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九旬婦「飲食壞習慣」致腹痛 揭腸內狂結石「形同隕石」 強忍誤醫險腸穿窿
【有線新聞】小時候或許聽過傳言「吞西瓜核會生西瓜」,有人就證明吞核係會生結石至真!土耳其一名92歲的婆婆因身體不適求醫,檢查後發現腸道內卡了約4厘米大結石,原來全因她日常飲食壞習慣引致,醫生更指倘情況惡化,有機會導致腸道穿孔。 嚴重腹痛和嘔吐求醫 腹中藏數十粒結石 據外媒報道,土耳其92歲婆婆艾伊(Şerife Ay)本月初因為嚴重腹痛和嘔吐求醫,醫生在檢查時發現腸道有異物,安排她轉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經電腦掃瞄確認,發現她腸道一粒約4厘米大的結石,更有多粒大大小小的結石,即隨安排她進行手術。 經過約兩小時手術後,醫生在她腹中一共取出63顆結石,體積從5.5厘米至6厘米不等,當中包含28顆棗核、35顆橄欖核與5個「巨型結石」,醫生更發現部分結石已開始侵蝕器官,繼而導致組織腐爛,需要切除部分腸道,術後更要在深切治療部觀察數日。 事主習慣食橄欖連核吞 醫生:嚴重或致胃腸穿孔 主診醫生伊爾汗.塔什多文(İlhan Taşdöven)表示,這些棗核、欖核因為無法被消化,長期存在於體內中,除了會導致噁心、腹痛、嘔吐等問題,嚴重甚至可能胃腸穿孔,幸好艾伊及時獲得了治療。艾伊亦坦承,她平時很喜歡吃棗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發改委支持民企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有線新聞】發改委支持民企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發改委指出,中國民營企業數量佔企業總數逾九成二。高新技術企業中,民企佔比亦擴大至逾九成二,內地將進一步破除市場准入障礙,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鄭備:「盡快修訂出台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好『非禁即入』的要求,細化舉措,持續推進基礎設備競爭性領域、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恒指創逾4個月新高曾升穿二萬三 北水淨流入224億元四年來最多
【有線新聞】港股反覆上升,恒指曾升穿二萬三千點,創逾四個月新高。北水淨流入逾200億元,四年來最多。 券商對民企座談會看法正面,港股反覆上升,資金流入、港匯轉強,兌美元曾升穿7.78關口,見逾一個月高位。恒指高開後曾經倒跌,之後重拾升勢,最多升525點,見23141點的逾四個月高位,收市升360點,報22976點,成交3,386億元。北水淨流入224億元,四年來最多。科指升2.5%,報5639點,再創逾三年新高。 大聖資產管理投資經理李明德:「目前估值是否值得,目前約十倍、十一倍,恒指市盈率已經差不多了,以往十一倍、十二倍已經是比較高,十一倍、十二倍對應24000點左右,看見最頂估值前我相信最多只見23500點,見24000點短期要多些支持因素。」 ATMX繼續發力,小米再創新高,以全日高位收市,升逾7%,排藍籌升幅榜第二位。券商看好快手AI投資,特別是視頻生成能力,曾急升逾一成一,收市升逾9%,是最強勢藍籌。 譚仔的日資大股東提出私有化,急升逾六成三;黑芝麻智能發盈喜,券商調高泡泡瑪特評級,兩隻股份均升逾3%。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房委會延長「可攜社會保障計劃」長者回覆退還公屋期限
【有線新聞】房委會延長參加「可攜社會保障計劃」的長者回覆退還公屋單位的期限。 參加「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廣東計劃」、「福建計劃」,並選擇在內地養老的公屋長者住戶,回覆退還公屋單位,或從公屋租約中刪除其戶籍的期限,將由三個月延長至六個月,方便他們理順家庭安排及適應新環境。房委會相信放寬期限有助紓緩長者選擇在內地養老時適應生活的擔憂和顧慮。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政府全面更換視障人士過路、斑馬線輔助設施
【有線新聞】政府全面更換視障人士過路以及斑馬線輔助設施。 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現時會發聲及震動的過路裝置已使用超過二十年以上,故障增加,有需要更換並加入新功能,包括發光組件、摸讀地圖、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的按鍵提示等。新裝置早於2021年在多區進行測試,運輸署已按程序批出合約,今年第二季開始全面更換1.3萬套有關裝置。另外,當局早年於多個斑馬線過路處更新「黃波燈」設計,提高亮度及閃光效果,發現駕駛者停車讓路比率由42%增至80%,現正開始更新全港二百多個「黃波燈」,預計2027年底全部完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本港最新失業率維持在3.1%
【有線新聞】本港最新失業率維持在3.1%。 與前一次的統計相同,就業不足率1.1%,同樣維持不變。失業人數減少約3,500人,就業不足人數減少約500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短期內勞工市場應該大致維持穩定,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繼續為一些企業帶來挑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最低工資|增5.25%至42.1元 最快5月生效 物管會:將轉嫁至業主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最低工資由時薪40元調升至42.1元,增幅5.25%,是首次引用新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水平。 最低工資委員會首次利用去年通過的新方程式,計算建議加幅,以加入消費物價通脹和經濟增長表現。這條方程式會以最新一年的經濟增長,減去過去10年平均GDP變動,再乘以0.2,得出的數字再加上整體甲類消費物價通脹,便是最低工資上調幅度。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認為跟方程式調整較為穩妥,在經濟形勢改變下亦能確保最低工資「只加不減」,有「保底」作用,同時令僱主有所預算。 最低工資委員會估算目前逾2.2萬人時薪低於42.1元,佔全港僱員總數0.8%,預計最低工資上升後,企業額外薪酬開支最少增加約2.6億元,相當於總薪酬開支約0.03%,通脹率就預計會微升0.01個百分點。 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會長陳志球表示收取最低工資的僱員只有兩萬人,佔整體勞動人口不大,但相信調整幅度後,物業管理成本上升,將轉嫁至業主承擔。陳志球:「我認為特別在物業管理界方面都會受到些少衝擊,在管理費方面一定會出現一些壓力,但是在管理公司來說,一般會轉嫁管理費由業主承擔,最低工資上調,全部百分之百填補在員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習近平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內地多地推出措施 提升營商環境
【有線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多地近日推出措施培育壯大中小企,提升營商環境。 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內地多個省市都有新政策出台。上海近日公布行動方案,推出58條措施,主要圍繞升級惠企政策,提升「走出去」服務等內容。 當地一間新材料企業早前拓展海外市場遇到困難,便靠當局協助解決融資問題。科技企業負責人王宇:「會針對不同的銀行提供的一些不同的金融服務工具,通過窗口一站式的服務指導,我們就和一系列的銀行取得了聯繫,給予了非常好的貸款,大大緩解了我們融資困難和成本。」 內地近年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福建福州近日公布12項新措施,對加快設備更新、納入固定投資額超過5百萬元人民幣的企業提供財政補助,而加大研發投入的企業亦最多可以獲得5百萬元人民幣配套獎勵。泉州亦加碼獎補企業研發投入,除首次設立逾1億元企業研發投入獎補資金,亦提高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補助金額。 聚焦創新科技和人工智能發展的還有浙江,政府推出三年行動計劃,鼓勵人工智能發展,同時著力提升企業參與度,規定重大科技項目企業參與比例不低於八成。杭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俞鈞:「堅持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杭就地交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律政司體育爭議解決諮詢委員會晤港協 探討體育爭議解決發展方向
【有線新聞】律政司體育爭議解決諮詢委員會與港協暨奧委會開會,探討香港體育爭議解決的發展方向。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政府正與諮詢委員會籌備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目標今年內開展,感謝港協暨奧委會的意見,特別在選擇爭議解決機構調解或仲裁範疇,以及收費模式等方面,會上亦談及推動和培訓退役運動員成為體育調解和仲裁人員的空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中大醫學院:來年注重科研轉化 指人才培訓屬中長期投資 冀政府勿削太多資源
【有線新聞】中大醫學院來年將注重科研轉化和人才培訓,面對政府財赤節流,醫學院形容人才培訓屬於中長期投資,不希望削減太多資源。 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連同多位副院長出席傳媒聚會,簡介醫學院來年發展方向,中大指接下來會更注重知識產權以保護中大科研專利。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科研轉化及創業)陳君賜︰「大學一直都會做很多前沿研發,但研究成果能否直接幫助病人或社會,過去著重性不大,但如果要做到,要思考如何將研究成果商業化,其中一個方向是保護知識產權,因為研究了一些東西,由研究結果到應用,中間的過程好長,所需的投資很大。譬如要做很多臨床研究,有些臨床研究以億計算,才能夠支持臨床研究。如果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很難有投資者願意用龐大金額投資研究令研究推出市場。」 至於下周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政府表示教育需要節流,趙偉仁表示學院會與政府共渡時艱,但強調人才培訓方面是中長遠策略,不希望減太多。趙偉仁︰「香港現在需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醫學創科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若短期內減人才培訓資源,擔心影響將來人才。科研方面我們看到我們剛剛嶄露頭角並有成果,希望繼續在創新醫學科研有成果落地,希望能夠繼續得到政府及各業界支持。」中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政府更新人才清單 涵蓋專業增加至60項 包括伊斯蘭金融專才
【有線新聞】「人才清單」再加入九項專業,包括伊斯蘭金融專才,下月生效。政府重申擴大輸入的專業人才都是本地缺乏,而又有助經濟多元發展。 政府公布擴大人才清單,涵蓋的專業由51項增至60項,包括「八大中心」所需而又短缺的專業人才。加入的9項專業,其中「伊斯蘭金融專才」屬新興產業,其餘還包含會計業專才、法律知識工程師、驗船師、飛機維修工程師等,涵蓋金融服務、創新科技、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以及航空航運領域等。 選定這些專業要符合三大原則,有助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難以在本地就業市場找到,以及不能通過本地培訓適時投產;所以部份專業例如飛機師、創意產業人才等因應有足夠本地培訓,沒有納入清單。而上次擴展人才清單會計業未被納入,今次上榜,財庫局就解釋會計師公會發表的調查反映行業普遍缺乏三成人手,今次是回應業界訴求。 勞福局稱上次擴展人才清單後,截至去年底,經清單輸入的人才由350人增至1,100多人,今次再擴大清單,未有訂立人數目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嶺大料政府下調大學資助 強調不會削減師資
【有線新聞】嶺南大學預期政府對大學資助將有所下調,但實際幅度尚要與當局商討,強調不會削減師資。 嶺大管理層在傳媒聚會時提到當局十分理解各大院校的財政及發展狀況,期望在削減撥款同時可以讓院校有充足資源,配合政府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嶺大亦會透過調撥內部資源,減低削資的影響。嶺南大學宣布超算中心第一期落成及正式啟用,中心容納數十台超算電腦,運算力與全球排名前一百的超級電腦相若。內地來港學生被騙事件,嶺大管理層表示校方與警方緊密合作,但承認對提高學生防騙意識作用有限,期望內地有關機構可以協助,由宣傳招生階段開始傳播防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