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政府商界再推「愛心食肆賞你惠食」 向長派六萬套餐飲優惠券
【有線新聞】政府與商界再次推出「愛心食肆賞你惠食」活動,向長者派發共六萬套餐飲優惠券。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出席啟動禮,政府將繼續透過全港的地區長者中心,向有需要長者派發七間飲食集團的餐飲優惠券,預計有約六萬人受惠。希望透過活動吸引獨居隱蔽長者及雙老住戶出門,傳達社會對他們的關懐。 陳國基:「首兩輪的活動中,非長者中心會員領取優惠券的比例由15%提升到超過21%,充分反映出計劃的成果。因為其實有些長者他不懂得來找我們提供服務,可能他們才是最需要服務,所以我們很希望他能夠多點出來,讓我們了解一下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愛民邨塌樹|印度橡樹遭強風吹倒 房署稱嘗試培育枝條 冀栽種新樹苗
【有線新聞】颱風期間倒下的愛民邨一棵印度橡樹,房署稱會嘗試將合適枝條培育,希望能栽種新樹苗。 這棵印度橡樹原有約8層樓高,颱風期間被吹倒,不少居民大感可惜。房署表示,由於該樹為愛民邨地標之一,陪伴不少居民成長,承載深厚集體回憶。署方會嘗試將合適枝條培育,希望栽種新樹苗,重新種回愛民邨的適合位置;又聯絡邨內非政府機構,計劃將部分木材製作成具紀念意義的工藝品或設施。由於樹木體積龐大,加上現場環境限制,大型機械未能進場,團隊正以專業及安全的方式進行清理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陳子達:攜帶私煙入境有明顯上升趨勢 已在各口岸加強宣傳
【有線新聞】「控煙十招」上周五刊憲,措施包括提高售賣或供應未完稅標籤的煙草罰則至罰款200萬元及監禁7年。海關關長陳子達指,違例攜帶私煙入境有明顯上升趨勢,已在各口岸加強宣傳。 海關關長陳子達:「今年我們看到在口岸攜帶超額香煙進入香港的個案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我們會繼續推行全方位的宣傳,加強在市內的執法,以及堵截大型走私香煙的個案,在口岸加強我們的檢查。我們希望藉著宣傳推廣令到香港市民知道,被我們拘捕以至罰款是很現實的情況,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違例者會被我們重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國慶黃金周|入境處料逾870萬人次出入境
【有線新聞】下星期國慶黃金周開始,入境處預計10月1日至8日逾870萬人次出入境,其中逾750萬人經陸路出入香港。 入境處預計10月1日是陸路口岸入境高峰,將有61萬人次入境,出境高峰是10月4日星期六,預計有約66萬人次離境。假期期間,羅湖、落馬洲及深圳灣口岸將會非常繁忙,其中羅湖最繁忙,平均每日出入境人次約24萬。入境處已調整人手疏導人流及車流,並會連同警務處、海關和港鐵在羅湖口岸成立聯合指揮中心,與內地部門密切聯繫,採取適當措施,確保過關人流暢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外交部回應TikTok交易 冀美方提供公平營商環境
【有線新聞】在北京,外交部回應有關TikTok交易,期望美國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中國政府尊重企業意願,樂見企業在符合市場規則基礎上做好商業談判,達成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利益平衡的解決方案,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首7個月逾1.9萬宗科技罪案 涉款逾36億元 網絡釣魚案佔比最多
【有線新聞】警方今年首七個月錄得超過1.9萬宗科技罪案,比去年同期減少約180宗,但整體損失金額上升兩成。警方指黑客針對高價值目標犯案,建議市民定期更新軟件及密碼。 不少人家中都裝有家居攝錄機,不過如果沒有更改密碼就有漏洞讓黑客入侵,黑客會偷取即時家居影像,更可以入侵家中其餘電子設備盜取個人資料,並操控設備成為犯罪工具。網站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分組總督察崔燿宗:「如果發現家中路由器、監視鏡頭或者電視機頂盒等網絡設備無法登入管理界面、網速或流量異常、出現陌生裝置或程式、過熱或效能急降,其實有機會代表裝置已經被黑客入侵。」 今年首七個月的涉及網絡入侵案件損失金額按年增加10倍,其中有金融公司被黑客入侵系統轉走穩定幣和加密貨幣,損失2,600萬元,科技罪案整體損失金額亦比去年增加近兩成,達到超過36億元,警方解釋近年黑客傾向尋找高價值目標犯案。 網站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許綺惠:「現在網絡世界,很多時候不同企業或人士都會將自己身份、生活模式或者企業規模,其實很多時候資料在網上很容易找到,無論透過社交媒體等方式,所以我們都發覺現在有一些釣魚詐騙或釣魚陷阱專門針對這些受害人、發送給他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粵港推「空陸鮮活產品專屬快線」 機管局:充分發揮香港優勢
【有線新聞】粵港兩地推出「空陸鮮活產品專屬快線」,為從海外進口的鮮活食品提供由香港機場轉運至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專屬通道。 海關關長陳子達、機管局行政總裁張李佳蕙等出席啟動儀式。海外進口的水果、冰鮮及活水產可透過專屬通道,由機場經港珠澳大橋轉運至大灣區城市。貨品已獲海關授權,經香港中轉進口內地,簡化入境及清關流程,亦獲得食環署豁免登記食物進口商要求。四月至今已經完成十次試運,機管局指計劃能夠充分發揮香港優勢。 機管局商務執行總監陳正思:「我們有亞洲最大的冷凍拖卡車隊,冷鏈設施上亦領先很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亦給我們作為全球第一個機場社區取得整套特殊貨物處理認證。未來日子作為大灣區和世界各地的雙門戶,香港國際機場希望可以繼續與業界攜手合作,把握大灣區對高質鮮活食品的龐大需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新世界年度核心盈利60億 總負債減57億 黃少媚:財務正穩定下來
【有線新聞】新世界發展年度核心經營溢利60億元,年度總債務減少約57億元,亦回復現金流正數,管理層指出財務正穩定下來。 銳意減低債務負擔的新世界發展,截至6月底止,年度總債務減少57億元,淨債務1,201億元,減少35億元。行政總裁黃少媚指財務正穩定下來,「我們的減債工作初見成效,25年財年全年的總債務及淨債務都有下跌,現金流都明顯改善回復正數,反映集團財務狀況正在開始慢慢穩定下來。」 集團的七項減債工作中,出售發展項目及資產取得260億元,已完成全年目標年度資本支出減少一成半,行政及其他營運支出則減少一成六,亦完成逾880億元銀行融資,又取得額外貸款額。 黃少媚指出減債工作只是剛剛開始,但有信心有能力應付挑戰。「在目前利率下跌及地產市況氣氛回升的情況下,我們繼續會全力推進銷售,加快現金回籠。第二,我們營運要非常謹慎,繼續穩中求進。目前市場的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年至今利率只下調一次,走向依然存在一定風險。我們的減債工作亦只是剛剛開始,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新世界年度核心經營溢利60億元跌一成二,受一次性撥備及虧損影響,期內虧損163億元,不派末期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恒指曾失守二十天線 本周累計跌416點
【有線新聞】港股連跌兩日,恒生指數曾跌逾400點。 恒指午後跌至26000點水平,收市跌356點報26128點,20天線失而復得,成交3,236億元,北水淨流入105億元。恒指全星期累計跌416點,結束3周升市。 科網股沽壓大,小米發布新手機後受壓跌8%,為最弱勢藍籌。阿里巴巴、京東、快手均跌逾3%。美國下月將進口藥品徵收百分百關稅,生物醫藥股受壓,康龍化成跌近6%,網絡醫療股亦受壓,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跌4%。個別本港銀行股逆市升,恒生銀行反彈逾3%,為最強勢藍籌,中銀香港升逾1%。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FBI前局長科米遭聯邦大陪審團起訴 稱早料到對抗特朗普要付出代價
【有線新聞】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被聯邦大陪審團起訴,涉嫌虛假陳述及妨礙國會調查,科米稱早料到對抗總統特朗普要付出代價,強調自己清白,毋懼審訊。 科米:「司法部令我心碎,但我對聯邦司法系統充滿信心,我是無辜的,進行審訊吧,我會堅守信念。」科米強調不會屈服,下月九號會出席提訊。控方指他2020年在國會就「通俄門」調查作證時說謊,否認找人以匿名身份向傳媒洩密,涉嫌作虛假陳述及妨礙國會調查,若罪成最高可判監五年。總統特朗普形容。起訴科米是伸張正義,指他長期損害國家,司法部長邦迪指案件彰顯無人可凌駕法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連升三周 升穿140點水平
【有線新聞】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40.25按周升0.62%,連升三周,合共2.3%。今年樓價升幅擴大至1.9%,較2021歷史高位跌幅收窄至約兩成六。中原指出,本港銀行減息後,買家入市信心轉強,樓價升勢或可持續,今年內指數目標約143。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6日
授權受騙轉帳損失索償框架諮詢銀行 金管局阮國恒:衡量銀行及客戶責任
【有線新聞】金管局就獲授權騙案損失索償框架指引諮詢銀行,副總裁阮國恒指出,要衡量銀行及客戶責任,不會一刀切定下責任承擔比例。 近年詐騙案宗數持續高企,但騙案損失責任誰屬呢?金管局就銀行處理授權支付騙案損失索償提出指引框架諮詢零售銀行,阮國恒:「在設計這個框架,我們很小心避免道德及反常後果,如果我們要求銀行負責,所有授權交易詐騙及索償損失,客戶就會變得自滿,這是其中的極端。另一極端是我們告訴銀行你不用負責,客戶要優先負責,銀行就會減少反詐騙努力,這個結果不是我們想見到的。」 若涉及未授權支付的騙案,例如網絡釣魚攻擊等,根據銀行營運守則,除非客戶有欺詐或嚴重疏忽,否則無須為相關損失負責。但若果涉及網上情緣、投資或假冒家屬等的騙案,由客戶主動授權銀行進行支付,損失責任現時是由銀行按個別情況處理,針對這類騙案,金管局建議的框架提供指引。但每宗騙案情況不一樣,建議框架不會一刀切,指定銀行和客戶的責任比例,但會按雙方的責任及其他因素作出指引。 而在處理投訴上,金管局不會指令銀行向客戶賠償,如果客戶不滿銀行賠償可提出申訴,若認為銀行沒有妥善處理,亦可向金管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