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審計報告|事前勘探不足 屯門公路改善工程超支逾2億元
【有線新聞】審計署說,屯門公路改善工程因為事前勘探不足,引致超過2億元額外開支。 路政署2008年起批出6份合約,合共約86億元,分階段在屯門公路進行重建及改善工程,其中兩份合約在開工後,發現斜坡的實際土地狀況,與規劃設計階段時的假設不同,需要發出600多份更改令,修正道路兩旁的斜坡,花多2.1億元。 審計報告又指出,屯門公路去年有246宗交通意外,比率高過全港主要道路整體意外率,認為運輸署要加強保障道路安全。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劏房業主代表認濫收租戶水費 罰款1000
【有線新聞】一名劏房業主的代表承認濫收租戶水費,判罰1000元,是第二宗濫收劏房戶水費定罪個案。 水務署今年4月接獲投訴,指有人向新蒲崗衍慶街一個劏房戶濫收水費,收取的費用超過繳交給水務署的水費,經調查後檢控負責為業主收水費的代表;代表認罪、判罰1000元,是去年5月修訂水務設施規例禁止濫收水費後第二宗定罪個案,首宗於今年6月被判罪成。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輪候公屋最新須等5.6年 較6月底快0.4年
【有線新聞】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最新是5.6年,比6月底快0.4年。 今年第三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有約11,400宗,當中超過一成八是長者一人申請。 截至9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長者一人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快了0.2年,房委會說因今年第三季有過萬間公屋單位可供編配,消化了部分需求。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本港失落全球最貴舖租地區榜首排名
【有線財經】各國旅遊業在疫情中逐步復蘇,相對歐美市場,本港步伐依然落後,亦因此失落全球最貴舖租地區寶座。 物業顧問調查顯示,今年最昂貴零售地區的排名,由紐約的第五大道以每呎1300元,力壓本港廣東道的900多元,登上全球榜首,更甚的是與去年相比,紐約租金有7%升幅,廣東道則跌半成。 戴德梁行香港商舖部主管林應威說:「封關以前國內遊客佔香港整體遊客佔比超過75%,你可以想象當沒有這75%的旅客消費時,所以對整個零售市道,包括主要街道租金的打擊很大。如果重新通關,香港始終地理上比較近,一定會受惠得到,所以我們相信(香港)有條件可以追上。」 不過,單看亞太地區,尖沙咀廣東道繼續蟬聯最貴街道,銅鑼灣羅素街以不足100元的差距,屈居第二,而東京的銀座排第三。雖然羅素街與廣東道的呎租相近咬得好緊,但座落羅素街的品牌在疫情後大執位,要重登亞太區一哥位置仍然有難度。 林應威又說:「這段(疫情)期間我們看到,除了一些奢侈品牌、國際品牌離開羅素街之外,進駐相對服務本地為主的行業,要慢慢將本土消費模式或商戶組合,提升至國際商戶組合層面,其實不是兩、三年可以做到的事,至少這幾年我相信廣東道會維持優勢。」 他說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中國與部分南太平洋島國舉行警務對話
【有線新聞】中國與部分南太平洋島國首次舉行「執法能力與警務合作視像對話」。 公安部部長王小洪與所羅門群島國家安全與懲戒部部長維科主持會議,斐濟、湯加等亦有警務高層與會。中方指希望提升島國執法能力,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據報至少兩個島國沒有派代表出席會議,另外只看到斐濟派部長級官員出席。中方指與島國的合作公開透明,願以開放態度,與發達國家在南太平洋島國地區合作。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大灣區兩中醫專家來港 助瑪嘉烈、伊院新冠重症患者治療
【有線新聞】「大灣區中醫訪問學者計劃」兩名內地資深中醫專家上周來港,會在公立醫院交流,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謝東平:「我三月份在亞博館接受過培訓,這邊的同事已幫我們熟悉。沒有問題,剛才提及英文溝通,在這方面可以跟他們交流。」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吳廣平:「目前主要是臨床方面,增加他們對臨床治療新冠重症病人經驗。」 兩位專家謝東平、吳廣平是年初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今次會帶領4位本地資深中醫師,以中西醫協作模式,在伊利沙伯及瑪嘉烈醫院治療新型肺炎的重症病人,並提供臨床中醫培訓等,暫時不會治療其他重症病人。兩位專家的薪金由內地支付,醫管局會視乎計劃的成果,考慮增加日後訓練的人數。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天宮課堂「三軸物體」旋轉疑問 航天員陳冬親揭盅
【有線新聞】航天員陳冬在對上一次在天宮課堂授課時,曾出了一個有關微重力環境下如何轉動的課題,但一直無揭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近日發布的短片解釋了這個物理現象。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這個小彩蛋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近日發布短片中,航天員陳冬再次展示「三軸物體」在微重力環境下如何轉動。 航天員陳冬說:「我在這三個軸分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藍色、紅色和白色,(顏色)代表哪個軸在變,它在轉的時候會在短時間內,繞不同的軸進行旋轉、會有變換。」 「三軸物體」之所以有這種特別的轉動方式,是由於物體繞著慣量最大和慣量最小的第一和第三主軸,旋轉時是穩定的,但繞着第二主軸旋轉時,就會變得不穩定。這個現象是蘇聯太空人賈尼別科夫1985年在太空中發現,所以又叫做「賈尼別科夫定理」。 另一方面,正在中國太空站駐留的陳冬近日亦創下一項紀錄,成為中國首位在軌時間突破200天的航天員。他在2016年隨神舟十一號升空,與戰友景海鵬在軌工作33天;今年6月,他以指令長的身份,聯同劉洋及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號再次升空,至今在軌170多天,更已完成三次出艙任務。 另外,神舟十五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本港增7985宗確診 多11死
【有線新聞】本港新增確診數字稍微回落,錄得7,985宗,其中611宗屬輸入個案,再多11名患者逝世。 本地個案有7,374宗,17間安老及殘疾院舍有21名院友確診;另外695間學校呈報1,221宗個案,當中23間學校共23班需要停課一周。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網上發文涉港獨、敵視內地人 18歲男侍應控煽動等四罪下月判刑
【有線新聞】一名男侍應承認在網上發布煽動帖文留言以及侮辱國歌、國旗的圖片,還柙至下月14日判刑。 案情說18歲被告徐凱駿前年5月至今年9月,在多個網上平台發布29篇帖文,有關港獨及呼籲敵視內地人,詛咒他們死亡或重傷,又篡改國歌歌詞以及把國旗5粒黃星改為粗口字。 國安法指定法官蘇惠德裁定所有控罪沒超出檢控時限,被告承認作出具煽動意圖作為、侮辱國歌及國旗4項罪,求情時說希望考慮被告的年紀判處社會服務令。被告還柙至12月14日判刑,索取教導所及心理醫生報告。
- i-Cable
- 2022年11月23日
質疑內地香港防疫政策不同等 內地網文《十問》熱傳後即被刪
【有線新聞】內地周二新增近2.9萬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文章,向國家衛健委提出十個防疫疑問,包括國產疫苗是否有效及內地為何和香港防疫政策不同等,不過文章很快就被刪除。 內地疫情持續蔓延,全國多個省市都加強防控。一篇名為《十問》的文章,周二開始在網上熱傳。文章向國家衛健委提出十大疑問,當中包括衛健委的主要職責,會否統計Omicron的致死率及為何不公布數據;又質疑國產疫苗是否有效、有無客觀標準解除管控、相關政策決策依據等;還以人口更為稠密的香港為例,又稱香港未做過全員核酸檢測,且已放開管控數月,都沒有發生醫療擠兌,何解內地擔心這些問題和為何內地和香港疫情政策會有不同。 文章更質疑在卡塔爾世界盃現場,球迷都不用戴口罩和核酸證明,為何中國仍要堅持,更質疑為何當局要一直聚焦和比較美國疫情等。 文章發表後惹起熱議,但不久就被刪除,最初發文的微信公眾號「長安課堂」亦已被封號。 內地周二新增近2.9萬宗本地個案,除了廣東有接近9000宗,重慶亦有近7000宗。河南851宗,大部分來自鄭州。北京周二再多1486宗本地病例。全市16個區都錄得個案 而台灣周三新增超過1.7萬宗,再多31人病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23日
生痱滋|台灣女星以為灑鹽可消毒痱滋 隔天口腔長血泡下場超慘|附正確處理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不小心咬到口腔牙肉,造成口腔潰瘍並長出俗稱「生痱滋」的口瘡。生痱滋除了帶來痛楚、影響進食,原來嚴重可引致細菌感染和敗血症!台灣女藝人宋哥近日於節目中分享自己咬到牙肉後生痱滋,嘗試用坊間流傳的「傷口灑鹽」方法,結果傷口不但未見痊癒,更出現血泡,惡化至不能進食。醫生診斷後,指她的痱滋已出現細菌感染,差一步便患上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 誤信坊間灑鹽有助消毒痱滋 台灣女星宋哥於電視醫學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自己有一個壞習慣導致常生痱滋。宋哥說每逢追劇或思考時,都很喜歡用牙齒咬口腔內側的肉,有一次咬得太深導致口腔潰瘍並生了痱滋,傷口位置更腫脹起來。她想起坊間流傳鹽粒有助口腔傷口消毒和癒合,可是一把鹽放進口,宋哥便痛得原地跺腳,想以水漱口時,卻因鹽遇水散開更痛。 醫生:傷口已細菌感染 第二天,她的牙齦外側腫至凸起來,再隔天更出現了血泡,痛得難以下嚥。先後求診牙醫及中醫,卻超過10天仍未見好轉。後來她到耳鼻喉科求診,醫生檢查傷口後說由於她的傷口形成後,各種重口味飲食都令炎症惡化。醫生指她的傷口已出現細菌感染,若傷口再嚴重下去,便會惡化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引致敗血症。幸好,宋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