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17日
東南亞詐騙|4大套路手法全公開 朋友邀泰國旅行最難防?隨時被騙到緬甸KK園區做「豬仔」
近日,港台兩地接連傳出有人被詐騙集團誘騙到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地,被威脅交出贖金或參與詐騙工作。有台媒引述消息人士稱,其中一個位於緬甸東南部克倫邦,叫「KK園區」的地方,就是詐騙集團販賣人口的大本營,又稱人質被運到「KK園區」後,若不加入詐騙工作,會被虐打、性侵,甚至摘取器官、殺害。《有線生活》整合了現時已曝光的4大詐騙套路,即看下文。 【手法1】網上情人哄騙曼谷見面 日前,有香港傳媒接獲一名港人求助,指自己被網上認識的「女朋友」誘騙到泰國曼谷,隨即被帶到緬甸禁錮,威逼加入詐騙工作,最後靠家人支付贖金才成功回港。事主曾先生(化名)自稱患輕度智障,3年前透過Instagram認識一名女子,並發展為情侶,到今年7月,曾先生被對方以甜言蜜語哄騙到曼谷見面,惟抵達當地後,就立即被沒收手機和護照,然後帶到緬甸境內。曾先生稱自己每日遭受虐打、圍毆、電擊,強逼他參與詐騙工作,幸好在家人支付贖金後,集團就將他送回泰國邊境,再由親戚接走,返回香港。 【手法2】朋友邀請前往泰國旅遊 根據台灣媒體報導,一對台灣情侶小吳(21歲 男)與小朱(20歲 女)在今年2月應朋友邀請前往泰國旅行,途中朋友突然帶兩人到緬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17日
東南亞詐騙|泰國旅遊好危險?網傳隨時當街被擄活摘器官 泰國通胡慧沖提3點質疑
近日一對台灣情侶去泰國旅遊時被人高薪誘騙,最終淪為緬甸KK園區血奴,案件轟動港、台,網上更盛傳現在到泰國旅遊,隨時成為詐騙集團目標,甚至被會被活摘器官。有泰國通之稱的胡慧沖8月16日於YouTube出片評論事件,他認為今次案件純屬詐騙案,又提出3點反駁,質疑泰國旅客當街被擄傳言的可靠性。 ***【8月23日更新】胡慧沖其後已將有關片段下架,並表示由於受害人越來越多,現階段如非必要,不要到泰國。他其後更推多出條短片,分享泰國求助方法,以及訪問了一位自稱居緬甸的香港人,講述詐騙集團聚集的KK園區經營內幕。*** 【以下為8月16日報道原文】 胡慧沖8月16日在其YouTube頻道出片,以「大家千萬不紅要來泰國?」為題,回應近日不少網民對遊泰的憂慮,例如現在到泰國旅遊會擄走,隨時成為「KK園區」慘案下一個受害者。胡慧沖對有關說法表示存疑,並提出以下3點質疑。 質疑1. 網上無受害者家人發聲 胡慧沖指,現今是個訊息流通的世代,假設有泰國遊客被劫,即使受害人本身無法呼救,其家人亦會在網上代為發聲,但他近日在網上查找很久,都沒有找到相關消息:「無端端消失咗,又或者發覺無咗個腎,呢個絕對係國際新聞,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為追債向六歲女童淋紅油 三男普通襲擊罪成各判監三個月
【有線新聞】三名男子前年向一名小學生淋紅油,普通襲擊罪成,判監三個月。 三名被告李培耀、張富傑及陳效智由囚車押送到區域法院。案發在前年10月,事主當時年僅六歲,在大圍上學途中,在校門被三名被告淋紅油。 庭上較早前透露,女童家人涉及約300萬元債務糾紛,法官判刑時指事主手無寸鐵,不應受如此威脅,被告的行為有預謀及精心策劃,定當受到社會譴責,法庭亦有責任保護幼童,判三人監禁三個月。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黎智英、蘋果日報違國安法案 三指定法官審理 下周一開審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會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 案件下星期一下午在高等法院進行案件管理聆訊,負責案件的三名指定法官,包括杜麗冰、李素蘭和李運騰。 根據《香港國安法》,律政司司長可以基於保護國家秘密,或案件有涉外因素等原因,指示有關訴訟毋須陪審團審理,並由三名法官組成審判庭。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高雄一男子候診時被射殺 疑涉金錢糾紛
【有線新聞】台灣高雄一名男子等候看醫生時,被人開槍射殺。 事發在星期三早上,56歲男事主在一間醫學中心耳鼻喉科候診期間,被人近距離開兩槍射擊,頭和胸中彈,送院搶救後不治。警員在現場檢獲彈殼,下午在台南拘捕疑兇,懷疑案件與金錢糾紛有關。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內地增2888宗本地個案 台灣增2.4萬多宗
【有線新聞】內地周二新增2888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海南佔最多,有1663宗,其中482宗是確診,其餘近1200宗是無症狀感染,大部分來自三亞。當地市委通報吉陽區委書記,因落實防疫工作不力被免職,該區衛健委一名副主任早前已因故意將熱線電話設置為佔線狀態長達90分鐘,被當局立案調查。 而台灣新增2.4萬多宗本地個案,新北市有超過5000宗,再多33人染疫死亡。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Unmute The Story 靜音說故事》透過故事了解抑鬱症患者心路歷程
當負面情緒突襲,抑鬱症患者也許只想把它們藏在內心,獨自一個人承受,但這可能令自己不知不覺墮進抑鬱深淵。坦白分享感受有助抒發內心情緒,令情緒受困人士更有動力前行。就讓我們透過一連8集由利民會製作的《Unmute The Story 靜音說故事》Podcast,好好傾聽復元人士埋藏心底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長期累積負面情緒可致身心症不少抑鬱症患者也傾向抑壓情緒,甚少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可能累及身心。精神科專科鄧萬豪醫生表示:「長期積聚負面情緒,可能導致身心症,出現生理症狀如失眠、食慾不振及體重下降等,甚至誘發痛症如頭痛及肚痛等。」如確診抑鬱症,只要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大部分患者也可復元。患者可使用藥物治療,如抗抑鬱藥來提升患者情緒,鎮靜劑亦可減少焦慮及改善睡眠。雖然現時有不少藥物可治療抑鬱症,但如延遲診治,或會增加治療難度。部分患者試過兩類或以上的抗抑鬱藥,達足夠時間與劑量,效果也欠佳,就會定義為頑治性抑鬱症,現時也有新式藥物用作治療此類抑鬱症,患者只要遵從醫生指示用藥,配合其他所需治療,也可以復元。 除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及心理分析治療,也可幫助抑鬱症患者。前者針對患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內地隔離名額難求 港生料難趕及開學 冀政府包車過關:成功率一定高於包機
【有線新聞】有香港學生因為抽不到隔離名額,到內地升學受阻。有議員引述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前廳交流會說,不排除會包機接送港生北上。 現時經深圳灣口岸到內地每日只有2,000個名額,有在廣州讀大學的香港人說,7月底開始抽檢疫名額,但一直抽不到。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生Brian:「深圳灣關口驛站搖號每天9時開始,我9時登入已看到4萬多人和我搶2,000名額。一半無助、一半生氣,無助是不知道可向誰求助,我搶不到(名額),又有「黃牛黨」與我搶,我完全不知道可以做甚麼,我唯有多付幾倍價錢乘飛機走。」Brian最終給付了5,000多元買「黃牛」機票飛去福建,隔離完才回廣州,還有半個月就開學,他說還有二、三十名同學未能回去。 協助他們的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說,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立法會前廳交流會透露正與內地當局商討,可能有方法幫到這批學生。九龍中楊永杰:「不排除有一些做法會推出,包括以包機方式將港生送上內地,然後註冊上學。除此以外,政府還有其他方式正在考慮中。」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生Brian:「即使政府真的很好、安排包機,學生也趕不及(開學前)回校,要不深圳灣口岸開特別通道,讓需要回內地讀書的學生先過關。有沒有可
- Digital Tech
- 2022年08月17日
行山|33歲港男食野菇中毒 綠褶菇、白鵝膏愈淺色致命率愈高 認住9大毒菇不要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一連兩日,接獲市民採野菇進食後中毒的個案,署方再次呼籲市民切勿採摘野生菇類進食。其實,香港地環境潮濕,市民不難在路旁樹下、花圃、郊野公園找到野菇的蹤影。而這些常見野菇當中有9種是帶有毒性,進食後會令人出現幻覺、腎衰竭,嚴重更引致死亡! 大埔33歲男子誤食野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16日)正調查一宗懷疑進食野生菇類後引致食物中毒的個案,一名33歲居大埔的男子,於8月13日在家進食菇類約2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和嘔吐徵狀,至8月14日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醫,並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現時情況穩定已經出院。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由於難以辨別菇類是否適宜食用,市民切勿採摘野生菇類進食。如懷疑因進食菇類引致食物中毒,應立即求醫。如有剩餘菇菌,應帶同前往求醫,以供辨識種類。 最嚴重後果:死亡 發言人補充,進食菇類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為急性。病徵通常包括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腸道徵狀。因應不同的菇種,病人亦可能出現如大量流汗、幻覺、昏迷或其他神經系統病徵和肝衰竭,嚴重者更可能引致死亡。 「致命白鵝膏」服一顆足以致命 野生「毒菇」種類繁多,論毒性最強可說是「致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柬埔寨詐騙|當局收逾廿宗東南亞失聯求助 葛珮帆促港府助營救港人
【有線新聞】入境處指今年接獲17宗求助,指家人懷疑在泰國、緬甸、柬埔寨或老撾失去聯絡。 入境處指一月至今接獲17名港人家屬求助,已即時按求助人意願,協助向當地警方報案,當中12名港人已安全離開當地,其餘5宗個案仍在跟進。警方亦指年初至今接獲12宗求助,報稱因誤墮求職或網上情緣等騙局,於外地被禁錮。 選委會界別(民建聯)葛珮帆:「他們利用港人在網上騙港人過去工作,這是令人害怕的陷阱,因為你找自己人騙自己人,所以亦必須呼籲大眾市民要非常小心,因為有港人可能在那裏被困,所以我亦希望香港警方與外交部協調,盡快、盡力營救香港市民。」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鄒幸彤煽動顛覆政權案 官撤交付程序報道限制 控方申閉門審訊遭拒
【有線新聞】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涉嫌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案,裁判官解除交付程序的報道限制,控方擔心影響司法公正,要求初級偵訊閉門進行,惟裁判官拒絕,認為容許報道但閉門審訊很奇怪。 被告鄒幸彤、何俊仁、李卓人由囚車押送到法院。鄒幸彤較早前司法覆核勝訴,法庭不可禁止傳媒報道案件的交付程序,主任裁判官羅德泉根據判詞宣布解除報道禁令,之前的審訊內容亦可以報道。 鄒幸彤較早前提出初級偵訊審議控方是否有足夠證據指證她,控方要求裁判官行使酌情權閉門進行初級偵訊。代表鄒幸彤的大律師梁麗幗反對,說除非「絕對必要」,否則《香港人權法》規定任何人都有公開審訊權利,加上只有鄒幸彤一人作供,不會傳召控辯雙方證人,支聯會大部分資料都公開找到,認為公開審訊影響不大。律政司一方就說,李卓人及何俊仁不會出席初級偵訊,如果鄒幸彤的證供與他們有衝突,其餘兩名被告無法挑戰;內容亦會在社會廣泛討論,影響其他證人、陪審團及司法公正。 裁判官說香港法治穩健及令人充滿信心,控方是過份擔心及謹慎,又說准許報道既成事實,容許報道但不准許人入庭聽審,邏輯上「好奇怪」,「一刀切」閉門亦有點武斷;又說正式審訊時也會有輿論壓力,舉例說沒人駕車就
- i-Cable
- 2022年08月17日
曾支持彈劾特朗普 共和黨眾議員切尼黨內初選落敗
【有線新聞】在美國,曾經支持彈劾前總統特朗普的共和黨眾議員利茲切尼,在所屬懷俄明州的黨內初選落敗。她承認這是反對特朗普的代價。外界猜測她將放眼2024年的總統選舉。 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女兒利茲切尼爭取代表共和黨出選、尋求第三度連任懷俄明州聯邦眾議員,但在周二的初選初步顯示她大比數落後獲前總統特朗普支持的對手,她已致電對方承認落敗,又稱如果配合特朗普就2020年大選的謊言,便可以像兩年前的初選一樣輕易入閘,但她有自己的選擇,她明言︰「我不能、亦不會去做,我很清楚恪守職責帶來的潛在政治後果。」 利茲聲言會繼續致力阻止特朗普重返白宮,又形容現在是政治生涯新篇章的開始,沒有具體說明下一步計劃,但輿論揣測她會放眼2024年競逐總統。 利茲2016年當選眾議員,曾經是眾議院共和黨第三號人物,一直大力支持特朗普施政。至去年一月衝擊國會山莊事件,特朗普被指煽動民眾,利茲是10名倒戈支持彈劾特朗普的共和黨眾議員之一,她被撤銷黨內領袖職務,國會其後成立委員會調查騷亂,利茲出任副主席。 懷俄明州是傳統深紅州份,特朗普在上次大選以近七成得票在這個州勝出,至今仍具影響力。他支持的參選人哈格曼獲勝,得票比利茲多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