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荃灣大圍分別發生交通意外 五人受傷送院
【有線新聞】荃灣和大圍分別發生交通意外,共有五人受傷送院。 一輛私家車和一輛貨車在荃錦公路近朗逸峰迎頭相撞,私家車車頭嚴重損毀,車尾懸空擱在斜坡位置,貨車油箱損毀,兩個司機受傷送院。 另外,下午四時許,大圍迴旋處近美田路,一輛單層九巴和私家車相撞,巴士司機和車上兩名乘客受傷。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病人倒斃殘廁|醫管局:每日定時巡洗手間七次 有組織倡手帶監察維生指數
【有線新聞】東區醫院急症室一名病人通宵候診後,在無障礙洗手間暈倒後不治。醫管局說職員每日巡查洗手間七次,緊急求助鐘亦運作正常。 該名58歲女病人本身有長期病,周日晚上因發燒和咳嗽求醫,分流站初步評估屬於次緊急類別,在五級分類中屬於「尾二」緊急。病人等候大約12個小時,翌日近中午才見醫生,病人當時情況穩定。醫護人員一個多小時後,首次廣播呼叫病人接受進一步檢查,但無人回應。下午1時45分再廣播呼叫,同樣無人回應。最終在下午4時半,在急症室等候區無障礙洗手間發現病人失去知覺、其後不治。 醫管局說職員每日定時巡查及清潔洗手間七次,包括無障礙洗手間,裏面設有緊急求助鐘,按下後門外有亮燈提示,護士亦會接到警報,該求助裝置一直運作正常;又說安排病人候診,醫護人員會按時巡視,定時量度病人維生指數,找醫生覆檢、提供食物等。 有病人組織建議醫管局安排病人佩戴智能手帶監察維生指數,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這些裝置是用於情況不穩的病人,今次事故反映原來一個情況穩定的病人可以隨時有變化,醫管局可能要檢討一下這些智能手帶或裝置是否在急症室等候的病人都要佩戴。」他建議在無障礙洗手間加裝智能裝置,如病人長時間維持同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上海國際車展|比亞迪推百萬元新車 配備無人機 可衛星通訊
【有線新聞】上海國際車展周二開幕,是內地放寬疫情防控後首個大型車展。比亞迪指今年銷量目標300萬輛,價格戰或有助加速新能源車滲透率,蔚來就指不會參與價格戰。 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揭幕,吸引1,000間企業參展發布逾150款新車。焦點落在龍頭比亞迪,逾百萬的「仰望U8」開啟預售,「豪華版」有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至於「越野玩家版」可衛星通訊、甚至可配備無人機,預售價109.8萬人民幣起,9月起交付。 比亞迪同時發布純電SUV「宋L」概念車及混能轎車「驅逐艦07」,同樣預計今年上市。造車新勢力之一的理想,就發布使用寧德時代4C麒麟電池的純電動車解決方案,充電10分鐘就可行400公里,又指新的電池解決方案有助增強產品布局,目標是20萬人民幣以上市場。 同樣「賣一部蝕一部」的蔚來,就預告將於5月下旬發布新款高端中型SUV「ES6」。聯合創辦人秦力洪指首季價格戰激烈、但整體銷量下滑,說明減價不一定帶來銷量,公司將專注改善客戶服務,保持高價,而不是減價。 至於掀起減價戰的Tesla,經歷前年車主鬧事後,今年就缺席車展。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樓價上升城市數量達到近三年來最多
【有線財經】國統局公布,3月內地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升0.3%,升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升幅最大,按月升0.6%。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分析指,樓市表現較好是受惠於人口淨流入速度加快,帶動樓巿交投。 一艘全球最大噸位的豪華「客滾船」,近日在廣州南沙啟航。「客滾船」將駛往意大利,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熱那亞、奧爾比亞以及里窩那之間的航線運營。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全球首個|港大醫學院建人類呼吸道器官培養系統 發現Omicron變異株複製能力相當於H1N1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建立全球首個人類呼吸道類器官培養系統,發現Omicron變異株BA.5在人體內的複製能力,相當於造成流感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 港大微生物學系利用肺成體幹細胞及鼻腔細胞,建立呼吸道類器官培養系統,再在系統中測試新型肺炎原始病毒株,及Omicron變異病毒株在人體內的感染情況,結果發現BA.5的繁殖量比其餘病毒多。參與研究的港大教授袁國勇團隊說,今次建立的類器官系統發現BA.5進化提高了病毒入侵效率,為公共衞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研究於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美國太空總署首發現土星大氣層局部發紫外光 或土星環間接造成
【有線新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土星的大氣層原來一直局部發出紫外光,可能是土星環間接造成。 人類對土星的探索已經持續數十年,但美國太空總署發現有些現象其實一直在我們眼前,只是最近才有人注意。天文學家整合由1980至2017年來自無人太空船航行者1號、卡西尼號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土星的觀測數據,發現只是看紫外光信號,土星的表面其實是這樣。白色最「光」的部分代表紫外光最強的區域,意味土星的北極圈以及北緯30度一帶,原來一直散發較強的紫外光,光源是大氣層之中的氫。 研究人員相信這個現象是土星環間接造成,土星環有不少冰粒,當這些冰粒受土星引力牽引,有如流星一樣墜落大氣層,會摩擦及加熱空氣中的氫,令氫原子發出紫外光。 天文專家表示這個現象的啟示就是將來觀察其他系外行星,如果發現大氣層有類似的紫外光,可能意味這顆行星同樣是有「環」。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每日樓市 │ 嘉珀山四房放盤 臨陣劈價320萬元 │ 18/4/2023
【有線財經】每日樓市 地產建設商會再次呼籲政府撤銷樓市「辣招」,特首李家超隨即回應,有關措施仍然適用,再次一錘定音。又會看看長沙灣半山一個四房放盤,可以享繁華市景,節目播出前不久,業主臨陣減價320萬元,叫價仍然不是大眾能隨便負擔。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政府資助港鐵東涌綫延綫184億元 稱港鐵需自行承擔超支風險
【有線新聞】港鐵東涌綫延綫最快年中動工,政府說只會按協議用公帑資助約184億元,港鐵要自行承擔日後工程超支的風險。 東涌綫延綫工程會將終點站延伸至逸東邨對開,興建地底車站東涌西,並遷移部分現有路軌,在地面興建東涌東站。政府與港鐵協議了採用「擁有權」模式興建,公帑只會資助約183億6千萬元,有議員關注一旦工程延誤導致超支,港鐵會否再問政府拿錢。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黃珮玟:「我們簽項目協議當天已經訂立了那個銀碼,所以那個銀碼是不會變。」路政署署長陳派明:「工程風險是要港鐵公司承擔。」 這段新鐵路政府九年前已經說要興建,當時是想配合東涌西第一批居民2024年入伙,建議2024年或之前落實東涌綫延綫,但最終今年年中才動工,居民要六年後才有鐵路接駁,當局解釋興建時間長是因為部分工程要等收車才做到。 陳派明:「東涌東站,因為它在現有兩個鐵路站之間加多一個站,以前從來未試過,還要跨越機場快綫路軌,所以這裡會用多一些時間。」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現在東涌綫營運至凌晨一時,如果例如可以早兩小時去到欣澳就暫停運作,由欣澳乘接駁車去東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我相信你(工程時間)多兩小時,有可能這個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議員引述運輸局冀年中實施「港車北上」 推電子平台予市民申請
【有線新聞】有議員引述運輸及物流局說,期望在年中實施「港車北上」。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聯同保險業監管局等代表與局方會面。陳沛良引述局方說,國務院審批港車北上計劃後,會推出電子平台讓市民申請。首階段因應平台容量等原因要抽籤配額,本港已有16間保險公司提供跨境車保,之後會有更多保險公司參與。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衞生防護中心指新冠病毒活躍程度上升 指市民有病徵要戴口罩及盡早求醫
【有線新聞】衞生防護中心說,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活躍程度上升。市民若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要戴口罩和盡早求醫。 中心說,本月2日至8日,化驗所和社區檢測中心採樣樣本的陽性比率,以及污水監測等數據對比前一星期有上升趨勢,流感整體活躍程度同時進一步上升,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由上月首星期的少於1%升至本月初超過13.5%。流感住院比率也增加,尤其是12歲以下兒童 和50歲以上人士,提醒市民若有呼吸道感染病徵,即使症狀輕微,都要戴口罩和盡早求醫。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大嶼山工人疑遭木板擊中頭部 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大嶼山一名男子在船上工作期間懷疑遭木板擊中頭部,送院不治。 工人頭部嚴重受傷,由直升機送到東區醫院搶救。警方下午近五時接報,大嶼山半山石海面一名男子在船上工作期間懷疑遭木板擊中,頭部受傷、昏迷倒地,警方及消防到場救援,召喚直升機將他救起送院。
- i-Cable
- 2023年04月18日
財智商傳|WeLab李家達:應交由市場力量 推動金融機構開放數據
【有線財經】本港引入虛擬銀行逾三年,有營運商表示,訪港內地客已可在港開戶,並認為應該交由市場力量推動金融機構開放數據。 本港已落實「開放API」框架,鼓勵銀行開放數據推動金融創新,但傳統銀行反應未算積極。有意見認為本港應仿傚英國,由監管機構牽頭強制開放API。WeLab Bank行政總裁李家達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交由市場力量決定,效果可能較立法更好:「當然在立法來說,可能不同地方有不同原因,如以香港來看,我認為配合香港獨有的監管環境反而是由市場主導,而這東西(開放API)足夠吸引是一個好的產品,自然能吸引採用。」 八家虛擬銀行在港落地三年,李家達認為監管當局已逐步調節規管力度,支持業界的發展需要,例如放寬原本只容許港人開戶的要求:「現時在監管上,訪港內地客都能夠開立虛擬銀行戶口,這是監管上的配套或條例上,已能接受和做到的事,當然不同銀行有不同策略,我們暫時只想聚焦香港市民。」 金管局最快今年上半年推出方案,檢討存款保障制度50萬元上限,李家達認為本港不會出現美國矽谷銀行的倒閉風險,但支持有關檢討相信有助增加市民對虛銀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