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Meta:數周內解封特朗普FB、IG 倘發布暴力內容將再停號
【有線新聞】社交媒體公司Meta宣布,將在未來數周內解封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Facebook及Instagram帳號。 Meta在聲明中表示,公眾「應該能聽到政客的言論」,審查過特朗普帳號後,認為不再對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又指若特朗普發布暴力內容,將再暫停他的帳號。 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回應,指帳號被封事件絕對不能再發生,但未有提及會否重返Facebook及Instagram。 2021年初國會山莊騷亂後,特朗普稱讚參與騷亂人士,其後他這兩個共擁有5,700萬追隨者的帳號被無限期停用。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西班牙南部教堂發生斬人案 疑犯被捕
【有線新聞】西班牙南部教堂發生斬人案,最少一死四傷。當局拘捕一名疑犯,不排除是恐怖襲擊。 兇徒周三晚上,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阿爾赫西拉斯一間教堂,用刀斬傷一名神父。之後到附近另一間教堂,襲擊一名教會司事,司事當場傷重不治。另外至少3人受傷,警員趕到拘捕疑犯。 當地傳媒報道,疑犯是一名25歲摩洛哥籍男子。當局懷疑事件是恐怖襲擊,已展開調查。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26日
一線搜查|賀年糕點2個情況千萬別食 新年吃不完?專家教4招正確保存
每年農曆新年過後,大家都會剩下不少未吃完的糕點。這些囤積於家中賀年糕點,應該如何正確保存?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在官網上分享,開封前後賀年糕點4大保存要點,以及糕點甚麼情況下代表不能食用。 賀年食品多以米為材料 台灣食藥署在官方網站,引述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研發組蘇梅英組長的意見,教大家如何選購和保存賀年糕點。蘇梅英指,華人的賀年食品中,大多以米為材料並延伸出多種食品,例如年糕,取其諧音有「步步高陞」之寓意;湯圓有「一家團圓」的意思;至於蘿蔔糕則代表對來年美好期望的「好彩頭」。 賀年糕點保存貼士|1. 糕點濕黏=開始腐爛 蘇梅英表示,市民購買糕點前應留意其表面,若出現濕、黏的狀態,表示產品可能已經開始腐爛。除非是剛蒸出來的正常水氣,否則糕點的表面應呈現乾爽狀態,不應有濕濕的感覺,並應該有米的香氣存在。 賀年糕點保存貼士|2. 露天場所購入 應盡快食用 此外,購買糕點產品應配合冷藏保存。蘇梅英提醒,如賀年糕點是在露天開放場所購入,回家後應立即冷藏和盡快食用完畢。 賀年糕點保存貼士|3. 開封後須冷藏 相信大家每年新年過後,都會剩下不少未吃完的糕點。在保存方面,蘇梅英就分享到若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內地新冠死亡人數一月初達高峰 單日增逾四千人
【有線新聞】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內地新冠感染的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數都由月初的高峰持續下降,而本輪疫情亦未發現新的變異株。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自上月防疫鬆綁後疫情最新情況。截至星期一,全國留院的新冠感染患者從月初高峰的162.5萬人,下降至24.8萬,整體數字相比高峰期少了大約84%。其中重症患者人數就由12.8萬人下降至3.6萬。 而這輪疫情單日新增死亡人數就於本月4日達到高峰,有4273人。其後逐漸下降,到星期一有896宗,相較高峰期下跌了79%。全國發燒的求診人數也持續下降,由上月高峰期約286萬下降到6萬左右,其中大部分個案都在農村。 當局又提到本輪疫情的病毒株主要都是早前流行的BA.5.2和BF.7,未有發現新的變異病毒。北京有專家就表示,隨著內地放寬出入境政策,未來傳播能力更強的BQ.1及XBB病毒株感染個案都有可能會增加。但因大部分人都在近期確診,短期內仍具有抗體,相信這兩種病毒株於上半年流行的機會較低。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四川甘孜州5.6級地震 成都等地震感強烈 官方:為去年瀘定縣6.8級地震餘震
【有線新聞】四川甘孜州瀘定縣凌晨發生5.6級地震,及後再多次發生餘震,暫時未知死傷人數。成都等地都有強烈震感。 閉路電視畫面所見,當地有民房出現強烈震動,室內家具猛烈搖晃。有居民憶述事發經過時,仍猶有餘悸:「從昨晚(周四)三點四十幾分、四十九分開始到現在,有三次大的(地震),但是中間有十幾次小的。房子搖得哐哐哐,很強烈,三次特別強烈。我老婆跟我女兒她們是一會跑出去,一會跑進來。」 地震在周四凌晨3時49分發生,震央位於四川甘孜州瀘定縣,震源深度11公里。截至早上7時30分,共錄得至少7次3級或以上的餘震,其中最大一次為4.5級。 地震發生後,當局派出大批消防人員和車輛,趕往震央附近搜救,了解損毀情況。現場片段見到,前往震央沿途有泥石跌落路面。當局指目前通往震央的道路暢通,未有出現大規模倒塌,通信和電力供應仍正常。 附近多個地方亦感受到震動,距離瀘定縣200多公里的成都震感明顯,有民眾熟睡時被搖醒,室內有燈飾左右搖擺;而康定、南充等地都有人表示震感強烈。 四川省地震局表示,此次是去年9月5日瀘定縣6.8級地震的餘震,兩次地震震央相距只有8公里。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美國將軍援M1主戰坦克予烏克蘭 強調不會對俄構成進攻威脅
【有線新聞】繼德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豹2坦克後,美國亦稱將付運M1主戰坦克,並向烏克蘭部隊提供訓練。總統拜登強調會協助烏克蘭捍衛國土,但不會對俄羅斯構成進攻威脅。 美國總統拜登周三宣布,採納國防部長奧斯汀的建議,將向烏克蘭提供31架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協助烏克蘭捍衛國土。拜登:「美國與世界各地盟友的步伐一致,確保烏克蘭人盡可能在最有利的處境保衛家園和家人,並抵抗俄羅斯的殘酷入侵。」拜登形容艾布拉姆斯坦克,雖然不容易操作和維修,但的確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坦克。美方將協助訓練烏克蘭士兵,確保坦克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又強調不會對俄羅斯構成進攻威脅。 拜登稱支援烏克蘭是全世界的承諾,而俄羅斯總統普京錯估形勢。拜登:「普京預料歐美的決心會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援會日漸減少,他錯了、他錯了,他在開始時已錯了,一直錯下去。我們團結一致,美國與全世界團結一致。」 德國同日較早前亦宣布,會提供14架豹2坦克予烏克蘭,同時批准其他引入這款坦克的國家將坦克轉送烏克蘭,挪威、芬蘭等隨即表示願意交付豹2坦克,斯洛伐克則準備提供30架T-72坦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感謝所有提供軍援的盟友,形容是各國領袖的歷史成就,目前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國際醫學雜誌創刊200周年 港大研究入選《刺針》34篇標誌性論文
【有線新聞】袁國勇領導的港大醫學院團隊關於新型肺炎的論文,入選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的標誌性論文。 《刺針》創刊200周年,由1823年至2022年揀選34篇標誌性論文,以時間線列出,其中由袁國勇及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20年1月發表的論文入選,研究港大深圳醫院一個家庭群組,是最早證實新型肺炎可以人傳人的文獻,亦發現患者可以無症狀感染,為之後制訂防控措施提供科學基礎。
- Digital Tech
- 2023年01月26日
一線搜查|天文台料「人日」再凍過 一區只有7度 氣溫重回「2字頭」要等呢個時候
今日(26日)大年初五,寒冷天氣持續,但氣溫已較早一兩日稍稍回升。不過,隨著一股乾燥的季候風補充明日(27日)抵達廣東,本港周末會再凍過。天文台預料,星期六(28日)初七人日當天,本港分區氣溫低見7度,日間非常乾燥,氣溫要待下周初才回升至「2字頭」。 東北季候風會在今日繼續為華南帶來寒冷天氣,天文台預測,今日氣溫介乎12度至16度,明日為14度至18度。不過,隨著一股乾燥的季候風補充在明日抵達廣東,周末期間該區普遍晴朗,早上寒冷,日夜溫差較大。 天文台料周末又乾又凍 天文台預料,本港星期六,初七人日當天,最低氣溫只有11度,吹北風4至5級,初時離岸間中6級,日間非常乾燥;分區天氣預報顯示,當天上午7時本港多區跌穿雙位數,打鼓嶺更加只有7度。天文台預料,星期日氣溫將進一步下跌,市區氣溫介乎10度至17度,早上寒冷,相對濕度為35%至65%,日間非常乾燥。 下周氣溫重回2字頭 天文台指,一股清勁的偏東氣流會在下周初至中期,影響廣東沿岸,該區雲量增多,氣溫逐漸回升。天文台預計,下周本港氣溫將會逐步回升,至下周四(2月2日),最高氣溫達21度,相對濕度亦會回升至75%至90%。 更多秋冬保暖/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四川甘孜州瀘定縣5.6級地震
【有線新聞】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5.6級地震。 地震在凌晨3時49分發生,震源深度11公里,其後多次發生餘震。當局派出大批消防人員前往震央,暫時未知傷亡情況。當局又指,通往震央的道路暢通,未有出現大規模倒塌,通信和電力供應仍正常。200多公里外的成都亦有強烈震感。 四川省地震局表示,此次是去年9月5日瀘定縣6.8級地震的餘震,兩次地震震央相距8公里。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病人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 新療法慳錢兼增效
【有線新聞】全港現時至少有1,800人,因患有免疫力缺乏症須定期到公立醫院,補充免疫球蛋白。港大引入新療法,讓患者可自行在家注射,減少進出醫院的次數。 71歲羅女士2016年患上淋巴癌,康復後出現免疫力缺乏症,每個月都要入院,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羅女士:「每次回去的時候,所需的時間都很長,早上去、要黃昏才可離開。我覺得十分困擾和疲倦,又要乘車、舟車勞頓。」 到2020年就方便了很多,因用了皮下注射,在家自行補充免疫球蛋白。程序很簡單,只需用針筒抽取藥物,連接帶有針頭的輸液管,再將針頭刺在有皮下脂肪的位置就完成。醫生說用皮下注射病人,毋須每月入院,每年的醫療成本亦可節省25,000元,及減少出現副作用。 港大醫學院風濕及臨床免疫科主管李曦:「(靜脈注射)就好像一架車輛入油般,油缸沒有油,可能病人到月底就用光了免疫球蛋白,就要入院一次將油缸裝滿,三至四星期後等它慢慢減少,又要再度入院,其實當中的波動很大。如果用皮下注射,病人自己在家舒舒服服,每星期並非注射在血管,而是在脂肪中。免疫球蛋白在脂肪中,分開數天慢慢吸收,變相很溫和、中中間間。」 現時用作皮下注射的免疫球蛋白須向外國藥廠購買,李曦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消委會推虛擬實景教材 助特殊需要學生免墮傳銷陷阱
【有線新聞】近年涉及健身中心或美容院不良銷售的投訴,受害人部分是欠缺精神行為能力的人。消委會製作了VR虛擬實景教材,讓特殊需要學生體驗,遇上威嚇或誘惑購買健身或美容服務的情景,希望他們提高警覺。 這班學生戴上VR眼鏡,不是在「打機」。看真畫面,他們在街頭遇上健身中心職員,邀請他們上健身中心,哄他們免費試玩又換禮物,這個時候可以選擇離開抑或答應。答應了就會轉到另一場景,去到健身中心。又一輪攻勢兼脅迫。 學生:「見到『大隻佬』很凶惡,看他的樣子很凶惡,『怎麼了沒錢嗎?』這樣罵人,實在有點被嚇怕,很真實。」 特殊教育統籌主任麥翠紅:「能夠第一身感受,無論講多少講座,學生不感同身受,可能聽完水過鴨背。今次虛擬實景,就像親歷其境試過一遍,他的記憶便會加深。」 消委會接獲涉及健身中心或美容院不良銷售的投訴,很多時會針對一些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或欠缺精神行為能力的人,因此藉VR加強宣傳教育。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其實特殊人士他們很乖、很聽話,面對這些情況,真的不懂得如何處理,所以他們很多時候為逃離現場便就範。不可能人釘人叫他們,不准做這樣那樣,最重要讓他們學懂如何保護自己。」 教材套還包括小冊子
- i-Cable
- 2023年01月26日
袁國勇冀3月底撤口罩令 倡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 港府:趨復常是應變成果
【有線新聞】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認為3月底、4月初解除口罩令較安全,但要留意「後口罩浪」,又認為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檢討整個疫情。 防疫措施大部分已經解除,袁國勇說3月底、4月初氣溫回升至20度以上,人體在春天炎症反應沒那麼嚴重,脫口罩比較安全,但屆時流感等傳染病會較易傳播,要留意「後口罩浪」。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後口罩浪可以造成頗嚴重後果,醫管局可能真的受不了,但一定要經歷痛苦。每個國家都要經歷這個痛苦,最好在夏天、春夏之間,一直至秋天,所有病毒的混合免疫、自然免疫因而建立,減低發生重症的機會。」 他說今次疫情約一萬三千人死亡,應該好像沙士般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袁國勇:「追蹤、隔離真的做得不足,如果初時做得足夠,疫症會走慢得多,這些要重新檢討一次,為甚麼老人院會造成這樣。那些是很嚴重的事,下次多是長者感染。」他又建議長者冬天戴口罩、市民每年應該接種疫苗,而港大研發的噴鼻式疫苗已在內地四個省市使用,但香港何時有,要由藥廠決定。 政府回覆查詢時沒回應會否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說本屆政府已推出多項風險管理為本和精準抗疫的措施,密切監測疫情發展和調整防疫工作,現階段社會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