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米埔黑臉琵鷺屍體 疑帶H5禽流感病毒
【有線新聞】米埔一隻黑臉琵鷺屍體,懷疑帶有H5禽流感病毒。 該隻黑臉琵鷺屍體,日前在米埔自然護理區發現,區內加強清潔觀鳥屋等設施。 漁護署說雀屍3公里範圍內沒有雞場,會加強禽流感監控工作,留意活家禽農場及批發市場,確保業界採取適當預防措施。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世衛轉指引 倡早產嬰交母親貼身照顧不入保溫箱 「袋鼠式護理」減夭折風險
【有線新聞】世衛發布新指引,建議早產嬰出生後毋須入保溫箱,馬上開始「袋鼠式護理」,跟媽媽有直接肌膚接觸有助降低夭折風險。 初生嬰兒伏在媽媽胸前沒任何衣物阻隔,讓母嬰長時間肌膚接觸,可以為寶寶保暖,穩定其心跳及呼吸,亦可以增進母嬰感情,更易餵哺母乳。這種照顧方法又稱為「袋鼠式護理」,不只令足月寶寶更健康,對早產寶寶的生存亦有幫助。 不過世衛以往的指引,始終認為早產寶寶出世後,應該先在保溫箱護理3至7天,然後才交給媽媽貼身護理,但今年5月世衛專家一份研究挑戰舊有看法,研究涉及近三千個早產寶寶,比較袋鼠式護理的時機,結果發現如果根據舊指引,寶寶先放保溫箱後再以袋鼠式護理,早產寶寶死亡率較只用保溫箱下降四成;如果一出生就開始袋鼠式護理,早產寶寶死亡率下降六成半,夭折情況更少。 世衛採納這個結果,在11月中發表新指引,早產寶寶的袋鼠式護理愈早愈好,建議一出生就馬上開始無需經過保溫箱階段,早產後不將母嬰分開,對寶寶生存機會最有保證。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世界盃熱潮升溫 疫情無阻「看球經濟」威力
【有線財經】隨著世界盃熱潮升溫,無論選擇在家或是外出看球,都帶起一股新消費熱潮。市民除了出外看球賽,帶動堂食餐飲外,不少人亦會呼朋喚友,到家中一起觀看賽事,令相關電器的銷量都有所上升。 另外,世界盃開幕當日,美團數據顯示,全國啤酒外賣訂單量按月增長43%,其他飲品增長25%,零食增幅達55%以及生果亦增長了35%。除了食品之外,有調查指,世界盃決賽周32支國家隊伍的旗幟銷量,按月升近30倍,就連官方球星卡以及跟世界盃主題的口罩銷量,都有可觀的升幅。 「雙碳」目標下,氫能成為其中一個發展方向,國內多地持續推出政策,推動氫能產業。分析認為,內地有80%碳排放來自於工業,目前亦有超過80%的氫氣用在工業上,預期未來氫能減碳的最大潛力會來自工業領域。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彭波 涉貪判囚14年
【有線新聞】 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彭波,受賄罪成被判監14年。 案情指同時亦曾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的彭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促成訴訟和解,拓展網絡業務及網絡信息管理等方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5400多萬元人民幣。法院認為彭波受賄數額特別巨大,但由於主動交代犯罪事實,認罪悔罪和積極退回贓款,依法從輕處罰判監14年及罰款500萬元人民幣。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中大畢業禮有畢業生與保安爭執 校方報警求助
【有線新聞】中大畢業禮有畢業生與保安爭執,警方到場跟進。 下午四時許,大學保安包圍部分畢業生,多名警員到場。 中大說有數名人士挑釁保安人員,以粗言穢語侮辱,經勸諭後仍繼續叫囂,由於他們的行為可能構成公共秩序風險,因此校方報警求助,相關人士在警方警告後散去。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復必泰二價疫苗料下月初供市民接種 不適合用作第一至三針
【有線新聞】復必泰二價疫苗數日內抵港,預計下月初供市民接種。 醫衞局說,打了3針的市民可以選擇二價疫苗作為第4針,根據藥廠建議,這款疫苗不適合用作第一至三針,局方建議50歲或以上市民、需要出入高風險場所的成年人,及免疫力較弱的青少年接種。 如果市民打了3針又曾經感染就不用接種第4針,不過二次感染都只會視為打了一針。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市建局西營盤項目收7標書 分析指可能低價批出
【有線財經】樓市氣氛持續疲弱,近期多幅地皮低價成交,就算是兵家必爭的市區地,入標反應都不太熱烈。 入標發展商包括長實、信置、會德豐、嘉華,中小型發展商有富豪及鷹君等,大部分都是獨資競投,新地回覆查詢時指集團都有入標。 嘉華香港地產發展及租務總監尹紫薇說:「因為是港島區,是市場有需求的地方,(近期加息或者樓市調整有沒有影響出價?)我們都反映在計算之內。」 會德豐地產物業發展高級經理何偉錦說:「都是位置方便,就近中環核心商業區,(樓市)應該是平穩發展。」 項目在皇后大道西及賢居里交界,可建樓面面積逾12萬平方呎,住宅部分佔10萬平方呎,預計提供近190伙,最新市場估值下調到12.5億至14億元,每呎樓面最低約1萬元。 有測量師認為現時市況之下,入標氣氛算中規中矩,但不排除地價跟近期其他地皮一樣,最終低過市場預期下限,甚至成為中小型發展商的囊中物。 萊坊估價及諮詢部高級董事方耀明說:「始終大型發展商計數,以及他們有比較多土地儲備,他們在考慮未來供應的時候會多一個考慮,中小型發展商計數可能進取些,可能在市況回落之下,可以(較大型發展商)進取些地出價。」 地皮除了有限呎條款,單位面積不得少於30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北京加大管控籲市民不外出 導致外賣「爆單」兼缺人送貨
【有線新聞】北京多區連日來禁堂食導致外賣需求大增,加上外賣員人手不足,不少人下了單都沒有人送,甚至顧客需要自行拿取外賣。 北京朝陽區連日禁堂食,當局又呼籲民眾盡量留在家中,不少人只能叫外賣,但買東西需要上門送貨,一時間外賣員都變得很搶手。 有不少北京市民稱,現時等候外賣員接單相當費時,其中劉先生指,有些時候等上1個小時:「 我這個就沒有外賣接單,我是自己拿的。(本台記者:等了多久? )我等了1小時沒有人接單,我就自己買,自己來拿。」劉女士:「像以前我們買盒馬(超市),它就是比如半小時之後能送到,然後現在它預約到第二天,然後昨天又延遲兩個小時,那如果實在焦急,只能自己去買了。」 本台記者曾嘗試用手機在網上超巿買東西,不是寫著「配運力不足」,就是顯示約滿、無人送貨。期間又試過叫外賣,顯示預計的配送時間要40分鐘至1小時。雖然疫情令訂單大增,但亦有外賣員因為封控開不了工,甚至有家歸不得,有外賣員表示只能隨遇而安:「我現在也有好幾個(兄弟),他們就是封控了小區,他們進不去沒地方住,然後就找朋友或者說酒店。」「現在不像之前,以前都很擔心,現在都是沒有。(記者:為甚麼?)因為現在他們都是按單元嘛!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英國主要機場將引入3D掃描器檢查行李 兩年後有望逐步取消攜帶液體等限制
【有線新聞】英國準備在全國主要機場引進3D立體掃描器檢查旅客行李,據報現時對手提行李攜帶液體和手提電腦的限制,亦有望在兩年後逐步取消。 美國多個機場現時正使用這類3D立體掃描器檢查旅客的手提行李,技術跟醫院所用的電腦掃描近似,相比2D掃描,行李影像會更清晰且可以旋轉,能更仔細檢查。 英國倫敦希斯羅、蓋特威克機場及伯明翰機場都相繼引進了同類3D掃描器試驗,《泰晤士報》報道,運輸部門知會全國主要機場要在2024年中前引入3D掃描器,預料聖誕節前正式對外公布。 新安檢設備亦為旅客帶來好處,就是手提行李攜帶物品的限制可望取消。目前規定手提行李中的液體及化妝品不得超過100毫升,瓶子需放在指定大小的透明膠袋內,過安檢時這些液體及手提電腦需由行李中取出檢查,預計屆時這些限制都會逐步取消。 在現行安檢規定下,不少旅客因沒有把液體或手提電腦拿出來,或盛載的液體超過限制,拖長了安檢時間,令旅客大排長龍;英國自2006年起入引這些限制,當年搗破有恐怖分子懷疑把爆炸品裝入汽水罐,企圖帶上多架客機引爆。 前首相約翰遜曾承諾,今年底前全面在機場引進3D掃描器,但受疫情影響,出入境旅客大減而令計劃押後。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24日
李小龍死因新發現 西班牙最新研究:或因過量喝水有關 一招教正確飲水免「中水毒」
李小龍真正死因|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於1973年在香港逝世,終年32歲。當年曾一度傳出他服用止痛藥出現過敏,而導致腦水腫,但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團謎。近日有西班牙研究推測,李小龍有可能因過量喝水而引發低血鈉症死亡。 李小龍在1973年7月20日,於女星丁珮位於九龍塘的家中昏迷,終年32歲。當年死因庭裁定李小龍「死於非命」,認為可能是他服用止痛藥後出現敏感反應所致。當時不少人認為法庭裁定太含糊。因此李小龍真正的死因仍然未拆解。 西班牙聖尼塔利亞基金會衛生研究中心,近日在國際醫學期刊《Clinical Kidney Journal》中發表名為《誰殺死李小龍?低鈉血症假說》(Who killed Bruce Lee? The hyponatraemia hypothesis)的論文,提出新理論,認為李小龍是死於「低血鈉症」(Hyponatremia)。 專家推測李小龍的腎功能有機會出現障礙,令他無法排出足夠的水分來維持體液平衡,從而導致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腦水腫等。若果患者未能及時將過量的水分排出,則可能會在數小時內死亡,研究指出,這個情況與李小龍的死亡時間線吻合。 報告又指,多項證據顯示
- i-Cable
- 2022年11月24日
不滿車位被佔 福建男僱人駕鏟車載走私家車再扔河道
【有線新聞】福建福州一個男子因不滿車位被人佔用,於是僱用他人駕駛鏟車,將佔位的私家車載走再扔落河道。該男子其後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他那個車一直停在我這裏,叫他移,不移啊,大家看一下啊。我把它扔到流花溪裏去啊。」這個47歲姓林的男人是這個小區的業主,上周六因不滿片中這輛私家車的車主,未得同意下霸佔他的車位,加上要求對方移走又沒有回應,翌日晚上決定「私了」,僱人用鏟車將私家車移走,然後再將車扔進附近河道。及後有人將涉事車輛打撈上岸,發現車身多處凹陷。 涉事小區物管人員說:「兩千多(小區住戶),具體有沒有過節這個我也不知道。偶爾的時候,臨時車甚麼有時候佔道,我們有發現,會及時通知業主下來挪車。這種事情也是第一次碰到。」 當地警方事後發通報稱,姓林男人已被當局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鏟車司機亦已歸案,案件仍在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