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大埔廣福道唐樓起火 20分鐘後救熄無人傷
【有線新聞】大埔有唐樓火警、無人受傷。 由網上片段看到起火單位冒出火舌,濃煙升上半空,消防員開喉灌救。下午三時許,廣福道95號一個唐樓單位起火,消防派煙帽隊灌救,約20分鐘後將火救熄,部分居民疏散落樓。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財政預算案推多項措施 助港商開拓內地市場
【有線新聞】隨著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亦提出多項措施,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內地市場。 三年疫情打擊,終於迎來恢復全面通關。今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在金融領域的合作繼續加碼。包括重啟在2015年停辦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初步傾向資產門檻,將會高於原本的一千萬港元,且不包括物業投資。稍後將公布更多細節。 除了吸引資金投放本地市場,為進一步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政府亦計劃向貿發局增撥合共5.5億元,協助港企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 證券市場方面,會繼續積極與內地,探討各項擴容增量方案和優化安排,包括跨境理財通、債券通,以及進一步擴大滬深港通合資格證券的範圍,此外亦會研究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風險管理產品,包括在港發行國債期貨。在法律方面,律政司亦正爭取落實大灣區內通用的線上糾紛調解平台。 另外,政府計劃今年在大型盛事上都會下重本。其中本年度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000萬,在明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預計將有5千名本港及內地藝術家參與,可吸引14萬名觀眾,建議還提出由下一財政年度開始的5年,一共撥出1.35億元,支持香港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2日
財政預算案2023派糖懶人包 $5,000元消費券幾時拎?退稅、寬減差餉、電費補貼一文看清
2023至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包括不少「派糖」措施,打工仔和普羅市民能直接受惠,例如5,000元消費券,退稅、電費補貼和延長交通津貼等等,即睇下文! 5,000元消費券 退稅 寬減差餉 增加子女免稅額1萬元 1000元電費補貼 公共交通費補貼延長半年 綜援人士獲發多半個月金額 為2024年DSE考生交考試費 寬減政府處所50%租金 財政預算案2023【派糖1】5,000元消費券 政府將向每名合資格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以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合共5,000元電子消費券。政府會通過去年消費券計劃的登記資料,最快今年4月發放首期3,000元消費券,餘額會與新符合資格人士一同於年中發放。與去年安排相同,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或升學的合資格人士,會獲發半數、即合共2,500元消費券。 財政預算案2023【派糖2】退稅 政府將寬減2022/23年度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6,000元,估計全港有190萬名納稅人受惠。此外,同時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同樣上限為6,000元,全港約13.4萬間企業受惠。 推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財政預算案2023|赤字料1398億歷來次高 倡徵百億額外博彩稅 陳茂波:馬會負擔得來
【有線新聞】疫情下地價及印花稅收入大減,政府大規模推出逆周期等措施,本年度預算赤字達1,398億,是歷來第二高.預算案建議下年度起向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五年。 疫情打擊本港經濟,政府收入不似預期,地價收入大幅減少四百多億、物業和股票巿場疲弱、印花稅亦大減,本年政府收入較原來預算減少1,100多億。 由於推出大規模逆周期及防疫抗疫措施,政府整體開支較預期多,計及債券收入後,本年度的綜合赤字由原本預計的563億,大幅修訂至1,398億,是歷來第二高;財政儲備就降至8,100多億,是七年來的低位。 面對公共財政壓力,陳茂波說既要節流,更要開源,方向是「將餅做大」。本年度博彩稅收入預計有255億,近百億來自足球,預算案建議下年度起向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五年。 陳茂波:「我認為馬會負擔得來,我們就應該收取。我們要求馬會對慈善事業的捐獻,不可以減少,他們要自行處理這24億元的額外印花稅。節流又好,用儲備又好,他們自行處理。」陳茂波說不想打搞市民,讓大家有空間休養生息,利得稅和薪俸稅稅率維持不變。 下年度預計540多億赤字,連續第四年赤字預算。財政儲備進一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財政預算案2023|5千元消費券 基層嘆「縮水」冀派現金 有條件成永久居民可獲半額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建議派發消費券金額減半至5千元,第一期在四月發放,有條件成為永久居民的非本地人可獲半額消費券。消息指永久離港人士繼續不合資格。 財爺連續三年建議派消費券,年滿18歲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收到5,000元消費券,金額是上年的一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們見到經濟事實上正復蘇當中,如果看食飯、餐飲方面較明顯,但去到一些零售由未必一樣境況,有一些做出口或其他行業更差一點,所以我們覺得這個環境下要鞏固復蘇,我們再做多一轉,力度可以小一點。」 之前領取過消費券的人,4月會先收到第一期3,000元,年中可獲得第二期2,000元,新登記的就要年中才有錢到手。有條件成為永久居民的人,例如專業人士、來港升學的人,今年繼續有半額消費券。消息人士說永久離港人士繼續不合資格。 有基層市民覺得金額不應該「縮水」。范先生:「應該加到一萬或者派發現金幫助到基層市民。」LISA:「電費很貴,幾千元又不能交電費,想用現金來幫補亦不可。」 消息人士說繼續不容許繳交水電費及租金,是希望維持政策原意、刺激消費。據了解,第一期消費券會沿用六種支付工具,市民不可以轉會;第二期發放詳情會在年中之前公布,
- Digital Tech
- 2023年02月22日
一線搜查|烏溪沙再現「海之心」 街坊連夜清拆免生態災難:唔希望呢度再成為景點
海之心|由居民用石堆砌的烏溪沙沙灘心形石,有「海之心」之稱,一度成為馬鞍山地標。不過幾年前有街坊認為砌石破壞生態、影響海洋生物棲息,於是發起拆石行動。至近日,有居民再次發現心形石,街坊再到場拆石,惟數日後心形石又被還原。關注組成員及沙田區議員鍾禮謙分別接受《有線生活》訪問,提到拆石原因及困難之處。 更多熱門文章 入台證網上申請教學 資格+費用+所需文件 台灣自由行必知|附網站連結車Cam片揭淺水灣交通意外 青年突衝紅燈 被私家車收掣不及撞倒綠的司機疑揀客 拒載旅客港珠澳橋去機場 遭同行鬧爆影片瘋傳:唔開就走! 街坊目睹中年漢砌心形石 早前,有街坊在「烏溪沙石灘海岸關注組」發文,指烏溪沙沙灘沿岸又出現一個用石頭堆砌的心形石,惟當時要送小朋友上學,未能及時阻止,因此只拍下數張照片。從照片可見,一名灰白髮的中年男子於早上時分,獨自在沙灘堆砌大石。而關注組成員得悉後,隨即前往沙灘了解,發現當時已出現一個以石砌成的心形外框。 關注組成員:非為拆而拆 直至上周五(17日)晚上,關注組成員聯同數名街坊前往沙灘合力搬走石頭,將沙灘還原。其中一名關注組成員其後發文,解釋了「拆石行動」的原因。他指出,這次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南韓抗議日派高官出席「竹島日」活動
【有線新聞】南韓政府抗議日本派高官出席今日的「竹島日」活動 。 南韓外交部聲明,強烈抗議日本政府內閣政務官中野英幸,出席島根縣主辦的「竹島日」活動。聲明指日本稱作「竹島」的獨島,在歷史、地理和國際法上,均屬南韓固有領土,日本政府應停止宣示對獨島的主權,以謙虛的態度正視歷史。外交部又召見了日本駐韓大使熊谷直樹,表示抗議。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南韓生育率新低人口連續3年自然減少
【有線新聞】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南韓,去年進一步跌至0.78,人口連續3年自然減少。 南韓官方數據顯示,生育率由早一年的0.81下降至0.78,為有紀錄以來最低,首爾錄得全國最低的生育率0.59。全國去年出生人口不足25萬,死亡人口超過37萬,總人口自然減少逾12萬人,亦創新高。分析指當地房屋和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令生育率長期低迷。專家推算生育率至少保持2.1 ,才能維持南韓人口在5200萬水平。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樓市辣招不減 轉降首次置業人士從價印花稅
【有線財經】樓市氣氛回暖新一份預算案「辣招」辣度不減,轉而降低首次置業人士的從價印花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自2010年來也未有調整,我決定對此作出調整,主要目的是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特別是中小型單位。」1,008萬元或以下物業,稅階齊齊向下調,日後買樓可以交少點稅,超過這銀碼就沒有受惠,假設樓價400萬元,從價印花稅由9萬元,減至6萬元、減幅逾30%,800萬元的物業,稅款由30萬減至24萬元,減幅20%。 有經濟學者認為對樓市有刺激作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整體樓市氣氛會轉強,政府已釋出訊號,就是會聆聽市民、發展商的意見,適時調整樓市措施,這不排除是第一次,不排除有下一次,市民有期望改變,樓市叫價、特別業主放盤,一定會更為堅決,所以說樓市跌勢已止住。」 釋放需求、同時谷供應,下年度的賣地計劃,將會有12幅住宅地,連同「一鐵一局」及私人發展,可供興建20,550伙,比《長策》目標大幅高60%。未來5年提供的私樓地可以興建最少7.2萬個單位,較上一個5年期大增1倍,平均落成量維持每年1.9萬伙。公營房屋方面,未來10年可以興建36萬個單位,比《長策》目標高20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梁家騮追討「補水」獲醫管局賠170萬 稅局要求徵稅 上訴庭裁定毋須納稅
【有線新聞】立法會前醫學界議員梁家騮任職公立醫院時,帶頭向醫管局追討假期工作補償,成功獲賠170萬元後,稅局要求徵稅,高院上訴庭裁定賠償金毋須納稅。 梁家騮2002年與一班公院醫生控告醫管局,2012年成功追討因超時工作及不獲批休息日衍生的補償金。稅務局其後要求將賠償納入當年的薪俸稅計算,梁家騮向高院上訴得直。稅務局之後再上訴,上訴庭最終以二比一維持原判,認為補償金並非由僱傭合約衍生,是法庭頒令所得的賠償,不應納入徵稅範圍。稅務局須向梁家騮支付訟費。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財政預算案2023|加煙草稅每支多6毫 報販批趕盡殺絕 吸健會倡明年一包百元
【有線新聞】預算案建議即時調高煙草稅,每包煙隨即加價三成,有報販及煙民批評政府趕盡殺絕。政府重申加煙稅可提高戒煙成效,消息預計每年庫房可多收10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建議即時將每支香煙的煙草稅提高六毫。」一宣布加煙草稅,便利店隨即貼出告示,每包煙加價12元,報紙檔也不例外。 這位煙民煙齡超過40年,批評政府本末倒置,不會因此戒煙。甘先生:「就像你鎖住小朋友不讓他外出玩,他是否真的變乖?不是。(記者:你會否吸少幾包煙?)你吃飯會否吃少幾口?要吸就會吸,無法因為某些情況導致你不吸煙,沒有錢也會繼續吸。」 有報販就不太樂觀,預計加煙草稅會少一半人買煙。報販歐女士:「我認為很昂貴,平均一包加價12元,消費而言真的很昂貴。早前有很多人一聽到加價,說寧願戒煙,很多人真的消費不起。」 政府消息預計加煙稅每年令庫房多收10億元,全港報販大聯盟及報販協會就形容加煙稅是「趕盡殺絕」,可能掀起結業潮、加劇私煙問題,無助增加稅收和提高戒煙成效。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就歡迎政府加煙草稅,覺得可以更進取,「香煙(價錢)每年都增加,可以增加煙民戒煙的決心及顯示出政府不斷加強控煙決心。我們希望政府明年煙
- i-Cable
- 2023年02月22日
陳茂波:料本港全年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
【有線財經】去年初疫情爆發,加上環球央行加息,本港全年經濟收縮3.5%,私人開支亦跌1%。 財爺預計今年出口仍疲弱,但本地經濟活動好轉,全年經濟有望谷底反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隨着經濟活動回復動力 ,香港與內地和國際的往來迅速復常,整體經濟氣氛有所改善,私人消費將會上升,經濟前景好轉也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儘管金融狀況收緊仍是制約因素,考慮到上述各項因素,我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明顯反彈,全年實質增長介乎3.5%至5.5%。」他又指,經濟復蘇會令本地成本壓力上升,加上外圍價格壓力仍然顯著,今年基本通脹將加快至2.5%。 展望未來四年,財爺相信經濟會出現追趕式增長,平均每年實質增長3.7%,高過疫情前十年的2.8%,政府亦會繼續針對中小企提供紓緩措施,建議寬減本年度百分百利得稅,上限6000元,以及寬減下年度首兩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每季上限1000元,兩項措施將令政府收入減少超過14億元。「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申請期限亦由今年六月底,延長至明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