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歐洲議會議長要求撤銷受賄議員豁免權
【有線新聞】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啟動緊急程序,要求撤銷涉嫌受賄議員的豁免權。 梅措拉在社交媒體稱,應比利時司法部門要求,已啟動緊急程序,要求放棄兩名議員的豁免權,強調不會有人逍遙法外。 梅措拉將於月中的全體會議,正式公布撤銷議員豁免權的要求,再交由委員會表決,期望下月中完成程序,議會未有透露兩個議員身份,消息指兩人分別是意大利和比利時籍。 比利時法院上月起訴包括歐洲議會副議長在內等4人,涉嫌受賄。
- News Editor
- 2023年01月03日
港人外遊注意|多地收緊中國旅客入境措施 即睇各地檢測及申報要求(不斷更新)
【有線新聞】自港府大規模放寬防疫措施,加上內地本月8日免除入境隔離,不少港人都蓄勢待發出遊,傳統旅遊熱門地點,包括台灣、日本、南韓、美國及加拿大等,均陸續收緊對中國旅客防疫措施,有意旅行的港人需注意當地防疫措施,以免「摸門釘」,以下附上各國入境防疫限制: 各國/地區管制措施如下: 台灣 內地旅客經港澳轉機,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或24小時內快測陰性證明 日本 香港旅客前往札幌、福岡及沖繩前須申報七日內未曾在中國逗留 1月8日起從中國入境旅客須提供陰性證明,入境時再進行核酸檢測 南韓 內地旅客抵達後須接受核酸檢測;港澳旅客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或24小時內快測陰性證明 英國 中國直飛英格蘭航班乘客須持48小時內陰性證明 美國、澳洲、加拿大 兩歲或以上香港旅客須在登機前持有48小時內陰性檢測證明 法國 中國飛往法國航班乘客出發前須提持48小時內陰性證明 意大利 內地旅客入境或轉機前須進行抗原檢測,若檢測呈陽性或需隔離 西班牙 內地旅客出發前須持陰性證明,若已接種疫苗可獲豁免,惟當局不承認部分中國疫苗 摩洛哥 全面禁止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 比利時 將對來自中國航班進行污水檢測,及要求華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搶藥潮|上水有藥房散賣水貨撲熱息痛 揭在港無註冊 藥劑師:不建議購買
【有線新聞】搶藥潮持續,很多藥房已沒有必理痛售賣,有藥房將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分拆成一排排出售。本台發現有藥物背面只印有簡體字,未有本港註冊編號,藥劑師相信藥物成分相同,但不建議市民購買水貨藥。 上水一帶的藥房繼續有市民大手入貨,各種成藥都買,不是每間藥房都有必理痛,取而代之是這些一排排散裝藥,標籤「藥房版必理痛」。 這款十元有十粒,背面用簡體字寫上撲熱息痛的中文學名和一個內地註冊編號,叫人一次服用一粒。另一款二十元十粒,背面用繁體字印上香港藥廠名及撲熱息痛的英文學名。 我們分別向兩名店員查詢,得到的解說並不一致。店員:「(這款是內地的?)是。(另一款呢?)這是香港診所用的必理痛。(香港這款會比較好嗎?)正常當然香港的較好,這個一日三次,每次一粒。(另一款呢?)也一樣。(一日三次每次一粒?)是。」 相隔廿分鐘,我們再到藥房查詢。店員:「一款是診所的,香港政府配那一種。(另一款呢?)大陸包裝。(同一個?)成分。(一日吃幾次?)一日四次,每次一粒,無發燒不用吃。」 有市民指如果染疫後不適,會服用這些藥物紓緩病徵。吳先生:「買不到必理痛都沒辦法,假的真的都買來博一博看看。」 售賣藥房版必理痛的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旺角女子遭貨車輾過 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旺角一名女子過馬路遭貨車撞傷,送院不治。 女子腳部骨折,送院時要氧氣罩協助呼吸。下午近五時,一輛貨車沿亞皆老街慢線往大角咀方向行駛,駛到近新填地街撞倒一名過馬路女子。她遭貨車輾過,重傷倒臥地上,由救護車送院。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花旗料恒指首季表現仍然反覆 但年底有望見23000點
【有線財經】花旗估計恒指在年底可以見23000點,潛在升幅逾一成半,但首季的表現仍然會較為反覆。 內地放寬防疫措施,市場憧憬內地的經濟可以持續復常步伐,花旗認為防疫政策及監管壓力在今年陸續獲得解決,估計內地全年經濟增長5.3%。 花旗估計港股首季表現反覆,但全年仍會有雙位數增長,料恒指年底會見23000點。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廖嘉豪:整體而言我們覺得恒指,今年年底可能到23000點,滬深300指數或見5000點,在中資股上面,反而覺得在今年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復蘇力度,可能整體每股盈利增長達到10至15%,亦可以帶動整體估值有提升作用。 樓市與股市一樣,同樣在首季較為波動,花旗相信本港樓價在首季跌多半成便會見底,相信聯儲局在上半年結束加息周期,加上內地通關因素會支持樓市復蘇。花旗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陳正犖:「若香港住宅樓價比歷史高位累計調整兩成至兩成半,變相將先前按息上升的成本因素抵消,伴隨著樓價調整,若樓價真的比歷史高位調整兩成至兩成半,亦變相(買家的)負擔能力有改善空間,此消彼長之下,這亦對樓市今年首季開始慢慢有正面作用。」 陳正犖又預期今年樓市成交會回升,樓價在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內地製造業PMI仍處收縮區間 分析料春節後經濟活動逐步復常
【有線財經】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持續處於收縮區間,但經濟師指隨著防控措施放寬,預期春節後經濟活動會逐步復常,有望於二月重回擴張區間。 內地疫情升溫,令上月製造業表現進一步轉弱,反映中小企及民營企業情況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回落至49,為3個月新低,亦是連續5個月低於50臨界點,按月跌0.4,表現遜市場預期。數據走勢與官方製造業PMI表現一致,官方PMI上月回落至47,低於預期的48,按月跌1,為2020年3月以來新低。 財新分析指製造業供應和需求繼續出現收縮,疫情影響生產和銷售,其中產出和新訂單分類指標分別連續4個月和5個月低於50。 但有經濟師預期農曆新年後,內地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有望二月份製造業PMI有明顯改善。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卓亮:「農曆新年後,我相信屆時有可能整個經濟活動,或勞動力供應都恢復較正常狀態,如二月起經濟活動正常化的話,我相信二月起(製造業)PMI會有明顯改善,財新(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二月的機會或相對較大。」 受惠於內地放寬防控措施,企業對未來一年生產前景的信心增強,財新的數據顯示,企業樂觀度升至10個月來最高,普遍預期產量會隨市況改善而增加。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通關在望 高鐵香港段暫未開售車票
【有線新聞】香港與內地可望最快周日首階段通關,消息指高鐵香港段亦即將重開。不過廣州南站目前仍然未買到香港的車票。 香港與內地最快星期日首階段通關,有報道指高鐵重開後會先恢復往返深圳和廣州等短途班次。不過在高鐵廣州南站,自動售票機仍未買到前往香港西九龍的車票,站內售票櫃枱職員亦表示仍未開賣。 不少廣州市民都表示,打算通關後會到香港,但就不一定會坐高鐵。廣州市民唐小姐說:「香港的話應該坐高鐵吧。(為甚麼會選擇坐高鐵到香港?)(因為)方便及快捷。」 廣州市民林先生指:「(如果去香港會坐甚麼交通工具?)我現在通常都是坐公共巴士,在廣州賓館坐大巴,我覺得高鐵較麻煩,因為搭巴士直接去到香港近親戚家。」 將來高鐵重開香港至廣州路段,市民除了可於站內親自買票,亦可以透過鐵路手機應用程式購買。不過程式暫時未有顯示相關途程的車票選項。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比亞迪及廣汽埃安加價 分析料加價潮或將完結
【有線財經】內地新能源車補貼已經結束,比亞迪及廣汽埃安決定加價,但有分析相信車廠的加價潮應該將會完結。 內地今年起正式取消新能源車銷售補貼,但車廠的應對方法不一。比亞迪決定上調售價,加價幅度2000至6000元人民幣,涉及王朝、海洋及騰勢等的車款。廣汽埃安亦決定加價,加幅較比亞迪更高,不同車款的加幅介乎3000至8000元。 兩間車廠都表示,在去年底已經簽約的買家不會受到加價影響,亦有部分車廠不加價,小鵬汽車表示,今年各車型的建議零售價將保持一致,零跑就承諾不會加價,補貼差額由公司承擔。 有分析相信車廠今年不會再貿然加價。獨立股評人莫灝楠:「Tesla減價有指標性作用,而且中國本身的補貼沒有了,然後整個零售銷售數據又做得不算很好,所以其他車廠如果這個時候再加價,他們的壓力會有點大,短期來說加價潮已經過去,要再繼續觀察下去,我覺得整個汽車銷售仍然是增長得較慢,特別是某幾間開始會有拐點出現。」 多間車廠亦公布去年12月的銷售數據,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按年增長1.5倍,至逾23萬部。理想的交付量增長50%,至2.1萬部,創下單月新高。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據悉陳日君獲准取回護照 離港參與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喪禮
【有線新聞】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據悉獲法院批准取回護照及離港,參與已故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喪禮。 陳日君到西九龍裁判法院申請修改保釋條件,據悉在律政司不反對下,獲批取回特區護照離港,在明晚到周日到梵蒂岡參與本篤十六世喪禮,回港後須歸還護照。 陳日君與4名「612基金」信託人去年中被捕,涉嫌違反國安法、干犯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獲准保釋候查,並須交出旅行證件。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港大醫學院推算 過去一周每日有2.6萬至8萬人確診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推算過去一星期,全港每日有2.6萬至8萬人確診。 港大自去年3月推行疫情監測計劃,在全港18區招募了1萬人,不論有沒有病徵,都定期做快速測試,評估及監察病毒傳播情況。過去一星期錄得的時點患病率是百分之2至6,以現時Omicron變異病毒的快測,一般連續七天呈陽性,加上平均靈敏度有7成半,推算每天新增26,700至8萬宗確診。而最近兩天數據顯示,疫情似乎有回落趨勢,往後走向仍需進一步監察。
- i-Cable
- 2023年01月03日
本港增16,186宗確診 多75人離世
【有線新聞】新增16,186宗確診,連續3日回落。 本地個案有15,862宗,輸入就有324宗,多75人離世。18間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呈報有確診個案,涉及27名院友及4名職員。156間學校呈報有陽性個案,涉及266名學生及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