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0日
爭取加入RCEP 李家超:本港擁獨特營商雙向平台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與其他成員可以互惠互贏。 李家超在一個論壇上致辭,指上任以來多次與官員率團外訪,參與多個國際會議,爭取香港加入RCEP。他相信香港可以為RCEP成員企業,提供更多優質服務選擇,包括供應鏈管理服務、金融及專業服務等;又形容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中國優勢與世界優勢的城市,是內地企業投資海外、海外企業進入內地的獨特營商雙向平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0日
一線搜查|公屋輪椅人士掉垃圾經歷重重障礙 通道狹窄輪子隨時卡防煙門
對輪椅人士而言,居住環境的無障礙設施十分重要。有獨居公屋的輪椅人士,每次出門口倒垃圾就如「過五關斬六將」,隨時輪子被防煙門卡住進退不得。有關注團體期望,房署提升屋邨的無障礙設施,以便利殘障人士起居生活。 現年70歲的輪椅人士珠姐,獨居九龍灣啟業邨。對她而言,出門到梯間掉垃圾是一件苦事。「防煙門好難開,每次掉垃圾都很不方便。(如何不便?)兩扇門都關上,我不夠力推開度門,我試過幾次夾到手。」最困難的,是掉完垃圾出來時,輪椅需要向後退才可開門,「度門好窄,我坐輪椅的只開到一邊門,輪椅的輪子有時會被卡住,很難出來。」 雖然可等清潔工人幫忙收垃圾,但珠姐表示,有時會錯過掉垃圾的時間,又不想湯渣等廚餘放過夜招惹蚊蟲蟑螂,所以只好自己到梯間掉垃圾。 關注團體自強協會在2022年組成無障公屋垃圾房關注小組,去信房署要求改善無障礙設計。註冊社工曉恩舉例,輪椅人士難以使用公屋的廢物回收箱,就算有些新式的回收箱有腳踏設計,但輪椅人士根本用不到腳踏;而垃圾房的門口及通道都十分狹窄,令輪椅出入困難。 她坦言,現時屋邨的無障礙設施有很多障礙,例如輪椅人士回家進入大門,自己已拉不開門,要人幫手;升降機按鈕位置不便、
- 兩岸國際
- 2024年07月10日
北約峰會揭幕 拜登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額外軍援
【有線新聞】北約峰會在華盛頓召開,美國總統拜登宣布聯同多國向烏克蘭提供額外軍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呼籲各國勿待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才採取行動。 一連三日北約峰會在華盛頓揭幕,俄烏戰事仍然是峰會焦點。東道主美國總統拜登致辭提到北約成員國的集體力量很重要,相信烏克蘭在北約支持下,能制止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野心:「俄羅斯不會得勝,但烏克蘭會戰勝。普京想徹底征服烏克蘭,為烏克蘭民主劃上句號,摧毀文化,將烏克蘭由地圖上抹走,但可以肯定的是,烏克蘭能夠亦將會阻止普京。」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中國和伊朗等支持俄羅斯,亦希望北約失敗,形容這場戰事關乎全球未來數十年的安全。斯托爾滕貝格即將卸任,拜登特別向他頒授總統自由勛章,感謝他為團結北約的付出。 峰會聚焦各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援,拜登宣布聯同德國、荷蘭、意大利及羅馬尼亞,向烏克蘭提供額外五套戰略防空系統,包括愛國者導彈的組件,未來數月再提供獵豹戰車等數十套戰術防空系統。白宮亦預告北約會向基輔派駐高級代表,並在德國設立軍事指揮中心,協助訓練烏軍。北約同時會協助成員國加強防衛能力,將為各國採購總值近7億美元的刺針導彈。 到美國參與峰會的烏克蘭總統澤連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10日
騰訊持股的微眾銀行在港設科技總部 擬投資1.5億美元
【有線新聞】騰訊持股的微眾銀行在港設立科技公司總部。 銀行計劃在港投資1.5億美元,以及創造高技能科技職位,特區政府表示歡迎。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表示,香港擁有推進創新的環境,相信有助公司擴大國際足跡。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微眾在港成立新科技公司總部,是署方和財庫局的協調成果,證明香港在協助跨地域企業拓展業務方面具備優勢。
- 中國在線
- 2024年07月10日
洞庭湖決堤|第三道防線建設基本完成 全線退出警戒水位
【有線新聞】在湖南,洞庭湖全線退出警戒水位。 洞庭湖堤壩決堤部分早前已完成封堵,第三道防線的建設亦基本完成。當局公布流域全線已退出警戒水位,會加緊派人進行巡查排險,守護錢團間堤壩安全。水利部將跟進險情後續處置進展,指導地方做好堤防巡查防守、排水、人員轉術移安置管理等各項工作。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10日
鮑威爾:更多良好數據才能減息
【有線新聞】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指,高息對就業市場有潛在風險,但需更多數據增強通脹達標的信心。鮑威爾出席國會參議院聽證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指美國通脹正在放緩,但仍高於2%目標,須觀察更多數據才會作出減息決定。鮑威爾:「年初我們在實現2%通脹目標仍缺乏進展,近期每月數已顯示有輕微進展,限制性貨幣政策立場,有助更好平衡供需狀況,並壓抑通脹下行。」 但他指高息對就業市場亦有潛在風險,貨幣政策要取得平衡。鮑威爾:「我們知道太早減少政策限制或太多,會阻礙甚至逆轉我們在通脹取得的進展,同時我們所作出的工作,過去兩年在降通脹和冷卻勞動力市場,通脹上升並不是唯一面對風險,減少政策限制太遲或太少,可能過度削弱經濟活動和就業。」 鮑威爾指不會就減息時機發出任何信號,要看到更多良好的通脹數據才能夠減息。意味聯儲局本月底議息會議,宣布減息的機會不大。利率期貨數據顯示,市場預期9月減息的機會率為73%,略低於前一天的76%。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10日
內地上月通脹0.2%低過預期 分析:仍有通縮壓力
【有線新聞】內地上月通脹低過預期,回落至3個月低位,分析認為內地需求疲弱,相信仍然有通縮壓力。 內地通脹持續降溫,降至3個月以來的低位,上月CPI按年升0.2%,較前一個月收窄0.1個百分點,亦低於預期的0.4%升幅,不過已經是連續5個月有通脹,總計上半年通脹只有0.1%。 上月食品價格跌2%,減弱整體物價升幅,當中鮮菜價格回落7%,但豬肉價格上漲18%,而非食品價格上升近1%。國統局解釋,CPI放緩是因為消費市場供應充足,但有分析認為,從需求方面來看,內地仍有通縮壓力。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好清楚反映,目前內地價格無上升能力,甚至通縮壓力依然存在,內地的內需情況偏弱的,所以如果普遍服務業價格,都沒有辦法提升,內地的CPI主要都是偏低。食品部分可能下半年會有恢復,令到CPI(按年升幅)維持在0.5%以下,相信若果目前內需仍然偏弱的話,可能核心CPI仍會偏向下。」 至於反映上游通脹的PPI,按年跌0.8%,符合預期,較之前收窄0.6個百分點,不過PPI已經是連續21個月下跌。楊宇霆相信,受到外圍經濟,特別美國經濟放慢影響,未來一季度PPI仍會維持收縮狀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0日
北部都會區|甯漢豪:積極研究片區開發模式 引入「地花」概念
【有線新聞】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會積極研究以片區開發模式,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 甯漢豪接受報章專訪,提到過去政府要先申請撥款平整土地後才賣地,片區開發模式只需劃出區域,財團投地後自行平整、發展,可減輕政府開支。 創科局早前指沙嶺創科用地可能以片區模式,發展成數據園區。甯漢豪說用地包含2公頃已平整土地,會配合創科局計劃制訂招標及地契條款。她又指會引入「地花」概念,在平整土地的同時推出招標,9月招標的洪水橋多層產業大樓用地將會採用這模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0日
車CAM直擊|日本女遊客疑衝燈捱的士撞 凌空旋轉一圈撻地腰傷送院
【有線新聞】旺角發生車禍,一名女子過馬路時疑遭的士撞倒,女子捱撞後凌空旋轉一圈再跌回地面,腰部受傷送院治理。 事發在昨日(9日)下午4時許,一輛俗稱「小露寶」的混能的士沿亞皆老街往旺角方向行駛,駛至洗衣界交界時,疑撞到一名58歲的過路女子。據報,該名女子為日本遊客,她腰部受傷,清醒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救治。 網上流傳一段事發時的車Cam影片,可見當時行車燈號為「紅黃燈」,仍有數名行人正在過馬路。至行車燈號為綠色時,涉事的士沿右線駛出,突然一名女子懷疑衝紅燈,急步跑出馬路,的士疑收掣不及將她撞倒。女子被撞至凌空旋轉一圈始跌回地面,她受傷倒臥地上,的士司機見狀隨即下車查看情況,另有途人亦急步上前慰問。 影片引起不少網民爭議,有人留言稱「所有由紅燈轉綠燈時預備開車的司機,都必須看清楚馬路上的行人,已完成橫過馬路才可開車。」、「兩位都係『時間競賽選手』」、「的士司機為何不慢駛?意外可避免的。行人也要小心横過馬路呀」。
- 財經資訊
- 2024年07月10日
開市交易所直播室02 10/07/2024 內地通脹低於預期,人行寬鬆政策仍可憧憬?
主持: 黃國禧 嘉賓: 鄧聲興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王良享 臻享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始創人 市場焦點: 。恒指高開90點報17613點 。百度高開7.7%最佳藍籌 。農夫山泉高開3.7%,大股東計劃增持 。新股:瑞昌高開23.8%,聲通低開11%,如祺出行低開14.2%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0日
保安局更新港區國安法網上虛擬展覽 加入23條內容
【有線新聞】保安局更新港區國安法網上虛擬展覽,加入新實施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內容。 網頁繼續以故宮文化博物館作為虛擬場景,設置九個展廳,其中一個展館集中介紹三月刊憲生效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目的、主要內容和問答題。保安局2021年7月推出國安法虛擬展覽,至今超過58萬人瀏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7月10日
拜登譴責俄軍襲擊基輔兒童醫院 烏指控「刻意攻擊」 俄方否認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譴責俄羅斯襲擊基輔兒童醫院,承諾會加強烏克蘭防空能力。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稱在現場拾回導彈碎片,屬於俄羅斯Kh-101巡航導彈,又展示可用作識別的序列號,稱在分析飛行軌道、破壞範圍及事發影片後,確認兒童醫院被俄軍以巡航導彈刻意攻擊。俄羅斯一直否認指控,反指是烏軍防空導彈墜落,導致醫院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