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財經資訊
- 2025年02月27日
焦點財經 27/02/2025 恒指升穿二萬四後回吐 港交所上季多賺46%符預期
焦點財經 27/02/2025 。恒指升穿二萬四後回吐收市跌69點,成交逾4個月最多 。港交所上季多賺46%符預期,集團指約20至30間A股公司計劃來港上市 。新地中期基礎溢利升17%中期息維持95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港交所:約20至30間A股計劃來港上市
【有線新聞】上季港股日均成交倍增至逾1,800億元,帶動港交所上季多賺46%,符合市場預期。 港交所去年第4季多賺46%,更創歷來第4季的新高,去年9月底內地「撐經濟」政策憧憬,帶動港股成交急升。去年10月8日,港股創下6,207億成交的新高,整個第4季日均成交額倍增至1,869億元,當中港股通亦升近1.8倍至781億元,面向A股的滬深股通日均成交亦升1.3倍。去年第4季盈利升至37.8億元,收入增加31%至逾63億元,EBITDA升44%,派第二次中期息每股4.9元,按年增加25%。去年計港交所多賺1成,收入增加9%;全年港股日均成交有1,318億元,按年增加26%。 本港去年新股集資排名全球第四,總集資額880億元,有71隻新股上市,包括一隻2021年以來本港最大型的新股。行政總裁陳翊庭指今年將繼續改善上市機制,但目前的機制亦有吸引力,「今年處理中100多間上市申請,其中有一個比較特別主題,就是有很大一批內地已經上市的A股公司,他們來港做H股上市。如果我沒有記錯,已公布或遞表的有20至30間,所以都頗為主流,我們目前上市規則都頗為照顧到他們的需要。」 財政預算案提到港交所籌備成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柯文哲獲台北地方法院暫時解除禁見
【有線新聞】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獲台北地方法院暫時解除禁見。 捲入京華城弊案的柯文哲自去年被檢方起訴後,兩度獲准交保又被重新羈押禁見,柯文哲認為自己已無禁見必要,又適逢爸爸過身,聲請解除禁見處分。 柯文哲太太原本主張解禁到4月2日,但檢方認為應該到3月10日辦完告別式為止,法院最終裁定解除柯文哲即日起至3月10日對母親、太太等四人的禁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兩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 接待各地記者
【有線新聞】全國兩會下星期召開。在北京,兩會新聞中心正式啟用接待各地記者。 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跟往年一樣設於梅地亞中心,記者入場要接受安檢。梅地亞中心的大堂已豎立兩會的布景板,來自各地的記者在新聞中心開放首日入場拍攝。兩會期間,新聞中心會舉行多場發布會,新聞發布廳已大致完成布置,工作人員正作最後調整。新聞中心設有境內記者組,獲批採訪的境內記者陸續領取採訪證,另外亦有境外記者組及港澳台記者組,稍後才獲分批發放採訪證。 今年兩會有3,0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當中1,000多人是港澳台及外國記者,人數比往年有所增長。梅地亞中心地下這間餐廳已改為記者休息區,免費提供小食及飲品。兩會期間,記者可以在這裏處理採訪資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啟德體育園|市民提早換領開幕禮門票 有北京旅客特意來港 有人指程序複雜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周六開幕演唱會,公開發售的8,500張門票開始換領,市民提早到體藝館換領,有北京旅客特意來港看表演,也有人認為換票程序複雜。 四個月來多次演練,啟德體育園的大日子即將來到,大批市民提早到體藝館排長龍換領開幕禮演唱會的門票,有北京旅客更特意來港看表演,「它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歷史事件,然後如果是可以,親自的去看一看的話,見證這樣的歷史時刻,我覺得很有意義。」梁先生:「心裏面興奮得不知怎麼說,因為是我兒子幫我們搶到門票。(跟太太看?)是。(期待想看誰表演?)每一個都想看。」 人龍一度排出門外,平均只須等半小時,但有人換票就不是那麼順利。林先生:「收到電郵裏面要顯示到二維碼,才可以派發門票給我們,手機不知道為何看不到二維碼,看電影網上購票,可以在門市以二維碼提取實體券,現在又要先拿二維碼,然後又要在這裏自己拿(票),比較麻煩些。」譚小姐:「其實我剛才我走錯路,可能加些路牌會好一些,因為這裏很不透明,不知道怎樣到這裏,我11時已經在這裏,繞了40分鐘才找到。」 開幕典禮將於周六晚上6時半舉行,屆時歌手容祖兒、張天賦、演員甄子丹等都會表演,有8,500張門票公開發售,每張收1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兩會|李家超與港區人大座談
【有線新聞】全國兩會下星期在北京召開,行政長官與全國人大代表舉行座談會。 座談會在政府總部舉行,約30名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包括元朗區議員沈豪傑、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金融服務界議員陳振英說,今年主要圍繞經濟議題給意見,而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就會提出四方面建議,包括成立大灣區世界級企業重組中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很多大學向我們表達,想做到清華大學有清華園,上海交大有大零號灣,讓人將知識產權變成產業。香港有70%知識產權沒有量產、沒成為產業鏈,如果河套未來地理環境較近,一定首先要在法例上拆牆鬆綁,這是很重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國防部:下階段中美兩軍交往已有初步計劃
【有線新聞】隨著美國新任政府上台,國防部指對於下階段的中美兩軍交往已有初步計劃和安排,將在適當時候公布。 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以史為鑑、未來可期,我們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兩國元首的共識為引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溝通對話,妥處矛盾分歧,開展務實合作,推動兩軍關係實現良好開局,不斷向前發展。」 另外,對於美軍指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活動增加,本月派遣多次間諜氣球和作戰艦機,國防部強調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警告美方不要在台灣問題上「偷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預算案2025|「兩蚊兩折」最遲明年9月實施 孫玉菡指影響微:僅360人每月搭逾240程
【有線新聞】兩元乘車優惠將以兩折「封頂」並每月限搭240程,勞福局指達到這個上限的只有360人,又指六成公共交通路線都是10元以下,認為影響輕微。 兩元乘車優惠收緊,究竟多少人受影響?勞福局指計劃下合資格的市民大約250萬人,但只有八成八人使用優惠,60至64歲年齡群組有九成半人使用,平均每天搭1.4程,65歲或以上群組就有八成四使用,平均每天搭1程。收緊後$10元以上的車程不再付兩元,改以「兩折」封頂,勞福局認為受影響的人不多。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大約60%的不同行車路線都是在10元以下,如果看受惠人數就更厲害,差不多四分三左右受惠人士都是乘票價10元以下的車,這樣調整仍然可以基本上維持我們初衷。」 至於每月限用優惠240程,孫玉菡透露這類人只有大約360個,佔受惠市民大約萬分之一。又指平均每日8程上限是考慮了照顧孫子、買菜以及來回院舍等不同情境而得出,認為是非常寬鬆,實施後亦可以在八達通機看到使用次數。 優惠收緊的原因是財政上不可持續,但其實上個財政年度實際補貼開支是大約40億元,今個財政年度修訂後是43.9億元,升幅只係大約一成,但孫玉菡指長遠變數很多。「隨著人口老化,每年受惠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預算案2025|削$2,500學生津貼 蔡若蓮認沒諮詢教育界
【有線新聞】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預算案記者會時承認,事前沒具體地就取消學生津貼諮詢教育界。 蔡若蓮:「我們教育局作為政策局,就着任何教育政策,都不時通過不同渠道與議員、持份者溝通,但我們不會就財政預算案一些具體措施透露給個別議員知道,但就着財政預算案當中『共度時艱』及節省開支,都有與大家充分溝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預算案2025|許正宇:市場對長年期債券有需求
【有線新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未來5年加碼發債,每年發行1,500億至1,950億元的債券,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說,市場對長年期的債券有需求。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一直以來很多機構,尤其是長線的保險公司都希望有長年期的港元債在市場內,為了配合我們現時正正用資金作長期投資,而長期債券在年度方面能夠與這些工程本身的年度相匹配,從這個角度,我們對於日後發行的債券能夠被市場吸納到是有信心的。」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專欄《匯思》撰文指,透過發債推動具策略性的工程早日落實支持經濟轉型和發展,是一種長線投資,亦是其他地區常見的做法。市場普遍認為港府的債務水平仍然較低,屬於可控水平,政府亦強調資金將用於基建投資,同時制訂了強化財政整合計劃,這些舉措有利鞏固市場信心。金管局未來在落實發債計劃時會根據市場情況、需求及成本等因素,探討發行更多較長年期債券的空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證監會諮詢市場 倡提高恒指期貨期權持倉限額
【有線新聞】證監會諮詢市場建議提高恒指期貨期權持倉限額。 主要涉及恒生指數、恒生國指及恒生科指,期貨期權合約持倉限額,將分別提高至1.5萬份、2.5萬份及3萬份。 證監會表示釐定上述限額時已考慮市場規模、流動性增長等多項因素,認為有關建議修訂將滿足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需要,且不會對金融市場帶來額外風險,諮詢期至3月28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新地中期基礎溢利升17% 中期息維持95仙
【有線新聞】新地中期基礎溢利升一成七。 新地中期賺75億元、跌17%,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的基礎溢利104億元、升17%,中期息維持0.95元,期內收入升約四成半。當中,物業發展收入大升逾兩倍,帶動業務溢利,升約兩成三至25億元。不過,物業租賃溢利則倒退3%。 新地表示將恪守穩健和審慎財務守則,包括維持低借貸比率及加快物業發展業務的資產周轉,於未來兩三年集團有多個香港投資物業落成,將帶來新的經常性收入,其中高鐵西九龍站上蓋寫字樓將於明年開始交付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