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無間斷緊貼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內容包括時事、財經、體育、天氣消息等多元化資訊。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修私隱例後首宗起底案 公司董事涉因金錢糾紛披露他人資料 10月尾開審
【有線新聞】私隱條例修訂後,首宗涉及「起底」的案件,排期在10月底開審。 31歲公司董事葉駿軒,懷疑因為金錢糾紛,涉嫌去年10月19及20日,4度在未經資料當事人,即一對男女的同意下,披露他們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手提電話等。被告否認控罪,控方申請匿名令及加密令,辯方反對,押後至下月23日審前覆核處理,至於審訊則排期在10月31日,預計需時2日。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恒大汽車:恒馳5市場反應好過預期
【有線新聞】恒大汽車表示,恒馳5的市場反應比預期更好。 恒馳新能源車總裁劉永灼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指,恒馳5的硬件規格很高,但售價只是17.9萬人民幣,在價格上很有競爭力,而且在之前的預售發布會後市場反應很好,更指大賣已成定局,在周三的恒馳節將公布更多訂單數據。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東亞料內地經濟已見底 對A股看法正面
【有線財經】東亞認為內地疫情緩和,預計經濟已經見底,同時看好國策支持的A股。 東亞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李振豪:「大部分都會是一些新能源、鋰電能源車,甚至之前講一些 太陽能板、風力,如果你用就補貼你,所以是國策為主,而減稅減費落實後,你會見到最基本民生,好像飲食、衣著鞋物那些先行,因減了稅,正常要消費。」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DSE放榜|蔡若蓮稱政府聯同院校提供多元升學路 勉學生按興趣能力追夢
【有線新聞】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政府會聯同各大院校,為考生提供多元升學出路,勉勵學生繼續追尋夢想。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從今日放榜看到大家努力的成果,可見我們的考生,不單學習及自律能力,他們的心理質素亦相當令人鼓舞。我們今年雖然有4萬多位考生,但高等教育總學額有6萬多個,所以希望同學把握機會,能夠因應自己的興趣及能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廣東肇慶市原市委常委李奔 涉嫌違紀違法受查
【有線新聞】廣東肇慶市原市委常委李奔涉嫌違紀違法受查。 53歲的李奔曾擔任肇慶市委常委、副市長及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等職務。他被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紀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內地星期二新增935宗個案 甘肅繼續成為「重災區」 台灣新增超過26000宗個案
【有線新聞】內地疫情反彈,星期二新增935宗本地個案,分布在14個省市。甘肅繼續成為「重災區」,單日新增353宗個案;深圳再有1宗社區個案,部分民眾需要強制檢測。 新增個案包括108宗本地確診以及827宗無症狀感染。甘肅有353宗,分布在6個城市,當中省會蘭州有超過200宗個案,當地即日起開展第二輪全民強制檢測。有居民在網上表示,本輪疫情以來,甘肅個案數字一直上升,防疫措施未見成效,幾乎沒有外省醫務人員協助,希望可以得到全國人民的重視,幫助甘肅盡快度過難關。 廣西新增277宗,分布在4個城市,當中271宗在北海市發現。由於感染人數眾多,部分患者被轉移至欽州市一間中學的宿舍隔離,但被批評衛生環境惡劣,提供的食物質素欠佳。有網民甚至擔心,當地學生住在這麼差的環境,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此外,北海市已經完成第7輪全民檢測,共檢測141萬人次,將根據本輪檢測結果,決定後續檢測方案。 廣東就新增28宗個案,當中深圳最多,有19宗。其中1宗位於南山區的社區個案,是患者主動就診時發現,現已被隔離治療,近日行蹤涉及福田羅湖等地方,相關地區的市民需要強制檢測。珠海就放寬部分防控措施,部分旅遊景區恢復開放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書展2022|「衛斯理」專區大熱 參展商:旅遊書銷情未如預期 建制出書談唐英傑案
【有線新聞】一連七日的香港書展開鑼,多間出版社設專區賣已故著名作家倪匡的書,有書商說銷情比去年多一倍。 書展一開門,又看到這個指定動作。已故著名作家倪匡作品最多人看,有書商設「衛斯理」系列專區,還展出倪匡手稿。盧小姐:「我從小便看他的書,我找不到這本書外面可以賣,《只限老友》最後一本,所以我特意來書展買。」出版社經理馮向遠:「單計上午都較去年好一倍,多出的生意都是賣倪匡的書。有加印了,但都有些都印不及、我都怕缺貨。」 有書商出版倪匡新版自傳,加插倪匡晚年的生活照,初版500本,大半日出售超過一半,書商說,大部分人都是買倪匡的書。 旅遊書不怕缺貨,旨在清貨,不過未通關,繼續冷清。這間參展商更出新書,印數千本,給予折扣,落力宣傳,半日銷量雙位數。參展商Jackson:「沒我預期賣得那麼好,我只是覺得有些失望,但不覺得蝕了,我覺得都是要勇敢做一件事,日本、全世界很多地區都開關,不可以說冒險的,因為我覺得始終你有一天可以去旅行。」 曾經出書記錄社會運動的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今年出旅遊書。區家麟:「我其實不覺得敏感,以前或現在的書其實只是很正常的遊記、意見。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我估計書籍正常出版亦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DSE放榜|有考生成績未達標 棄讀心儀社工:總有出路、不怕 有自資院校即場收生
【有線新聞】今年近42%考生考獲「33222」入讀大學門檻,不少考生親自到學校取成績單,有成績不似預期的考生決定報讀自資學位。 一張成績表為中學生涯劃上句號,應屆文憑試考生Elvis用四個字總結:「苦盡甘來。因為疫情這麼艱辛,我覺得努力與成果成正比,這份成績表對得起在自修假期時的努力。」 應屆文憑試考生Issac:「疫情之下比起成績,我更在意課外活動沒有了,我有少少臨急抱佛腳,到最後中六半至一年,才重拾中四、五的課程。」 「很頭痛,突然間。」應屆文憑試考生Chris 就似乎有些迷惘:「全部科都是第3級,但英文取得『U』(不予評級),符合預期,英文一向也不好。有打算讀社工,但成績這樣就算了,找其他出路,總有很多出路,不怕。」 考生如果想修改大學聯招志願,可以星期四至六在網上修改,下月10日會公布遴選結果。 近四成二人取得入讀資助學士學位基本資格,1.3個人爭一個位,爭得到都未必是想讀的科目。有人就嘗試自資課程,還即場錄取。 應屆文憑試考生羅哲琛:「報讀新聞與傳播學,因為我都喜歡新聞,尤其我曾經接受訪問,傳媒都曾專訪過,更了解傳媒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外媒指中國圖阻巴切萊特發表新疆人權報告 中方拒絕評論
【有線新聞】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據報正尋求其他國家支持,阻止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發表新疆人權報告。中方代表團拒絕評論,強調過百國家早前就新疆問題支持中方立場。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五月訪華期間到過新疆視察,曾承諾在八月底離任前發表新疆人權評估報告。路透社引述一名人權專家及三個國家的外交人員稱,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自上月底起,向其他國家代表團傳閱信件,尋求他們簽名支持,強烈敦促巴切萊特不要發表報告。 信中稱嚴重關切發表相關報告會加劇政治化及陣營對立,損害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的公信力,破壞與成員國之間的合作路透社取得信件原先的版本,措辭更嚴厲,直指有關報告未獲授權,嚴重違反辦事處的職責,有損巴切萊特的個人信譽。外交消息形容,像中方這次做法,試圖直接影響巴切萊特的工作,情況較罕見,最少一名外交人員稱已簽名支持,未知巴切萊特是否已收到信件。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表示,新疆報告接近完成階段,報告會按慣常做法,包含中方回應。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發言人劉玉印拒絕評論有否發出過信件或相關內容,只稱近百個國家於本月初已透過聯署方式,就新疆問題表達支持中方,反對藉人權問題干涉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林定國稱23條與國安法部分重疊 正研具體內容 料沿用國安法保釋門檻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說,《基本法》23條與港區《國安法》涵蓋的兩類罪行重疊,正研究具體立法內容,包括是否設立陪審團、刑期等,未有時間表。 林定國:「基本法23條,需要涵蓋的7類特別涉及國家安全的罪行,有2項重覆或部分重覆,我們注意到,很多法律界人士,或關心這方面的人士注意到,根據剛才的解釋,有5類未有比較完整或完善的法律去處理,大方向都離不開23條,需要我們做的是甚麼責任。」 林定國又引用終審法院案例,指港區國安法的保釋門檻適用於所有涉及國家安全罪行,例如煽動罪的案件,相信同樣的法理邏輯,亦適用於將來的法律。
- i-Cable
- 2022年07月20日
學校禁留長髮 中五男生向平機會投訴涉性別歧視 蔡若蓮避答校規有否違例
【有線新聞】一名中五男學生,不滿學校禁止男生留長髮,向平機會投訴違反性別歧視條例,他聲稱投訴已獲接納,平機會沒透露是否收到投訴。 「我正式循平機會投訴,學校違反性別歧視條例。」中五男學生林澤駿這段片在網上廣傳,他現在的頭髮不算太長,因為他就讀的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半個月前要求他把「長髮」剪掉。 林澤駿:「原本我可能是這麼長的,我被威脅,不剪頭髮便會被剝奪參與學校活動或停學,這麼大的壓力下我被迫剪髮,當時我的心情也隨之消沉一段時間。」 林澤駿說,前議員梁國雄司法覆核男囚犯剪短髮規定勝訴,令他思考學校不准男同學留長髮是否違法。林澤駿:「學校可能會以男生留長髮不整潔,容易骯髒而禁止男生留長頭髮,默認了留長頭髮就是邋遢、不整潔,大多女生也是留着長髮,還不是好好的嗎?」 同校的學生都認同他的看法,COLIN:「有些校規是性別定型了男孩只可以短頭髮,女孩只可長頭髮。現時女孩可以短頭髮,為何男孩不可以留長頭髮,我覺得不合理。」 NICHOLAS:「我覺得幾好,(可留長髮)始終多一個選擇。」 林澤駿聲稱他的投訴已獲平機會接納,會調停或調查;平機會指要保密,不會透露是否收到投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相信學
- Digital Tech
- 2022年07月20日
厭食症是心理問題?醫生指完美主義+追求自我掌控是主因
進食不單是身體所需,品嚐美食更是一種享受,然而,為何有些人偏偏會患上厭食症呢?《有線健康》邀請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講解厭食症成因。 瘦才是美? 上次提到有3個條件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厭食症,今次張漢奇醫生會講解厭食症成因。據張醫生指出,如果一定要揀,厭食症可能有很多原因,而其中一個原因,相信和有些人天生「完美主義」有關。曾有研究指出,有些人喜歡跳舞、做模特兒,或近年整個社會的風氣都覺得瘦才是美麗,於是令很多人都覺得:「對,瘦才是美!」於是希望自己的身體變得愈瘦愈好。 可是瘦是沒有盡頭的,當這心態不斷加強,愈瘦愈想瘦,體重就會愈來愈低,同時配合扭曲了的思想,即使由130磅減到100磅仍覺得自己太肥,要再減搞到90磅;然後90磅還是覺得肥,仍要減下去……於是心裡不停瀰漫「自己太肥」的想法,不斷的想方設法進一步減肥。 這種「完美主義」是厭食症常見的先天原因,但多時後天原因也很關鍵。 不少研究都指出,厭食症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而不是生理上需要厭食。例如很多年輕患者,不論男女,可能覺得從小到大,自己都無法完全擁有自主權,而是由父母、家人控制,於是內心漸漸覺得:我應該做點事,是完全由我自己掌控的。