仍會全力阻止關稅實施,已投入13億加元加強邊境安全,加拿大與墨西哥官員近日將到訪華盛頓和美國官員會面,為阻止關稅實施作最後努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政治局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稿 提擴大內需、穩住樓市股市
【有線新聞】全國兩會下周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稿。 會議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指出過去一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內需、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並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基礎。
- 財經資訊
- 2025年02月28日
焦點財經 28/02/2025 恒生指數失守23000點,跌幅創逾四個月以來最大
焦點財經 28/02/2025 。恒生指數失守23000點,跌幅創逾四個月以來最大 。政府下年度首季度推出一幅屯門鄰近輕鐵站住宅地 。差估署1月樓價指數跌0.4% 連跌兩個月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預算案2025|研隧道費、牛肉乾加價 陳美寶:會考慮市民負擔能力
【有線新聞】預算案提出檢視調整隧道費及違例罰款等金額,運輸及物流局說是顧及財政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強調會考慮市民負擔能力。對於建議向陸路離境私家車徵費,當局強調一直推動跨境交通便利。 本港目前有18條政府隧道或主幹道,其中8條有收費。預算案提出檢視這些交通基建收費水平,體現「用者自付」原則,同時檢討電動車私家車牌照費、違反交通條例定額罰款金額及咪錶收費,預計調整後每年可以增加20億元收入。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以路旁咪錶為例,有30年沒調整,與交通管理違例泊車定額罰款亦近30年沒調整,出發點除了維持審慎理財原則之外,亦重視交通管理、道路安全,希望透過適度調整達至阻嚇作用。整個調整時也會考慮市民負擔能力和以大量使用公交出行的市民,我們都會特別看對他們影響。」 預算案又提出向經各個陸路口岸離境的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用,陳美寶沒有回應有沒有跟內地當局商討過,強調當局一直努力推進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陳美寶:「相信很多市民也有通過不同交通工具往返內地及去大灣區生活及消費,而近年例如透過高鐵、陸路邊境口岸以至船,出行數據反映到我們與大灣區融合及往返便利做得很好,未來全力推動跨境鐵路項目,進一步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貿易戰|美國對華再加關稅 丘應樺:盡快準備好向世貿申訴
【有線新聞】回應美國加徵關稅,商經局局長丘應樺說,會檢視最新情況對香港影響,盡快準備好向世貿的申訴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美國關稅這方面,已透過政府公布會向世貿作出申訴,這需要時間做準備功夫,正在研究策略以及今次增加關稅會否再影響香港,仍需要整體檢視,會盡快因應需要將申訴跟世貿中加入相關投訴。」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新世界七大方向減債 冀25財年售非核心資產加賣樓回籠260億元
【有線新聞】新世界中期核心經營溢利44億元,短期債務減少近百億元,集團指將透過出售非核心資產等七大方向減少債務。 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發展短期債務較去年6月底減少94億元,總債務減少51億元。行政總裁黃少媚指出債務高企要沉著應對,集團會以七大方向減債,包括減少資本支出,加快賣樓、暫停派息、釋放農地價值及出售非核心資產等。 目標於2025財年出售非核心資產,加上內地及香港賣樓收入,實現260億元的資金回籠。新世界行政總裁黃少媚:「第一,持續開展及推進業務發展專注地產本業,確保營運正常及穩定,加快資金回籠;第二,改善公司現金流,我們非常積極管理財務,妥善處理債務。」 新世界發展中期核心經營溢利44億元倒退18%,期內虧損66億元,不派中期息。黃少媚:「我相信憑著我對地產經驗,正如滙豐銀行說的環球金融、地方智慧,我相信憑著對地產的經驗與智慧,對香港及內地地產市場我都有能力、有信心駕馭到。」 她又指,集團在香港及內地陸續有項目推出,未來亦會積極參與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惠譽:港府財政儲備流失將增加信貸評級風險
【有線新聞】評級機構惠譽維持香港信貸評級及展望,但關注未來幾年財政儲備減少,將增加信貸評級風險。 惠譽指新一份預算案反映本港財政整合步伐放慢,侵蝕財政儲備緩衝的空間,可能逐步增加信貸風險。而溫和的經濟復蘇房地產行業的困境持續,繼續對稅收造成壓力,認為未來5年的預測期內撇除發行和償還債券的收支,綜合財政狀況仍無法回復盈餘,但相信短期內港府的財政儲備,仍足以支持現有「AA-」評級及評級展望「穩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8日
政府下年度推8幅住宅地 共涉及4,450伙
【有線新聞】政府下年度首季度推出一幅屯門鄰近輕鐵站住宅地,供應525個單位,而新一個財年推出8幅住宅地涉及4,450伙,按年再減少逾兩成一。 下年度8幅住宅地可供應約4,450個單位,當中3幅屬於滾存用地,其餘5幅的新增用地規模全數少於1,000伙,下季度率先推出一幅位於屯門鄰近輕鐵站的住宅用地,涉及525個單位。 發展局指地皮位處成熟社區,相信可吸引市場的興趣,但推地仍會審時度勢。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新增的5幅用地屬於已建成的市區地帶內的土地,佐敦谷、牛頭角、屯門及荃灣。這正正代表我們看到現時市場慢慢開始回暖,這時候推出這些位處已發展的市區土地,相信對市場有相當的吸引力。」 至於另外一幅洪水橋用地將在3月底截止換地、涉及1,600伙,若果成功換地有望計入第一季度供應。連同市區重建局重推的啟德道/沙浦道項目、港鐵東涌東站2期、屯門第16區1期私人發展及重建等項目,料潛在土地供應可建約1.37萬個單位。 有分析認為,政府在選地上重新部署,估計發展商的投地意欲會增加,但相信賣地收入仍然難以恢復。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看到地皮規模相對較少,有不同規模的發展商除了一般傳統大發展商,譬如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