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職安健修例|議員稱僱主罰款千萬過高 何啟明稱阻嚇罰款不該視作營運成本
【有線新聞】政府擬修例提高僱主違反職安健條例的罰則,包括可公訴罪行最高罰款,由50萬提高至1000萬元,有議員在立法會法案委員會上批評是開天索價,政府認為上調罰款合理。 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經民聯):「幾個數字,600萬、5000萬、1000萬,哪個數字才能達到政府所言,具阻嚇力的目的,政府一直沒有解說,中間出現如此大的轉折,是否令人覺得信口開河,開天索價、落地還錢。」 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改例不是希望罰到大家,而是希望透過罰款阻嚇大家禁止做某些行為,那些行為是危險的。如果有營運者視之為成本,打算去『計數』,這是不應該的。」 早前選委會議員陳紹雄提出修正案,建議將1000萬元降低至600萬,政府回覆稱1000萬是合理,降低會減阻嚇力,但檢控時限延長至12個月,政府稱會檢視搜證程序,盡早完成檢控工作。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7日
一線搜查|港男驚見羽絨變床蝨竇 狂丟家俬仍難斷尾 專家揭高危匿藏位+2大滅蝨法
床蝨出名難以消滅,而且非常擾人。日前,一名男網民在網上發文大呻,指家中出現床蝨,無論是竹蓆、傢俬、衣服外套都有蹤影,令他大感困擾。後來他發現原來是一件羽絨背心外套成為床蝨的巢穴,更有一堆蝨卵,即使已扔掉不少傢俱,兼使用滅蝨藥,卻仍未「斷尾」。滅蟲專家Henry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表示,如發現床蝨超過半個月以上,應盡快尋找滅蟲公司幫忙,否則情況變得嚴重,會更難處理。他亦分享了2大滅蝨方法和床蝨匿藏的高危位置,即睇下文。 驚見羽絨成為床蝨巢穴 該名男網民在Facebook群組「床蝨疑問及討論區」發文,指家中一件羽絨背心外套成為了床蝨巢穴,從照片可見,有一隻已成蟲的床蝨在外套上爬行,而外套腋窩位置更有一堆蝨卵,十分恐怖。他指已即時將外套丟棄,為怕連累鄰居,有預先包好及噴滅蝨劑,「基本禮儀都識嘅,噴晒蝨水,包到實晒仲貼埋張紙寫住先掉嘅」。 狂丟家俬仍無用 港男超崩潰 惟床蝨問題仍未能解決,他其後亦從竹蓆中發現床蝨,他表示:「竹蓆是藏蝨嘅好地方,用熱水浸咗張竹蓆,出咗5,6粒床蝨,好黐線。」他後來又再將家中的梳化、鞋櫃和衣櫃丟棄,並且使用了多種方法自行滅蝨,例如滅蝨藥、熱風槍、用熱水浸泡衣服、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7日
一線搜查|港男同巨型瀨尿蝦打卡被擊傷 手掌傷口超長要縫針|食安中心5貼士提防食肉菌
香港人愛吃海鮮,但海鮮如果處理不當,不單進食後可能不適,連接觸都有可能受傷,如果感染食肉菌更足以致命!近日網民購買如人手臂般大隻的瀨尿蝦開餐,捉住瀨尿蝦打卡拍照時,卻被瀨尿蝦擊傷,於手掌造成長長傷口,要入院治療並縫針。 欲捉住打卡被擊傷 10月16日,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上載一則帖文,寫道:「引以為鑑,瀬尿蝦的殺傷力不容忽視。我只可以示範一次! 」從網民上載的照片中看到一隻手臂般長的巨型瀨尿蝦,和一隻縫了針的嚇人傷口的手掌,原來他在處理瀨尿蝦時受傷。此巨型瀨尿蝦,因身上斑紋名為「斑馬瀨尿蝦」。事主提到自己本想捉住牠拍照,並已戴上開蠔手套,但還是不幸被瀨尿蝦的雙臂所傷,遺下超長傷口。 斑馬瀨尿蝦-海洋中最強攻擊手 根據網上資料,瀨尿蝦又稱「螳螂蝦」,因其前臂攻構造與螳螂相似,同樣擊力強,被稱海洋中最強攻擊手。牠的雙鉗呈螳螂臂的鎌刀狀,更可以用「螳螂刀」打碎肉蟹殼覓食。街市及酒樓經常會見到斑馬瀨尿蝦被獨立「包裝」在膠樽內,原因瀨尿蝦生性兇猛,如果整批瀨尿蝦存放,往往會互相攻擊,導致支離破碎。 網民分享受傷經歷 帖文引來大批留言討論,不少人祝福事主早日康復。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台灣北部受颱風影響迎來大雨 多地遇山泥傾瀉
【有線新聞】受颱風納沙環流雨帶影響,台灣多地連日大雨引發山泥傾瀉導致交通受阻,有民居被困、車輛被淹。 受納沙外圍環流與東北季候風增強影響,台灣北部多地連日大雨。在基隆,暴雨沖毀護土牆,噴出泥水淹蓋馬路。部分地區有山泥傾瀉,湧入民居。基隆市民:「全部都淹了,樓下全部都淹了。」救援人員:「這邊因為土石崩落,泥流都從一樓的民宅傾瀉出來。」 在台北士林區,有停車場水浸,超過50輛汽車被浸在水中。亦有人被困在水中,救援人員出動協助。救援人員:「救到一半,慢慢,小心。」 他們是在星期日傍晚準備將車開走時,水突然湧至,幾乎將他們沒頂,情急之下抱住籃球架才逃過一劫。台北市民:「水流非常大,很快就滿起來了。」 而在新北汐止區的一個屋苑,巨大的泥石從天而降,令不少住戶受驚逃跑。屋苑地下停車場被淹,救援人員趕到現場,緊急轉移超過130名住戶,未有造成傷亡。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何栢良倡確診者隔離期縮至五日 密切接觸者取消檢疫
【有線新聞】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做法,縮短確診者的隔離期至5天,及取消密切接觸者的檢疫安排。 何栢良:「例如新加坡,8月8日開始縮短至3天,說的是確診者。香港愈來愈多人打了三針,所以由7天縮短至5天,這個很安全。同住屋企人,之前有提過世界衛生組織7月6日更新指引,你打齊針不用再檢疫。如果你沒有病徵,每日做抗原檢測,陰性就可以如常生活,減少整體社會在防疫付上的代價。」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消委會|獸醫收費被指欠透明 手術費跟報價相差近倍
【有線新聞】消委會接獲多個投訴,指獸醫服務收費欠透明。 其中一名事主帶犬隻去獸醫診所做膽囊切除手術,手術前報價約6.5萬,但最終被收取12萬,價錢相差近一倍。事主說在治療期間,沒有告知他有額外收費,診所回覆說辦理入院手續時,事主已簽署住院及手術同意書,當中有列明可能需要的治療及收費,所以不會再另行徵詢治療意向。 消委會提醒市民應先向獸醫了解治療方案及費用,治療期間與獸醫保持聯絡,查詢寵物的身體狀況及治療費用。如果懷疑獸醫專業失當或疏忽,可向獸醫管理局投訴。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網店突結業 逾百客訂冷氣共失約60萬元 議員倡規管預付商業模式
【有線新聞】過百名市民透過一間網店訂購冷氣機後,店舖突然宣布結業,損失合共約60萬元。 民建聯接到125名市民求助,他們今年8月至9月看到名為「糖心電器」的網店限時促銷,於是繳付訂金購買冷氣機,其後網店以人手不足等為由拖延安裝,一度無法聯絡,到上月突然在網站宣布結業,市民無法取回訂金,分別損失2,000至20,000元。 海關上星期拘捕網店負責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建議政府立法規管預付商業模式,保障消費者權益。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內地周日增716宗本地個案 台疫情回落至近2.9萬宗
【有線新聞】內地星期日新增716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 當中新疆的個案最多,有188宗,是全國唯一錄得過百宗的地區。廣東新增61宗,一半在廣州發現,深圳就有15宗,其餘分布在惠州、東莞、中山等。上海新增32宗無症狀感染,分布在11個區,當地連續兩日社區清零後「斷纜」,當地部分地區要封控,居民不得外出。 另外台灣新增本地個案回落至2.9萬宗左右,但有41宗帶有Omicron BA.5及BA.2亞型變異株,再多53人死亡。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國家發改委:將全力支持港澳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
【有線新聞】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全力支持港澳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鞏固港澳地區優勢。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晨昕:「我們始終把支持香港、澳門作為重要的著力點,不斷地優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有序推進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發展。我們將全力支持香港、澳門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鞏固國際競爭優勢,讓香港、澳門從國家發展大局中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發改委表示,大灣區建設將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協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優化提升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高質素發展的典範。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杭州亞運|有線寬頻奪香港獨家轉播權
【有線新聞】有線寬頻宣布,奪得明年杭州亞運香港地區的獨家轉播權。 有線說旗下免費電視及收費電視,將會播映杭州亞運,集團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曾安業說,會全力投放資源轉播賽事,又說去年轉播奧運贏盡觀眾口碑,會憑著過去廿年轉播亞運的經驗,再接再厲、秉承專業態度,全方位直擊亞運各項精彩比賽,包括首次被列入正式項目的電競比賽。 杭州亞運原定今年9月舉行,受疫情影響,延期至明年9月23日至10月8日。
- i-Cable
- 2022年10月17日
消委會|即食紫菜七成高鈉 「最鹹」非零食紫菜 兒童吃兩塊足超中國標準
【有線新聞】消委會測試了27款即食紫菜,七成樣本屬於高鈉,建議市民留意食量,選擇原味或較少調味料的紫菜。 即食紫菜可以用來製作飯糰、拌飯,但紫菜本身有鹽,部份產品更額外添加調味料,鈉含量都不容忽視。消委會測試巿面上27款即食紫菜,包括四款聲稱適合3歲以下兒童食用的紫菜在內,七成都是高鈉。 在不屬於零食的紫菜樣本當中,鈉含量最高的一款,如果用兩塊製作飯糰給小童吃,已佔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攝入量約一成,再加上醬汁及午餐肉等高鈉食材,會大大增加小童的鈉攝取量。 零食紫菜較薄、香香脆脆,容易不小心一片接一片進食,鈉含量最高的一款紫菜,如果一次過食完整盒9片,已達至成人每日建議上限的40%。 雖然紫菜有營養、含豐富的碘,是人體必須的礦物質,但攝入太多碘會影響甲狀腺功能,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我們今次發現(碘含量)參差很大,有些多有些少,最重要是父母知道不可以只用紫菜攝入碘,記住其他食物都有碘,應該要均衡飲食,不要每天早午晚只吃紫菜當為零食。」 消委會又提醒,嬰幼兒經常吃重口味食物,會令他們養成偏好鹹味的習慣,建議市民選擇非油炸、無添加的紫菜。
- Digital Tech
- 2022年10月17日
食物中毒|女網紅食生醃海鮮中毒險死 半夜突昏迷、抽搐送院|附5招安全食海產
不少港人出外旅遊時,都喜歡嘗試特色菜式,例如韓國醬油蟹和泰國生醃海鮮。不過,日前有名網紅在泰國旅居時,因為進食路邊攤檔生醃海鮮,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昏迷、抽搐、失去意識等症狀,差點喪命。 【去泰國旅遊😍】泰國入境自由行|認可疫苗名單+酒店價格+機票/酒店優惠泰國曼谷15間新酒店2022 水療SPA+2分鐘到BTS+無邊際泳池 進食生醃海鮮後兩度昏倒及失去意識 台灣網紅「悉尼失踪人口西西」(西西),日前在社交平台小紅書拍片指,自己於曼谷唐人街以約100元人民幣買了數份生醃海鮮,打算回酒店大飽口腹,起初她還在鏡頭前吃得津津有味,不過到半夜凌晨3時,突然開始感到劇烈肚痛,不斷想作嘔,無法開口說話及行走,期間更兩度昏倒和失去意識,丈夫見狀立即報警救助,把西西送院治療。 最壞狀況可致腦內有寄生蟲 在送醫治療時,西西表示自己突然有陣強烈作嘔感覺,不過尚未嘔東西出來就再次昏倒。經醫生詳細檢查後,發現西西是因為食物中毒而引起癲癇抽搐,腦裡也有異常狀況,最壞可能是有寄生蟲。她形容自己除了眼睛可以打開之外,全身沒有力氣,有種快死的感覺,呼籲各位不要再生吃海鮮。另外,由於西西沒想到購買醫療保險,因此現在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