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林正財指可仿「團出團入」概念 社署正考慮院舍長者閉環外出
【有線新聞】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說社署正考慮放寬院舍長者外出。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旅遊業界正討論『團出團入』,其實是同樣概念,老人院也可以辦到如何以閉環方法讓長者外出,呼吸新鮮空氣、接觸社會,我相信對他們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 林正財又說即將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其中醫療券有助長者預防疾病和減輕公營醫院的負擔,相信只要成效好,政府會樂意增撥資源,上調醫療券金額。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台灣求職陷阱禁錮凌虐案 警逮35歲詐騙集團首腦
【有線新聞】台灣近日爆出有犯罪集團高薪誘騙受害人後禁錮及虐待,警方周五拘捕懷疑是集團首腦。 警方周五晚上11時左右,在桃園龜山拘捕綽號「茶董」的35歲男子,懷疑他是詐騙集團首腦。案件至今共有17名疑犯被捕,警方之前在淡水及桃園,合共救出58名受害人,他們都是誤信詐騙集團高薪招聘後遭禁錮及虐待。 至於在龜山山區發現的兩具屍體,證實是45歲女子及57歲男子,兩人都有慢性疾病,被虐致死後遭棄屍山區。另一名38歲男子則在逃走時墮樓身亡後,懷疑被棄屍日月潭,至今仍未尋獲他的遺體。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麥美娟專訪|愛國愛港可參與關愛隊 重視更生青年但發展藍圖須公平
【有線新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被問到,會否排除民主黨參與關愛隊時指,只要支持一國兩制、愛香港的人都可以參與,至於政府會否帶頭聘請反修例出獄年輕人,她強調政府要公平惠及每個青年。 民青局明年會先在荃灣和南區試行關愛隊,局長麥美娟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表示,試行多久未有定案,但一定不會試行一年,運作順利後會開始在其它區做。她說關愛隊隊員會由民政專員委任,承辦的地方團體要符合一定條件。 麥美娟:「需要熟悉這個社區,在這社區要有一定組織網絡,因為要做一個聯繫的工作。(以及)有能力做長期服務,因為關愛隊並非一次半次工作。(主持:需否標榜自己是愛國愛港?)如果你是愛國愛港人士,你就是,不需要標榜。(主持:民主黨、民協如果想參與都可以申請?)甚麼人可以貢獻和服務香港?就是支持一國兩制、熱愛香港這個家、遵守基本法及香港法律的人,他們有能力貢獻香港,並不排除某些人參與地區工作,亦都不是指他們可以優先。」 「青年發展藍圖」年底前推出,麥美娟指在過百場諮詢見過不同背景、階層的年輕人。主持:「2019年反修例示威,當中參與不少是青年,你上任4個月有否接觸這群青年?」麥美娟:「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人行副行長范一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受查
【有線新聞】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受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周六通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范一飛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紀委審查和監察調查。 范一飛在2015年2月起擔任人行副行長一職,亦是六名副行長之一。、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小型無人機令》生效5個月 逾16000人註冊
【有線新聞】《小型無人機令》生效5個月,超過16,000人註冊駕駛航拍機。 6月生效的《小型無人機令》要求控制超過250克重的無人機操作員要向民航處註冊,包括航拍機,新規例實施至今約5個月,運輸及物流局說有超過16,000人透過民航處的電子平台註冊,法例寬限期月底屆滿,違者最高可被判監兩年罰款10萬元。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05日
香港機場交通優惠2022 城巴、機場快綫 2大方法最多慳$33車費|附優惠票購買方法
香港機場交通2022|3年沒有出國,相信不少人已計劃去日本、韓國、泰國等地遊玩,去旅行當然要慳得一蚊得一蚊,除了要買平機票、平酒店外,來回機場的車費更一定要平。城巴早前推出預售來回車票,最低只需$55至$65往返機場,比平時慳$31;【KKday】及【KLOOK】亦推出香港機場快綫車票優惠,預訂可享超划算83折優惠,即看下文。 Klook.com 【1】城巴來回車票最多慳$31 城巴現正為12條機場快線推出預售來回車票,車費如下: 路線:A10 / A11 / A12 / A17 / A26 / A26P / A29 / A29P來回車票價:$65 路線:A20 / A21 / A22 / A23來回車票價:$55 以A10鴨脷洲至機場路線為例,如果無買預售來回車票的話,成人單程車費為$48,來回價為$96,但購買城巴來回車票只需$65,合共可節省$31。 發售地點 新巴城巴eShop購物平台 城巴顧客服務中心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新巴顧客服務中心 金鐘(東)巴士總站 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 中環5號碼頭及中環6號碼頭 東瀛遊旅行社有限公司 安達旅運有限公司 星晨旅遊 車票有效期 車
- Digital Tech
- 2022年11月05日
隔夜菜吃太多 慳錢媽排血便患大腸癌 醫生警告3大蔬菜隔夜食易出事|附食安中心建議
很多人為免浪費食物,都會將吃不完的飯菜留起,隔天翻熱再吃。有台灣醫生分享個案,指一名媽媽因為經常翻熱隔夜餸食用,不但導致肥胖,而且更出現血便,進行大腸鏡檢查後證實患上大腸癌第二期。醫生提醒,有幾類食物隔夜後,較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建議最好避免加熱再吃。 媽媽為慳錢常吃隔夜菜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電視節目《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中分享,指一名身材肥胖、育有3名孩子的媽媽,因為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問題而求醫。她表示孩子正值發育時期,食量很大,自己很難控制份量,導致出現大量剩菜(隔夜餸)。該名媽媽為了省錢和避免浪費,吃剩的飯菜都不捨得丟棄,經常加熱再吃。 出現血便求醫 揭患大腸癌 洪永祥提醒她,隔夜菜有機會令心臟、腎臟損壞,到時要花更多錢醫治,得不償失,著她將剩菜倒掉。結果3個月後,該名媽媽因出現血便而再次求醫,接受大腸鏡檢查後,證實患上大腸癌第二期。她不解自己為何會患大腸癌,又指已經把剩肉丟掉,只留下剩菜隔夜再煮來吃,因認為蔬菜放在雪櫃應該安全。 醫生警告3種蔬菜不宜隔夜食用 洪永祥提醒,隔夜菜尤其是一些「深綠色葉菜類」,例如菠菜、芹菜、小棠菜等,當中的硝酸鹽經過細菌分解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幼兒版復必泰下周三提供接種 家長明早可預約
【有線新聞】為六個月至四歲幼童而設的復必泰疫苗,明日起可以預約接種。 4間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包括香港兒童醫院、港怡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和林士德體育館,下星期三起會為六個月至四歲的幼童接種幼兒配方的復必泰疫苗。政府提醒幼童接種第一劑與第二劑應相隔八個星期,可按需要縮短至三個星期,第二劑與第三劑則應相隔三個月。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內地周五增逾3600宗本地病例 廣東單日再多888宗
【有線新聞】內地疫情持續,周五新增超過3600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 廣東疫情進一步升溫,單日再多888宗,當中803宗來自廣州。仍是重災區的海珠區,周六至下周一實施臨時交通管控,地鐵等公共交通服務暫停,小區、城中村、產業園區、大專院校等實施封閉管理,全區須展開全員核酸檢測。 而內蒙古及新疆分別有559宗471宗,湖南、黑龍江、山西、河南和青海等地都有過百宗病例。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加快建屋|「尚方寶劍」收地須有因 招國偉稱不能常用
【有線新聞】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說,政府不能為了加快興建公屋而經常動用《收回土地條例》這把尚方寶劍。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使用所謂的尚方寶劍收地一定有原因,例如興建公共設施或公屋等,如收地後全部用作興建公屋,我們是否樂見呢?如果全部興建公共房屋,社區缺少了其他元素,如果透過這個方式讓私人發展商興建私樓,亦可以興建一些資助性質的居屋或公屋,似乎社區上有多種不同房屋的供應。」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許樹昌倡七欖作試點考慮再放鬆防疫 惟老幼接種率偏低是破綻
【有線新聞】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說疫情緩和,社區亦有防重症的屏障,認為七人欖球賽可以作試點,賽事後若沒有出現大爆發,政府可考慮再放鬆一點防疫措施。 疫情以來,停辦三年的七人欖球賽終於回歸,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認為是個很好的試點去看,是否適合再放寬防疫措施,又說現時的疫情穩定,死亡和重症人數不多,加上疫苗接種率高,認為有條件再放寬。 許樹昌:「有7人欖球賽,接待入場也有2萬多人,也有些人是外地入境。如兩個項目(金融峰會及7人欖球賽)沒有引起社區的大反彈,政府可以舉行更多活動,希望逐步再放寬一點。當然政府亦要考慮明年與內地通關會有些曙光,一旦放得太快太鬆,又會否影響與內地通關,我相信這個是關鍵。」 不過,他認為本港「一老一幼」接種率偏低是破綻,檢疫措施「0+3」後亦多了人外遊,有機會將流感帶入本港,建議市民盡快接種新型肺炎及流感疫苗。許樹昌:「很多海外國家開始爆發流感,因為他們很早已毋須佩戴口罩,譬如澳洲剛過去的冬季便有很強勁的H3N2爆發,所以多了人外遊,我們爆發流感的風險高了,所以現時應一併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高危人士。」 嬰幼兒快將可接種復必泰,許樹昌說已延長接種間隔,相信出現心肌炎的機
- i-Cable
- 2022年11月05日
醫管局引入眼球追蹤數碼系統 助殘疾人士提升自理能力
【有線新聞】醫院管理局社區復康中心引進新科技,由治療師和臨床工程師協助有特殊需要的殘疾人士用科技提升自理能力,改善生活。 轉動眼球,盯着想按的按鈕,病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覺得太緩慢,可以動一動腳趾,呼叫照顧者過來幫忙。這個眼球追蹤數碼系統用紅外線追蹤病人的眼球,根據眼球的移動方向控制屏幕上的鼠標、輸入文字。 醫管局在2016年成立社區復康中心,團隊會為有特殊需要的病人評估、家訪,了解他們的需要,度身訂造適合他們的科技控制系統,過程中要爭分奪秒,追趕病人身體變化的速度。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助理經理余經邦:「第一次家訪時,設計是希望使用突起的顴骨作為識別,我們回到實驗室中心研發。第二次家訪的時候,發現他已經不能拱起顴骨,只可以伸舌頭,唯有再改動。第三個星期再給他嘗試,原來已經不能再伸出舌頭,只可伸出好少(舌頭)。」 到病人家中實際應用時候又與預計有出入,余經邦:「臉部識別系統,原來光線的不同對我們鏡頭接收信號、拿取數據是有影響,可能家中有西斜,下午五時有很猛烈的陽光、早上沒有陽光,原來對我們的系統有不同。」 下半身癱瘓的病人大部分時間都要坐輪椅,中心引入直立式移動機器人,讓病人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