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3年03月01日
撤口罩令|不少市民、食店員工仍戴口罩 長者坦言憂確診 食客:安心一點
【有線新聞】口罩令即日起全面撤銷。早上上班上學,大部分市民仍然選擇戴口罩,有長者說仍然擔心確診,亦有人選擇搭車時才戴。 少了口罩束縛,上班都特別精神爽利。口罩令解除的第一日,在九龍塘港鐵站外,部分人相隔三年,再以「真面目」示人。 潘先生:「輕鬆了。(為何輕鬆了?)戴少一樣東西。但今日都有考慮戴不戴,其實我也帶了後備(口罩),可能待會上車便戴。」 不過更多人選擇繼續戴。 袁女士:「(今日口罩令已取消,你為何繼續戴口罩?)我怕確診。很多人都戴,你看,很多人、一半人都戴,人人都有些害怕,否則為何那麼辛苦仍戴?(但政府都說現時疫情減退)政府有政府說,我有我自己做,中招時很辛苦。」 港鐵車廂中,八、九成乘客都戴口罩。有醫生建議,市民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多長者、兒童的地方,最好都戴口罩保護自己和他人。 除了上班上學,大部分室內、室外處所都可以除罩。不過在黃大仙一間酒樓,大部分員工、不論傳菜或樓面,就算可以除、都選擇繼續戴,食客都覺得安心一點。 食客嬋姐:「餐廳員工說話、下單時,都會噴口水,不是人人說話沒有口水,員工戴口罩較好,因為人流太多、出出入入太多,一日有很多流程,起碼保護他自己。」 食客李先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01日
罕見病聯盟會長曾建平籲以「健康公平」原則制訂醫療政策
過往,「罕見病」(rare disease)是「無人關心」、「無藥可治」等的代名詞,隨著診斷技術和藥物的進步,今天情況已經大大不同了。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會長曾建平以罕見病之中的「肺動脈高壓」為例,指該病致命率高,一旦未能妥善管理病情,便需進行肺部移植,否則有機會因右心衰竭而死亡。根據本港統計資料,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是64%,乳癌是85%,但肺動脈高壓的五年存活率只有34%。 雖有藥可治 但費用昂貴 曾建平表示,過去二十多年,陸續有針對肺動脈高壓的藥物面世,醫生可單獨或混合使用這些藥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然而,與其他有藥可治的罕見病一樣,雖然有藥物,但卻相對昂貴;而患者又相對較少,於申請慈善基金或政府機構的資助時,往往被認為「不符合成本效益」。 「去年罕盟和一個慈善基金洽談資助,本來已接近成功,但最後慈善基金的高層認為,用相同的錢做長者或青少年服務可以幫助很多人,但若用在罕見病病人身上,則只可幫助一、兩個人,因此否決了我們的申請。」曾建平續稱:「這就好比現時的長者醫療券計劃,每名合資格長者每年可獲發的醫療券金額一律為2,000元,這是基於『健康平等』(health equality
- i-Cable
- 2023年03月01日
日日有頭條:00年鼓勵學生分享感受 有利學習語文
【有線新聞】語文是教育的重要媒介跟生活息息相關,2000年,有教授建議老師教中文時多鼓勵學生抒發感受,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 Digital Tech
- 2023年03月01日
一線搜查|回鄉證續證懶人包 流程、文件、收費一覽 8類人士可插隊預約|附中旅社連結
回鄉證申請|2023年2月6日起,入境中國內地人士只需事先於網上完成健康申報,並取得二維碼(QR Code),便可免核酸和隔離檢疫。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你的回鄉證還有效嗎?如果過期了需要續領,又或第一次申請,下文可讓你更快了解回鄉證預約步驟、所需文件,以及費用等資料。 按此看👉🏻 內地通關二維碼「黑碼」申請教學 【高鐵全面復運 即睇點買飛最抵】🚄 高鐵購票優惠攻略|高鐵香港段4月通全國 1個方法保證成功預訂車票|附乘高鐵前必睇貼士 網上預約 中旅社各服務中心實行全面網上預約,申請人都必須事先預約並填妥申請表,不設現場取籌。現時,中旅社已開放預約期至未來2個月。根據網站顯示的網上預約情況,截至2月9日下午,二月份各中心的回鄉證換領、補領,和自助受理換證服務均已滿,最快3月14日後才有籌,而首次申辦最快可預約日子則為2月22日或之後,需要辦證人士請預留足夠時間,以免影響行程。 8類人士可插隊 此外,中旅社為8類有需要人士提供「綠色通道」,可不受籌號已滿限制,獲優先或加急處理。 70歲以上長者、出生未滿3個月嬰兒,可獲優先網上預約服務,不受籌號滿額的限制,但仍需要上網預約及填表(本人不會操作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北區醫院有醫生疑多次擅查醫療紀錄 院方:已報警及停職
【有線新聞】北區醫院一名醫生疑多次擅自取覽29人的醫療紀錄,院方已報警。 北區醫院表示早前接獲一名員工投訴,懷疑其醫療紀錄在未經授權下被人取覽,院方調查期間,發現一名醫生曾多次擅自在臨床醫療管理系統取覽29人的醫療紀錄,包括病人及醫護人員。 院方認為事態嚴重、可能涉及刑事成份,向醫管局報告後,決定交由警方跟進,並向私隱專員公署報告事件,暫停涉事醫生的臨床職務及登入系統的權限。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東涌綫延綫項目增至195億 料2029年尾完工
【有線新聞】政府與港鐵簽訂東涌綫延綫項目協議,最新估算造價增至195億元。 港鐵計劃今年5月動工建造東涌東站和東涌西站,預計東涌綫延綫2029年12月完工,造價估計要195億元,較2016年估算的187億元高。工程項目亦包括興建機鐵掉頭隧道延展段,造價預計50億元,讓東涌線和機場快線列車轉換路軌和掉頭,提高列車營運效率,工程預計2032年年底完工。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46歲男警涉協助跨境賣淫集團 被控妨礙司法公正 明天提堂
【有線新聞】一名男警員涉嫌協助跨境賣淫集團,被控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明天提堂。 警方去年11月在尖沙咀瓦解一個跨境賣淫集團,透過社交媒體經營非法賣淫活動,拘捕19人。警方說經調查後拘捕多一名46歲男警員,涉嫌協助及教唆非法入境者逗留。他早在去年12月初已經被捕,事隔兩個多月才公布,他已經被停職,被控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案件明天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高鐵復運|田北辰引消息 4.1恢復中長途班次 指香港跨境優先獲配額
【有線新聞】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說,據他了解,廣深港高鐵香港段4月1日恢復中、長途班次,一旦有班次的香港配額售罄,內地會調配餘額給香港。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4月1日就是由現在一天39對車回復至80、90對車接通全國,廣東省以外較長途的一直去到上海、北京。如果我們14天前一開始賣,某些車票賣光,內地方面本身預留不同名額讓人在不同站上車,有餘位答應會即時調配過來,就是跨境優先。如果香港至長沙的票賣完,它會檢視深圳北至長沙有多少票剩下,空位扣減後撥到香港,我們便可以去長沙。」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保險代理夫婦訛稱女方月入10萬 涉詐騙49萬佣金被廉署起訴
【有線新聞】廉署起訴一名保險代理及其妻子,懷疑他們欺詐公司批核保單及發放佣金,涉款約49萬元。 案發在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被捕夫婦涉嫌向太平人壽訛稱女被告任職護膚品店銷售經理,月入10萬元,意圖詐騙保險公司批核一份保單,並向丈夫發放佣金及業績獎金。廉署調查後發現,女被告只是任職主管,月入少於4.7萬元,兩人獲准保釋,周四答辯。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南京地鐵站現「陶知行」書法作品被質疑弄錯 專家:沒有錯
【有線新聞】南京地鐵站近日在站內展示已故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多幅書法作品,但其中兩幅下款用了「陶知行」,被質疑是寫錯名字,不過專家指相關名字並沒有錯。 南京地鐵1號線曉莊站這條行人通道兩旁,展示了已故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多幅書法作品,不過這兩幅下款用了「陶知行」的作品,令不少人感到疑惑。多名南京市民說,「我沒有太注意到過」、「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叫陶行知」。 究竟是否地鐵方面真的弄錯,還是另有原因?江蘇省陶行知紀念館館長何文秋表示:「都是正確的,都是陶行知先生的曾用名。他原名叫陶文濬,1910年,他在金陵大學求學的時候,深受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的影響,他改名為陶知行,一直用到1934年。」 他說在安徽出生的陶行知,一生曾經三次更名,除了陶文濬及陶知行,另一個名字便是陶行知,「在1934年,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新的認識,他覺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他用了我們現在廣為熟悉的名字陶行知。」 他說地鐵站展示的書法作品都是當年陶行知用過的名字題寫,其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兩句話,是陶行知1930年在江蘇淮安創辦的新安小學的幾名學生,寫信給他提到難再辦學,於是他回信及寄了
- i-Cable
- 2023年02月28日
海關拘25歲女店主 涉網上社交平台售賣冒牌物品 包括香水、化妝品
【有線新聞】海關拘捕一名女子,涉嫌在網上社交平台售賣冒牌物品。 檢獲的大約1,800件冒牌物品,包括香水、化妝品及電器,涉及多個品牌,市值約33萬元。其中冒牌香水包裝盒及樽身,字體印刷粗糙,售價為正牌貨品的兩至三成。海關早前接獲線報,搜查元朗一個工廈單位,發現冒牌物品,拘捕25歲女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